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0-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420-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朝廷上的政事,你们要稽于公论,参决可否,惟善是从。平常休息的时候,对于身边人的话,要尤加审查,那样才可以做到言无偏听,政无阿私。你们处理政事,要持有如履薄冰的态度,要勤政,太阳出来的时候就要开始工作,到夜里时才可以休息。除非生病了,否则不能懈怠。我现在每天这样勤奋工作,这样约束自己,犹恐不及。现在我把这些话跟你们说了,使你们学会持守之道。    
    从这番话里,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也能体会到朱元璋对儿子们的良苦用心,无论是勤政爱民,还是生活小节,他对儿子们的要求都很严格。他的这番谆谆教诲,在时隔六百余年后,犹言在耳。那么,朱元璋教育儿子的成果究竟怎么样呢?明初的史实证明,朱元璋对儿子们的教导远远没达到他自己期望的效果,特别是那些分封到外地的亲王们。在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为非作歹的人就大有人在,朝官们也不断向朱元璋告状,让朱元璋很苦恼。    
    还是在朱元璋尚未称帝的吴元年(1367年),他就要求诸子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当时朱元璋已生有七个儿子,他希望将来诸子能够继承、发扬他的大业,而不要做生于安逸、长于富贵的纨绔子弟。这年十月二十二日,他让长子朱标、次子朱到临濠拜谒祖宗陵墓,顺便了解民间疾苦和自己创业的艰难,要求他们“因道途之险易,以知鞍马之勤劳;观小民之生业,以知衣食之艰难;察民情之好恶,以知风俗之美恶。”他要求儿子们到祖宗陵墓之所去拜祭,并访求父老,问问他起兵渡江时的事,并记在心里,以了解他这个做父亲的创业有多么不易。    
    这年十一月,圜丘(天坛)建成,朱元璋出视,朱标从行。朱元璋命令身边的人引导朱标遍历农家,观察他们的居室饮食器用,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回来后,他对朱标说:“你现在知道农家生活有多么辛苦了吧?庄稼人,身不离畎亩,手不离耒耜,一年到头都得操劳,没法休息。他们住的,不过是茅茨草户;穿的,不过是练裳布衣;吃的,不过是菜羹粝饭,而国家经费都是从他们那里来的。所以,我要让你知道,凡居处食用一定要念农之劳,使之不苦于饥寒。如果你不想着这一点,还对他们加以横征暴敛,老百姓可就活不下去了。”    
    明朝在皇宫中建有大本堂,这里藏有古今图书,是太子和诸王读书的地方。朱元璋聘请天下名师担任教师,不仅传习经史礼仪,也朝夕论说“民间稼穑之事”和“往古成功之迹”。师傅们对皇子们管束甚严,皇子中有不听话的,甚至要挨打。大本堂的建筑不加雕饰,朱元璋命宦官内侍在院中种植蔬菜,他说:“此非不可起亭馆台榭,为游观之所,今但令内使种蔬,诚不忍伤民之财,劳民之力耳。昔商纣崇饰宫室,不恤人民,天下怨之,身死国亡。汉文帝欲做露台,而惜百金之费,当时民安国富。夫奢俭不同,治乱悬判。尔等当记吾言,常有儆戒。”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全面奠定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其影响之深不仅在于上层,而且达于普通人民的社会生活;不仅在明朝,而且及于后世。    
    朱元璋提出恢复汉宫之威仪,全面改变了元朝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政治结构。他取法周、汉、唐、宋,使明朝的政治制度又回到中国传统的轨道上,他实行的爱民及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国计民生得到迅速恢复发展,为大明盛世奠定了基础。朱元璋以猛治国,推行重典,建立了绝对皇权的统治。但是,这种极端专制主义也给后世留下了恶劣影响。    
    由于皇权的集中和中书省的废除,给后世宦官擅政留下了可能的发展空间;朱元璋分封诸王的政策,给后世发生宗室动乱埋下了祸根。    
    朱元璋建立的一套国家管理制度,是对中国君主宗法制国家管理的全面总结和发展,它不仅是明朝两百余年统治基本稳定的保证,而且为后来的清朝所继承,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说他的治理“治隆唐宋”,绝非夸大其词。    
    他继承和发展了对少数民族因俗施治的政策,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他制定的与周边国家之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及“厚往薄来”的政策,保持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和平友好交往,推动了更大范围内国际秩序的建设。    
    总之,朱元璋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并且极具个性,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并仍然延续至今的少数几位重要人物之一。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