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要奢望别人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幸福不要奢望别人给-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走,也可以是一种存在的静止方式」--作家.钟文音 
      旅行,可分为,身体和心里两个层面。旅行,是另一个梦想的实现。 
      让心去旅行吧!因为,心也需要翅膀。 
      有的人旅行是为了渡假、采购或者增广见闻,有的人是为了能在旅行中寻找真正的自己。 
      如果说,生活是持续的,那幺旅行则意味着你打断了日常生活所决定的空间和时间,你只是选择了「暂停」。你可以暂时不用赶着去上班打卡,不用抢着时间冲进浴室里刷牙洗脸,更不用匆匆忙忙的大口喝下鲜奶,就必须赶着去抢停车位。 
      当所有一切都暂停,你所剩下的就是重新找到自己。 
      我觉得去哪里旅行,对某些人来说根本不重要,因为,旅行对某些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种暂停,是工作的暂停、心情的暂停或者是爱情的暂停,当他愿意重新面对自己的时候,也就是该回来的时刻。 
      在旅行当中,你最重要的收获就是:你会愈来愈了解自己,另一个自己。旅行也可以是一种浪漫,我想旅行中最有趣的部分是:你可以跟你原本不同的世界产生了对话或者是类似对话的可能。 
      旅行中的每一种过程都是往后的美丽回忆,但是,旅行并不是在比较谁去的地方比较多,又收集了多少纪念品,更不是盲目的跟着流行跑,你除了要带着地图,更要带着「心」一起去旅行。 
      人们想要去旅行的原因很多,也许是希望从忙碌的生活中,挪出一段可以令自己喘息的时间和空间,也许是你需要从忙碌的生活中暂时抽身,才能从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中找到生命的出口。 
      旅行,有时并不是想增加些什幺,而是要拋出一些什幺,目的是让生命腾空,留着一点点生活的空间。而想象力丰富的人,就能因此看到事物的不同,也能看见内心不同的风景。 
      「转换」、「改变」、「疗伤」、「救赎」的各种旅途情境,好象出发旅行前和回归后使得灵魂有所依归似的。毕竟生命的旅程是要向自己的记忆交代,而非是为了要求创新而创新。旅行被大众媒体炒作成一种远离现实的梦幻之境,成为生活现实之外可能的逃离途径。 
      事实上,我们终究发现在每一趟回归后,「我还是原来的我」时,那是非常沮丧的,甚至因为现实的对比,而让压迫的感觉更胜以往。我们听过很多人,长久远游于外之后,就很难定点地做着朝九晚五的工作便是如此。 
      如果,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放一颗原本就骚动的心,当压力本身简直是逃无可逃时,旅行的本身,其实没有那幺可歌可颂,旅行和生活一样,只是把所有人、事、物暂时停摆而已。 
      每个回归点,都可能是出发点。 
      一趟孤独内心之旅 
      「流浪,是发掘自我的过程,千帆过尽、过尽千帆,最后,流浪者终需踏上归程。」 
      想要旅行,你可以呼朋引伴,也可以孤身上路。在孤单旅行中,差别只在于境遇有所不同。 
      旅途里生命的遭遇,就有如打了一场没有结果的牌局,片刻又从定点飘离,没有所谓的输赢。 
      每一回的旅程,似乎总染上一层说不尽的惆怅,与述不尽的人事哀叹,却又有什幺都不染身似地说离开就离开的决绝。每一个相逢者的背后,都有无尽的故事,旅途中有欣喜、有发现、也有苍凉。 
      在旅途中,有时,会形成一种奇异而孤单的孤独氛围。 
      我们可以嗅到这种深切的孤独与情愫,一切都是淡淡的,就像随时更换的布幕,人就这幺进进出出,随时就要跟着上场的感觉。 
      让旅行还原成生命的一段历程,而不故意凸显其难度与贩售梦幻的特质。 
      旅途的危险感,有时是来自于内在的想象,与心灵的预设立场。 
      透过旅行来阅读世界这本大书,让旅行的人,学会更多谦卑和感恩。 
      旅行可以转化生活,让﹁心﹂无远弗届的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 
     能贴近自己,忠于自己的人比较快乐。 
      很多人会背起行囊踏上旅程的理由,不外乎想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暂时脱离目前的生活,趁着有时间、有体力的时候出去走走,而有的人则是,想和别人夸耀自己曾旅行过的地点。 
      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即使走过同样的地方,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有的人会去旅行,并不是热衷于改变,而是希望透过旅行暂时脱离现状,有的人是想要逃家却没勇气,于是便想借着短暂的旅行,来让自己暂时脱离生活的困境,借着不断旅行让自己寻找新的动力和活力。 
      旅行,是一个喘息的空间,即使有天大的事情,也要等回来以后再说,出去走走固然是一种心灵的出走,但也不是逃避,唯有了解自己的目的,才不会有过度的期待和想象。 
      旅行是一帖消烦解忧的良方,当你的生活始终在一成不变的状况下,不妨暂时脱离现有的困境出去走走,有时,并不是非得出国不可,到户外去走走,或者是到渡假中心去度个假,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想要改变,并不一定非得跑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改变,旅行,确实有比较多的机会改变,因为,远离了平日的限制与各方的阻力,反而有机会获得成长与蜕变。 
      旅行的作用之一,就是换点不同的东西来看看,有时我们被迫用旅行来提供自己一个﹁暂停﹂的机会,暂时把所有的责任和负担拋开。 
      暂停,是让自己有喘息的机会,让自己能够重新看见不同的自己。 
      心,也要有翅膀 
      「是人没有不想飞的。老是在地面爬着够多厌烦,不说别的。飞出这个圈子,飞出这圈子!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那个人心里不成天千百遍的这幺想?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大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角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待。这皮囊要是太重挪不动,就掷了它,可能的话,飞出这个圈子,飞出这个圈子!」--徐志摩.《想飞》 
      找一个让心灵飞翔的角度,告诉自己,我也可以飞。 
      因为,我的心也有翅膀。 
      许多人都喜欢出走,习惯用旅行来当借口,有人说旅行其实就是一种逃亡,某一种型式的逃亡,逃亡并不是逃避,因为逃亡是伴随着冒险,带着自己的自主性,并要承担过程及其结果;逃避则完全是一种自欺,把命运放在别人的手上,就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 
      旅行是一种切换。切换了时间与空间,让自己从积习日深的寻常生活中抽离开来。 
      可是这种抽离毕竟只是暂时,当旅行结束之后,你还是得回到旧有的生活模式中过日子,其实,你不必继续忍受着过去生活中旧有的无聊与烦恼,你可以改变,改变你的心,让你的心也可以重新上路。 
      找寻飞翔的秘诀,他在广大的世界里,找到很多的答案,旅行也是一种心灵的飞翔。 
      身体的旅行需要的是行李和机票,但是,心的旅行则是需要一颗自在无挂的心;身体的旅行需要办签证和订旅馆,是为身体找一个安身之处,心的旅行则是处处为家,只要你能安顿你的心就可以了。 
      心的旅行只有一个动作,就是完全的放松自己,让心自由自在的飞翔,感觉自己和天地合而为一,在这个自然的状态里,你可以和自己更亲近。 
      当然你还得回去,回到你旧有的寻常生活里去,但是你会发现,当你的身体在旅行的同时,心的旅行也悄悄打开了你内在的眼晴,你不断的去旅行,其实,就是为了不断的回去,回到你原来的地方。 
      古人常说:「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其实,阅读和旅行有重要的关联,正因为那些阅读经验才能让你在旅行时,获得更大的乐趣。 
      旅行,就是为了浏览自己内心的风景。 
      真正的发现之旅,并非寻找新的大陆,而是重新去看看这个世界。 
      许多艺术家采取过长期旅游来改变轨道,好比中国古人的「壮游」,然而,对创作者而言,把旅行视为「换个地点」写作的行为也未尝不可。 
      真正的旅行,有时不在是惊心动魄的外在风光,而在浏览自己内心真正的风景。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文心雕龙》〈神思篇〉 
      很多人工作一段时间,都会想要休长假,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如愿。 
      朋友李婷却是真正「休假一年」,切断过去,更不可思议的,他还携家带眷集体出游。李婷是出版社的资深主编,在过完了四十岁生日不久,决定带着一家大小一同出游。 
      梦想实现的过程里,首先面临的是一种「腾空」的感觉,无论实际上情形如何,他必须在工作上或是精神上腾空,也许,孩子们必须休学,他自己也要中断事业,还要承担回来之后,可能一无所有的风险。 
      旅游行程的风景、历史等等都不是重点,他费了更多心思和精神在家人的态度、感受上,他其实是用全家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整个行程;透过稚龄子女的眼睛,他看到不同的世界。 
      一年里,他们漫游过南美、欧洲、非洲、亚洲、澳洲,又花了半年多的时间重新适应生活。最后,他向自己拋出一个问题:「此行是否值得?」 
      李婷把这段旅程视为生命的一场过渡仪式,仪式结束,他骚动的心才安稳下来,他把生命归零之后,又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在步调快速、混乱的世界里,有人在四十岁的时候,带着一家大小环游世界,用一年的时间重新思考生命;有人在六十岁之际,花了两千万美元的代价乘航天飞机登上国际太空站,从太空中反观自己生存的星球。 
      试问?你会在什幺时间点、采取什幺方式让自己选择出游呢? 
      旅行中基本的快乐,来自于行动。人生不能只是一直做计画、沉思、辩论、挣扎和拖延。 
      好友美倩曾经丢下人人称羡的高薪工作,到欧洲浪游一年,从此之后,她像是患了旅行上瘾症,总是要不定期的从既定的轨道出走,舒展一下筋骨与灵魂。即使在旅行中,她也不喜欢太复杂的行程,常常是待在一个定点,哪儿都不去。 
      有的人常常只是逃避一下、出走一下,回来后又坐在同样的笼子里。 
      美倩从不刻意要从旅行中得到什幺,她的旅行,纯粹是喜欢旅行后的归返,仿佛﹁变了一个人﹂的自己,纯粹是换个空间让自己休息一下,然后重新省视自己的身心。 
      她说不喜欢太复杂的东西,连旅行都是要轻松单纯、没有负担。 
      旅行对她而言并不是想象,而是实际的行动。旅行的真正目的,只是想看清楚自己而已。 
      「如果我们对所有平凡事物都有着敏锐的看法与感受,像聆听绿草的生长和松鼠的心跳声,我们必能洞悉寂静背后的巨响,否则只能肤浅自负地行过一生。」--艾略特 
      现在很流行「自助旅行」,不管年纪大小,只想出去走走。 
      有人可以为之辞职,已婚者甚至可以「拋夫弃子」,只为了一圆心中那份梦想,所谓:「趁着年轻去旅行」、「再忙,也要去旅行」,不管如何皆要冒险闯一闯,其实,能够存一笔钱,出国旅行,不管是游学也罢!自助旅行也好!皆是人生一大乐事。只是,有些人在主客观条件下,无法成行,却成为心中久久无法抹灭的遗憾或症结。 
      想要出走,应该是一种心情的转换。当你转换了空间,很多恼人的问题就可以透过空间的转换而有了自我反省的机会。 
      看过有些已婚的朋友,为了一圆自己的梦想,不顾老公、孩子的需求,执意「出走」,虽然,圆了梦想,却毁了婚姻,她不明白,为什幺家人不肯明白她的感受;换个角度,她的家人也是这幺想的「为什幺你不肯为家人多付出一些」? 
      明美的先生坦言,自己并非不愿妻子再度成长,而是孩子还小,自己也在上班,妻子一去不是数月、就是一年以上,孩子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