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家的人们 作者:司马辽太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丰臣家的人们 作者:司马辽太郎-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按照贵族的习俗,八条亲王是在母亲的娘家劝修寺家出生,并长大成人的。
  他有一个胞兄。
  那就是日后的后阳成天皇,成人以后的名字叫周仁,比八条亲王大六岁。
  八条亲王的童年生活过得平平淡淡,无事可记。
  当他六岁那年的夏天,织田信长在京城身亡。这怕是亲王童年时期发生的最大的事件了
吧。天正十年(1582)六月二日凌晨,他曾经有机缘越过劝修寺家的围墙,远远地望着染红
了本能寺上空的冲天大火。他遥望着这场大火,怕得浑身发抖,然而却不敢哭出声来。亲王
长就一副细长的宛如用刀削出来似的眼睛,这是他的长相上的特征。此刻他定睛地久久注视
着这场大火。不久,他开口问乳母说:“日向守会打到这里来吗?”
  尽管他还是个孩童,然而对光秀这个名字已经抱有敌意了。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对于
宫廷来说,在刚才的那场冲天大火中灭亡的织田信长是近几个世纪以来(从1192年源赖朝
在镰仓开设幕府时起,政权从天皇转移到军人的手里。镰仓幕府约有一百五十年,其后的室
町幕府长约一百八十年,两个幕府之间又有几十年的乱世,所以说“近几个世纪以来”)第
一次出现的救星,他给宫廷和公卿们馈赠土地,为他们新建邸宅,并且恢复古来的礼仪等等,
他接二连三地给他们带来了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幸福,他简直是个神仙一般的人物。而现
在明智光秀却正在攻打他。而且是以家臣的身份,试图谋害主上。在少年的心里,这光秀其
人,就如魔王一般凶残。恐怕不仅仅是少年,凡是宫廷中的人——天子,乃至天子以下的其
他人,都在这场熊熊大火中,与少年有着同样的想法吧。不过,对于年少的亲王来说,此刻
更多的是恐怖,而不是憎恶。既然信长是帮助宫廷的朋友,那么自然会叫人觉得:“日向守
(指光秀)准会打到御所来。”
  少年亲王遥望着冲天的大火,回过头来看看乳母,不止一次地问她这件事。
  乳母名叫大藏卿,在宫廷的女官之中以擅长和歌而著称。她从背后抱起亲王,一边回答
说:“不,不,大概……”
  据乳母说,大概不会打来。她一半是说给自己听似的低声嘀咕说:即便有军队到来,那
也准是为了保护天子。她极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听人说,明智光秀虽是个武人,但也有相当
于公卿水平的教养。倘使这传说是事实,那么,爱好古典,对从古至今的权威抱有崇敬之情
的人,会把宫廷当作仇敌看待吗?
  “唉!”乳母一边这么说着,一边更紧地把亲王抱在怀里。“请镇静一些。只要镇静如
常,毫不惊慌,自古至今,武人们还不曾有过加害宫廷的事例。尽管放心玩耍吧。不管发生
什么事情,镇静、稳重、悠然自得地玩乐,这才是宫廷中人的为人之道。”
  然而事实上,亲王此刻只是静静地仰脸望着天空而已。而乳母自己却有点惊慌失措。她
是想用这一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所得出的结论,来给自己壮胆,让慌乱不堪的心情平静下来。
但是,她所说的这一教训是没有错的。历史为它的正确性提供了证据。只要宫廷——天子和
廷臣们对事态保持清静无为和与世无争的态度,在举止言行上稳重而谨慎,那么,古往今来,
所有权力的争夺者们都未染指宫廷。不如说,他们反倒要煞费苦心地想方设法一笼络和抬举
宫廷,以便把宫廷拉到自己一边。乳母想教给亲王的正是这一点。她继续说道:“当执掌权
力的武人们互相争夺权力的时候,宫廷不可以和其中的一方来往。而要保持旁观的态度,不
帮助其中的任何一方。当两虎相争,胜负已定,胜利者存活下来,前来朝拜之前,千万不可
轻举妄动。”
  然而,亲王没有理解这一席话。他沉默不语,继续瞪大着两眼遥望着黎明前的夜空。他
还太幼小,还不能理解乳母讲的这番生活的哲理。何况,靠这一番说教,也无法消除他眼下
对光秀的憎恶和恐怖之情。
  事情出人意料。
  从这一天数起,到了第十一天,光秀在山崎地方的天正山山麓的沿着淀川的平原上与羽
柴秀吉决战的时候,为北上的秀吉的部队所击破。全军溃败。光秀在逃跑途中,于小栗栖丧
命。仅仅一天工夫,历史的车轮便改换了方向。
  亲王得知了光秀战败身亡的消息,并听说了胜利者的名字。
  “噢,原来此人叫秀吉哪!”
  亲王想记住这位胜利者的名字。正是他粉碎了邪恶的势力。既然秀吉是胜利者的名字,
那么,在少年的感觉里,很自然的,“秀吉”这两个字具有才智超群和伸张正义的含义。
  时局开始向新的方向发展了。
  秀吉在打败光秀之后,并没有立刻离开战场,他一方面把大本营设在山崎的宝寺里,运
筹帷幄,思考着统一天下的大计,另一方面则派人到京城恢复秩序。直到同年十月,他才第
一次到皇宫参拜,被任命为从五位左近卫少将。嗣后又以这一身份在大德寺为织田信长主持
了葬仪。但是,为了和他的竞争者——织田家的首席家老柴田胜家等人逐鹿中原,这时他仍
然没有进入京城。京城不是要害。对于此刻如秀吉那样尚未把政权牢固地掌握在手的人来说,
京城并不是合适的栖息之所。从此以后,足智多谋的秀吉,南征北战,驰骋天下。他不断地
移动部队,于第二年的天正十一年四月,首先在近江的贱之岳击破了柴田胜家的军队,然后
继续北进,在越前消灭了柴田胜家。次月,秀吉已出现在京城,并到皇宫朝拜。这时,他被
补序为从四位下参议。但是秀吉的天下未定。此后数年之内,原织田家的大名们,仍然各自
割据一方;德川家康在东海地区,保持着独立的态势;关东、奥羽、四国、九州等等,依然
处在秀吉政权的统治之外。
  秀吉继续东奔西走,南征北战。在这戎马倥偬之间,他从未停止过大坂城的建造工作。
到了天正十一年的岁暮,大坂城的本丸终于建造完毕。这个消息也传到了京城。据说这是一
座连中国和印度都没有的巨大的城堡。秀吉在紧挨这本丸的地方,营造了一座称之为“山乡
水廊”的地区,他把这个地方用作举行茶道的场所。
  “山乡水廊”这个名字在京城传开了。
  听说这山乡水廊果真是名不虚传,那是在大坂城内的一廓,建造了一片规模宏大的自然
景色,这里,假山起伏连绵,溪流潺潺蜿蜒,四季奇花不断,昼夜松涛阵阵。在这草木繁茂、
景色宜人的去处,建得有一座茶室,秀吉独自在这里品着幽茶。
  宫廷中的人们都竞相谈论著:“看来,他倒是一位非同一般的风雅之士嘛。”
  连亲王智仁也听到了这样的传闻。但是,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理解茶道这东西。一方面,
他不理解是由于年纪还太幼小,另一方面,诸如茶道这样新兴的然而是难以捉摸的美学观念,
这时尚未传入宫廷那保持着古老传统的社会里。上一代的织田信长爱好茶道,但是他没有把
茶道移入宫廷。廷臣们认为,品茶之类,不过是京城、堺市(大坂)以及博多附近的富商、
僧侣或少数喜欢追求新奇的武士们的举动而已。
  “不过话虽这么说,这茶道倒也是志趣高洁、颇有意思的玩意儿。”
  应秀吉之请去过大坂的公卿们,回京之后给劝修寺家带来不少有关山乡水廊的消息。据
他们说,所传的茶室,是特别的小,仅止有两铺席的面积。
  “在仅有两铺席大的茶室里……”
  亲王试图设想这幅情景。在连中国和印度都没有的那么庄严雄伟的城堡里,秀吉却建造
了仅有两铺席大的茶室,他置身其间,弓着背,犹如一个乡下老头似的在品着茶。亲王是怀
着一种好奇和善意的心情来想象这一幅图画的。
  少年亲王不由得在心里这样问道:“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呢?”
  他很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便是茶道所提倡的所谓闲寂啊。”
  丹后的大名细川幽斋用这句话解答了少年心中的问题。幽斋这个人,在成为丰臣家的大
名之前,原是织田家的大名,过去曾属于明智光秀指挥之下。再往前数,他又曾是足利将军
的亲信幕僚。在这前后三个朝代的动荡的年代里,他却巧妙地生存了下来,而且由于有深湛
的文化知识和学问,始终得到每一个朝代的掌权者的器重。也许可以说这就是善于处世吧。
幽斋原先跟明智光秀关系特别,他的嫡子忠兴的妻子还是光秀的女儿,为此,他和光秀交情
极深。但是,他预料光秀将会没落,因而不肯入伙与光秀一起谋反,而是站到了不久之后沿
山阳道北上的秀吉一边,参加了秀吉的大军。在洞察前程方面,他也许具有一种特殊的灵感
吧。
  幽斋在王公贵族之间也有很高的信望。他毕竟是早先的室町幕府时代的名门出身,既有
京城的武家贵族所具有的那种儒将风度,又有王公贵族们的深厚的文化修养。而且他的文化
修养也是非同寻常。他不仅擅长连歌,而且通晓茶道,就连烹调之道,也达到了名人高手的
境界。然而,使幽斋在京城里身份百倍的,恐怕还是他的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才能。他曾经师
承三条西实条,被授以可称为诗歌最高权威的《古今集》秘诀。就连素以文化修养深湛著称
的公卿大夫们,也不得不向武人身份的幽斋学习堪称皇族文化象征的诗歌。而正是这位幽斋,
经常出入劝修家,正在教智仁亲王及其哥哥诗歌呢。
  幽斋说:“茶道这东西,也不可等闲视之啊!”
  他劝亲王学习并掌握这一当今流行的美学观念。可是亲王还是个少年,他觉得诗歌比茶
道更有意思。
  这时候,亲王问道:“所谓闲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啊?”
  他想知道,为何秀吉喜欢山乡水廊这样的地方呢?
  幽斋回答说:“闲寂的精神,可以通过诗歌来理解。”
  他轻轻地挺一挺身子,将一把纸扇立在膝头上,接着吟唱了一首诗:
  让一心盼望繁花盛开的人们
  看看山村残雪间的春草吧。
  这是藤原家隆(日本镰仓时代诗人)的一首诗。据幽斋说,这首诗所吟咏的景色,正是
闲寂的精神。
  “换句话说,”幽斋继而说道,“把一匹千金宝马系在一所简陋不堪的茅屋里,这景致体
现的正是闲寂,也就是茶道的精神所在。”
  亲王说道:“所谓千金宝马,是说大坂城吗?”
  这位少年聪慧过人。听了老师刚才的一席话,他似乎已经隐约地懂得了秀吉心里向往的
是什么,懂得了他为什么要在金碧辉煌的大坂城的一角,特意布置下一片自然景色,并在其
中建造一座仅有两铺席大小的茶室的缘故了。
  天正十四年(1586)正月,亲王长到十岁了。这个月的十四日,秀吉为了祝贺新年,到
皇宫里晋谒天皇。这时,秀吉已经升任关白,地位显赫到甚至另立了丰臣氏这样的姓。然而,
东海道的德川家康还没有臣服于他,九州地方也还处于其势力范围之外。秀吉每天都为处理
日常的政务、军务面繁忙不堪。只见他晋谒之后,立即退出宫廷,匆匆离京他往。
  然而,出人意料,在这之后的第三天,秀吉又出现在京城,只见他急匆匆小跑着奔进了
御所。
  “关白殿下好象在计划着什么事情。”
  从前一天起,宫廷里早就在为这件事议论纷纷。秀吉进宫的当天,亲王突然接到通知,
要他到皇宫里去一次,尽管他当时还是年小孩,并没有举行过成人的仪式。于是,他以孩童
的装束,同另一位亲王,即他的哥哥,一起进了御所。“也许能见到秀吉”——这样一种期
待使他心情激动。亲王至今尚未领略过秀吉——这个新时代的创造者的风采。
  这一天,秀吉显示了一种奇异的志趣。
  他把一座全部用黄金做成的携带用的轻便茶室搬进了皇宫内苑,在小御所这一厅堂里装
配好之后,让当今的皇上(正亲町帝)观赏,并且准备献给皇上。
  亲王了正是为了观赏这座黄金的茶室,才陪同天子进入小御所的。小御所的地板上摆着
招人物议的那座小建筑物,它放射着金灿灿的光芒。茶室的柱子、门槛、门框,全包着一层
厚厚的金箔,茶室的四壁和屋顶也都是清一色的黄金。甚至连采光用的小方格纸窗的窗架,
以及窗户下部的护板也全是用的黄金。只有那三铺席不是金子,而是猩猩的毛皮。而且那毛
皮铺席的四边还镶着含有淡绿色小花纹的金线织花锦缎。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