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5-杨力抗衰老36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835-杨力抗衰老36计-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服壮腰健肾丸,肾阴虚的可加服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肾气虚的可加服金匮肾气丸。    
    第五,可服健腰丸(青娥丸):杜仲、补骨脂、核桃仁、大蒜。    
    第六,常吃核桃、山药、栗子。    
    第七,腰痛伴有风湿的,可服独活寄生丸。    
    第八,肾虚不固,有遗精、阳痿的可服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    
    第九,肾阳虚有水肿的,可服济生肾气丸(六味地黄丸加牛膝、车前子、肉桂、附子)。    
    第十,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出现腰酸筋痿,尿多遗精的可服龟鹿补肾丸(龟版、鹿角胶、生熟地黄、山药、泽泻、茯苓等)。    
    督脉的命门穴位置    
    ——生活中要保护腰    
    第一,避免腰负荷加重。    
    第二,避免腰受寒,冷天、阳虚者裤子要穿暖。    
    第三,不要久坐湿地、凉处。    
    护背法    
    ——背为阳,腰为阴    
    中医认为人的背为阳,腰为阴,就是说我们的背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背部不仅是躯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人体防寒的屏障。背部分布着几条重要的经络的阳经部分,正中的督脉就是阳经之海。背部有保护人体内脏防寒的作用,尤其对心肺更有防寒意义,背不冷则全身不冷。背部受寒会诱发冠状血管痉挛而诱发冠心病,还可导致肺气管受寒而发生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甚至肺炎等。背部受寒更容易引起肾受寒,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肾,要防止背受寒。    
    ——怎样防背受寒?    
    晋代葛洪所著《抱朴子》中早已告诫:“背宜常暖”,尤其阳气虚弱的就更要注意暖背防寒。    
    第一,秋冬及早添穿背心。秋冬衣服要穿暖,为保护背部要早加穿背心(棉的、羽绒的、皮的、毛的均可),老人和阳虚者更要早穿背心。    
    第二,背部要避寒就温。避免背部迎风受寒或背靠凉墙。冬天尽量多晒太阳,或用热水袋放在背部取暖,床垫子要加厚加暖。    
    第三,自我做背部按摩。双手半握拳,多做上下擦背、揉背及捶背。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揉、捶背部。    
    第四,睡前用热水泡脚,热气可从脚底经穴上暖背部。    
    第五,冬天饮食要少吃寒凉,多温热。


《杨力抗衰老36计》 第二部分第14计 人老足先老,防衰重足疗

    足底是一个正立着的人体内脏的全息投射区。人体内脏有病可以反映于这些投射区,同样通过对这些反映区的治疗,对治疗内脏疾病有一定效果……    
    足是人体第二肾 流通经脉在脚跟    
    足,人体的第二肾脏    
    ——足少阴肾经发源于足    
    足少阴肾经起源于足小趾,沿足内踝经小腿内侧、大腿内侧然后上行,从腰背入肾,并且在足部分布了涌泉等7个穴位,所以足部与肾有密切关系。    
    ——足底部中心是肾的反射区    
    足底部是一个全息反射区,足底前1/3中心部涌泉穴和肾相应,所以通过对涌泉穴的按摩、针灸、贴药,对肾都可起到保健作用。    
    足,抗衰老的重要部位    
    ——足底是人体脏腑的投射区    
    足底是一个正立着的人体内脏的全息投射区。人体内脏有病可以反映于这些投射区,同样通过对这些反映区的治疗,对治疗内脏疾病有一定效果。    
    足底反射区示意图    
    ——足部是“以下治上”的重要部位    
    中医理论治疗有上病下治、下病上取的方法,所以足部又可以治头痛、高血压等病,如用吴茱萸30克研末配调,敷于足底涌泉穴可降血压,这叫做“釜底抽薪”。    
    怎样健足养肾?    
    ——经常按摩涌泉穴、足小趾及足跟    
    涌泉穴及足小趾、足跟与肾的关系都很密切,所以我们要经常按摩这3个部位,就是说除了要多用手擦足心(令足底微热)之外,还要多擦捏足小趾,摩、擦足后跟。    
    ——热水泡足    
    每晚用热水泡足。热气可从涌泉穴进入肾经,对暖肾很有好处,尤其对于肾阳虚怕冷的人最有好处。    
    ——药浴足部    
    如果足跟痛的,可以用透骨草10克、防风10克、威灵仙10克、艾叶10克煮水泡脚。    
    ——多走石子路    
    通过走石子路,可达到刺激足底穴位而健肾的目的。    
    ——多赤足走    
    赤足走路,可以接地气而达到养阴的作用,尤其对于肾阴虚的人,地气可通过涌泉穴进入肾经,从而起到养肾阴的作用。    
    ——多做原地轻跳    
    原地轻跳是对足底最好的按摩,可早晚各做几十次,年纪大、跳不动的人,可做提足跟的动作。方法是直立,双腿并拢,然后配合呼吸及手臂的前后摆动,做上提足跟的动作。    
    ——多做倒走    
    倒走时配合呼吸对腿、足都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双脚互搓    
    就是自己用脚互相按搓,包括足背、足底,也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叩击足部    
    自己用手叩击足部,可以振奋足部气血流通,促进气血运行。    
    ——梳脚法    
    就是用梳子对足背及足底进行自下而上地梳,可以起到促进气血流通的作用。晚上洗脚后自己按摩肾经在足部的穴位。


《杨力抗衰老36计》 第二部分第15计 察舌、颜面,知衰老(1)

    舌上密布经络,跟五脏相通……    
    五脏六腑若有疾 舌头上面留信息    
    望舌可察病    
    望舌,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方法,掌握一点常用的望舌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自我监测。    
    ——舌,五脏的一面镜子    
    舌上密布经络,跟五脏相通。其中,心经系舌本,脾经连舌本,肾经挟舌本,所以舌跟心、脾、肾的关系尤其密切。由于五脏六腑的精气皆上荣于舌,所以五脏六腑的病变也必然反映于舌,因此看人的病必须察舌。    
    舌是一个全息元,舌面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的投射区,所以查舌可以知道五脏的疾病。具体投射部位如下:舌尖——心肺,舌中——脾胃,舌根——肾,舌边——肝胆,如图:    
    舌应五脏图示    
    ——舌为心之苗    
    《黄帝内经》认为心开窍于舌,心与舌的关系最大,因此察舌能先知道心脑疾病。中医的脑与心是不分的,如果舌突然不灵,说话时忽然成了大舌头,在老年人要考虑中风先兆。如果舌麻,伴有左臂麻、左胸痛、心悸的要考虑冠心病。    
    ——舌是胃的外候    
    舌是胃的外候,舌上又布满了味蕾,脾胃有病必见于舌。这就是说,脾胃不好的人望舌很重要。    
    如何望舌察病?    
    ——怎样看舌质?    
    舌质,就是舌体,正常为淡红色。常见的舌色有以下四种:    
    第一,淡白舌:比正常舌色淡,多见于气虚,阳气不足或血虚。    
    第二,红舌:比正常舌色深,为鲜红色,多见于热证。    
    第三,绛舌:比红舌更深的舌色。常是外感温病的舌,也是脉有瘀的情况。    
    第四,紫舌:发紫的舌色。此种舌分为两种情况,青紫多寒或夹瘀,绛紫多为热病。    
    第五,青舌:如水牛的舌。常见于阴寒证、阳虚重证,或内有瘀血证。    
    ——怎样看舌苔?    
    舌苔,指舌体上的一层苔状物,正常为薄白苔。    
    第一,白苔:常见于表证、寒证。    
    第二,黄苔:多见于里证、热证。    
    第三,灰苔:(浅黑色苔)常见于里热证,也见于里寒证,依临床而定。    
    第四,黑苔:多见于疫病严重阶段,不是热极就是寒极,也可见于中毒。    
    ——怎样看舌体?    
    第一,舌胖大:多见于阳虚、寒证或水饮证(如水肿)。    
    第二,舌光滑:舌面光滑少苔,一是如伴舌质红的,要考虑阴虚。另外,光滑如镜,全无苔的,要考虑胃气太虚。    
    第三,瘀斑舌:有发热的要考虑瘟病,无发热的多见于气虚血瘀。    
    第四,齿痕舌:舌体胖大,舌边有牙齿印的要考虑阳虚或脾虚水湿不运。    
    第五,瘦薄舌:多为气血虚,如兼舌质红的是阴虚。    
    ——怎样看舌态?    
    就是看舌的动态。    
    第一,舌强硬:舌强不灵,有高热的,要考虑是温病扰乱心神,无高热的要考虑中风或中风先兆。    
    第二,舌歪斜:歪于一侧的要注意中风先兆。    
    第三,舌痿软:考虑气血大虚,有发热的要考虑温病。    
    第四,舌吐弄:老人久病可为气绝先兆。温病患者考虑动风先兆,小儿当注意是否为弱智。    
    第五,舌麻痹:多为中风先兆。    
    ——望舌诊断常见病    
    第一,望舌辨寒热。舌质淡苔白:气虚常见此舌,舌体胖大多为气虚、阳虚。    
    舌质淡苔白多津:舌体胖大有齿痕,阳虚常见此舌。舌质红少苔少津:多为阴虚有火。    
    第二,望舌辨虚实。舌体强硬多实证,舌体痿软多虚证。    
    第三,望舌辨吉凶。老年人味觉突然丧失可谓中风先兆(脑梗死),重病出现异常舌象可为重绝凶象。舌转红润,苔由厚腻转薄白,或由无苔转有苔是胃气来复的吉兆。


《杨力抗衰老36计》 第二部分第15计 察舌、颜面,知衰老(2)

    常做舌操可防冠心病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所以舌和心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因心藏神,脑也属心藏神的范围,所以心脑都跟舌有密切关系。患冠心病的老年人,有的会感到舌麻;脑供血不足,会出现舌不灵活,言语不清楚,所以有冠心病、脑血不良、脑梗死、脑痴呆的人,要常做舌操,以防舌麻、舌体不灵;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心脑血液循环,改善供血而使病情缓解,因为心的经脉上通于舌,所以做舌操尤可防冠心病。    
    舌操方法:    
    第一,先闭目调神,全身放松。    
    第二,舌体运动,把舌伸出又缩回,反复做30次。然后把舌体向左右口角来回摆动30次,把舌头向口腔顶部做上翘、伸平30次,再做几次顺、逆时针搅拌即可。如把舌搅拌的口津咽下效果更好。    
    第三,用右手示指及大拇指轻轻按摩舌根及舌体数次(易恶心的人可不做)。    
    第四,练快言快语,如快数一百个数,可以让舌头增强灵活性。    
    第五,自己按摩劳宫穴(手心正中)及神门穴(手掌根部横纹尺侧凹陷内)、廉泉穴(喉结上方、舌骨下缘凹陷处)、通里穴(神门穴上1寸或手腕尺侧横纹上1寸处)、承浆穴(唇下正中凹陷处),每日早晚两次。    
    你会看自己的面色吗?    
    ——为什么要看面色?    
    人的面色是内在脏腑精、气、神的反映,所以看面色可以知道人体脏腑的大致情况。    
    ——正常气色是什么样?    
    黄中透红,明亮润泽。    
    ——有病面色是怎样的?    
    面青:多有寒,或有瘀。    
    面黄:多为虚证或湿证。    
    面白:多是虚证,也主寒。    
    面黑:肾虚或寒证。    
    面赤:常见于热证。    
    不过每个人体质不同而面色有所差异,如木型人面色偏青、火型人面色偏赤、土型人面色偏黄、金型人面色偏白。另外,面色也会随四季有所变化,如春天属木,人的面色偏青。夏天属火,人的面色偏红。长夏属土,人的面色偏黄。秋天属金,人的面色偏白。冬天属水,人的面色偏黑。    
    当然,长寿老人的面色多童颜鹤发,这是体内气血调和在面部的反映。


《杨力抗衰老36计》 第二部分第16计 脉养生在抗衰老中的重大意义(1)

    血脉是人体运送气血的通道。这个通道出现狭窄、梗阻,就会引起气血供应不足,机体就会缺氧、缺血,导致早衰、疾病,甚至死亡……    
    血管就是人命脉 保护不好有危害    
    血脉是人体运送气血的通道。这个通道出现狭窄、梗阻,就会引起气血供应不足,机体就会缺氧、缺血,导致早衰、疾病,甚至死亡,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血脉。    
    许多疾病都会损坏我们的血脉,尤其是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对我们的血脉损坏最大。    
    其中:    
    高脂血症破坏血管内膜,使血管发生粥样硬化。    
    高血压损坏血管的弹力纤维,使弹力纤维发生断裂,导致血管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