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伤寒括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77-伤寒括要-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阴寒呃逆。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吐痰法
属性:先用皂荚。麝香。细辛。生明矾。为细末。调姜汁灌。然后以鹅毛醮桐油皂荚末。入喉 
中探吐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姜渣熨法
属性:一切寒结。水结。食结。痞结。血结。痰结。支结。俱用生姜四五斤。捣烂如泥。略 
捩去汁。取渣炒热。绡帛松包。操按心腹。豁然自愈。如冷别以热者易之。以愈为度。惟热 
结者。用冷姜渣揉按。切忌炒热。 
主一切停滞。结胸等症。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蒸脐法
属性:麝香 半夏 皂荚 
等分为末。填入脐中。更用生姜切片。如二文钱浓。铺于脐上。以大艾炷。于姜片上灸二七 
壮。热气达于内。逼寒出于外。候手足温暖。即止。然后投姜附等药。 
主阴症。吐利厥逆昏沉。心下胀硬如冰。汤药不受。唇面指甲皆青黑。脉沉欲绝。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辟瘟疫方
属性:雄黄 赤小豆 丹参 鬼箭羽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水下五丸。虽与病患同床。亦不相 
染。 治一切时行疫症不相传染。 

卷下杂方凡五十六方
治时疫不染诸方
属性:以水飞雄黄。男左女右。吹鼻孔中。 或透明雄黄一块。重五钱。绢包系头顶心妙。 
取贯仲浸水饮之。 以赤小豆。同糯米。浸水缸中。每日取水用之。 

卷下
问因察症正名总论
属性:夫伤寒者。病势险重。症绪繁多。若非问因。察症。正名。未有不误者也。 凡至病家 
。未 
得之饱食。或为素虚。或为素实。或素有别症。或数无别症。此问因之法也。 六经形症。 
各当审详。太阳病。发热。恶寒。头项俱痛。腰脊俱强。恶心拘急。体痛骨疼。则是太阳表 
症。为标病也。若内热烦渴。小便不利。则是太阳里症。为本病也。其脉浮紧有力为伤寒。浮 
缓无力。为伤风。脉安静。为不传。脉躁盛。为欲传也。 阳明病。身热。微恶寒头额目痛。鼻干 
不眠。则是阳明表症。为标病也。若烦渴欲饮。汗出恶热。则是阳明里症。为本病也。若潮 
热自汗。谵渴硬满。斑黄狂秘。则是正阳明胃实。为腑病也。其脉微洪为标。洪数为本。沉 
数为实也。 少阳病。头角痛而目眩。胸胁痛而耳聋。寒热呕而口苦。则是少阳经病也。其 
经为半表半里。其脉为且弦且数。 太阳病。壮热。咽干。或自利不渴。则是阳经热邪。传 
入太阴。为标病也。若燥渴发黄。尿赤便秘。则是太阴本病也。若初病起。无头疼渴热。便 
寒冷满痛。吐利呕呃。则是太阴直中本病也。若初病不热。但胀满嗳痛。则是生冷内伤也。 
其脉沉缓为标。沉实为本。直中与内伤寒皆沉细也少阴病。舌干口燥。谵渴便秘。则是阳经 
热邪。传入少阴为标病也若身热面赤。足冷脉沉。则是肾经夹阴伤寒。标本俱病也。阴躁欲 
坐泥水井中。虽欲饮而不受。面赤足冷脉沈。则是阴极发躁。为本病也。若面赤足冷。烦躁 
欲饮。揭去衣被。脉数大无力。则是虚阳伏阴。标与本病也。若初病起。无头疼热渴。便 
厥冷蜷卧。脐腹俱痛。吐泻战栗。则是肾经直中本病也。更兼小腹绞痛。或吐利。甚则舌卷 
囊缩。则是夹阴中寒。亦本病也。其脉沉实有力。为阳邪标病。沉细无力。为直中寒症。数大无 
力。为虚阳伏阴。脉沉。为夹阴伤寒也。 厥阴病。寒热如疟。则是阳邪传入厥阴。为标病 
也。若舌卷囊缩。烦满秘渴。手足乍温乍冷。则是阳邪传入厥阴。为本病也。若初病起。无 
头疼热渴。便怕寒厥冷。腹阴俱痛。吐沫泄利。舌卷囊缩。则是厥阴直中本病也。其脉浮缓 
为标。沉实为本。细软为直中也。 头疼拘急。身热恶寒。腹痛呕吐。气口与人迎俱盛。则 
为夹食伤寒。身热恶寒。头疼微汗。神倦懒言。则为劳力伤寒。身热恶寒。隐隐头痛。喘咳 
烦闷。左脉紧盛。右脉洪滑。则为夹痰伤寒。身热恶寒。头胁俱痛。气郁不舒。则为夹气伤 
寒。胸胁腹痛。痛定不移。头痛烦渴。身热恶寒。则为血郁伤寒。更有伤暑。伤湿。温病。 
热病。冬温。风温。温毒。温疟。风湿。湿温。疫病。痉病。咸须辨之确而正其名。因其名 
而施其治。然后万举万当耳。在表者汗之。散之。在里者利之。下之。在半表半里者和解之 
。在上者因而越之。下陷者升而举之。夹阴者补之。直中者温之。其于表里。阴阳虚实。寒 
热标本。如别黑白。绝无眩惑。症有变迁。治无胶执。轻重缓急。用之不忒。可谓知医而不 
愧操司命之权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