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身体的武道。泰国人认为,训练有素的泰拳运动员,在身体上具备高水平的 

防身自卫能力,并能使人产生自信,从而使人变得更加谦虚、纯朴和厚道, 

所以还起到一种修身养性的作用,同时,经常练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功能, 

去掉多余的脂肪,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衡的发展。泰拳在民间广为流传,历 

史悠久,早期的泰拳是作为防身自卫和娱乐活动,主要在节日或庙会期间表 

演。1934年,泰国内政部制订了泰拳比赛临时规则,1936年,泰国体育厅组 

织了一个委员会,修改泰拳比赛规则,以后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使泰拳走 

向规范化。泰拳比赛设有专门的场地,中央设拳赛台,木制的,大小约8平 

方米,比赛前要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赛台边设有小的神龛,以便拳师在赛 

前作简短的祈祷,并把鲜花置于神龛中,以示对神灵的崇敬。钟声一响,出 

赛的拳师便立即在赛台上向着自己出生的地方下跪,同时用戴着拳套的手遮 

住双眼,作简短的诵祷,祈求胜利,再对对方行三鞠躬礼,接着就是奇怪的 

舞蹈仪式。每位拳师根据本派技术表演舞蹈,最后是拜师仪式。跪拜方式如 

不相同,可以比赛,如果相同,则表明双方是拜同一师傅,就不必比赛。比 

赛时,拳击手取下吉祥带,脱下上衣,只穿蓝色或红色的短裤,戴一个硬壳 

罩子,保护下身,比赛过程中,始终有民族乐器伴奏。比赛时,如果一方昏 

倒不起,裁判员从1数到10叫不醒,就判为输。每回比赛必须有5个回合, 

每个回合3分钟,中间休息2分钟。 

    藤球是最古老的传统体育运动。藤球,顾名思义,是用藤子制成的,作 

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项目,经过长期演变,历代藤球手的总结,已形 

成了一套完整的踢法和动作。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后,作为民族体育活动更 

加受到重视,形成集体藤球、过网藤球、入篮藤球、夺旗藤球、单人藤球等 

几种类型。其中,过网、入蓝、单人几种类型分别发明于1929年,1727—1932 

年,1929年。 

     1925年,瓦栖拉兀去世,他的最小的弟弟巴差拉勃亲王继承了王位。他 

在位初期,在文化领域开办了许多有益的事业。例如创办无线电事业,筹备 

廊曼国际机场,建立土家文学院、建筑学院、美术学院以及完善的国家图书 

馆和博物馆等,这无疑在大众生活习俗方面注入了诸多新鲜的内容。 

     1932年6月24日,发生了一场“不流血革命”,使泰国成为一个君主 

立宪制的国家。但以后的12年中政局并不稳定,1938年组成了新政府,在 

社会生活方面,新总理披汶着手开展一个灌 输西方礼貌和社会习俗的运 

动,为此还发行了一套小册子去解释与此有关的政府政策。要求男女都公开 

穿戴欧洲式的鞋帽,并规定了西方样式的服装,还大力阻止咀嚼槟榔的习惯。 



     (4)柬埔寨 

    提起柬埔寨,人们不能不想起中国古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对吴 

哥文化的详细记载。13—15世纪的吴哥文化辉煌灿烂,至今保留的古迹也有 

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然而,15世纪以后,吴哥文化衰落,整个国家处于与越 


… Page 43…

南和暹罗的争战之中。到了近代,19世纪,法国取得了对印度支那的控制, 

柬埔寨沦为法属殖民地。法国统治期间,除了政治上的控制,在经济上象所 

有殖民者一样,对柬埔寨进行疯狂的原料掠夺与大规模的产品倾销,文化上 

更是要保持一种落后状态,消除他们的民族意识,同时,采取种种措施,限 

制柬埔寨文化的复兴和现代文化的发展。直到独立,柬埔寨成为一个淹没在 

文盲中的国家。尽管如此,法国却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柬埔寨文化的保护者、 

倡导者和发扬光大者,在“研究”的借口下,把许多文化珍品运回法国,攫 

为己有。“二战”期间,随着整个东南亚的沦陷,除了原有的敌人又增加了 

新的占领者,日军的铁蹄踏上了柬埔寨的土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做为民族文化一部分的生活习俗在某些方面受到压制 

与冲击,但曾经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柬埔寨人民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与生活 

方式,与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保存并创造着 

自己的生活。 

     与其它东南亚的国家一样,宗教生活在柬埔寨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 

地位。 

     佛教徒约占全国人口的90%,而且男子长大后,都要剃发为僧,上至国 

王,下至平民,无一例外。寺院多建在水滨或丛林等环境幽美的地方,建筑 

宽敞讲究,除了一两所佛殿外,还有僧舍、墓地和崇拜精灵的小洞。寺院人 

员有四类:僧侣,即和尚,又叫比丘,又分常住僧和临时僧两种;小和尚, 

即沙弥,为7至20岁的青少年,在寺院生活和工作;居士,不住寺院,负责 

僧侣与信徒之间的联系;寺院的临时工。寺院设有方丈。这里不但是宗教活 

动的中心,也是地方教育和藏书的中心,在整个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僧侣 

是受到人们尊敬的,除了主持婚丧剃度、讲经说法以外,还负责儿童学习文 

化知识,但许多儿童是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的。 

     剃度指的是儿童剃胎发这一习俗,男孩出生以后,在囱门处留一片头发, 

称“胎发”,每次剃头都不剃掉。直到6到9岁时,举行“剃胎发”仪式才 

剃掉。这一仪式通常在下午开始。在此之前,孩子的父母、兄弟以及亲戚朋 

友要建起一个三层的用竹篱笆围起的台子,台子上摆5支蜡烛,5支香,一 

对斯拉托,新衣服和一罐水,并在台子的八方各放着盛点心的竹盘。下午的 

仪式是由僧侣给孩子诵御祸经;第二天早晨,再把孩子放在台子上,居士先 

祷告鬼神,然后给小孩剃发。剃完后,人们给小孩洗澡、穿新衣,最后再请 

僧侣诵御祸经和祝福经。 

     1918—1938年间,法国纺织品大量销往柬埔寨,而柬埔柬的民族纺织业 

每况愈下,要不是大多数人民群众太穷无力购买舶来品,民族工业可能已经 

消失,穷苦人家依然用原始方式纺织棉丝织品,其中有一种水布在日常生活 

中用处很大。这是用丝线或棉线织成的一种方格布,一般宽约80厘米,长约 

180厘米,不论男女老少,随时随地都把水布带在身上,有的叠成长条,搭 

在肩上或脖子上,有的拴在腰间。洗澡时,可用来擦身,洗澡后,围在下身, 

可当沙笼,天热时,散披在头上可遮阳光,还可用来擦汗,天冷时,裹在头 

上、围在脖子上或披在身上,用来御寒,妇女们把水布盘成圈放在头上,可 

作顶东西的软垫,把水布团成球形,可以玩“抛布球”的游戏,还能用来驱 

赶蚊虫、包东西,当坐垫、床单、被单等等。 

     法国殖民者经济上大肆掠夺,文化上野蛮禁锢,人民被剥夺了言论、出 

版、集会、结社等民主权利,被置于特务恐怖统治之下,从首都金边到各个 


… Page 44…

地方遍设特务机构,臭名昭著的“侦探楼”是它的总部。大众文化娱乐死气 

沉沉。一般的老百姓只能在艰苦的生活中以各种民间游戏来增添生活的乐 

趣。儿童们喜欢跳绳、跳圈、藏手绢、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年轻人喜欢拔河、 

抛布球、对歌、打“昂棍”、“国王选亲”等;上年纪的人爱玩踢藤毽和下 

棋等。抛布球是柬埔寨人民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布球是用上文提到的水布卷 

成球形做成的。玩的时候,男女分成两队,把布球互相抛来抛去,被击中者, 

要唱歌、跳舞,把抛出布球的人迎接到自己的队伍中来。打“昂棍”是民间 

的传统的游戏。“昂棍”是一种藤类植物的种子,椭圆形,质地坚硬。玩的 

人先把几颗“昂棍”立在地上,排成一排或三角形,然后在一定距离上抛出 

手中的“昂棍”,把地上的“昂棍”打倒者为胜,胜者要用“昂棍”敲打输 

者的膝盖。人们普遍认为,做这些游戏可以提高智力,锻炼身体,给枯燥的 

生活增添一丝欢乐气氛。 



     (5)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位于东南亚海岛地区,拥有大大小小13776个岛屿, 

所以被称为“千岛之国”。境内各岛屿土地肥沃,植物繁茂,盛产热带经济 

作物,素有“东方宝岛”的美称。由于印度尼西亚岛屿众多,各个不同岛屿 

之间由于交通不便,彼此交流不多,所以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产生 

了许多差异,这在生活习俗上更有突出的表现。印尼在人口方面有一个极为 

突出的特点,人口分布极不均衡,爪哇和马都拉二岛占陆地总面积的6。5%, 

而其居民占总人口的62%。因此在本节,着重介绍这两个岛上的居民的生活 

习俗;爪哇岛以东隔着狭窄海峡的一个岛屿是巴厘岛,岛上风光旖丽,而且 

巴厘人在绝大多数岛屿上的居民都信奉伊斯兰教的情况下至今信奉印度教, 

所以对于巴厘人的情况也将做一介绍。 

     爪哇岛是印尼人口最多的岛屿,也是全国的政治、文化的中心;岛上的 

大多数居民为爪哇人。 

     爪哇人的主要食品是稻米及其各种制品。佐餐的菜肴多种多样,但经常 

食用的是由蔬菜、辣椒、鱼混合成的辛辣的菜肴。此外,还有肉末以及豆类 

制作的菜肴。人们还食用玉米面饼、小面包,以及木薯粉做的食品,在粮食 

青黄不接时,主食是番薯、木薯、菊芋及水果等。香蕉品种极多。香蕉的吃 

法更是花样翻新:生吃、炸吃、做成团烤熟,做成稀粥、蕉泥、羹、面,以 

及晒成香蕉干等。鱼在爪哇人的食物中占有明显地位。其吃法除一般的煎、 

炸、熏外,还有两种:用盐水加香料煮和在鱼肚里填馅煮。最常用的吃法是 

把鱼做成辛辣的鱼酱,此外,人们还爱吃蟹、海参及其它海生软体动物,所 

以用的油脂中多是植物油,如椰油、玉米油、花生油等。动物油,爪哇人几 

乎不食用。肉食只是有钱人家经常食用。对普通家庭来讲,牛肉和鸡肉那是 

特别讲究的食品。奶制品只有大城市的居民才食用。爪哇人吃饭用手抓,不 

用筷子或勺。 

     在服饰方面,爪哇人爱穿传统服装,平日穿的传统服装式样男女基本一 

样:一块各种颜色的宽幅布 (长2。5米,宽0。5米或1米),把腰以下的身 

体围起来,大约可以围两圈,这种布还可当斗篷围在身上。此外,男人多戴 

黑色的穆斯林小帽,不过,爪哇中部地区的男人仍喜戴传统的缠头。妇女除 

了穿用宽幅布围成的裙子外,还用窄幅布裹住胸部,或者穿一件只能围胸部 

的不带袖子的汗搭,外边再穿衬衫,衬衫有长有短,但都不带领。女人服装 


… Page 45…

里有一件不可缺少的是长条巾,穿衣时把它搭绕在肩上,其用途广泛:既是 

装饰品,又可用它包住头部,还可用它携带小孩,有时还当布袋或钱包用。 

鞋只有城里人和农村的富人才穿,一般人打赤脚。 

     爪哇人的婚姻家庭规范中,除伊斯兰教规外,还有自古延续下来的习俗, 

家庭类型大多数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伊斯兰教的神职人员、富人及贵族 

有娶几个妻子的。血缘近亲、堂兄妹禁止结婚。姑表婚较为流行。在爪哇人 

的家庭中,男女完全平等。一般的成婚程序基本上是这样的:首先是男青年 

的父亲出面找姑娘的父亲面谈。结婚日期由姑娘家定。在举行婚礼前若干天, 

新郎要向新娘家支付聘金,并给新娘送礼。聘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牛(黄 

牛或水牛)或家具,视新娘及其父母的经济状况而定。结婚的大部分开支由 

新娘的父母承担。结婚前还须在清真寺里举行宗教仪式,新娘由她的男性亲 

属代表。婚礼则在另日举行。结婚这天,新郎带领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新 

娘的亲属们则伴随着她出来迎接新郎,在见面时新人互赠荖叶 (蒟酱叶), 

人们认为:谁先把荖叶扔到对方手里,谁就会在未来的家庭中当家。然后是 

进餐,要伴随着许多礼仪:新郎新娘同碟吃东西,人们往他们身上撒稻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