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月笙传》第三册(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80 年版)认为,“恒社成立于民国
二十二年(即1933 年——引者注)五月,一应规章制度,精神立意,全由陆
京士等三五人负责筹划,并由杜月笙指定了19 位发起人,。。杜月笙是名誉
理事长”。“加入恒社,先决条件必须是杜月笙的学生,。。参加恒社的人, 
可获师门的庇荫,同门弟兄的合作协助,同时还有应付缓急之需的便利”。
另外,恒社另一发起人,该杜第一届理事会候补常务理事唐世昌则回忆
说,“恒社正式成立于1934 年”(《旧上海的帮会》第400 页)。
综上所述,恒杜成立的年代有1932 年、1933 年、1934 年三种说法,而
且发表意见的都是恒社最早的成员。除了唐世昌1934 年说没有找到史实根据
外,其余二说均有一定的依据。史料表明,1932 年11 月在陆京士等人的精
心策划下恒社事实上已经成立,并推定了陆京士等9 人为常务理事、唐世昌
等人为候补常务理事,设社址在法租界爱多亚路“息庐”。(也有学者认为
那是一次筹备会)但恒社不同于旧式帮会,它是要以合法的社团形式在社会
上公开活动,因此要等到国民党政府社会部核准和上海法租界注册登记后才
能公开登场。而该社隆重的开幕典礼确实是在1933 年2 月25 日才举行的。
如果以开幕典礼作为该社成立的标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这样做不太科
学。问题在于杜月笙、陆京士等人当时就承认以开幕日期作为成立的标志。
1936 年出版的《恒社月刊》第10、11 期合编又名《三周(年)纪念号》, 
杜月笙在该号上发表《希望于恒社社员者》一文,提及“恒社成立,瞬已三
载”。郭兰馨也发表了《恒社三周纪念我言》,而这时的恒社杜址已经第二
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议决从爱多亚路“息庐”迁至马浪路39 号了。
据此我们可以说恒社创建于1932 年11 月,1933 年2 月25 日是该社正
式成立的纪念日,这样表述不知读者以为如何? 
(邵雍) 
陈其美是青帮人物吗? 
陈其美是中国同盟会的重要干部,在辛亥革命时期曾任沪军都督,在上
海影响很大。几十年来人们对他毁誉不一,褒贬各异,陈其美是否加入过青
帮组织也成了评价他的重要问题之一。
樊崧甫在《上海帮会内幕》(载上海《文史资料选辑》1980 年第3 期) 
中称,“陈其美是青帮中的大字辈,拉拢了一些青帮中人参加革命”,但他
没有说出陈其美入帮的确切年代。郭绪印在《蒋介石早年与帮会的关系》(载

《历史教学问题》1989 年第2 期)一文中提出,陈其美“为了反抗清政府早
于1903 年在上海参加了青帮”,又于1908 年介绍蒋介石“加入了青帮”。
莫永明在其著作《陈其美传》(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年版)中介绍说, 
陈其美是在1909 年浙江起义受阻后“开始在上海著名的帮会组织——青红帮
中进行活动。他亲自参加青帮,并成为帮会头目。上海各酒楼、茶室、戏园、
澡堂等场所都有他联络的帮会成员”。据此陈其美加入青帮似在1909 年或稍
后。郭绪印、莫永明均认定陈其美在辛亥革命前夜加入了青帮,只是在具体
人帮时间上尚存分歧意见。
赵宗颇在1986 年第四期《学术月刊》上发表《关于评价陈其美的几个问
题》一文,对陈其美加入青帮的说法提出质疑,认为断言陈其美是青帮大头
目“显然是缺乏可靠根据的”。赵宗颇说,上海自治公所总董、商团公会会
长李平书是在武昌起义前经南市信诚银行经理、同盟会会员沈缦云介绍结识
陈其美的。李平书消除顾虑,与陈其美合作搞武装起义更是在族侄李英石和
同盟会会员钮永建介绍了陈的革命经历之后。“如果陈其美是青帮大头目、
称霸一方的青皮流氓头子,那么地方实力派李平书和号称维护地方利益的自
治公所的议员们,怎么会对陈一无所知呢?”其次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后每逢陈其美的忌辰都要举行纪念会,但是作报告的党政要员们从未提及陈
加入青帮之事,“陈其美若是青帮的大头目,为什么在追述其生前业绩时, 
却避而不谈呢?而那时正是青帮最红的时期,也没有忌讳之必要”。第三, 
上海光复时攻打江南制造局的青帮敢死队头目刘福彪是经中国公学学生张承
槱见与陈其美相识的,“假如陈是青帮大头目,刘福彪何必由张承槱引见?” 
最后,在1933 年出版的陈国屏所著的《清门考源》中列有《近代家里知闻录》
一章,收录了应夔丞等青帮大字辈的姓名,独不见陈其美在内,“假若陈其
美是个大字辈,怎能把他遗漏呢?”值得补充的是,自此之后出版的各种青
帮手册收录大字辈人物姓名有所调整,或增或删,但均未提及陈其美其人。
例如1934 年出版的刘柏年编的《三庵全集》中列有“午集安青帮之题名录”, 
内有曹幼珊、樊瑾成等上海青帮大字辈,没有陈其美。1935 年出版的常圣照
编著的《安亲系统录》中列有上海青帮大字辈高士奎之名,没有陈其美之名, 
1947 年出版的孙悦民著的《家理宝鉴》第二篇“理教历代领导者及其事迹” 
中收有不少青帮第二十一代大字辈的人名,仍无陈其美。
陈其美在辛亥革命中曾联络、利用过青帮这支社会力量,并在光复上海
的斗争中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并不等于陈其美加入了青帮,并成为青
帮的大头目。读者同志,您认为如何呢? 
(邵雍) 
蒋介石何时拜黄金荣为师? 
蒋介石是国民党总裁,黄金荣是上海流氓帮会头目,蒋介石曾经拜黄金
荣为师,种下了国民党政权与上海流氓帮会势力勾结的根苗,1927 年“四·一
二”政变时蒋介石利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大亨充当反共的急先锋与
此事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蒋介石究竟何时拜黄金荣为师,一直是众说纷坛, 
莫衷一是,至今仍是一个谜。
荣盂源在《蒋家王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 年版第8 页)中说,‘蒋
介石何时拜黄金荣为师,不得其详。据他在1913 年给黄金荣立碑,歌功颂德,

可知不能晚于其时”,可惜在这条宝贵的线索下没有注明史料出处,立碑之
事又不见其他的记载。经查,1913 年夏,蒋介石先后在上海、宁波组织反对
袁世凯的武装起义,均遭失败。同年10 月蒋介石在上海参加中华革命党。11 
月陈其美去日本,将上海方面的工作交给蒋介石负责,直至次年6 月陈其美
才邀蒋赴日共同筹商讨袁事宜。蒋介石在奉命主持上海方面工作期间,知事
难急进,拜黄金荣为师,借用帮会势力打开局面是完全可能的。
早岁经商沪渎、熟谙上海帮会内情的傅湘源在《青帮大亨——黄金荣、
杜月笙、张啸林外传》(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年版第94 页)中绘声绘色地
描写了1914 年秋末的一天晚上,徐青甫陪蒋介石在上海聚宝茶楼的香堂室里
拜黄金荣为“先生”的情节。据作者在前言中称,该书“每回所记之轶事, 
均以笔者的见闻和当时主事者的回忆口述为依据,并考证有关文字史料。。 
力求做到持之有据,真实可靠”,因此上述情节自当有所依据。经查,蒋介
石于1914 年9 月3 日自日本回国到上海。直到11 月下旬才复东渡日本。在
这段时间内,中华革命党在上海的处境十分困难,9 月20 日该党党员范鸿仙
被刺身亡,11 月23 日杭州革命党人夏之麟所设之秘密机关被破获,30 人被
捕杀,蒋介石在这种情况下拜黄金荣为师,争取帮会势力的掩护展开革命工
作也是完全可能的。
然而较多的人认为蒋介石拜黄金荣为师的时间是在20 年代初期。据黄金
荣管家程锡文回忆,“蒋介石当初原在上海物品交易所当‘划线’小职员, 
收入不多,很不得意。耳闻黄金荣的势力,就托虞洽卿介绍拜黄金荣为先生。
黄金荣同意之后,由徐福生当传道师,正式举行拜师仪式,投了门生帖子” 
(《旧上海的帮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157 页)。作为黄金荣的管
家,程锡文对黄家的内幕肯定要比外人了解得多,因此程的回忆是有一定根
据的。黄金荣自己在1951 年5 月20 日《文汇报》上发表《自白书》时也说, 
“蒋介石是虞洽卿介绍我认识的”。但是程锡文没有交代蒋介石拜黄金荣为
师的具体时间。苏智良、陈丽菲在《近代上海黑社会研究》(浙江人民出版
社1991 年版)第78 页中提出,“陈其美去世后,蒋介石在上海随戴季陶于
物品交易所集资开了恒泰号经纪行当经纪人。1920 年底因交易所不景气,恒
泰号亏空甚巨,蒋亦负债数千元。蒋介石请虞洽卿出面,拜黄金荣为师,黄
金荣与虞洽卿各出一笔旅费,助蒋介石去广州找孙中山”。老新闻工作者恽
逸群在《30 年见闻杂记》中提出“蒋介石在1921 年前后曾投帖于上海租界
捕房包探头子黄金荣门下为门生”。
程锡文以及苏智良所说的共同点在于认定蒋介石是在上海从事物品交易
经纪不得手时才拜黄金荣为师的。而苏智良提出的蒋介石拜师的时间又和恽
逸群所说的相接近。但毕竟都缺乏严密的论证,难以成为定论。由于国民党
的官方著作如毛思诚的《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对此问题讳莫如深, 
只字不提,更增加了解决这一悬案的难度。
(邵雍)

九典籍考证
撰著篇
《春秋》是孔子所作吗? 
《春秋》是迄今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的主
要经典。它总共有1。8 万余字,记载了以鲁国为主的春秋时期的历史,几千
年来一直受到学者的重视,为后代编年史的滥觞,在中国史学史、经学史、
文化史上均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人们谈论《春秋》,往往提到孔子。《春秋》是不是孔子所作?孔子和
《春秋》是什么关系?历来学者争论不休。
一种观点是,《春秋》为孔子所作。这是自古至今的一种传统说法,最
早由孟子提出来。孟子认为,春秋时期社会动乱,邪说暴行屡屡出现,有臣
下杀君主的,有儿子杀父亲的,“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
而乱臣贼子惧!”(《孟子·膝文公下》)司马迁同意这种说法,并说孔子
为作《春秋》曾去过东周,参阅王室所藏的图书,然后“因史记,作《春秋》”, 
“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十二诸侯年表》、《太史公自序》)以后历代学者多循此说。现代也有学
者指出,孔子从大量历史资料中,精密提炼,将春秋错综复杂的史事,写成
一部句句严谨,一字之间都成褒贬的十分简练的《春秋》。还指出,孔子之
所以著《春秋》,原因之一是内乱。由于当时社会处于动荡变革之中,旧的
尊卑上下统治秩序被打乱,孔子就著《春秋》以正名分,给诸侯、大夫以严
正的褒贬,从心理上来箝制他们,以安定天下的秩序,恢复周的政治权力。
原因之二是外患。当时不同种族纷纷进入周王朝统治区域,种族矛盾也就特
别尖锐,因而孔子著《春秋》是在“尊周攘夷”,“内诸夏而外夷狄”。还
有学者提出,孔子说过“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孟子·膝文公下》)如果孔子没有作《春秋》,显然不会为《春秋》承
担责任。
另有一种观点,《春秋》非孔子所作,但经过孔子整理。有的学者指出,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教育家。他为了讲授的需要,搜集
鲁、周、宋、杞等故国文献,重加整理编次,形成《易》、《书》、《诗》、
《礼》、《乐》、《春秋》六种教本。孔子对它们,尽管有删节,但态度是
“信而好古”,也就是保持原有的文字,包括原来的史事内容和表达风格。
也有的学者指出,孔子是根据鲁国和周王室以及其他诸侯国的史官的记载, 
加以修改,编写成一部简要的史书。《春秋》中的一些字句不过是沿用以前
史官的写法,并非孔子的创造。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根本没有著作或删订《春秋》。“五四”以后, 
钱玄同力倡此说。他认为,孔子和“六经”(《诗》、《书》、《易》、《礼》、
《乐》、《春秋》)无关,前人说《春秋》是“断烂朝报”或者“流水帐簿” 
是确切评价。还有学者指出,《春秋》原是朝报邸抄一类的原始记录。《礼
记·坊记》及《韩非子》引述鲁《春秋》共有四条,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