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伤寒括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77-伤寒括要-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可谓知类也夫。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藿香正气散
属性:紫苏 藿香 大腹皮 白芷 茯苓 苍术 浓朴 陈皮 桔梗 半夏 甘草 
主伤寒头痛寒热。霍乱吐泻。山岚瘴气或感湿气。 按风湿为外感。紫苏白芷。辛以散 
之。吐 
气既散。则正气得申。故名正气散。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不换金正气散
属性:半夏 藿香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主时行瘟疫。及山岚瘴气。霍乱吐泻。及出远方。不伏水土等症。 按平胃散。本表里 
双解之剂。又加之以藿香温胃气。半夏除痰湿。中州受调和之益。则外来无侵犯之邪。远游者。 
诚当宝重。故名不换金。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大羌活汤
属性:防风 羌活 独活 防己 黄芩 黄连 苍术 白术 甘草 细辛 知母 川芎 生地 
治两感伤寒。脏腑俱病。 按内经及仲景。皆以两感为必死之症。为表里不可并攻。阴 
阳难同 
。以羌独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理其表邪。芩连知地白术甘草治其里邪。以此治之屡有生者。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雄黄丸
属性:雄黄 当归 芦荟 麝香 槟榔 
主狐惑。微烦。默默欲卧。毒上攻咽。虫蚀声嗄。兼下蚀湿慝。或便脓血。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雄黄锐散
属性:雄黄 苦参 青葙子 黄连 桃仁 
主下部 疮。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升麻葛根汤
属性:升麻 葛根 白芍药 甘草 
去 疹欲出未出。以此汤升发之。已出者。不可用也。 按 者。阳明经壅积之热毒也 
。故以升麻葛根 
。乃畏其酸敛辄以意削去之。使此汤大减功力。嗟乎。岂古人心智不如今人至此乎。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三因加味羌活散
属性: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枳壳 桔梗 茯苓 川芎 升麻 白芍药 甘草 生姜 
主 疹初出身痛。头痛。憎寒。壮热。胸中不利。 按 为阳明之症。升麻葛根汤。乃 
确剂也。兹以身痛。故加二活。以寒热故加二胡。以胸中不利。故加枳桔。后来复立加减诸法。盖确乎其 
不可易矣。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犀角玄参汤
属性:犀角屑 黑玄参 升麻 射干 黄芩 甘草 
主发 毒盛。心烦狂言。或咽痛者。 心烦狂言。南方之火亢炎也。咽喉作痛者。北方 
之水衰微也。水虚不能制火。火旺必来乘金。金燥乃为咽痛。理势之固然者也。以犀角泻南。玄 
参补北。射干黄芩救西方之燥金。甘草和中。化毒。狂烦等症。靡不悉愈矣。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大青四物汤
属性:大青 阿胶 甘草 淡豆豉 
主解毒化 。 雷藏泽中。雷起而火随之。龙潜海底。龙起而火随之。龙雷之火燔灼。 
熏逼 
余邪。震木霁威。坎水归元。水火有既济之功。肌体无炎蒸之苦矣。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当归丸
属性:当归 甘草 黄连 大黄 
主发 内实。大便不通者。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黄连解毒汤
属性: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主发 热甚。心烦不得眠。 中州热不得越。则肌肉斑烂。脾主肌肉故也。是方以黄连 
泻丙丁。以黄芩泻庚辛。以黄柏泻壬癸。以栀子泻甲乙。而戊己之药。何以反不及乎。盖土位居 
中。而寄旺于四时之末。四职咸致清宁中宫默享和平。不烦更为调剂耳。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人参三白汤
属性: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白芍药 生姜 大枣 
治阴症发 。亦出胸背手足之间。但稀少而淡红。或为凉药太过。 大凡元气素虚。或 
因房室损肾。或因内伤生冷。或因寒药太过。遂成阴症。寒伏于下。逼其无根失守之火。上犯金 
宫 
育元阴。皆养正之道也。然寒淫所胜。治以辛热。非附子之健悍。干姜之理中。何以扶阳返 
本。而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乎。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黄建中汤
属性:黄 芍药 桂枝 胶饴 甘草 
主汗多亡阳。尺脉虚弱者。 按汗者心之液也。若不可汗而误汗。与可汗而过汗。则丙 
丁之 
散气。桂枝固卫而实腠。胶饴补中以壮肌。譬诸墙垣密固。中宫无遗失之虞。则向之颓废者 
。今且复为创建矣。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犀角地黄汤
属性:芍药 生地 丹皮 犀角屑 
主伤寒应汗失汗。内有瘀血。鼻衄。吐血。面黄大便黑。此方消化瘀血。 按去瘀之剂 
。抵当汤丸最紧。桃仁承气汤次之。犀角地黄汤又次之。紧者。主下焦。次者。主中焦。缓者。 
主上焦。此方行中有补。血家中和之品也。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丁香柿蒂散
属性:丁香 柿蒂 茴香 干姜 良姜 陈皮 
主胸中虚寒。呃逆不止者 按火炎者。固气逆上冲。而寒凝者。气滞不行。亦逆上而为 
逆也。取二香。开上焦之结。取二姜。温中土之经。陈皮有彻上彻下之功能。柿蒂有引经从治之 
力用。俾寒谷阳回。而逆转为顺矣。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乳香硫黄散
属性:乳香 硫黄 艾叶 
主阴寒呃逆。用此劫之。 按硫黄为益火之精。阴寒所喜。乳香为宣气之主。壅滞所宜 
。又藉艾叶之芬芳。则经络队道。无微不达。且鼻通乎天。嗅之则干金得职。而阴翳之邪。陡避 
三舍矣。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茵陈四逆汤
属性:附子 茵陈 干姜 
主阴黄厥冷。脉沉迟。腰以下自汗。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茵陈理中汤
属性:茵陈 白术 干姜 人参 
主阴黄腹痛。自利。或因内伤寒发黄。 按以上二方。总为阴黄而设。但四逆主少阴之 
寒。故理腰下自汗。理中主太阴之寒。故除自利腹疼。毫厘千里。非具眼者莫能辨也。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霹雳散
属性:附子(一枚炮) 细茶(三钱) 
主阴盛隔阳。身热面赤。烦躁不能饮水。脉沉细或伏绝。 少火生气。安于下者也。壮 
火食气。 
一线之气。汲汲乎殆哉。桂姜之力。犹为浅鲜。惟附子一物独行。功力最大。诚堪起死。名 
之以霹雳者。为雷霆之用。在乎春夏。一喻其阳和之敷布。一喻其力用之弘大也。 按阴盛 
隔阳 
毙者。比比皆是也。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参胡三白汤
属性:人参 柴胡 白茯苓 白术 白芍药 
主过经不解。人弱脉虚。 按病久而余邪未解。盖正气虚而邪不能伏也。以人参三白。 
补其正气。以柴胡一味。彻其余邪。此养正则邪自除。遵乎末法之治者也。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连翘败毒散
属性:连翘 栀子 羌活 玄参 薄荷 防风 柴胡 桔梗 升麻 川芎 当归 芍药 黄芩 
牛蒡子 
主发颐。耳后。或耳下肿硬。宜速消之。缓则成脓矣。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消毒围药
属性:黄连 黄芩 黄柏 大黄 栀子 雄黄 白芨 白蔹 芙蓉叶 大蓟根 赤豆 南星 
归尾 朴硝 五倍子 半夏 
上为细末。用五叶藤脑。见肿消草。野苎麻根三件捣汁。入苦酒少许。调匀敷之。留头 
出毒。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托里消毒散
属性:黄 白芷 连翘 羌活 川芎 归尾 赤芍药 防风 桔梗 柴胡 皂角刺 金银花 
甘草节 
主发颐。有脓不消。已破未破。俱可服。 按足少阳之脉。从耳后。入耳中。故发颐一 
症。其 
发颐。当其未成也。以凉药消之。以风药散之。连翘败毒散是也。及其已成也。以补剂托之 
。以升剂提之。托里消毒散是也。将溃未溃之际。既恐其蔓衍。又恐其难溃。故以解毒消肿 
之剂防闲之。消毒围药是也。先后缓急之序。大须审详。不得草草。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鼠粪汤
属性:韭白根(一握) 两头尖(十四粒) 
主阴阳易。及女劳复。调烧 散尤妙。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栝蒌竹皮汤
属性:栝蒌根 青竹皮 
主阴阳易。热气上冲。胸中烦闷。手足挛蜷。及搐搦。 按阴阳易。及女劳复。所伤俱 
在肾。韭 
之功。竹青具清心之德。热既清而风亦化。古人用药。岂漫然者哉。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普济消毒饮
属性:柴胡 黄连 黄芩 玄参 甘草 桔梗 连翘 牛蒡子 升麻 白芷 僵蚕 马屁勃 
板蓝根(如无以大青或青黛代之) 
主时行大头瘟疫。 按大头瘟疫。宜审察运气。分别六经。而为施治。普济消毒饮。不过为 
主方耳。往往此毒。先肿于鼻。次肿于耳。从耳至头。上络脑后。结块则止。不散必成脓也 
。此方以凉剂降浊。以风剂升清。又佐以解毒诸品。诚为良法。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葳蕤汤
属性:葳蕤 石膏 葛根 杏仁 川芎 麻黄 羌活 白薇 青木香 
主风温病。在少阴厥阴者。 按先伤于风。复伤于热。风热相搏。乃为风温故以麻黄。 
葛根。羌活。川芎。祛在表之风。葳蕤。石膏。杏仁。白薇。祛在表之热。大抵风症。多本于厥 
阴风木之经。故以青木香。畅东方之气。则风热易解耳。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知母葛根汤
属性:干葛 知母 石膏 羌活 人参 防风 杏仁 川芎 葳蕤 甘草 升麻 南星 木香 
麻仁 
主发汗后。身犹发热。 按邪从汗解。则灼热当除。今既得汗。而热犹如故。是药浅而 
病深也。仍以羌活。葛根。升麻。防风。理其表。石膏。知母。川芎。杏仁解其肌。风热日深。 
风痰必聚。故以南星。木香。涤其痰。已经发汗。中气必虚。故以人参。葳蕤。养其正。和 
之以甘草。润之以麻仁。而风热相搏之症。自当双解矣。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紫雪
属性:升麻 黄金 凝水石 石膏 犀角 羚羊角 玄参 沉香 木香 丁香 甘草 
主发班。 又主暑中三阳。大热烦躁发渴。一切热症。 按紫雪。乃阳明经药也。以升 
麻清阳 
香性温。一取其入热分。为向导之兵。使无拒格之患。一取其宣气分。为下降之用。使无炎 
逆之愆。黄金重坠。可以镇定南方。甘草和平。可以调和中气。水强则热自化。气降则火自 
清。阳明蕴蓄之邪。肌表灼燔之苦。不期其愈而自愈也。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葱熨法
属性:葱白(一握如臂大) 
主阴症。厥逆沉昏。 以索缠缚。切去根及青。约浓二寸。先于火上烘热。着病患脐上 
。更以熨斗。贮火熨之。令热气透入。别作三四饼。坏则易之。良久。病患当渐苏。汗出手足温 
。续以四逆汤温之。若熨而手足不温。不可治也。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灼艾法
属性: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 丹田穴(在脐下二寸) 关元穴(在脐下三寸) 
主阴症。面如刀刮。四逆。爪甲青黑。身体如冰。上以艾炷灸五十壮。甚者灸二百壮。 
以手足渐温。人事稍省。为可治也。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结胸灸法
属性:黄连 巴豆 
上二味和匀捏作饼子。装脐中。以艾炷如龙眼核大。灸之。轻者一炷。重者不过二三炷 
。热气透入。腹中作声。泄下恶物。立愈。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蒸汗法
属性:主服药不得汗。故天寒汗不得出。宜行此法。 以薪火烧地良久。令极热。扫去灰以沸 
汤洒 
移时汗出。俟周身至脚心热。乃用温粉扑之。 南史载范云病伤寒。恐不得与武帝九锡之庆 
。召徐文伯诊视。以实告之曰。可得便愈乎。文伯曰。便愈甚易。但恐二年后。不复起耳。 
云曰。朝闻道。夕死犹可。况二年乎。文伯乃以是法取汗。翼日果愈。后二年果卒。取汗先 
期。尚促寿限。况罔顾表里。不待时日。便欲速效乎。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水薄法
属性:叠布数重。新汲水渍之。稍捩去水。搭于患人胸上。须臾布温。又以别渍冷布易之。频 
换新水。热势稍减续以寒剂清之。 
主阳症大热。或狂烦昏乱。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搐鼻法
属性:取瓜蒂为末。口中噙水。搐一字入鼻孔。出黄水即愈。更以姜渣茵陈擦之。黄色即减。 
主湿家。发黄头痛等症。 
劫呕吐法 
药中加自然姜汁。及炒焦粳米少许。随用竹管重纳内关。其呕即止。惟胃实者。忌粳米。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灸期门法
属性:期门穴。妇人屈乳头。向下尽处。骨间动脉是也。男子乳小者。以手一指为率。陷中动 
脉是穴。男左女右。灸三五壮。 
主阴寒呃逆。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吐痰法
属性:先用皂荚。麝香。细辛。生明矾。为细末。调姜汁灌。然后以鹅毛醮桐油皂荚末。入喉 
中探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