《477-伤寒括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77-伤寒括要-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经。麻黄发表。而热从汗解。故加细辛是汗剂之重者。第二症。既无里寒可温。又无里热 
可下。其所以用麻黄附子之义。则是脉亦沉。方可名曰少阴病。身亦发热。方行发汗药。又得 
之二三日。病尚浅比前症稍轻。故不重言脉症。但日微发汗。所以去细辛。加甘草。是汗剂之 
轻者。 

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
附子汤
属性:附子 白术 茯苓 芍药 人参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背恶寒者。当灸。此汤主之。 背者。胸中之府。诸阳 
受气 
在表而恶寒者。则一身尽寒矣。但背恶寒者。阴盛可知已。或乘阴气不足。阳陷阴中。表阳 
新虚。而背微恶寒者。经所谓无大热。燥渴。心烦。背微恶寒。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一为 
阴寒气盛。一为阳气内陷。盖阴寒不耗津液。故于少阴病则曰。口中和也。及阳气内陷。则 
热耗津液。故于太阳病则曰口燥舌干而渴也。故阴阳不同。当以口中润燥为辨。按辛以散之 
。附子之辛以散寒。甘以缓之。茯苓人参白术之甘以补阳。酸以收之。芍药之酸以扶阴。大 
抵偏阴偏阳。则为病。火欲实水当平之。不欲偏胜也。 

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
桃花汤
属性:赤石脂 干姜 粳米 
主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脓血。 二三日至四五日。寒邪入 
里深也。腹痛者。里寒也。小便不利者。水谷不分也。下利脓血者。肠胃虚弱。下焦不固也。涩 
可去脱。石脂之涩。以固肠胃。辛以散之。干姜之辛。以散里寒。甘以缓之。粳米之甘。以 
养正气。 

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
猪肤汤
属性:猪肤(一斤即鲜猪皮也吴绶以为 猪时刮下黑肤非革外浓皮之义矣)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此汤主之。 猪。水畜也。其气先入肾。少阴客热。 
是以猪肤解之。加白蜜。以润燥除烦。加白粉。以益气断利。 

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
甘草汤
属性:甘草 
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 阴邪传于少阴为咽痛者。服甘草汤。如其不瘥。与桔梗汤。 
以和少阴之气。 

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
桔梗汤
属性:(主治同上) 
桔梗 甘草 
桔梗味辛温以散寒。甘草味甘平以除热。甘梗相合。以调寒热。 

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
苦酒汤
属性:半夏(十四枚洗)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 
主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 六经皆无咽痛。惟少阴篇中。有咽 
伤咽痛之症。何也。少阴之脉。上贯肝鬲。入肺循喉咙。故有此症。古方有醋煮鸡子。主喉痛失音。 
取其酸敛。固所宜也。独半夏辛燥。何为用之。大抵少阴。多寒症。取其辛能发散。一散一 
敛。遂有理咽之功耶。 

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
半夏散及汤
属性:半夏 桂枝 甘草 
主少阴病。咽中痛。 凡曰少阴病者。必兼脉微细。乃知咽痛。多是伏寒于少阴之经。 
法当温散。此半夏桂枝之所由用也。和以甘草。盖缓其热耳。若肺家实火咽痛。当与山栀葶苈甘 
桔。或刺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以三棱针刺之。血出即愈。 

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
白通汤
属性:葱白 干姜 附子 
主少阴下利脉微者。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葱白之辛。以通阳气。姜附之辛。 
以散阴寒。 

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
白通汤
属性:葱白 干姜 附子 
主少阴下利脉微者。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葱白之辛。以通阳气。姜附之辛。 
以散阴寒。 

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
白通汤
属性:葱白 干姜 附子 
主少阴下利脉微者。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葱白之辛。以通阳气。姜附之辛。 
以散阴寒。 

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
白通汤
属性:葱白 干姜 附子 
主少阴下利脉微者。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葱白之辛。以通阳气。姜附之辛。 
以散阴寒。 

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
白通汤
属性:葱白 干姜 附子 
主少阴下利脉微者。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葱白之辛。以通阳气。姜附之辛。 
以散阴寒。 

卷下少阴篇凡十四方
白通汤
属性:葱白 干姜 附子 
主少阴下利脉微者。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葱白之辛。以通阳气。姜附之辛。 
以散阴寒。 

卷下厥阴篇凡六方
当归四逆汤
属性: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甘草 通草 大枣 
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能温于四末。脉细欲绝者。阴血内 
弱不能充于经队。桂枝细辛。调卫外之阳气。当归芍药。和营内之阴精。通草宣利。甘枣缓中。 
则阴阳均受剂矣。厥寒有不愈者乎 

卷下厥阴篇凡六方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属性:当归 甘草 通草 芍药 桂枝 细辛 生姜 大枣 吴茱萸 
主内有久寒。厥寒。脉细欲绝者。 症虽同上。但久寒之人。阳气益弱。非生姜茱萸。 
不能充温于四末。然不用四逆汤。何也为手足厥寒邪犹浅也。按仲景凡言四逆者。乃四肢逆冷之 
省文也 
谓也。其邪为浅。仲景下字不苟。须合而玩之。则轻重浅深。一览了然矣。或曰四肢厥逆。或 
但曰四逆 
。皆轻症也。 

卷下厥阴篇凡六方
麻黄升麻汤
属性:麻黄 升麻 当归 知母 黄芩 葳蕤 石膏 白术 干姜 芍药 天门冬 桂枝 茯 
苓甘草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吐脓血。泄利 
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伤寒六七日。邪传厥阴之时也。大下后。下焦气虚。阳气 
内陷。寸脉迟而手足厥。下部脉不至。厥阴之脉贯膈循喉咙。故咽喉不利而吐脓血也。此肝 
家雷火燥金。若泄利不止。又绝肺金生化之源。故为难治。 热气甚者。以汗发之。故用麻黄 
升麻。正气虚者。以辛润之。故用当归姜桂。肺热者。以苦泄之。故入知母黄芩。津竭者。 
以甘润之。故入茯苓白术。以芍药甘草制肝。以门冬葳蕤润肺。更以石膏清胃。勿使东方之 
邪。犯中气也。 

卷下厥阴篇凡六方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属性: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此汤主之。上焦寒则吐下 
焦寒 
为向导之兵。此从治也。 

卷下厥阴篇凡六方
白头翁汤
属性:白头翁 黄连 黄柏 秦皮 
热利。下重者。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均以此汤主之。 自利不渴。为藏寒。与 
四逆以温中。下利饮水。为有热。与此汤以消里。 按少阴自利而渴。乃下焦虚寒。而用四逆者 
。恐不可以渴不渴分寒热也。正当以小便黄白别之耳。 内经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利 
则下焦虚。是以纯苦之剂坚之。 

卷下霍乱篇凡三方
四逆加人参汤
属性:人参 干姜 甘草 附子 
主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此汤主之。 恶寒脉微而利。是阳虚阴胜也。利止 
而津 

卷下霍乱篇凡三方
理中汤
属性:人参 甘草 白术 干姜 
主霍乱。寒多。不用水者。 按仲景法。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名霍乱 
。热多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饮水者。此方主之。凡吐利。以无寒热。不头痛为阴。以有 
寒热头痛为阳。更以饮水不饮水辨之。百不失也。中州陆沉。吐利交作。其象为乱。故名霍 
乱。汤名理中。理者治也。治其乱而敉宁之也。白术甘草。自是脾家要剂。干姜祛太阴之寒 
。无他药可代者。寒则必本于虚。故以人参益气。寒甚者。加附子。其功更大。若审症明确 
而投之。神效捷于桴鼓。 

卷下霍乱篇凡三方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属性:照原方加猪胆汁汤合服。 
主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 按仲景法。既吐且利。小便复利。大汗出。 
下 
脉微欲绝者。此汤主之。夫吐下虽止。津液已亡。况加汗出。则津液益枯。中寒转甚。故筋脉 
挛急。非四逆温经。何以救乎。加猪胆者。用为引经之助。恐人参亦必不可缺也。 

卷下阴阳易差后劳复篇凡四方
烧散
属性:取妇人中 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 
人病。取男子 裆烧灰。 
主阴阳易病。身重少气。少腹里急。引阴中拘挛。热上冲。头重。眼花。膝胫拘急者。 
按阴阳 
惟裆近隐。则气之所熏袭者。仍以治交媾之恙。而经所谓竹破须将竹补宜之意。 

卷下阴阳易差后劳复篇凡四方
枳实栀子豉汤
属性:枳实 栀子 豉 
大病瘥后。劳复。此汤主之。有宿食者。加大黄少许。 按大病之后。无有不虚。况因 
劳而复。则虚而且伤矣。古人以一味人参助正。多煎顿服而愈。予屡试而屡验者。此方寒凉峻伐 
。惟禀壮而脉有力者宜之。若脉虚神倦者而误投之。能无犯虚虚之戒耶。 

卷下阴阳易差后劳复篇凡四方
牡蛎泽泻散
属性:牡蛎 泽泻 蜀漆 栝蒌根 葶苈子 商陆根 海藻 
主大病瘥后。腰以下有水气者。 大病瘥后。脾胃气虚。不能制水。归于队道。故下焦 
发肿。法当洁净府。牡蛎泽泻海藻之咸。以泄水气。蜀漆葶苈栝蒌商陆之酸辛。以导肿湿。 

卷下阴阳易差后劳复篇凡四方
竹叶石膏汤
属性:竹叶 石膏 半夏 人参 甘草 粳米 麦门冬 
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宜与此汤。 竹叶石膏甘草之甘辛。以发散余热 
。麦冬人参粳米之甘平。以培益真元半夏辛平。善散气逆而止吐。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百合知母汤
属性:百合 知母 
主百合病。汗后者。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滑石代赭汤
属性:百合 滑石 代赭石 
主百合病。下后者。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百合鸡子汤
属性:百合 鸡子黄 
主百合病。吐后者。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百合地黄汤
属性:百合 生地黄汁 
主百合病。不经汗吐下者。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栝蒌牡蛎散
属性:栝蒌根 牡蛎 
主百合病。变发渴者。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百合滑石散
属性:百合 滑石 
主百合病。变发热者。 
按以上百合病。凡六方。俱不外乎百合。夫百合之性。以宁心润肺。补中祛邪。为功者 
也。且观其佐使诸药。皆属清凉之品。乃知百合病者。本于君主不宁。因而熏灼相传。百合为之 
调剂于其间。则炎者息而燥者润。君臣道合。而百脉交和。命曰百合。不亦名实相副者乎。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雄黄熏法
属性:雄黄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另以苦参煎汤洗之。 
主惑病。虫蚀肛者。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赤豆当归散
属性:赤豆 当归 
主三四日目赤。七八日 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升麻鳖甲汤
属性:(如治阴毒去雄黄蜀椒) 
升麻 当归 蜀椒 甘草 雄黄 鳖甲 
主阳毒。面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观其阴阳二毒。并用一方。已可异矣。及阳毒宜 
行凉 
之异气。非伤寒余疾。昭然可见。乃后贤不察。却以大寒治阳毒。以大热治阴毒。于仲景之 
旨。不啻径庭矣。又考此六味。莫非解毒之品。即当归一味。亦导引诸解毒药。敷布于遍体 
者也。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九味羌活汤
属性:羌活 防风 苍术 白芷 川芎 生地 黄芩 细辛 甘草 
一名冲和汤。主天令温热之候。用此方以发散风寒。 按陶节庵。用此方于春夏秋三时 
。发散伤寒。以代桂枝麻黄汤用。虽然。亦不可太泥也。如天令尚寒。麻黄桂枝。仍不可缺如非 
盛夏。黄芩生地。亦勿轻投。倘挟暑邪。必入香薷扁豆。倘遇呕吐。必入半夏藿香。气弱脉虚 
。可进人参。足冷脉沉。因肾虚房劳复感寒邪。则当温经散寒。此方即在禁例矣。虽当热令 
。而其人无血虚烦热者。芩地亦不敢肆用也。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芎苏散
属性:紫苏 干葛 柴胡 苍术 川芎 枳壳 陈皮 桔梗 半夏 茯苓 甘草 
主春夏秋三时。感寒头痛。发热恶寒。脉浮紧无汗。 按紫苏解太阳之邪。干葛解阳明 
之邪 
力。桔梗甘草。有和调之功。天地之道。阴阳和而云雨作。人身之道。阴阳和而津液通。故 
经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可谓知类也夫。 

卷下杂方凡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