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步步锦绣-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竟然派了端王过来!
    虽然来的是两位皇子,可平王生有哑疾,注定与大位无缘,任谁都能看出此次来的两位皇子中是以端王为主导。
    “王爷不是在京城准备成亲,臣妇记得钦天监将婚期定在了七月,如今已经是五月下旬。”
    本来皇子大婚,从指婚到女方家准备,再到各种繁杂的流程,全套走完少说也得一两年。可端王是另例,两年前他已年满弱冠,按大越普遍十三、四岁定亲,十五、六岁成亲的习俗,二十二岁“高龄”的他早已迈入剩男行列。好不容易终于能成亲,必须得赶紧着。
    好在端王有个靠谱的亲娘和疼他的亲爹,早在两年前庆隆帝西巡透露出这意思后,淑妃就已经开始准备聘礼。
    别的皇子摊上阿彤这么个先祖“声名狼藉”被流放西北的正妃,其在后宫中的母妃肯定得想方设法推了,即便推不掉也会老大不乐意。但淑妃不一样,班家与韦家本来就是过命的交情,在她眼里韦氏阿彤简直是最好的儿媳妇。更难得儿子也满意,本来就满意的她这会更满意到不行。准备完端王聘礼后,她甚至关心起了儿媳妇的嫁妆。
    如淑妃这般知书达理之人,即便关心儿媳妇嫁妆也不会让人有丝毫难堪。她没有自己送太贵重的东西,也没有出任何言语直接告诉韦家你们该准备多少东西。而是巧妙地利用班家与韦家交情恢复后的通信,说一些京城的习俗。韦家虽然也是诗礼传家,但毕竟离开京城那么多年,这会也拿不准京里婚事该如何办。见班家信里提起这一点,韦家当即询问起了婚嫁习俗。
    这两年卫嫤做生意也带了韦家一份,渐渐地韦家也富裕起来。虽然置办不起十里红妆,但能力范围之内还是能给阿彤置办一份像样的嫁妆,最起码不让她比其它皇家媳妇差。
    韦家是这样想的,奈何庆隆帝不同意!在其它皇子争成斗鸡眼时,只有厚熙安心当他的孝顺儿子。而且厚熙生得那般俊朗,从小就受他喜爱,这样优秀又孝顺的儿子,大婚无论如何都得办热闹点。赏厚熙未免太打眼,庆隆帝转了个弯开始施恩韦家。他正是下令彻底推翻前朝公论,赦韦相无罪,同时发还当年抄没的家产。
    韦舅舅和韦舅母并非重男轻女之人,他们对仅有的一双儿女同样宠爱。天将这样一批横财,又是在这样的时机,韦舅舅也猜到了皇上的几分用意。韦家当年的冤案能平反就足够他痛哭流涕,大开祠堂告慰先祖,至于钱财这些身外之物,给了女儿又何妨。
    本来就丰厚的嫁妆再加上厚厚的一份,本来说置办不起的韦舅舅,这会彻彻底底地弄出了一份十里红妆。
    当然这都是后话,不过身为表嫂卫嫤却清楚阿彤嫁妆规模,以及整个婚期的紧促。因为实在太赶来有些衣裳来不及做,在奉旨离京前她还去锦绣阁宁掌柜那订了一批锦衣华服紧急送往西北。
    眼看着还有两个月就要成亲,端王怎么这时候被派出来了?
    “还不是因为本王有个好弟弟,”端王瞥了眼旁边但笑不语的平王,“平王殿下日日往在内务府任职的外家跑,导致那边用力过猛,本来下个月月末才能准备好的依仗提前一个月完成。父皇见太子殿下废除圈禁后,大哥和六弟都很忙,不忍心他们过分操劳,便将这舟车劳顿又刀光剑影的苦差事给了我们俩。”
    旁边平王但笑不语,似乎没听见端王在编排他。
    “那咱们可真得快点,怎么都不能耽误端王殿下的大喜之日。”说完晏衡看向赶来的几位村民:“这便是当今圣上的两位亲子,端王殿下与平王殿下,他们代表皇上前来打击倭寇。本官人微言轻可能保不了你们,但两位殿下乃是天潢贵胄、凤子龙孙,定能一举荡平倭寇,且保水匪招安后无恙。”
    若是别的皇子过来,晏衡说话定不敢这般随意。按照他与阿嫤的计划,要先把这两个月查到的证据先行递过去,阐明前因后果然后再行请示,总之怎么稳妥怎么来。
    但端王不一样,自打三年前他成亲那夜接到密旨,两人便有了交情。后来无论是班、韦两家交情、或是端王喜欢广源楼美味,还是阿嫤交好九公主,亦或者圣驾西巡那次端王依照他账本查账,林林总总三年经历下来,两人已经有了很深的交情,这会说话也更直白些。
    果然端王没有丝毫怪罪,他反倒通过晏衡只言片语初步弄清事实真相。
    “依晏衡所言,是想招安水匪,通过他们对水路的熟悉来打击通过水路逃窜的倭寇?”
    “差不多就是这样,殿下且听臣细细道来。想必殿下也奇怪,为何江南府兵年年抗倭战绩卓越,这些年来倭寇却越发强横。因为那些卓越的战绩,都是来自普通百姓,府兵层层派发任务,完不成任务便随便抓渔民前去充数。平民百姓不仅要受倭寇袭击,还要忍受官府盘剥,无奈之下只能派族人入伙水匪,制衡倭寇与府兵,保家园平安。”
    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的平王这会终于变了脸色,端王更是直接咒骂出声:“岂有此理,这些府兵心中可还对朝廷有丝毫敬畏。十恶不赦的倭寇,竟成了他们鱼肉百姓、横行乡里的借口。”
    胸膛一阵起伏,破天荒地端王了解到这些年父皇的不易。看似坐拥天下手掌大权,可底下官员贪腐、阴奉阳违,一桩桩一件件简直拿他当傻子戏耍。属于皇族的荣耀在心中激荡,他是父皇的儿子,无论如何不能看这帮蠹虫如此侵蚀大越的锦绣江山。
    亲自扶起几位诚惶诚恐的村民,他双手抱拳长揖一礼,面色无限诚恳:“劳烦几位乡亲回去转告水匪,只要他们肯带路,本王定会身先士卒带头剿灭倭寇。待功成之日,本王定会禀告父皇论功行赏。”
    几人本是奉族长之命,带信物前来请晏大人相助。没想到他们不仅请动了晏大人,甚至连高高在上的皇子也许下承诺。感动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他们心里这会再也无一丝疑虑。
    召集在水寨的兄弟,把那帮无恶不作的倭寇打回去。

☆、第188章 名动天下

两个月前,当皇上派来江南抗倭的钦差中途无故消失后,整个江南官场陷入恐慌。倒不是他们多疑,而是前面几年皇上每次彻查贪腐,都是先行派人下来暗查。拿到确实证据后再动手,等真正查到头上时,文武百官连喊冤的机会都没有。
    太平盛世这么好的年景,当官的哪有不贪的。身处官场这个大染缸,没有共同的利益,同僚绝对会把你排除在外。
    如今皇上又来这一出,虽然有的人不信,可找不到钦差晏衡本人,所有人心都提着。但心总这么提着也不是个事,恐惧之下他们找到了今上之弟,在江南修养的谨王。
    谨王,单从封号可见一斑。不是代表美玉之意的那个瑾,而是谨小慎微的谨。当日封王时庆隆帝拟定这个封号,一是因为这个皇弟性格懦弱,而是劝诫他做事要谨慎些。
    江南官员不是没想到这一点,但面对一手挑起贪腐之事的大杀神,他们难免病急乱投医。谨王早已在当年的夺嫡中被吓破了胆,这会哪敢扰乱庆隆帝计划。不仅不敢扰乱,他还往前推了一把。
    “皇兄圣旨上明明白白写着,命晏衡南下追讨倭寇。你们不是也查出他中途下船,是因为身怀六甲的夫人身体有恙,那你们还担心什么。”
    有了谨王这句话,再加上这段时间风平浪静,一直紧绷着神经的江南官员终于忍受不住,再次松懈下来。
    直到端王到来。
    一听来的是这位他们乐了。端王谁不知道,皇子中最爱美食的一位,常因一个特别的菜谱缠着酒家掌柜。江南富庶,于吃食一途格外精细,他们完全不怕照顾不好这位。
    于是在端王到来之前,两江总督、巡盐御史、布政使等江南实权官员着重搜罗了本地最好的厨子,给他奉上了一桌精心烹制的酒宴。眼看着端王没拒绝,而且还吃得很高兴,酒过三巡众人终于把心放回肚子里,用暧昧的眼光招上来几名瘦马。
    这边正等着扬起的声音响起,正座上吃饱喝足的端王却突然冷了脸。
    “本王听闻牙行最好的瘦马,价值黄金万两。”
    这是要查了?两个月前的惊惧重新袭来,如黑云压城般笼罩在在场官员心头。
    端王视线扫过在场所有人,学着父皇的威势,直到把所有人看得心生忐忑后,他突然收敛气势,话语中也带出点笑意:“看你们怕的,为官之人总要有点享受,都跟苦行僧似得谁还会当官。”
    这是原谅他们了?江南官员不是没察觉出问题,可他们每个人都不干净,真要查下来所有人都得完蛋。毕竟皇上前两年的雷霆手段摆在那,连京城的满朝文武都争不过,江南再厉害又能怎样。这会他们生不起丝毫反抗之心,只能寄希望于,端王跟他们有同样的想法,对他们宽容一二。
    “这些瘦马也都是底下人孝敬来的,我等只是在有重要宾客到来时召其过来赏曲。”
    “我等为官之人也不过是肉体凡胎,总有松懈之时。皇命不敢忘,不过闲下来时却也会享受一二。”
    “方才王爷之言实在道出了我等心声,王爷不愧是凤子龙孙,能察人所不察。”
    众人一边说着自己如何勤政,另一边又强调这点消遣手段算不上什么。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诚恳的态度连端王都几乎相信了。不过也只是几乎,这段时间任职礼部,他很清楚如今的官宦人家日子有多奢靡。单论摆设和排场,只不过是换了点忌讳物件,其本质比起皇家来也差不到哪儿去。
    这些钱财哪来的,祖产可经不起这般霍霍,归根结底还不是贪来的。
    江南这些官员也是一丘之貉,想起晏衡所说抗倭战功之事,他几乎压抑不住内心愤怒。不过想到目前境况,他还是强行恢复镇定。贪腐要查,但现在还不是查的时候。
    “本王能查人所不查?这话说得没错。本王夜观天象,发现破军星起,直指东南。东南有海岛,倭寇世居于此,如今朝廷派西北战神晏大人前来抗倭,天时地利人和,是时候一举荡平此隐患。”
    说完他看向两江总督,意思再明白不过。
    两江总督心里发苦,掌管江南府兵的官员正是他的亲信,这些年一直受他庇护,前些年那些战功是怎么来得他也多少清楚。如今有端王坐镇,肯定不能再浑水摸鱼。可那些早已习惯化装成地痞流氓向商铺收保护费的府兵,如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顶起事。
    怎么办?
    还没等他想出办法,旁边端王已经开始发难:“总督迟迟不应,莫非是想违抗本王意思?本王自知人微言轻,但本王此次乃是奉父皇旨意而来。总督看不起本王,难道还看不起本王的父皇?”
    眼见端王神色中露出不悦,江南总督心里苦得跟被黄连水泡过似得。
    “王爷乃天潢贵胄,生来身份高贵,您这样说可真是折煞下臣。下臣不敢对皇上和王爷有丝毫不恭,只是冬日倭寇入侵之时,府兵浴血奋战伤亡惨重,如今怕是人员不整,污了王爷贵眼。”
    此言正和端王心意,来之前他就心中有数,这般腐败的江南,估计也拿不出多少趁手的府兵。兵贵精而不贵多,不然养着些酒囊饭袋白瞎朝廷粮饷。
    “本王为父皇办事,自然要尽心尽力,一点伤病又算得了什么。择日不如撞日,总督带路本王亲去江南大营选人。”
    王爷这是默认了?太多精兵他拿不出来,但撑场面的还是能临时凑起来。便招呼着端王,两江总督忙命人前去报信,要掌管府兵的下属将精兵全都挑出来。
    等端王兜了个圈子过去时,就见到一批精气神格足的江南府兵。好生赞赏了总督一番,然后他眼皮都不眨一下地要回了这些兵卒的指挥权。掌兵的将领就是再傻,也知道精兵才是他的依仗。若是晏衡来要调兵,这会他肯定想尽理由推脱。偏偏来的是端王,人家亲爹可是手握天下生杀大权的皇帝,人家本人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亲王,人家有任性的权利。
    别说“一小股”府兵了,就算真要整支府兵的掌控权,在皇帝没发话阻止前,他们也得乖乖奉上。
    总督垂死挣扎:“王爷,战场上刀剑无眼,倭寇又向来凶狠,这些事还是交给我们下面人去办。”
    不止带兵将领,这些精兵门也满脸希望的看过来,他们都清楚一个好将领的重要性。打仗这事本就凶险,遇到个瞎指挥的简直是让他们上去送命,这位从京城里来的王爷细皮嫩肉,一看就没什么经验。
    被众多不信任的目光看着,端王无所谓地笑笑,轻飘飘地扔下一句话:“本王本来就没想亲自冲锋陷阵,本王会将指挥权交给晏大人。”
    前一句话让府兵门坠入地狱,总督升起希望;后面一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