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2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是,正是,阁老竟然不记得。”

刘宇亮尴尬一笑,两年前他可不在内阁,还不是宰辅,又如何知道此人?

第427章老官僚的求生计

那书办是个秀才,能言善辩,立即又尽可能简短的话将孙元的来历个功绩说了一遍。

直听得刘宇亮瞠目结舌:“这么说来,这孙元是个猛张飞吗?两千人马就敢冲三十万大军,并能战而胜之。在泗州,就能以二十骑生擒高迎祥。如今,更是将五千建奴直接击溃,斩首一千二百,好厉害,好厉害!”

“阁老还说漏了一桩,崇祯九年,孙元生擒高迎祥之后,陛下令他押送人犯进京。正好遇到建奴入寇,这个孙元当时就同东夷打过一场,以两千步卒击败一千建奴,阵斩奴酋阿山。”

“如这般猛张飞一样的人物,怎么才是个参将?”刘宇亮更是奇怪:“根本就配不上他的战绩吗?”

“谁说不是呢?”那书办叹息一声:“若是别人有此功劳,而陛下又是个锐意取去喜欢擢拔新人的圣明天子,只怕早就是一镇的总兵官了,至少也得是个总兵吧!可惜啊,可惜啊……”

门口的众人也都跟着发出一阵低叹。

刘宇亮:“可有隐情。”

“还能有什么隐情,这事当年还闹过一阵,很多人都知道的。怪就怪这个孙元跟错了人……”

“跟错人,这可奇怪了,他不是卢建斗的门人吗?”

书办:“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孙元出身寒微,只不过是武功高强,敢打敢杀罢了。不知道怎么的,就入了中都守备太监杨泽的眼,许了他一个千户军官的职位,还将小妾赐给他为妻。”

刘宇亮严肃起来:“如此说来,孙太初是阉党?”

“岂止是阉党,他还是魏阉余孽。他的明媒正娶的正妻正是魏党得力干将现在的南京锦衣卫副千户朱玄水的独生女儿。阉党也就罢了,再沾上个魏阉余孽。不但朝中衮衮诸公们对他心怀戒心,禁中的公公们也容他不得。如此,自然是功高不赏,可惜,可惜了一代良将啊!”

叹息声又不断传来。

刘宇亮也是心中不忍:“跟错了人,入错了门,那是一辈子也翻不了身的。如今,这个孙太初好不容易跟了卢建斗,也算是一场机遇。可惜,卢建斗眼见着就要坏事。”魏忠贤可是皇帝登基之后所办的第一要案,日后,天子一提起此事也是颇为自得。孙元是魏党,从洋开始就被皇帝在政治上判了死刑。

可一想,孙元一开初就被判了政治上死刑,自己现在不也如此。

一时,难免有同病相怜之感。

书办好象是想卖弄自己的见识,低声道:“阁老,我听人说,卢总督这些年在战场上打出的赫赫威名,其实都是这个孙元替他挣下的。不如此,当初卢建斗也不会在京城诸多运作,甚至还搬动了他以前的同门同窗为之说项,这才让孙元做了宣府参将。想的是,将来就将天雄军交给孙元代。卢总督,真是好心思啊!”

“可以理解。”刘宇亮微微一笑:“若我是他,手上有这么一员猛将,自然也是不肯亏待的。所谓使功不如使功,孙元眼见着就要前程尽毁,是卢总督将他挽救回来。这个孙元,自然对卢建斗感激涕淋,忠贞不二……”说着话,他突然停了下来,目光落带那分捷报上久久不语。

“阁老……”

“你们都下去吧,这事我知道如何处置。”刘宇亮挥手示意他退下去。

心中却是雷鸣闪电一般:使功不如使过,锦上添花的事情就算做了一百次,别人也未必记得住你。雪中送炭,只需一次,就足以让人对你铭记一生。

刚才这个书办说话也甚夸张,说什么卢建斗这几年的功绩都是孙元替他打下来的。卢象升何等人物,带兵当世第一,怎么可能借用他人功绩。

不过,这人如此厉害,眼光自然了得,他如此看重孙元,为了招他入门,甚至敢于不顾天子的情面,起用魏阉余孽,这说明这个孙元确实了得,值得起他如此大费心思。

如果此人是我的门人,他手那两千虎贲是我手下,这次视师我还用得着怎么烦恼吗?

两千人就难斩首一千多,并击溃五千建奴。

这次出城,如此战役也不需太多,只要有一场,我的任务就算完成,这个相位也算是保住了。至少,有这个猛张飞护着,就算我刘宇亮身陷长阪,他也能护着我杀他一个七进七出。至少,这条命无忧的。

……

想到这里,刘宇亮兴奋起来。

他在屋中不住地转着圈子,又想:现在,卢象升是完蛋的,杨嗣昌的厉害可不是胡乱说的。这些年,朝中的大姥们也不是没想过要板他下马,可都被他连消带打化解于无形。卢建斗性格冲动,根本就不是个当官的料,如何是他对手。

不管怎么说,卢建斗这次惹恼了皇帝,是再也翻不了身的。

他手下的军队战斗力不错,自然要受到他人觊觎。别人还就罢了,这个孙元我刘宇亮却是不肯放过的。

孙太初这么能打,将来说不定能得多少功劳,若是老夫的门人,咱在内阁中说话也能挺直腰杆。嘿嘿,杨嗣昌这两年之所以权势滔天,不就是因为他知兵吗?这大明朝风雨飘摇,我算是看明白了,未来,谁能打仗,谁就有权力。

这可是我莫大的机遇啊,绝对不能防过。

想到这里,刘宇亮再也按捺不住,提笔在纸上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奏折,上面说自己下午时糊涂,乱说话。但下来之后,感念陛下恩德,羞愧得无地自容,明日卯时就将出城去昌平视师。建奴不退,誓不还京。若有一个建奴爬上北京城墙,不许陛下动用国法,我刘宇亮当自刎以谢天下。

拿起折子和捷报,猛地走到外面,叫过一个书办,“快,将捷报和我的折子送去西苑,送到天子驾前……等等……捷报还是依旧走通政司,按规矩递上去吧!”

“是,阁老。”

按照明朝政治制度,内阁在处理完政务之后,得先票拟,然后送去通政司报备,再转呈司礼监披红。一套程序下来,倒要花上半天时间。

如果自己的折子和捷报一道送去崇祯那里,以皇帝精明,肯定能够猜出自己的心思。

所以,这份捷报不妨走得慢半拍。

人逢绝境,自然要爆发出所有的能量,此刻的刘宇亮刘阁老只感觉脑子特别灵光。

“不为官位,不为荣华富贵,但老夫得保住一条性命啊!”

第428章孙元是谁

夜深了,西苑之中,崇祯皇帝正默默地坐在精舍里看着奏折。

若说起勤奋,崇祯皇帝在明朝历代君王中当派进前三,仅次于太祖和成祖。再加上他这人勤俭节约,信重文官,裁撤厂卫,免除天下百姓的商业税,无论怎么看,都当得起有为之君四字。

可事情就这么怪,无论他如何勤政,这国事却是一天天坏下去。

而身体也因为长期的熬夜和操劳,已经坏了下去。

此刻,他因为长时间地阅读奏折,只感觉双目干涩,一身软得厉害,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

他也没想到,太祖和成祖之所以如此勤政,那是因为太祖和成祖身子骨极壮,这二人都是在战场上厮杀出来的。而成祖,更是一员虎帅。崇祯皇帝从小生在深宫,四体不勤,如何能与两个龙精虎猛的祖先相比?

出了几日太阳之后,今日夜间,天又冷了下去。

大风从皇宫,从玉渊潭,从精舍的屋顶刮过,尖锐凄厉,听得人心中恻然。

为了节约,精舍中没有点地龙,只一口小铜炉里的木炭暗幽幽地红得。

这一点可怜的火光,又如何能够抵御着小冰河期的酷寒。

屋中冷得如冰窖一般,每出一口气,都会在口鼻前喷出长长的白气。就连那一盏烛火,仿佛也受不了冻,缩成如豆的一小点。

崇祯皇帝一边用冰凉的手指翻着奏折,一边轻轻地跺脚取暖。

没看上一两份,就将手凑到嘴前呵一上口气,然后使劲地搓上几把。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早已经冷得双脚麻木,见天子冻成这样,心中一觉一酸,地声道:“陛下,保重龙体要紧,要不,让奴婢们先将地龙给点了?”

“这才多冷,烧什么地龙?”崇祯轻哼一声:“就算现在点,也得一两个时辰屋子里才能暖和过来,这得浪费多少木炭?如今京城戒严,物价腾贵,这木炭还不涨上天去了?朕记得禁中购买炭火,每斤就得白银二两。朕向着火倒是舒服了,一日下来,怎么得也得烧上百斤炭,这又得费出去多少钱?足够前线一百个士兵一年的军饷了,朕舍不得啊!”

王承恩一阵无语,木炭在宫外也不过十几文钱一斤,可一旦购进宫来,经过多人转手,处处克扣,就变成二两银子了。这些人,花起皇帝的钱来从来不心疼,可怜万岁爷,却为了每日区区百十来斤木炭斤斤计较,就这么熬着。

但是,这乃是宫中的潜规则,设置上好几个衙门,几十人的生计和利益。即便他是司礼监内相,也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

想到这里,他又看了看崇祯皇帝身上缀着补丁的棉道袍,心中就是一酸,眼睛里有热热的液体渗出来,禁不住哽咽起来。

崇祯皇帝听到王承恩的悲声,放下手中的折子,又搓了搓手:“这你老奴,又怎么了?”

王承恩的眼泪终于落下来:“奴婢……奴婢见万岁爷如此艰苦,心中难过得紧,不觉君前失仪,陛下恕罪。万岁爷,你一身系着亿兆生灵,若是冻坏了,可如何是好?”

“好了好了,你这老奴,朕正当壮年,冷一些算什么。依朕看来,还是冷点好,这一冷,人就精神了,也没那么瞌睡。”崇祯皇帝安慰了王承恩几句,叹息一声:“朕这里冷,难道城外的军士们就不冷……好了,好了,朕这里倒有个好消息。”

说到这里,崇祯高兴起来,将一份折子递了过去:“那刘宇亮也是老糊涂了,好好的视师,他却要变成阅视,说到底还是怕了,后悔了。”

王承恩接过折子:“这个刘阁楼,也太没担待了,且出尔反尔,颇不体面。”

“岂止不体面,简直就是丢人。”崇祯笑道:“真真是大失朕望,如此尸位素餐的老朽,朕拿之何用?本打算过得几天,就打发他回老家去。却不想,方才这个刘宇亮又递了个折子进来,说是明日天一亮就出城视师,如果建奴一日不退兵,他一日不进城。呵呵,他现在倒是有勇气了。”

王承恩只扫了一眼,就将折子看完,还给皇帝,面上也是笑起来:“大约是刘阁老感念陛下的恩德,震慑于万岁的天威,这才幡然悔悟了。有一内阁阁臣督军,三军将士敢不奋勇杀敌。”

听到王承恩不着痕迹的恭维,崇祯皇帝心情一片大好。

君臣二人相视而笑,过得片刻,崇祯就手头的折子已经批阅得差不多了,就打了声哈欠,“乏了,今日就这样吧,朕也乏了。”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司礼监的太监快步走进外面那个房间,看他神情,显得很是急噪。

可因为王承恩和皇帝正在精舍中说话,却不好造次。

只站在门槛后面,对王承恩不住递眼色,又悄悄地扬了扬手中的一份折子。

崇祯皇帝对着王承恩挥了挥手:“去吧,朕马上就要安歇,这里用不着你侍侯。”就伸手去端王承恩给给自己续的那杯热茶,抱在双手间,感受着那惬意的暖意。

王承恩知道那太监有紧急公务,急忙走了出去,低声喝问:“这都什么时辰了,又有什么不得了的事?”

那太监也压着嗓子:“干爹,前线急报,十万火急。”

“十万火急?”王承恩以为又是明军在前线吃了败仗,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那太监见王承恩脸色难看,微笑着说:“干爹你却是想差了,这次却是空前大捷。宣府镇渤海所,以两千步卒大破建奴五千,斩首一千二百余级,这是捷报。”

“叮!”一声脆响。

王承恩和那太监同时转过伸去,却见崇祯皇帝手中的杯子已经掉在地上,摔成了碎片:“什么,大捷,斩首一千二百余级。”

话音还未落下,崇祯皇帝已经摔掉披在肩上的棉袍,大步走了过来,一把将那份捷报抢了过去。

“万岁爷,仔细别冷着,灯,灯,灯!”王承恩大声叫起来。

几个太监闻言冲了进来,一盏烛光凑到了崇祯面前,照出一张满是红晕,兴奋得几乎扭曲的面孔。

“好好好,斩首一千二百级,这可是朕这两个月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皇帝嗓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两千步卒就大破五千建奴,还斩首一千二百,是不是虚报的?”王承恩做了这么多年的内相,下面的军汉虚报军功的事情他可见得多了,如何不明白。

比如辽东广宁军,明明只斩首一两级,抱上去就敢翻上一百倍,凑个几百之数。到了幸巡抚手头,又得翻上十倍。捷报到京之后,兵部在翻上一番,就敢报和杀敌数万。

如此一来,明军同建奴打了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