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朱镕基传-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致,拥护党中央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此时,朱熔基正率领上海市政府代表团在荷兰等西方工业国家访问。
  一位外国记者曾问朱熔基:「你在上海最大的失败是什麽?」他的回答是那麽自信、坦率:「没有。」
  四月二十六日,朱熔基结束欧洲之行,直接到北京向国务院报到,还末来得及参加国务院的一次办公会议,即接到通知说陈云同志在上海等他。二十七日晚,朱熔基急飞上海,次日即赶陈云下榻的西郊宾馆二号楼单独晋见。
  谈话中,陈云说他早已经从有关同志那里听过朱熔基的情况介绍,所以在同小平同志商量国务院副总理人选时,「我们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你」。然後,他又对朱在上海的工作作了肯定。
  单独会见之後,陈云又命秘书把在外面听候的新任上海市市委书记吴邦国和副市长黄菊叫进去,给他们三人各书赠一幅「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箴言条幅。
  陈云用转机接到北京
  陈云明确表示说:他这「十五字箴言」,就是针对十年改革的教训而发的。
  照理,陈云每年数度去上海从来都是不对外公开的,但这次陈云办公室却通知新华社记者到场,然後即向全国发了消息照片。
  四月三十日,陈云请朱熔基乘他的专机一起回北京。此间有什麽交易外界自然无法知道。但北京立刻就传出消息说朱熔基是邓小平和陈云双双看好的「接班人」,不然陈云怎麽会亲自乘专机接他进京?
  无论朱熔基仅仅是被邓小平看好,还是被邓、陈二人双双看好,朱熔基至少是绝对不敢冒犯陈云,这是他稳住地位的必要前提。
  朱熔基记得,就在胡耀邦担任总书记期间,邓小平曾经两次让胡启立给胡耀邦带话说:也要注意一下反击右的倾向了。胡耀邦置之不理,於是有了那次让他下台的「党内生活会」;赵紫阳还是党的总书记的时候,因为陈云同胡启立说了赵紫阳不懂哲学,赵紫阳不服,於是陈云批评赵紫阳的讲话,竟然以党内文件形式向下传达。
  所以,朱熔基在陈云的笑脸面前唯唯称诺,同江泽民、李鹏在邓小平的怒容面前连连自我掌嘴的表现一样,都是在忍辱负重。
  朱熔基进京後发现,原来国务院的人马已经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他下脚的地方。
  邹家华同任副总理後,还是原来的分工,主管计委。国家计委一直是国务院中最有实权的部门,素来有「小国务院」之称。既然要管整个国家的综合计划,所以它的国民经济综合司、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司的设立不足为怪,但同时,它还设有机电司、科技司、农村经济司、财政金融司……,甚至对外经济贸易司。
  也就是说,计委的下属机构设置与经济和生产有关的国务院各部委「对口」,难怪有些国务院的部委负责人发牢骚说:计委的一个司长能管我们一个部的部长。
  国务院其他与经济和生产有关的,则都归口在姚依林和田纪云的名下,所以朱熔基没得可管。他贵为国务院副总理,但不敢轻易对国务院的部长们发号施今。曾长期在国务院系统工作的朱熔基,深知那些部委长官个个都是有背景的,你不小心得罪一个人,说不定就踩了他的「联络线」、解了他的「关系网」,那可能让你吃不了,兜著走!
  而过去经常因病往院的姚依林此时异常积极,表示「还可以干」。所以朱熔基在家里了一个多星期也没动静,没有人给他安排工作。
  初进中南海
  邓小平知道後,找薄一波谈话:「年轻同志作事,我们应该支持,为什麽总要嘀嘀咕咕呢?中央已经决定的东西,无论什麽人都不要说三道四,放手让人干。请你转告朱熔基,让他不要在北京不动,要多走走看看,才会长见识,搞调查研究很重要。路是人走出来的,没有模式。谁要总结十年,我看这一条首先值得总结。」
  这段话经薄一波分别向王震、彭真、姚依林、李先念等人谈话时作了传达。这样朱熔基头上笼罩著的一片乌云总算暂时散开了。
  邓小平同时让杨尚昆告诉李鹏「应该尽快给朱熔基同志安排工作。」李鹏这才於五月十三日找朱熔基谈话,说让他分管工业和交通部门的工作。
  六月十三日,国务院下发文件,给朱熔基任命了数项兼职,包括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组长、国务院生产办公室主任、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国务院「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
  但这所有的单位都不是常设机构,当时即有国务院的干部讥笑朱熔基说:如果他还嫌不够的话,还可以给他安排一个中国预防控制爱滋病委员会主任。
  在朱熔基的数项兼职中,比较有权力的是「生产办主任」。正是这个生产办,後来演变成经贸办、经贸委,为朱熔基在国务院系统权力的扩张,确立了基本的立足点。
  经委在八八年春正式撤销後,经委的大部分司局并入计委,中共却在同年七月成立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行使经委的部分职权。主任张彦宁,同时兼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副主任叶青,同时兼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市际上是一个两头不著边的临时性机构。
  一九八九年中国大陆经济出现效益滑坡後,生产协调工作愈来愈重,原国家经委的救火队作用愈显重要,由於企管会不能发挥原有经委功能,中共又成立了国务院生产委员会。
  九一年朱熔基出任副总理後,国务院将生产委员会改名为「生产办」。生产办有点像文革前的国务院工交办公室,是超部委的协调办事机构,负责协调国务院工交系统的工业、交通生产和技术改造,对工交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指导,培养企业管理人才,并指导各省经济委员会(或计划委员会)、生产委员会的业务。
  尽管国家经委的机构并未由此全面恢复,但一些新职能也被充实进来,诸如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城镇企业,这些在中央没爹没娘的孩子,纷纷投入生产办门下。
  生产办最初共有五位副主任,张彦宁、赵维臣、朱育理、李祥林、杨昌基等。从他们几个人的过去经历看,朱熔基在人事安排问题上的确是动了一番脑筋。
  生产办成为权力立足点
  张彦宁大朱熔基一岁,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工系,曾到苏联格罗茨宁百油联合企业实习,後来在甘肃、四川从事石油化工技术工作。
  七十年代後期,张彦宁调入国家计委任生产组副组长。八十年代初转入经委任局长,八三年与朱熔基、赵维臣同时提升为副主任,经委撤销後再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主任。九三年三月转任八界全国人大常委。
  赵维臣是满族人,高级经济师,小朱熔基一岁。一九六二年毕业於清华大学机械系,是朱熔基的後期校友。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处长、生产组副组长,国家经委机械局副局长、经委委员兼局长、经委副主任、国务院口岸领道小组副组长,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一九八七年在国家经委撤销前,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九三年三月转任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这两人都是朱熔基在国家经委工作时的同事,工作配合十分有默契。同时,因为朱熔基在建立生产办之初,就想到了这个机构应该如同当年的经委一样,与计委相互制约,所以才动员此二人与他维续为伍。
  虽然他们三人在经委工作期间没有高低区别,各自年龄也只有一岁之差,就是因为经委撤销後,朱熔基去了上海才有了显露头角的机会,为日後升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积累了本钱。假如当年朱熔基没有去上海,还是留在国务院某机关或到香港任许家屯副手,那麽他如今也可能仅仅出任个全国人大常委而已。
  朱育理历任国家教委副秘书长、秘书长,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朱熔基兼任国务院「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时,朱育理兼任该小组办公室主任。一九九二年九月调任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
  李祥林曾任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运用办公室主任。一九八九年任国务院生产委员会副主任,一九九一年三月七日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
  杨昌基原任上海浦东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一九九一年三月七日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八月九日任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副组长。
  这三个人也是因为在朱熔基刚刚到国务院任副总理时,对他的工作颇为支持,才被他提名调到自己名下的「直属机构」。
  为了加强生产办的「人事实力」,一九九二年四月朱熔基,又调来吉林省省长王忠禹出任生产办常务副主任,使其成为他的办公室推动日常工作的主要执行者。
  重用王忠禹提高生产办地位
  王忠禹一九三三年生於吉林长春郊区农村,幼年时接受私塾启蒙教育,後来就读於长春市自强小学及吉林省省立二中、长春市立三中(即东北师范大学附中前身)。一九五零年考人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攻读制浆造纸专业。
  一九五三年毕业後被分到吉林造纸厂担任技术员,一九五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後任过该厂车间副主任。在「文革」期间,王忠禹曾被戴上资产阶级黑干将的帽子。七零年更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
  七一年五月中共因急於生产《毛泽东选集》用纸,需要它的技术,便把他调回吉林造纸厂任生产调度组的副组长。後来升任该厂计划科副科长、厂办公室主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七九年被提拔为吉林省第一轻工业厅副厅长,随即任厅长。
  一九八一年王忠禹作为中共第三梯队重点培养对象,被送到中央党校学习。一九八三年从中央党校毕业後,先是担任中共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成为时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强晓初的主要智囊。一九八四年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一九八五年高狄被任命为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王忠禹同时被提升为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主管宣传文教工作。八七年在中共十三大上获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一九八八年高狄(「六四」事件後,被任命为(人民日报)杜长)的职务,被原河南省委书记何竹康替代,王忠禹随即兼任吉林省副省长,辅助同时兼任吉林省省长的何竹康。次年一月王忠禹代理吉林省省长,三月正式解除。
  据中共报刊报导,九一年江泽民、朱熔基访问吉林时,王忠禹曾经陪同视察,洽商处理问题,他的才干和眼光受到朱熔基赏识。这可能是他上调北京的主要原因。其实在这之前,中央也曾考虑把他上调,但其後并没有落实。显然,朱熔基是提拔王忠禹的伯乐。
  朱熔基之所以提拔王忠禹到自己手下,除了因为他长期在大型企业工作,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外,中共国务院有人还分析另一个原因:因为在王忠禹到任之前,朱熔基的生产办所任命的副主任,全部都是从副部级岗位上平调进去的。朱熔基曾因此向中组部建议,鉴於生产办的地位应该同国家计委一样,比国务院各部高半格,所以生产办副主任的前两位应该是正部级待遇。
  建议提出後,中组部迟迟没有答覆,於是朱熔基干脆平调一个原来就是正部的干部进生产办,以证明该机构在国务院中的地位。
  尽管生产办的阵营越来越强大,但它毕竟不是国家经委,而只是国务院的一个办事机构,仅能管企业的生产,而当时许多企业正逐步集团化,经营已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在这种变化之下,原来的机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生产办在企业管理上,缺乏法理上足够的权威。
  大经委小计委
  这个时候,在中共建政之初即充当首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的薄一波,出了一个「大经委,小计委」的主意,该设想中共中央曾以白头文件下达,而且获得邓小平的支持。
  有人甚至认为这是邓小平策划的政治游戏中又一场精彩片段。通过设立国家经贸办,再次向陈云控制的「鸟笼经济派」要权。将属於国家计委和其他部委,对国家大型企业的控制权,移交给朱熔基挂帅的经贸办。
  这样一来,使得国务院的国家计委仅仅负责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管理法规制 定等工作,中国大陆经济和外贸的实权就完全落在了朱熔基手中。经贸办於九二年 六月十一日正式成立後,新华杜只发了一百多字的小消息,但这一机构的职能是前所末有的。
  《中国青年报》随即刊登出所谓「独家新闻」,称经贸办是横跨生产和流通两大领域的宏观调控机构,是一种新型的宏观调控体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