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6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元心中也是咯噔一声,不过,他还是安慰起傅山:“青主不要担心,现在想这些也没有什么用处。马上联络郑森和秦易,问问他们究竟出什么事了。谁去跑一趟……”

说完,他回过头来,看到罗如意和那群勋贵子弟正在一边称兄道弟,谈笑风生,心中没由来的起了一股邪火:“罗如意。”

罗如意屁颠屁颠地跑过来:“属下见过君侯。”

孙元:“你带着我的信去郑大木的老营,马上。”

“是,君侯。”

看着罗如意和匆匆启程,孙元心中突然有种强烈的不安。如果真的是郑芝龙进了镇海军老营,强令郑成功出兵,怎么秦易他们一点消息也没传来。

难道说他们……

孙元不敢想,也不愿意去想。

第1359章马宝

就是五天前。

镇海军保定老营之中,施琅看到面前堆积如山的军务,不觉一阵头疼。

他年纪尚轻,以前在郑成功麾下效命,不外是靖远伯一声令下,他不折不扣执行,在前面卖命就是了。真正需要动脑筋的时候,并不太多。

这一回郑成功突然起程去河间南安伯那里述职,将整支大军的指挥权交给施琅并不叫人感觉意外。

首先,施琅以前在福建郑家的军队中地位并不高,不过是一个中级军官而已。郑成功在镇海另起炉灶,创立新军时将他带了过来。从那个时候起,作为郑成功的天子门生,施琅一路受到重用,率领镇海军精华中的精华铁甲君在大胜关之战的时候也立下大功,已是军中仅次于郑成功的第二人。

他若不带这支军队,别人也没有这个资历。

本以为,一支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一军军主,不过是带的人马多一些而已。可真当统帅一军的时候,施琅才知道这其中的麻烦。

他以前带铁甲军的时候,手头也就一两千人,一有事,别的部队和后勤保障部门都会全力配合,务必让他满意。

这个时候,等到坐是军主的位置上,要统一运筹各方资源的时候,才知道事情的麻烦。

在郑成功离开的这两天里,施琅几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就坐在案前计算钱粮,运输物资,给部队发军饷,给征发的民夫发口粮,给士兵更换冬装……反正就是一个大掌柜的角色。

这做统帅,可不像自己以前所想象的那样,手一挥,大军前进,金戈铁马,激情澎湃。

这做统帅,其实无趣的紧。

这个时候的他还没有成长成为清朝时那个靠着一己之力,平定台湾的名将。

要到那种高度,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且,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实际上,施琅在镇海军中,在郑成功的计划中,也不过是一个冲锋陷阵的悍将,这才是他应该扮演的角色。

本来,这种事情他可以去请秦易和教官们帮忙的。据他所知道,宁乡军的教官们都识字,很多人以前还读过私塾,一个个可以说是文质彬彬。虽说平日里教官们不过是对士卒进行一般的战术训练,可据施琅观察,他们的算术水平都非常不错。尤其是炮兵教官,计算起射击诸元什么的,脑子转得特别的快,若是让他们过来,自己也能少许多麻烦。

可这个念头只在心中一闪,就被施琅扼杀在摇篮起。原因很简单,他丢不起这个人。

好歹也是镇海军第一勇将,如今有暂领全军,若连这种小事也处理不了,还不被教官们笑话?

再说,施琅内心中隐约有一个念头:虽说镇海军和宁乡军是兄弟部队,可镇海军毕竟是镇海,姓郑不姓孙。我镇海军中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儿,如何能够做宁乡军的附庸?

“看来,还得耐住烦,静下心。”施琅苦笑,禁不住喃喃道:“靖远伯啊靖远伯,你这是可把我给折腾苦了,你还是快点回来吧。几天工夫还行,再长,我可坚持不住,这部队也要乱套了。”

这个时候,他才是真心敬佩起自己的统帅。

在往常,训练部队的事情有教官们去做,而打仗则有施琅这样的猛将。一直以来,郑成功都没有丝毫的存在感。

只有真正坐到他的位置上,你才能感受到其实统帅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需要有真正的大本事。

话音刚落,突然间外面一阵喧哗,隐约传来马蹄声和士卒的叫喊。

听情形,好象来了不少人。

施琅吃了一惊,难道是建奴前来偷营。

不对啊,这里可是保定。镇海军使用的是宁乡军的战法,最为重视战场的信息传递,拿教官们的话来说,就是“战场的透明度。”“不蒙着眼睛打仗。”

镇海军中设有不少斥候,警戒圈子撒得极大,方圆三十里范围内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有消息第一时间传回老营。

如果来的是建奴大军,他不可能不知道。

而且,建奴的主力已经尽数撤回了北京,整个北京地区已成不设防状态,这又是哪里钻出来的建奴?

正疑惑间,一个士卒喜滋滋地跑进来:“将军,施将军,大喜事啊!”

施琅喝道:“你急吼吼地闯什么,究竟出了什么事情?”

士卒笑道:“将军,老家来援兵了,正在辕门外侯着。”

“援兵,我们什么时候求过援兵了,老家,来了多少人马?”施琅想了半天,才想起所谓的老家不就是福建军吗?怎么,他们那边有人来了,这怎么回事?

士卒:“回施将军的话,来了一百多个兄弟,领头的将军叫什么马宝。”

“马宝,是他!”海霹雳精神一振,对于这人他是闻名已久了。他是关宁军的大将,马上的本事了得。说起来,此人在大胜关之战的时候还差点做了镇海的对手。只可惜,后来关宁军在天门山的时候被大方的海军全歼。后来,这个马宝没个去处,就到福建投了南安伯。

大约是真的有些本事,而且福建军又缺骑兵大将,这个马宝在大老爷那里很受重用,乃是福建军一等一个的红人。

施琅:“好,我亲自到辕门去迎接马将军。”

施琅心中也是奇怪马宝此行的来历,说是来增援的吧,他手头不过百余人马,几十万人的北伐之战中连一朵小浪花都算不说。如果不是来增援的,他大老远跑保定来,又是为了什么?

镇海军军纪严明,部队在保定休整两天,等到士卒恢复气力之后,施琅就按照郑成功原先制订的计划将部队拉到城外,设了老营驻扎下来。

部队驻扎在城里,一是扰民容易激化军地矛盾,毕竟几万精壮汉子撒在城中,无所事事,不惹出点事情出来才怪;二是部队平日间要进行训练,在城中乱成一团,还怎么搞。养兵就如同喂狗,没事就得拉出去折腾,老蹲在一处养膘会养成猪的。

施琅到了辕门口,却见门口有一百多人,确实做老家部队的打扮,随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两辆马车,上面捆满了大木箱子。

一个高大健壮的将军正立在门口负手而立,看起来颇为雄壮。

见施琅出来,那人一拱手,朗声问:“可是施琅,在下福建参将马宝。”

他一来就报出自己的官职,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让施琅心中一凛,感觉到这个马宝此番过来好象不那么简单。

军队是讲究等级的地方,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

如今的施琅不过是一个游击将军,官职低于马宝,不得以,只得恭身道:“末将施琅,见过马参将。”行下级之礼。

马宝虚扶了一下,淡淡道:“靖远伯何在,快引我进营拜见。”说着,就将一份文书递给施琅:“施参将,你我是第一次见面,这是南安伯的手令,可为凭证。”

施琅见他态度倨傲,心中大为不快,忍住气回答道:“马参将来得不巧,两日之前,靖远伯得南安伯之令,去河间汇报军务。”实际上,也不需要什么凭证,来的这一百多个士卒大多是福建军的军官,很多人都是和他一起长大的,熟得不能再熟。

当然,既然书信已经递过来,施琅还是用双手接住,展开一看,果然是南安伯郑芝龙的亲笔书信,上面只一行龙飞凤舞的大字,大概意思是镇海军这次入京所立功勋极大,他非常欣慰。命福建参将马宝带着犒赏银子过来奖赏有功将士。

马宝“哦”一声:“靖远伯却是不在,我怎么不知道他去南安伯那里了?也罢,你带我进中军节帐吧!”

施琅问:“却不知道马参将这次来镇海军老营所为何事?”

马宝面容一板:“施游击,这也是你能问的?”

说吧,也不理睬施琅,大步朝营中走去。

在他身后,那一百多人一涌而入。

第1360章杀气(求推荐票)

镇海军的辕门之前一直都是禁区,按照军规,无故擅闯者可直接射杀。可来的是老家的人,把守寨门的士卒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是好。

施琅也是无奈,摇了摇头:“罢了,罢了,马将军,请!”就大步追了上去。

等到了中军节帐,那一百多个随马宝一道来的士卒呼一声,就把守住节帐的大门。门口的几个侍卫被他们一通推搡,并大声呵斥着叫他们走开。

侍卫们一脸的无奈,见施琅没有任何表示,只得退到一边。

很快,整个中军节帐就被马宝等人给把持住了。

施琅心中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不以为然。他心中正憋屈,也懒得说话。

进了大帐,马宝也不客气,直接一屁股坐在正中的主座上,对立在一边的施琅道:“施游击,既然南安伯命我前来犒赏有功将士,就将他们都叫过来吧!”

施琅:“好,末将这就着人去传镇海军操守以上的军官过来聆听南安伯教训。”

“不用,直接升帐点卯。”马宝打断了他的话。

“升帐点卯,有必要吗?”施琅不禁一呆。所谓升帐点卯,乃是军中的制度,也就是说,每日黎明卯时,中军将击三通鼓,招全军所有军官过来说话,并安排本日军务。或者说,如果有紧急军务,也会击鼓让领军军官过来接受任务。

今天不过是犒赏有功将士,需要闹出这么大动静吗?

“怎么没有必要?”马宝淡淡道:“有过必罚,有功必赏乃是我福建军的规矩,规矩不可废。此番某接了南安伯的命令过来犒赏全军,就是要让大家都体会到他老人家的恩典。还有,听说镇海军的教官团在此次畿南作战中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也一并要赏,不能因为他们是外人就亏待了人家。”

施琅:“是,马参将说得是,末将这就升帐。”

激烈的鼓声响起来了,马宝竖起了三根手指,待到第一通鼓停下,就屈下一根手指。

到处都是奔跑的脚步声,不断有军官飞快地走进中军节帐,挺直了腰杆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待到三通鼓毕,大帐中已经立满了军官。

这个时候,马宝的第三根手指堪堪曲下。

众军官来得这么快,让马宝禁不住吃了一惊。点卯这种事情他以前在关宁军时也不是没有参加过,毕竟是军队的高级军官。

即便说军中有点卯不到,就要被砍头的规矩。但关宁军都是辽西将门子弟,大家世代通婚,百年下来,谁不是粘亲带戚,真要按照规矩来,必然会受到所有人的孤立。而且从天启年起来,战事连连,真惹恼老子,碰到打仗的时候,老子出工不出力。实在不成,大不了投建奴去。

因此,到崇祯末年,关宁军的军纪也废弛得不成模样。点卯这种事情也没人当真,真有事,大不了几个高级将领聚在一起商议一下就是,又何必每天一大早将大家招到大帐中走个形式?

在马宝看来,镇海军估计也同关宁军一样,他现在突然提出升帐点卯,是居了心拿几个迟到的中低级军官开刀,杀鸡给猴子看。

不过,这个意图显然是落空了。这些军官不但来得快,且衣甲整齐,看起来精神抖擞。

来的军官中有老有小,小的才十无六岁,最老的那个已经快五十了,头发胡须斑白,但看起来依旧如同一柄出鞘的宝剑,杀气腾腾。

在吃惊的同时,马宝也是精神一振:果然是一支强军,究其战斗力而言只怕已是大大地超过关宁军了。能够指挥这么一支部队,不正是我辈武人的夙愿吗?

马宝扫视了众将一眼,心中已经有了个大概。

节帐中大约有六十多个军官,站成两排。从他们身上的军装就能看出,左边那一排乃是镇海军的中高级军官,二右边那三十来人应该是宁乡军派过来的教官。

据他所知,宁乡军派到镇海军的教官有一百来人,都分散到部队中带兵,几乎每个镇海军的千人队中就设有两到三个教官负责日常训练和临敌指挥,至于镇海军的军官则最最后的决策。从这一点看来,镇海军已经累似于孙太初的傀儡了。靖远伯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怎么能够容忍别人将手伸进自己的军队,真真是糊涂了。

马宝颇不以为然,他却不知道孙元的这一手段来自于后世二十世纪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当年阎老西儿被日本人打得灰头土脸,所辖的所有城市几乎尽落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