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石上流 石绍河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泉石上流 石绍河著-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抬头微微一笑,这是一张刚毅却饱经风霜的脸,安详的神色里含着一丝愁绪。我们和他搭讪起来,才知道老人看到小城的巨大变化,更加思念远在台湾的亲人。他告诉我们:他的弟弟一九四九年去了台湾,多年没有音讯,前几年好不容易取得了联系,原计划今年八月十五中秋从台湾回来与家人团聚,谁知李登辉不顾大陆和台湾人民的民意,抛出“两国论”,大搞分裂祖国的活动,两岸关系骤然紧张,弟弟回家团聚的计划化为泡影。老人慨叹:不知今生今世我们还能团聚不,我多么想他回来看看家乡的巨大变化呀。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两国论”不得人心,我们由衷地祝愿老者会等到亲人团聚的这一天。老者灿然的笑了,因为他心中拥有另一片阳光。
  我们继续向前漫步,忽闻一阵阵鼓点和锣声。循着声音走去,看到一群穿红着绿的老年人,在街头正合着鼓点和锣声扭秧歌。鼓者舞者,十分投入;一招一式,象模象样。趁他们稍息的间隙,我问他们怎么这时候还在练?其中一位长者擦擦额上沁出的细汗说:“澳门就要回归了,我们也没有什么礼物,就在那天为大家扭秧歌,庆贺庆贺,时间很紧,不加班排练行吗?”原来是这样。这是小城阳光下另一道亮丽的风景。
  已是晚十一时了,我们不知不觉拐进了贺龙体育场。这里由于地势较低,濒临澧水,每年都遭涝灾,现在正填土加高。主席台两端悬着两颗小太阳,把场内照得亮亮堂堂。场内机声隆隆,工人们在加班加点的干。一位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的工作人员见我们到来,嘶哑着嗓子和我们打招呼。我说:“你们真辛苦!”他摇摇头:“我们县是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县委书记还到人民大会堂领了奖,这体育场不赶快搞好,怎么好交代哟。”他兴奋地说,体育场弄好后,要成为游乐中心,是小城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听着介绍,我的眼前幻化出一幅美丽的图景:广场上彩灯闪烁,人头攒动,民族歌舞通宵达旦,各种赛事此起彼伏,这里又是一片不夜天。
  时令虽已是深秋,沐浴在小城的阳光里,我们心暖和春,诗意盎然。我脑子里忽然跳出郭沫若的一首诗: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小城升起了无数颗太阳,天上的街市就在小城人的面前。

  初识大连
  波音737从首都国际机场凌空而起,在蓝天白云下翱翔,不到一个小时,便稳稳地降落在大连周水子机场。大连,这个向往已久的“黄海明珠”,今天我们终于投入了你的怀抱。
  走出机场,一群候在门口的出租车司机热情地迎上来,遨请我们上车。我们有些顾不过来,不知该乘哪位师傅的车好。我便问走在我旁边的一位司机:机场到市区要多少钱?那位司机说:不远,15元车费就够了。凭我们的经验,机场一般离市区都比较远,而大连的机场离市区这么近,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而且这位司机没有高喊乱要,一下子我们便对他产生了信任感。于是对他说:好吧,我们就坐你的车。司机显得很高兴,忙把车后盖打开,帮我们把行李一一放好,又把车的前后门拉开,用手对我们作了一个很标准的“请上车”的姿式。
  我们上车后,车子向市区驶去。在路上,司机得知我们是第一次到大连,便热心地给我们介绍哪些地方应该去看看。进入市区后,他又指着一幢幢风格别致的建筑和匠心独运的城市雕塑娓娓道来。我们要求他帮助在闹市区找一所宾馆住下,他把我们拉到一家宾馆后,我们下去问了问房价,有些嫌贵。司机猜出了我们的心思,便说:我们再去找一家看看。几分钟后,我们又找到一家宾馆,一问,价格合适,便打算住下。等我们办好住宿手续,他又跑上跑下帮我们把行李提进宾馆。我下车时留意了一下出租车计程表,表上显示是23.8元,但付钱时,司机说讲好了的,只收15元。他收了15元后留下一个呼机号码说:需要用车可以随时联系。
  我们在大连街上闲逛,发现街上很干净,真的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在公共汽车停靠点,我们惊奇地发觉,虽然已经进入冬天,寒意很深,但人们在寒风中自觉排队候车。公共汽车一停稳,先下车后上车,老人和孩子优先,秩序井然。大家是那么的平和安详,是那么的谦让礼貌,这种情况在我到过的城市已极少见了。市政府前的广场,绿草如茵,喷泉奔涌,不少老人、孩子在这里悠闲地散步逍遣,有几位老人还在那里练太极拳。市政府办公大楼前没有我们想象的高墙,没有森严的大门,楼前就是绿色广场,一切都是不设防的,一切都是开放的。政府与人民没有樊篙,政府的一切决策都是公开的、透明的,都是与人民紧密相连的。
  在俄罗斯一条街游逛时,我看见两个环卫工人正在打扫人行道。其实,人行道上很干净,根本用不着打扫。但这两位环卫工人极认真地扫着,把人行道上的泥沙、尘土轻轻地拢到一处,然后用小撮箕撮走。难怪大连的街上不仅没有纸屑果皮杂物,而且连泥沙尘土也没有,原来有这么一群默默无闻、认真负责的马路天使在尽职尽责地工作着。
  在大连,印象最深的是城市绿化和随处可见的牛的雕塑。大连的城市绿化之好,是每一个到过大连的人都极力称赞的,也是大连人为自己城市感到骄傲的原因之一。而牛的雕塑之多,有些人不一定会引起注意,而我恰恰对这一点不能忘怀。我问过大连人,为什么有那么多关于牛的雕塑?他们解释说:他们尊敬的薄熙来书记是属牛的,他来大连后,提出了大连的城市建设思路是“不求最大,但求最好”。他真抓实干,身体力行,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让大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让大连人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是最公正的,人民不会忘记那些办实事的人。因此,人们自发地雕塑了各种形状的牛,安放在绿地、广场等地方。大连人的解释是令人信服的,但我觉得不仅仅是这一种原因。因为牛代表着一种精神,那就是默默奉献,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倔强不屈的精神,大连人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才创造了大连神话。
  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那年,大连举行国际服装博览会开幕式,能容纳6万多人的会场座无虚席,许多外地嘉宾、外国贵宾应邀出席。当薄熙来市长宣布博览会开幕式开始时,突然停电。在一片漆黑中,6万多人静心屏息地等待,没有一点喧哗,没有一人走动,连一颗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13分钟后来电,开幕式照常进行。在场的外国朋友和外地嘉宾无不感叹大连市民的高度凝聚力,无不赞美大连市民良好的素质。我听了这个故事,心潮久久难以平静,全民素质的提高是多么地迫切和重要!
  第二天,我们租车去旅顺口参观。司机一边开车,一边介绍大连的历史、风景点和风土人情,如数家珍,简直就是一名出色的导游,言语中透着自豪。是的,大连这么美,能作为她的市民,谁不会为之骄傲和自豪呢?参观完兵器馆后,我花10元钱买了一个用锃亮的弹壳粘接的坦克模型作为纪念。上车后,我把坦克模型顺手放到车后排座位的平台上,下车时竟忘记了。到房间后才想起来,但出租车已开走了,我也就没往心里去。谁知第二天清早,我们提着行李走出宾馆时,昨天那位出租车司机快步迎上来,将坦克模型递给我说:对不起,你买的纪念品掉在车上了,我昨天收车时才发现,晚上我把它拿到家里放着,知道你们一早要乘飞机走,便早早赶来宾馆门口等。我接过他递过来的坦克模型,内心很激动。为了把乘客丢的东西还上,他也许一夜没睡好觉。我连忙说:没关系,丢了也没关系。他却很认真地说:东西虽小,但你在大连留下了遗憾。我们可不能让远来的客人留下遗憾!
  好一个不让远来的客人留下遗憾!每一个大连市民都在维护着大连的对外形象;每一个大连市民就是大连的形象。我在大连没有留下什么遗憾,这就是我初识大连的最大收获。

  重建贺龙桥
  贺龙桥位于贺龙故居右前方,桥下日夜汩汩流淌的小溪叫玉泉河。贺龙桥长38米,宽7.8米,两墩三门,系悬壁式木廊风雨桥,共十四扇穿斗式木结构,斜面双坡顶,上盖小青瓦,飞檐翘角,正脊建歇山顶抱亭,上饰魁星点斗,岔脊又分饰鳌鱼,桥两边八个石狮左右分立,可谓雄伟壮观。
  1998年7月20日夜,玉泉河上游暴雨如注,山洪突发,七沟八岔的山洪齐刷刷汇聚到玉泉河里,平日温顺娴静的玉泉河,似一头暴怒的雄狮,呼啸狂奔。7月21日零时30分,贺龙桥左岸的桥墩经不住山洪的剧烈冲撞,訇然坍塌。当县长陈美林等领导得到贺龙纪念馆馆长王芳龙的报告,匆匆赶到现场时,只看见贺龙桥残留的一个桥墩和三分之一的屋桥,在默默地与如晦的阴雨和翻卷的浪涛作着抗争。沿河两岸站满了群众,他们都在为洪水无情地冲走这座英雄的桥而痛惜。
  贺龙桥是一座革命的桥。1916年,贺龙在桥头成立了桑植县讨袁民军。1928年3月,贺龙、周逸群等带着中共中央的指示,辗转回到桑植县洪家关,在贺龙桥头成立中共桑植县委,并组织有3000余名官兵的工农革命军,从这里出发,举行了著名的桑植起义,一举攻占了桑植县城,建立了湘鄂边区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桑植县革命委员会。桥上的每一道瓦楞都是一页历史,每一块桥板都留下了先辈的足迹。贺龙桥又是一座饱经沧桑的桥,此桥自1915年冬建成后,迄今已两次被山洪冲垮,一次遭反动团防烧毁。
  贺龙桥再次被洪水冲垮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开去,牵动着许多人的心。贺龙元帅的夫人薛明及其子女感到十分震惊,他们挂念着心中的桥,更挂念着遭到洪水洗劫的家乡亲人,他们全家为家乡赈灾上下奔走,八方求援,终于在1998年9月15日用海军的三架“运八”飞机,送来了募集的7000床棉被和大量的衣物,独独没有提到重建贺龙桥的事情。1998年9月4日,县长陈美林向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廖汉生汇报灾情时,廖老连问:“贺龙桥怎么会冲垮?”“你们打算怎么办?”从廖老急切的发问中,我们读懂了这位老者对贺龙桥的感情。国务院扶贫办主任高鸿宾是在贺龙桥被冲垮的前一天,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从这座桥上缓缓走进贺龙故居的,得知消息后,他告诉我们:“想不到我们是贺龙桥接待的最后一批远方客人。”痛惜之情溢于言表。《湖南日报》记者聂茂,也是在桥被冲垮的头天参观贺龙桥的,他听说后,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风雨贺龙桥》,文中写道:“然而万万没想到,我们一去竟是同它永别!我们成了它的最后见证人!”“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我们后悔没有多看它几眼,后悔没有多呆一会,多陪它一会,甚至后悔没有多拍几张照片。我们努力回忆在桥上的每一个细节,酸涩而苦闷”。人民出于对贺龙元帅的敬爱和怀念,纷纷上书,要求尽快恢复贺龙桥。根据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重建贺龙桥被提上桑植县人民政府议事日程。1998年11月9日,陈美林县长主持召开县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决定尽快重建贺龙桥,由刘先进副县长和我具体负责。并确定了“恢复原貌,适当改进,防洪防风”的原则。县文物局的同志熬更守夜,仔细翻阅有关档案,提供原始资料。县交通局担任设计任务的同志日夜加班,深入实地,对照资料,精心设计。11月11日,常务副县长何其雄、副县长刘先进拍板决定修复资金的额度。
  重建工作引起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1998年11月3日,代省长储波在张家界视察工作,听取了市委书记刘力伟、市长李刚铤关于贺龙桥重建情况的汇报后,当即在《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关于解决贺龙桥修复资金的请示》(张政〔1998〕54号)文件上批示:“请省扶贫办英维主任支持解决叁拾万元”(注:英维主任指省扶贫办主任张英维同志)。当晚,陈县长从李市长手中接过批文后,又特意到张英维主任房间去衔接落实。张主任表示:省长有批示,年底给你们到位。张主任果不食言,年底30万元一次性到位。11月2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前往桑植县洪家关,瞻仰贺龙故居,参观贺龙纪念馆。毛副主席特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