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宝疑踪之当阳地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奇宝疑踪之当阳地宫-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经过人工精心修饰,说里面没藏好东西,连松爷都不会相信。

洞壁上石块儿与石块儿之间填充的粘合物不但颜色与石头极其相似,而且风干之后硬度很高,好在只有两大块石头砌在一起,把它们拿掉之后,洞壁上就会出现一个低矮的小门。庞老二目测一下,觉得只需要敲掉其中一块就足够人钻进去。做这活儿手脚要轻,因为后面的密室里很可能存放着九龙樽,万一有个什么闪失,破了神器原貌,韩老头儿称机加价,再吩咐我们去找件别的东西,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拿炸药炸或者借助其它外力生敲硬砸是不成的。唯有一点一点把填充物清理干净。这些填充物虽然硬,但比较脆,而且和原有的洞壁毕竟不是一体,用锤凿就可以搞定,只不过是费些时间而已。石匠那套家伙我们自然不会带着,是用别的工具临时代替。

跟着这两位大侠,我就纯属跑龙套出苦力的角色。他俩轮流干,我举着一把手电当灯架。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流失,工程进度也有了喜人的结果。这块石板大概一拳厚,即将把四边儿都凿穿时,庞老二用工具向外匀力钩住石板,以免它朝里倒塌,砸坏密室里的东西。

叮的一声脆响,穆连山抛下手中的工具,说道:“成了。”

庞穆二人都是老人,石板拿掉之后,自然不会急着进,先行观察试探一番。我也在旁边看,但结果叫我有些失望。

密室不算太大,二十多平米的样子,根本没有我想象中的奇珍异宝或者九龙樽,而是整整齐齐一层一层码着一尺半左右见方的薄木板,几乎满屋子都是这些东西。

我疑惑的看了看庞老二,“二哥,这是什么玩意儿?”

“看看再说。”

密室结构非常简单,也不象布有机关的样子。庞老二小心的遮了口鼻进去,弄了块木板递出来。我伸手一接,便觉得这东西不象木头,入手很重。把它拿到洞外的光亮处一看,才发现质地有些象粗陶。

封的严严实实的密室就为了放这些东西?我嘟囔一声,把陶板平放在地上,拂去上面的浮灰,顿时,一堆密密麻麻的符号在板面上豁然呈现。

韩老头拿来的资料我只略看了看,上面有一些类傣族文字外加汉字注释,不过看的不细致。但大概形状还能记得一些,如果我看的不错,陶板上的符号,应该是类傣族文字。

其实这一点也是最让我想不通的一点。文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达到某种高度后才会出现的产物,类傣族只是个几千人的小部落,连他们的母族都未有文字产生,这些人,倒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过还是那句话,想不通归想不通,除过九龙樽以外的事,都该由那些教授学者操心。

庞老二曾经用心看过资料,也记了一些类傣族文字,他把陶板看过一遍,抬头对我们说道:“这东西,有点意思。”

雾海迷城 第三十六节 柱子

“上面写的什么?”

“这一块陶板上记载的信息不多。”庞老二放下手中的板子说道:“不过还是能看出来,这些东西都是历代类傣族首领留下的,要是我猜的不错,从他们第一代首领一直到消亡前最后一任,每人都烧制保存了一些这样的陶板,你们看。”他指着陶板最顶端的一行文字说:“这上面标明了首领的姓名和他所处的大概年代,记载的是他们族内的一些隐秘和其间发生的大事。咱们再进去一趟,把属于这个首领的陶板全都找齐,看看上面记载了些什么事。”

如此一说,我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马上跟着庞老二返回密室。洞中的陶板数以千计,不过这么多年都没有受到外界一点影响,保存的非常好,而且排列有序,我们很容易就翻查出一整套的陶板。把它们统统搬到外面,我大概数了数,应该有四十多块。

庞老二按顺序开始一块一块的看,不过很遗憾,韩慕亭所给的资料只是半吊子,各方面的内容都是残缺不全,包括文字,所以,陶板上有非常多的字庞老二认不得。既然这样,想要通篇理解其中内容,有些难度。不过,断章取义,还是得到了一些信息。

类傣族部落首领的继承制度是世袭,父死子替,他们在部落中拥有绝对的权力。陶板内容主要都与战争,祭祀,外交有关。听完庞老二的介绍,我总觉得心里出现一根若有若无的线,仔细想想,才恍然大悟,对他说道:“二哥,既然每一代首领都留有陶板,又都和外交有关,咱们能不能从这里找找九龙樽的线索?类傣族和当年叛清的藏部关系应该比较密切,他们之间相互来往的过程很可能会记载在陶板上,如果咱们运气好,说不准还能从中找出些有用的信息。”

“恩。”庞老二抬头赞许的看了我一眼,“小陈,着实有长进,看的透彻。”

我们把满清统治期间的几代首领留下的陶板全部找了出来,看数量,想要全部吃透,加班是不可避免的了。

文字,用来记述人类一切可以记述下来的东西,其数量非常庞大,类傣族文字大概也就是等同于汉族文字刚刚出现时的象形类,结构笔画都算不上复杂,不过,首先创造出它的人,绝对很不简单。

我和穆连山一个类傣族大字也不认识,便在旁边帮他搬搬陶板打打下手,不过穆大侠是不屑做这种事的,说是打下手,其实全是我的事。不过咱也没啥怨言,从上次的事可以看出来,穆连山虽冷,但绝不是完全不通人情的人。

等庞老二把所有陶板全都看完,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他站直身子对我说道:“小陈,你猜的不错,陶板上确实记载了类傣族和藏部交好的经过,其中双方互遣使者的次数有很多,记的很详细,其中有一块陶板明确写出,藏部使者有一次来访,带着他们首领送来的两件礼物,类傣族人称为兽首铜樽。”

“兽首?不是九龙樽吗?”

“照我看,兽首铜樽就是九龙尊,莫要忘了,龙生九子不象龙。”

确实,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流传的天龙九子,没有一个长的象他们老爹,象这样边陲的蛮荒部落,不清楚典故,错把龙子看做兽类,实属正常。

我惊喜的问道:“那这两件铜樽是藏在什么地方了?”

“可惜的是,陶板上没有记的如此详细。”

我顿时下了气,忙活了半天,全做的是无用功。这些资料,放在有关学者手里,那是珍贵无比的,但放在我们手上,鸡肋。

“不要丧气。”庞老二拍拍我的肩膀说道:“咱们收获已经颇大了,原先说类傣族遗址中存放着九龙樽,也只是韩老头一面之词,咱们心急拿到他手里的墨玉,这才死马当做活马医,奔波到这里。眼下不是已经很清楚了么?九龙樽的确藏在这里。耐着心去找,总有找到的时候。”

话虽如此,我还是高兴不起来。闷闷不乐的把陶板全都搬回原处。类傣族首领居室的探察,算是无果而终。下一个目标,将是紧挨扎郎山脚下的类傣族祭坛。

回到营地,心情郁闷,还要强打精神去安慰萧月。丫头仍旧不见好,但已经愿意多说几句话。困的眼睛都睁不开了,我对她说道:“妹子,睡吧,明天我还得接着进扎郎山。说话的日子还多着呢,好吗?”

“不不不,宝来哥,你别走。”萧月央求道:“你就睡在这儿,我看着你睡,安。。。。。。安心些。”

我顿时哭笑不得,男女有别,我这么个大男人,怎么好睡在她帐篷里?况且周围那帮鸟人都闲的蛋疼,没事还想找点乐子闹闹,一个个贱的不得了。我急忙说道:“妹子,这可不行,这个这个,不大合适,我,我就睡在你帐篷外边,好么?其实离的近的很,说句话都能听的到呢。”

果不其然,我刚从帐篷里钻出来,不远处躺的那帮子闲鸟儿一个个睁着大眼睛,开始起腻了,铁柱捏着嗓子对旁边的大宾说道:“不不不,大宾哥,你别走,你就睡在这儿,我看着你睡,安心些,只是夜间你需得老实点儿,可不能手脚不干不净。。。。。。”

话未说完,周围众人一阵骚笑,我骂了两句,自顾自躺下,没两分钟便睡的死猪一样。

第二天临行前,庞老二说了,此去祭坛的路程要比前两次远,要是不及赶回,就凑合在里面过上一夜,叫大伙儿别担心。遗址里曾经尸骨如山,要在那地方过夜。。。。。。我想想就头皮发麻,不过当着这么多人,可不能拉稀掉链子,多拿了些干粮饮水放进背包,又到帐篷里给萧月打过招呼,三人上路。

顾名思义,祭坛的用处主要就是祭祀。在古代的许多国家和部落中,祭祀是一件万分重要的事情。类傣族大的祭祀场所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将要探寻的用来祭祀部落鼻祖的祭坛,另一个是位于扎郎山用于祭祀山神的神殿。

祭坛建在扎郎山脚下一片面积很大的低洼地上。一番长途跋涉后,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排低矮的小屋。但还未等把它们看完,我的目光便被不远处的祭坛吸引。

如果用两个字形容这座建筑的话,那就是雄伟。我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一个原始落后的小部落遗址中会存在这样一座建筑。我从未盖过房子,也没学过土木,但第一印象就是这座祭坛如果纯靠人力去修建的话,恐怕类傣族全体老少爷们外加留守妇女一起光膀子干也拿不下。而且它不同于当阳地宫,当阳地宫的宏大完全是以天然做为基础,稍加人工,类傣祭坛却完全是出自人手的建筑,巍然屹立在群山脚下。

远远看去,祭坛大致形状竟然与南美洲玛雅文明的金字塔有几分相象,只不过规模却要比他们的大许多。从底基开始,一块块打磨的非常平整的大石头紧密排列,形成一个正方形的底座,然后面积依次递减,到了最顶层时,矗立着十数根巨大石柱,这些石柱环绕围抱一座正方形石屋。

纵观整个祭坛,大概也与我们先前所见的秋决台大同小异,实心的,里面不可能有什么空间。如此说来,只有把希望全都寄托在那个貌似石屋的建筑里。

我们三人顺着一处坡度较小的山坡顺势而下,到了平地之后,庞老二决定还是先到祭坛附近的那排小屋看看。

小屋可能用的就是修建祭坛时剩下的边角料,面积很小,里面只有一张粗陋搭起来的石床和一块充当桌子的大石头,床上铺垫的兽皮都烂的不象样子。类傣族人倒很懂得靠山吃山,不但屋子是石头搭起来的,连桌子上遗留的碗碟都是石头打磨而成。这帮哥们儿够节俭的,我掂起个石碗瞧了瞧,别说,倒挺圆润,用这玩意儿吃饭肯定别有一番风味。

很自然,这些石屋以前肯定是用来住人的,但不会有我们想要的东西。我分析,这些住在石屋中的人有可能是清洁工和维修工。这么大的祭坛,除过每年祭祀的时候派上点用场,其余时间基本都属于摆设,总得有人负责维护清扫。

离开集体宿舍,就该到正经地方去。在山坡上俯视祭坛的时候只是觉得很雄伟,等真正站到它面前时,心底再次震惊。大,实在太大,我们三人伫立在祭坛脚下,渺小到了极点。底座的石台最少也有十多米高,而这只是其中一层,整个祭坛大概十多层的样子。这么算下来,其高度竟有百米之多。

祭坛正面有一道供人通行的石阶,我们三人在下面吃了些东西,略略休息一会儿,庞老二说道:“这就上去吧,祭坛虽大,能藏东西的地方只一处,用心找找。”

登上祭坛顶端,那些先前看到的柱子便把我再次雷倒。好他娘大的柱子,每一根直径都在一米以上,整齐排列在石台四周,我数了数,一共二十四根。不说别的,光这二十四根柱子,就是放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不是那么容易就造出来的。

柱子的质地看上去有些象大理石,我有些纳闷,虽说这里也算云南境内,但附近山上并不出产大理石,当初打磨柱子时竟然是从外边寻来的材料?不大可能,按柱子的体积,原料只会比它更大,进遗址的密道绝对容不下这样的大家伙。直接越山谷搬运进来也难解释,恶鬼沟雷池难越,不可能全部落都是萧月二叔那样的猛人,当年的类傣族同胞没有趁手工具,运输全靠人力,几十吨的玩意儿,怎么拖进来的?平地尚且好说,这祭坛只有条窄窄的石头阶梯。依我看,造这祭坛的难度,丝毫也不亚于埃及金字塔。

这些个疑问让我暂时陷入沉思,抚摩着柱子,脑子里来回翻腾。庞老二和穆连山显然也被这柱子吸引了,两人看了一会儿,四目交接,恐怕同样让弄的云天雾地。

不对,不对。我突然醒悟过来,加意又摸了摸柱身。

这柱子,肯定不会那么简单。

雾海迷城 第三十七节 石棺

古代建筑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制约,各方面标准与今天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在祭坛这些巨柱跟前定律似乎被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