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3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据说孙元所知,朱仙镇大战之后,朝廷再无余力救援开封。在经过长期围困之后,开封断粮,人相食。九月十五日这天,李自成挖开黄河,水淹汴梁。开封陷落。

开封陷落,河南不保,河南不保则失中原,形势顿时逆转。

扬州镇虽然已经全体动员,可从扬州去开封要穿越两个省,路上就算再快,也得走一个多月,甚至更长。如果再不出发,只怕就迟了。

孙元决定再跑一趟南京兵部,看南京兵部能不能同意自己出征的请求。他心头也是迷糊,按说,自己也算是简在帝心之人,宁乡军前些年可是在北方打出赫赫威名的。但无论是松锦、还是河南这种要紧的战役,自己都没有份儿参加,这个崇祯皇帝究竟是怎么想的啊?

一连三道折子,皇帝都留中不发,不给一点回信,没办法,只能走南京兵部这条路子了。

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北京、南京各有一套政府机构,各部院大臣的品级相同。南京这边依旧设有六部,和六部尚书。只不过,南京的政府机关说穿了就是养老院,平日并不怎么管事的。各部的尚书不是年龄到了,被派到这里来做一任尚书退休,就是在北京********失败,跑这里来隐付忍受,看以后能不能再来一个东山再起。

不过,如果严格来说,他们手头的职权和北京各大衙门相同。

孙元所领的扬州镇,除了对北京兵部负责外,还归南京兵部管辖。如果南京兵部命令自己进河南剿灭闯寇,从制度上而言也是说得过去的。只要南京兵部出了兵符,宁乡军就不算是擅自行动。

按照明朝军制,百人以上军队移营百里必须有兵部所堪发兵符,否则视同叛乱,各敌驻军可就地剿灭。当然,明末天下大乱,到了南明时,各地军阀形同藩镇,也不将朝廷放在眼里。

可现在还不是江北四镇武夫当国时期,孙元也很爱惜自己的名声,还是决定按照正常途径将相关程序走完。

不过,南京兵部会答应自己的出兵请求吗?

孙元突然有些担忧起来,南京养老院里的那群老官僚们一个个尸位素餐,一遇到事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他们就是混日子。将品级和待遇混上去,就可以退休了。里面会有人有那样的魄力和担待拍扳同意宁乡军入豫平乱吗?

“孙总兵官,可是在担心南京那群部堂们不肯承担责任,不同意扬州镇出兵的请求?”黄佑见孙元一脸的忧虑,禁不住问。

“是啊,某还真有些担心呐!”孙元叹息一声,满面苦笑:“在仕途这么多年,见的事多了,某也将有些规则看透看懂了。”

“不过,事在人为,我坚信,这南京还是有明眼人,知道如果中原不保,这南京也将汲汲可危。”黄佑捏紧了拳头:“孙将军,你也不要丧气。”

“多谢黄兄鼓励。”孙元点了点头:“对了,郭道理那边是怎么说的?”

郭道理是孙元去宁乡所做千户军官时就追随他的老人,最近几年一直在南京,游走在公卿大夫之间,算是孙元的代言人和宁乡军驻南京办事处主任。

“今日一早郭道理就有消息传来,还忘记禀告将军了。”黄佑忙道:“前户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漕运总督,凤、淮、扬巡抚史宪之得了天子圣旨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密政务。可以说,这个史宪之乃是南京六部分量最重的要员之一。此人不好相处且不说了,关键是兵部尚书突然换人。郭道理本和前兵部尚书约好,等将军你到南京就和他见面议论进军河南一事。现在,只怕难了。”

“这个什么史宪之不好相处吗?”孙元有点莫名其妙,这个史宪之什么时候钻出来的,以前怎么没听说过。

“这人为人刚正,乃是东林一党,很不好相处。”

“史宪之,史宪之,这人究竟是谁呀?”孙元忍不住问。

黄佑忍不住摇了摇头,没好气地说:“将军,这个史大人和是巡抚过扬州的,你身为扬州镇总兵官怎么连此人都不知道。”

“我是军官,不和文官接触的。”

黄佑:“史尚书姓史名可法,字宪之。”

“原来是史可法啊,如果是他,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这事史部堂肯定会大力支持的,咱们也不用担心,现在所需做的是如何尽快将军队带去河南,时间紧迫,时不我待啊!”孙元忍不住拍了一下船舷,心中大为兴奋。

史可法这个名字孙元可是如雷灌耳,闻名已久的了。在真实的历史上,这可是个民族英雄啊!

孙元对于他,向来是久仰的,也知道史可法就在南京,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同此人见面。后来史可法虽然巡抚过扬州,不过,巡抚一职说穿了不过是代天子巡视地方,不是常设官职,任期也可长可短。长的可以是几年,短的到地方上逛一圈完事。

当初这个史可法在巡抚凤、扬、淮的时候,估计注意离都放在凤阳这种战略要地上面,至于大后方扬州,也就走个过场了事。因为这样,刚才黄佑提到这事的时候,孙元一头雾水。

史可法乃是英雄人物,自然知道河南的重要性,肯定会同意自己出兵参加开封之战的,民族英雄嘛,自然是主战的。

黄佑却深深地看了孙元一眼:“将军,只怕事情并不如你我所想象的那样顺利。”

孙元心中大爽,哈哈笑道:“黄兄,我好象记得,当年……恩,是崇祯八年,卢公在南方征讨贼军的时候,史部堂任副使,负责巡视安庆、池州,监领长江以北的部队,和卢公和我们老天雄是旧交。看到故人的面子上,怎么着也该照应照应咱们扬州镇吧?黄兄,某拜见史部堂的事情就交给你去办。”

第642章有点后悔了(求月票)

“将军将如此重任放在我身上,也是将军对属下的信重,只可惜我要让将军失望了。”

孙元心中奇怪:“黄兄,这话怎么说?”

黄佑苦笑:“当年史部堂和卢公闹得很不愉快,只怕对咱们老天雄有成见。”

孙元:“我却是不明白了。”

黄佑:“卢公和史部堂都是性格刚强之人,以前为讨贼之事就曾争执过。为尊者讳,属下不便多说。”

孙元好象有些明白,确实,两个性格刚强之人碰到一起,肯定是会产生矛盾的,没办法,性格使然。他皱了皱眉头:“此次剿灭河南贼寇何等要紧,当年就算史部堂和卢公有过节,同社稷和黎民百姓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我相信史部堂能分清楚其中轻重的。”

他心中对黄佑的担心颇不以为然,失可法可是载入史册的民族英雄,在这种国家为难时刻,他怎么可能因为当年和卢公的私人恩怨,而置军国大事而不顾?这不是荒谬吗?

黄佑叹息一声:“希望如此吧,不过,属下曾经有听说过一些事。因为没有凭据,一直不好在将军面前提起。”

孙元:“黄兄且说。”

黄佑:“据说,将军以前所上的进军河南的折子递到南京通政司之后,史部堂就很不以为然,批示说:扬州镇的主要职责是卫戍南京,防备贼寇动进,兼防海贼。河南战事,扬州镇不宜插手……将军,史部堂为何不同意我扬州镇出兵,这事难道还看不明白?”

按照朝廷制度,南直隶的军政官员上奏折需先到南京通政司走一道程序,经南京相关部分批示之后再递去北京。

这是明朝两京制度的特殊处,当年明成祖奉天靖难迁都北京之后,并没有明说北京就是明朝的首都。毕竟,成祖得位不正,底气不足。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京在官样文章里还是明朝的都城,而北京只是陪都。

正如此,不但南直隶官员的折子要先到南京过一道。而且,每逢春闱,南京都要另设一个考场,明朝的科举试卷也分为南北卷。

“史部堂不过是公事公办罢了,这次去南京,你我应该拜见史部堂,面对面将河南战事的要紧说得分明。还是那句话,咱们要相信史部堂。”

“既然将军这么说了,属下尽力去办就是了。”黄佑叹息一声,摇了摇头。

接着日光,孙元突然发现黄佑的眼角带着几丝鱼尾纹,鬓角也有几根白发,看起来有些憔悴。

孙元心中担心:“黄兄最近身子是不是欠妥,又或者心忧国事?”

黄佑有些悲凉:“国事已然糜烂至此,如今的大明朝就好象一座四面漏风的楼房,一道遇到狂风暴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坍塌了。”

孙元也有些抑郁,喃喃道:“黄兄,我却有些后悔,后悔当初将全副家当都投到水师里去。若这三年领宁乡军征讨贼军,以我宁乡军的精锐程度,说不定已然将国内乱贼给剿平了,是某的错啊!”

“将军不必自责,朝廷自有制度,当年我宁乡军就算有意征讨贼军,可没有朝廷的旨意,又能如何?而且,当初我军兵微将寡,又派得了什么用场。”黄佑反安慰起孙元来:“将军这几年走海贸,倒是赚了不少,我宁乡军的实力也扩大了好几倍。”

孙元苦笑:“钱是赚了不少,可绝大多数赚的钱又都投进了水师,用来招募人手,造舰造炮,水师也太不争气了。”

黄佑道:“是啊,百战百胜的宁乡军,这三年在海上还真吃了不少败仗。”

说是吃败仗,其实也不正确。

当初孙元刚领扬州镇的时候,知道自己所辖之地实在太小,如果什么都不住,宁乡军根本就没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所以,他就将目光放在大洋上。

就四下招募当年大河卫留下的水勇,不断造船,参与海外贸易。这年头,还有什么比海贸更赚钱的生计?

孙元一开始就打着扬州镇水师的名头,剿灭了几股海贼,把持住松江到山东这条航线,源源不断地将江南的丝绸、茶叶和瓷器向海外输送,换回来大两廉价的美州白银。

靠着海贸的收入,宁乡军也开始壮大起来,步兵扩编了一个营,水师也通过建造和购买膨胀到三十条大小船只的规模。不但如此,江南的很多海商也参与进了宁乡军所主导的发财大计之中,所谓的鹰洋就是那一时期的产物。

不过,宁乡军的海贸不可避免地同郑家的利益发生了冲突。

从南洋到日本这条线是郑芝龙的禁脔,如何肯让别人染指。郑芝龙虽然已经受了招安,可干的还是海盗的营生,当即就同宁乡水师发生了冲突。

作为一个穿越者,孙元对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还是很景仰的,民族英雄嘛!而且的,大家都是大明朝的官,一家人,一家人不打一家人。

也想过和郑家好好谈谈,可惜,他还是没想到,利益当前,管你天王老子,都没得谈。

于是,两家就开始在黄海大打出手。

这个时期的郑芝龙实力极为强悍,有大大小小船只七百余艘,宁乡水师和他们比起来,就如同一个站在巨人身边的矮子。

这海战一打,宁乡军屡战屡败,这三年,光被郑家抢去和焚毁的船只加一起就超过两百。

不过,通过这三年的水战,宁乡军倒是锻炼出一批合格的水兵。而且,在加西亚神甫从欧洲聘请来的红毛水手和工匠的帮助下,宁乡军的造船技术有了飞速提高。如今,在崇明沙所就建有一座规模颇大的造船厂。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宁乡水师在大洋上依旧会处于绝对的劣势。要想和郑家在大洋上一较长短,估计还得花上三四年时间。

海军是吃钱大户,宁乡军的财力人力都被水师给吸收过去,这三年根本就没办法介入国内、国外战事。

如果我宁乡军当初不组建水师,而是积极同国内外敌人作战,虽说不至于扭转乾坤,但至少不会烂成现在这样吧?

孙元突然有些后悔,如果没有无底窟窿一样的海军,宁乡军的规模或许还会大上许多,也不至于弄到现在连入豫参战的军费都没处着落。船技术有了飞速提高。如今,在崇明沙所就建有一座规模颇大的造船厂。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宁乡水师在大洋上依旧会处于绝对的劣势。要想和郑家在大洋上一较长短,估计还得花上三四年时间。

海军是吃钱大户,宁乡军的财力人力都被水师给吸收过去,这三年根本就没办法介入国内、国外战事。

如果我宁乡军当初不组建水师,而是积极同国内外敌人作战,虽说不至于扭转乾坤,但至少不会烂成现在这样吧?

孙元突然有些后悔,如果没有无底窟窿一样的海军,宁乡军的规模或许还会大上许多,也不至于弄到现在连入豫参战的军费都没处着落。

第643章史可法(求月票)

可转念一想,就算这三年自己不鼓捣水师,估计也难以介入国内外战事。

辽西松锦战场,洪承畴这个大汉奸和刘宇亮是政治敌人,当初两人为了蓟辽总督一职,在朝堂上掐得浑身是血。而某是刘阁老的门人,洪承畴敢用我孙元吗?

至于国内战场,想都别想。杨嗣昌是国内战场的总负责人,卢象升的死他要负主要责任。孙元和他仇深如海,杨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