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眼睛看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睁开眼睛看世界-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是一种精神:决不半途而废,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不到长城非好汉!

    鲁滨逊一个人流落在孤岛上,作每一件事,面前全是难字。想创业,那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他除了自我,还是自我,遇到难题只有自己和自己商量。这是一难。可他不怕这难;他想在岛上开荒种地,可惜没有工具,没有工具,他就自己制造工具,更缺乏在孤岛上开荒种地的经验,没有经验,他就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这样看来,他作的每一样事,他的面前都是难字。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花很大的力气,费好长的时间,才能成功。费好长时间,就费好长时间。因为他是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上,是在珍惜时间,不是在浪费时间。比如鲁滨逊在孤岛上,要做一块船上的木板,这在陆地上,有工具得人,用一个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就可完成。而鲁滨逊则要用四十天二的时间。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用了四十二天,最后这块造船的木板,还没做出来。

    但,鲁滨逊并没失望。因为鲁滨逊从没有失望过。他在许多事上,都白白地浪费了劳动力,而并没有把事情做成功。就是这样,他也从来没有灰心过。

    失败了,打头在从来,总结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他从没有因失败而停止自己的脚步。

    这就是鲁滨逊————

    一个不怕失败的人,一个经常失败的人,一个在失败中站起来的人,一个在失败中取得成功的人。

    他,鲁滨逊。用五六月的时间造一只独木舟。可造成之后,却发现要把这只独木运到海边,则需要十二年的时间,他只好放弃它。这也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在这之前:那个鲁滨逊为什么不想到这一点,而浪费了五六月的时间和精力?

    这也许是人生的一种无奈。想想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许多人,不也是在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而鲁滨逊能用五六月造成一只独木舟,不论怎样说,他毕竟作成一件事。

    能在一生中做成一件事,应该是很了不起的。而我们(应把我字去掉)呢?这一生中能造出一只“独木舟”吗?

    这世界,能造出一只属于自己“独木舟”的人,并不多。不是我们不会造,没有能力造,而是我们不愿造。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计划去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情。而是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走别人走过的路,重复别人的脚印。能坐在别人的“船”上,不也乐哉?自己为什么要造“船”?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永远依赖别人,永远依附别人;自己永远属于别人。而那个仲伟芸和鲁滨逊就和我们不一样:一定要有自己,一定要活出自己的样子来,一定要造出自己的“独木舟”来。

    也许,也有朋友嫌我说话重复?我说话,肯定有重复的意义:对朋友友好提醒:尽量用自己的能力、条件,造出自己的“独木舟”来。我不是无意义的重复?我为什么要重复自己?请您也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要在乎您自己。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的样子来。

    我把别人重复千万遍的话,再来重复一遍:人生最大幸福是什么?这肯定是一个老得不能不能再老的话题,并且是一个儿童都说出来的话题。

    但,谁又为这个话题找出一个标准答案?因为世界上一个人,就是一个答案。

    你的答案,我并不赞同;我的答案,您也不会去抄袭。但,我的答案,也不需要别人抄袭;您的答案,我却很欣赏。

    我欣赏,并不等于我要抄袭。像那鲁滨逊,大家就不能效仿他:都去海外创世界,那谁来管好我们的家园?

    但鲁滨逊那种精神,对每个人来说,都永远有现实意义:不怕失败,不怕人生中风浪,勇往直前,直面人生,造自己的“独木舟”打造自己的品牌,活出自己的样式来……

    这确实是一个人生的“?”…………

    (心系灾区,情系灾区:愿平安、勇气、信心、坚强与灾区人民相随!相伴!)

正文 441篇、正是栀子花开时。。。。。

    441篇、正是栀子花开时……

    ————一枝出墙的红杏之(十四)

    我不知怎样来表达对鲁滨逊及那些鲁滨逊式的敬畏。我也不知世界将要发生怎样变化,这世界的变化,却不我们这些凡人所为。事实上,我们只是些为衣食住行而努力的蚁辈。我们会在一生中永远沿着别人走过的路,向前走着。我们永远只会说别人说过的话,那怕别人指鹿为马;走别人别人走过的路,因为那路没有荆棘。

    因为我们的思维是别人的思维。

    我们的脑袋似乎是为别人长着,不然,我们为什么不能活出自己的特色,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

    路在何方?我又想重别人的话,这话是鲁迅的————

    什么是路?就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没有路。

    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乐天的。

    对鲁迅的这些话,我很早就怀疑它的正确性,只是不敢说,因为我辈太渺小吧————

    如此照鲁迅说来,只有从没有路的地方,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路来,才是进步的生命?或引导人进步的生命?

    难道这才是生命活着的真正意义?

    即使这样,但,我辈,却不能!

    但,有人能!

    那些敢于直面人生,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在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路来的勇士们,他们的生命也才有真正的意义。生命的真正意义,不是来到这个世界上来享受,也不是来走别人走过的路,说别人说过的话,那只是生命的简单重复。如果是那样,那————

    “人一切的劳碌,

    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

    地却永远长存。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

    急归所出之地。

    风往南刮,又往北转,

    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回原道。

    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

    …………………………………

    人说不能说尽,

    眼,看不饱,

    耳,听不足。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

    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

    花开,花又落。这花仅仅是为了开?这花开花落,应给世界留下果,才是花开花落的意义!思考这些人们早已思考的课题,说人们早已说过的话,我的心十分地寂寞。然而,我何以如此地寂寞?因为在寂寞的时候,我会闭上眼睛,朦胧中梦见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这故事,怎样个美丽法,我也无法言表。

    总之,很美丽。

    但,我记得诗人说,大凡美丽的东西,总不为谁停留,特别是美丽的梦。

    但,我很喜欢那样的梦,美丽的梦。或者说,是梦想。

    正如诗人所说,因为“在梦里,一切可以重新开始,一切可以慢慢地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胸怀中溢满着幸福………

    一切亦如当梦。

    在梦中。

    但,人总不能活在梦中。但,人是不是可以活在梦想中?

    但,“我的存在,乃是所谓生命的一个永久的奇迹。”

    这世界,很多人都有创造奇迹的美梦,或者梦想;但,很多人,只不过是美梦,或者是梦想罢了。

    但,也有人美梦,或梦想,变成现实!能把美梦,或梦想变成现时的,那怎样的猛士!

    然而,“空头的梦,说出来来,也无非是把人都进空头的梦境里而去。”

    然而,现实的梦是有的,“他们不是说,而是做。梦着将来,而致力于达到将来的现在……”

    如果我曾经或多或少地激励了一些人的努力,我的工作或多或少地扩展了人类的理解范围,因而给给这个世界增添了一分欢乐;那我也就感到满足了。

    这样的人活着,当然是很有意义的了。一个微小的生命,能给世界或多或少地带来些欢乐,谁又说这样的生命微小呢?

    朋友仲伟芸也说:我时常伫立在暮色中,仰望蔚蓝的碧空,心事茫茫;眺望苍茫的大地,思绪绵绵————

    谁能舍得让金色的年华白白地虚度?让金色的年华,成就金色的事业,这不正是一个微小生命对未来的期盼?

    文章写到此,或然想到现在正是栀子花开时。前不久在电视上看到:四川地震灾区的帐篷里那些复习迎接高考的学子们,在自己的课桌上放着一束束美丽而芬芳的栀子花: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对未来充满美好向往的人们,美好的未来一定属于你们的!

    记得鲁迅说过:猩红的栀子花开时,枣树又要做小红花的梦了,……。梦见春的到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梦见秋的到来,那满枝满丫都是甜甜蜜蜜的金色果实……。

    (心系灾区,情系灾区:愿平安、勇气、信心、坚强与灾区人民相随!相伴!)

正文 442篇、大约在秋季

    442篇、大约在秋季

    ———一枝出墙的红杏(十五)

    (一)、傍晚,在莲淡淡的清香里

    傍晚,微风送来淡淡的清香,细细品尝,是荷香。这荷香和其它花草的香味,还是有区别的。特别和那子花的香,有着明显的区别。

    这荷的的清香里,蕴涵着水的柔和;而那栀子花的芬芳里,则饱含着山的坚强。这是我最近用心,才品味出来的。

    我爱水的柔和,也爱山的坚强。

    那水,是滋润生命的泉源,那荷因扎根在水里,整个身心都浸泡在水里,所以,水和荷的紧紧相连。那荷虽然生在污泥浊水里,但它的身上,并没有丝毫的污垢。永远是那么纯洁,那么高尚,那么芬芳,那么美丽。因那荷,本身就有一种拒腐蚀,永不沾的高贵品格。它本质就是美好的,高尚的。

    现在我真正懂得了,那个读书人周敦颐,为什么在众多的花草树木中,独爱莲。他不仅莲花的美丽,莲花的芬芳;他爱的是莲花的的品格,莲花的纯洁。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更加体会到那莲的生存的不易,保持纯洁的艰难。那四面都是污泥浊水,而生在污泥浊水里莲,仍能保持自己的纯洁高尚,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呢?每当我走近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莲荷时,心里就不由地肃然起敬。

    友人伟芸兄曾带着苦涩,几分辛酸,几分欣慰,几分欢喜,对人说道,为了心中那个小小的标点,为了少年的理想与追求,在多少个慢慢长夜里,用寂寞的“笔耕”,陪伴孤灯;眼熬红了,脸消瘦了。那真是为伊憔悴,衣带渐宽;春蚕到死,蜡炬成灰……

    (二)、想起了那个学诗的丫头片子———香菱

    也许命运的捉弄和安排,那个本应生活父母关爱里的香棱(菱,是不是菱和莲同生水中那种植物菱角?那菱角的水生植物,是一年生的本草植物,它的生长生命那些草本植物基本差不多。也正像所的那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但这叫菱的水生草本植物也似乎懂得,既然来到世间来了,就要给世界带得东西,留下点香甜和美好。但,要留下那香甜和美好,也不是那么容易,那得需要生命的全部努力,全部的付出。

    但,这世界,不是你的付出,就能得到回报;也不是你的付出,就能结成、出果实来的;更不是你大的付出就能得到世界的认可的。

    但,这叫菱的植物,很特别。它和那美丽纯洁的藕莲花,几乎根叶相依,而它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那藕莲花,永远受到人们关注和赞赏。而这叫菱的植物,却永永远远得不到人们的关注和赞赏。这是时也,还是命也?还是迷也?

    这叫菱的植物,很懂得这一点,但,它又有许多不甘,它深知自己的简单,花的简单,那一点点白花;叶的微小。但它结的果实,却很好吃。熟吃,很香;生吃,很甜,虽稍微有点苦涩。

    这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迷。有些东西,好看,却不用;有些东西,不好看,却很中用。许地山说落花生,外表并不美,可那外表并不美的东西,长出的果实,却人人都喜欢。这世界真奇妙。奇妙得使人难以想象,难以相信。

    还说那菱,但它虽和藕莲花同生一处,有香甜的果实,却从没人观赏和赞美它。这道理很简单——它的花,很小。那小小的白花,没有芬芳,没有美丽,即使它一星半点儿芬芳、美丽,但那小小的白花,开在那小小的叶间,常被浪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