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氏及各家校本之所无者,王氏各校已经说明”,谓“异书特出,百数十年
之症结涣然冰释”(《默园〈水经注〉校勘记跋稿》,《学林漫录》第八集), 
对疑案作了中肯的分析。
全、赵、戴等人早已作古,历史是公正的,千秋功过,自有评说。
(王国忠)

质疑篇
徐福有没有东渡日本? 
中国和日本有着2000 多年交往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究竟是谁最
早东渡日本? 
若干历史和传记都提到了徐福。百余年来徐福其人其事,特别是他有否
东渡日本,引起了中日学者的兴趣。
我国最早叙述徐福史事的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淮
南衡山列传》和《封禅书》提及:秦始皇东巡琅邪,“遣徐市(徐福)发童
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并称“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于是百姓
悲痛相思”。没有讲明徐福到了何处。尔后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说, 
徐福到达的是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迁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
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
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入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
不可得至”。
当时,中国大陆和亶洲已有来往,它的位置,东晋葛洪《枕中记》认为
“对东海之东北岸”,唐人《括地志》认为“在东海中”,后人以为是台湾
或琉球,也有说是美洲,但很多人说是日本。
唐宋以来,中日交往频繁,中国不少学者有所记述,有的就把徐福东渡
和日本联系在一起。最初提出徐福到日本安居,是五代后周义楚和尚:“日
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
物一如长安。。。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义楚六帖》) 
据称此说得自其朋友日本和尚弘顺。自此之后,多有称徐福在日本安居的。
北宋欧阳修《日本刀歌》有句云:“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明初日本空海和尚到南京,向明太祖献诗,提到“熊野峰前徐福祠”。清末
黎庶昌、黄遵宪驻节日本,都参观了徐福墓,并诗文题记。若干年后,原来
淹没多时的徐福旧事,成为研究中日关系一个专题,有人撰写了《徐福东渡
的故事》、《访徐福墓记》等多篇。
本世纪初,中日学者对秦汉史和海上交通史作了大量研究,人们根据史
料旁征博引,对徐福有否其人,大致作了肯定,以为司马迁所说是可靠的。
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和杨宽等都对徐福求神仙事作过叙述,马非百《秦
集史》更为徐福作传。近年阎孝慈《秦代方士徐福东渡日本新探》、罗其湘
等《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还确定徐福家乡是江苏赣榆
县的徐阜村,并称该地明清时系徐福村。但对徐福有否到达日本,史学家们
则持不同态度。马非百《徐福传》称徐福是有目的赴日本的,“其意初不在
求仙,而实欲利用始皇求仙之私心,而借其力以自殖民于海外,岂非预定之
计划耶!”徐松石《日本民族的渊源》说,战国先秦时期,中国东南沿海民
众大量往日本移民,徐福的童男女是其中的一队,“徐福入海东行,必定真
有其事。”卫挺生《日本神武开国新考》极力主张徐福东渡建立了日本王朝, 
说他就是神武天皇。所以马非百说:“徐市(福)东渡日本事,中日学者最
初皆首肯之。”由此,至今日本还保留若干徐福和他侍员7 人墓、徐福祠和
蓬莱山,每年八月它们所在的新宫市还要举行大祭仪式,《日本名胜地志》、

《异称日本传》和《同文通考》对此都有详细的记录。由于年代久远,也有
人根据古代中国和日本的海上往来、海船的营造规模和古文物发掘,推测徐
福有可能到达日本,阎孝慈《秦代方士徐福东渡日本新探》说:“当时航海
技术落后,指南针未问世,所以远海航行需靠季候风吹送,带有极大的偶然
性”,“徐福几次渡海,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作者推测是“横穿黄海
至朝鲜半岛的南端,从半岛与济州岛间的济州海峡穿过,最后到九州岛,他
所向往的蓬莱仙岛。” 
在中国,有的史学家也对徐福到日本提出疑问,汪向荣《邪马台国》称
《魏志·东夷传》中的《倭人传》是最早记述日本列岛的史料。吴杰亦说: 
“中国侨人最早什么时候到达日本,这一点目前还很难作出答案。”因此有
人说:“徐福东渡到日本的传说,是10 世纪左右日本的产品,到了宋代,中
国人对这样的传说就深信不疑了。” 
在日本,近年因“国学者兴,考证之风流行,日本学者之否定徐福论者
始渐兴起”。其中多有主张是秦灭六国时,燕齐遗民渡海避难而至日本的, 
但不包括徐福及其率领的童男女,如岩井大慧、喜田等。日本古书《日本书
纪》、《古事记》、《新撰姓氏录》亦称有秦人东渡事,木宫泰彦《日华文
化交流史》就考古发掘的战国先秦铜器,亦证系中国人迁居。江上波夫《考
古学见外来文化的影响》称徐福东渡日本多属牵强附会。宋赵伦《中日民族
文化交流史》更进一步地否定徐福到达日本,并称神武天皇本系日本神话时
代的人物,根本难与徐福挂钩,还认为新宫市徐福墓和其他遗迹,都是后世
好事者伪造。事实上是当时中国人为避秦始皇暴政,大量移民日本,由此推
论而成为“神奇而浪漫的传记”,对于徐福求神仙,最后到达何处,本世纪
来中国学者夏曾佑、范文澜、翦伯赞和许立群等,都没有提及。在日本,近
年就徐福事,不少学者认为这只是民间传说,而徐福并没有到达日本。早在
本世纪初,高於菟三《徐福东来考》说,徐福到的三神山,只是渤海湾里的
小岛,徐福在日本遗迹多系后人伪造。汉、唐以后,日本和尚常来中国散布
徐福事,致使义楚不辨真伪而记入书中。20 年前,岛田正郎就徐福事还作了
实地调查,于徐福的遗迹和传说所在的和歌山、广岛、爱知、秋田等县和富
士山地区,作了多时的实地调查,进一步证实现存的徐福墓系后人虚设,有
的史迹还是明治末年炮制的。山本纪纲的10 余万言《徐福东来传说考》说徐
福是个勇敢的反叛者,他是为了摆脱秦始皇暴政,逃避移居海外的,但东来
日本仍属传说。至今日本史学家,很多仍持否定徐福东来日本说,如井上靖
《日本历史》、《日华文化交流史》均未提及。在中日学术界,对于徐福到
日本的问题,都未作出肯定和否定的结论。
(盛巽昌) 
计然是人名还是书篇名? 
春秋末年,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恨,发奋图强,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吞并
吴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卧薪尝胆故事。据古籍记载,越国是采用“计然
之策”改革内政,使经济得到发展才强盛起来的。《史记·货殖列传》:“昔
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
得意。”计然之策究竟包括哪些内容,至今尚未窥其全貌,仅知有农业丰歉
循环论以及叙述商业经营的“平粜”论和“积著之理”。相传范蠡弃官后,

按照计然之策经商,遂成了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商贾。可是关于计然,史家说
法不一,有的认为计然是人名,有的认为计然是书名,由此形成学术上两种
绝然不同的观点。
以计然为人名,最早可溯源到东汉,班固《汉书》的古今人名表列有计
然之名。计然在《吴越春秋》又作“计倪”,《越绝书》作“计倪”,说是
越王勾践的大夫。三国时魏人孟康也说计然是越臣。唐颜师古、张守节、马
总等均认为计然是人名。《汉书》的注者颜师古说:“计然者,濮上人也, 
尝南游越,范蠡卑身事之,其书则有《万物录》,事见《皇览》及《晋中经
簿》。”张守节《史记正义》云:“计然者,范蠡之师也。”马总《意林》
引《范子》十二卷,并说:“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字文子,其先晋国
之公子也。。。其志沉沉,不肯自显,天下莫知,故称曰‘计然’。”此外, 
《新唐书·艺文志三》有“范子计然”,说是“范蠡问,计然答”(今有辑
本)。还有《计然万物录》亦以计然为人名。总之,多数著述都认为计然是
人名。
但是,长期以来也存在另一种看法,即计然不是人名而是书篇名。此说
代表人物是晋人蔡谟,他首先认为,《计然》是范蠡所著书篇名,解放前, 
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也考证说计然纯属子虚乌有。
建国后的学术界对于计然的研究有了不少的进展,然而计然是人名还是
书篇名的争议仍无定论。陈绍闻、叶世昌的《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上册) 
将计然按人名处理,说勾践“任用计然、范蠡、文种等人”。《史记》、《汉
书》中华书局点校本作“乃用范蠡、计然”,亦以计然为人名。赵捷民《计
然即文种》一文还提出下列新见解:计然与大夫文种是同人异名,因为《史
记》、《越绝书》中计然的理论,在《国语》一书系文种的语言。
胡寄窗则继续主张计然是书篇名,所以他的《中国经济思想史》把计然
的言论当作范蠡的思想看待,此书自注写道:“蔡谟之说较为可信。”近年
来报刊上常有一些短文谈范蠡的商情预测,内容即计然的“积著之理”,以
计然为书篇名。
迄今为止,关于计然的争论不仅旷日持久,而且论者意见相左,涉及的
著作面广量大,使这一悬案颇具传奇性。如何对司马迁所说的“乃用范蠡计
然”作确切的解释,班固何以将计然列为人名等问题,很值得进一步探讨。
计然是否历史人物?他是范蠡的老师,还是范蠡所著书篇名?是文种的异
名,还是其他什么人?这个庐山真面目只能有待于学者们的深入研究了。
(潘连贵) 
李冰与鳖灵是同一人吗? 
“古堰名宇内,李冰传千古。”古代水利建设的灿烂明珠都江堰,同李
冰这个名字是分不开的。关于李冰修都江堰的记载,以《史记·河渠书》为
最早,但失之简略,甚至没有说明李冰治水的年代;《汉书·沟洫志》的有
关记载与《史记》大同小异,仅在冰前缀一“李”字。东汉末年,应劭《风
俗通》才提出了李冰治水的年代:“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此后推算李冰
治水的时间,多以此为据。从古至今,多少人吟诗撰文赞颂这位中国古代杰
出的水利工程专家和“爱斯民”、“知天文地理”的清官;历代士民百姓为
李冰修祠建庙,刻石造像,瞻仰崇奉。

近年来,有人根据有关文献资料,通过比较研究,认为李冰不是秦蜀守, 
而是春秋时期的“蜀守”,即古蜀国开明朝代的第一代国君鳖灵。理由是: 
一、在《史记》中,“冰”并非秦守;《风俗通》把《史记》中的“蜀守” 
误为秦蜀守,首创李冰秦守说,不可信。二、秦昭王时,争战杀伐不止,没
有安定的社会环境,人力物力不足,时间也不允许,怎么可以设想秦国这时
会修都江堰呢?秦修郑国渠,是中“疲秦计”的结果;当发党中计,秦即停
止修渠,欲杀郑国,秦不可能反对“疲秦”的同时,又大修都江堰以自疲。
三、遍查秦史书,秦灭蜀后的所有秦王(惠、武、昭、孝文、庄襄、始皇) 
皆与修都江堰无关,也无“秦臣”李冰。都江堰和李冰不见载于秦史书,这
与秦“立功者显荣”的政策不符,说明李冰不是秦蜀守。四、记载离堆和二
江最早的《尚书·禹贡》成书的年代为战国初或中晚期,而秦灭蜀已是战国
晚期,说明都江堰修建和李冰生活的年代当在秦灭蜀之前。这与我国第一部
水利通史《史记·河渠书》的有关记载相符。《河渠书》上起禹,下迄汉武, 
按时间顺序记事。它把冰“于蜀”的治水,与春秋时“于楚”、“于吴”、
“于齐”的治水并列排在“西门豹引漳水溉邺”(前422 年)之前,从而表
明,蜀守冰的治水应在春秋时期;冰是春秋时期的蜀守。“守”在三代和春
秋时期是指国君。《尚书·尧典》:“诸侯为天子守土,故称守。”所以, 
李冰的身份应为蜀国国君。对照《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书有关记载
可以看出。鳖灵时期,与李冰“于蜀”治水时间相同。当时,成都平原洪水
为害,鳖灵和蜀地人民决玉垒,开江沱,“以除水害”。李冰、鳖灵两相比
较:治水时间、地点、方法和本人地位(皆为蜀国国君)相同,名字音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