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步步锦绣-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争那些墙头草般的朝臣支持,他可以当做没看见,可把手伸到军权上,这就无异于揭他逆鳞。
    视线扫过江南呈上来的秘折,他不知第多少次庆幸西北贪腐案揭开后,他没有沉浸在太平盛世的安逸中,而是毫不犹豫地戳开了脓包,露出里面脏烂臭的本质。看看这两年查出的种种贪腐,那触目惊心的数额让他丝毫不怀疑,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大越就会走上前朝老路,在盛世中养一群蠹虫,任由他们啃烂这片锦绣江山,最终改朝换代。
    晏衡也该回来了,可江南派谁去好呢?
    武王、魏王肯定不行,太子已废,剩下的只有端王和平王。就他俩吧,庆隆帝揉揉太阳穴。

☆、第186章 定计剿匪

秘折寄往京城后两人再次蛰伏起来,这一个月中卫嫤肚子大了不少,前面她还能用自身灵巧克服行动上的不便,而如今却是完全不行。
    好在这段时间事情查得差不多,顺藤摸瓜之下他们终于查出倭寇老巢。原来这些倭寇并不是抢劫时现在沿海登陆,而是一直隐藏在大越境内,依靠南方四通八达的水系到处游走。
    倭国本就受大越影响颇深,倭寇再某处呆久了逐渐被同化。不仅衣食住行上与当地人没什么不同,就连当地方言他们都学得很像,乍一看根本分不出什么差别。不仅如此,倭寇与当地水匪混在一处。就算真有邻近村落受人祸害,官府也根本查不出到底是那股势力所为。
    自打在徐州下船后,从孙家到布政使,再到这些官员们手下爪牙勾连的倭寇,他们暗中走访很容易查明白这一切。可这些事查明白还不算,倭寇一日不除,沿海一日不宁。
    偏偏这事晏衡还不能不管,毕竟他这次下江南,明面上的旨意便是讨伐残余倭寇。如今走到最后这一步,偏偏他们却被卡在这一步。
    江南府兵根本指望不上,他们剿匪多年,匪患却越发严重,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其中的问题。
    晏衡能在西北收服兵权,是因为一来他作战英雄在军中有威信;而来庆隆帝亲自任命,名正言顺;三来正好赶上幽州城重建的大事,能够凝聚人心。天时地利人和,才让他那般顺利的收复兵权。
    可在江南他有什么?钦差的名头?
    江南地界上卧虎藏龙,指不定哪座别院就住着位致休后来此修养的老狐狸。惹着他们随随便便在后面使点绊子,就够人受的。
    如今这种情况只能靠自己,所以这半个月来,他们一直住在洪泽湖畔的一座小渔村,就近查探。
    渔村百姓淳朴,做鱼的手段更是一绝。不知道用了什么秘方,他们做出来的鱼汤只留鲜味而不觉丝毫腥味,自打有孕以来再也没吃过鱼的卫嫤总算能大饱口福。
    鱼汤总不能白喝,等他们出去打渔时,她便帮他们带孩子。带的久了,也顺便折两个柳树枝教他们写写画画。见到她教孩子们识字,村民们更是高兴,邻里关系很快亲近起来。
    彼此熟悉之后,有些事也就没那么多顾忌。终于在有一次,她跟其它渔民家娘子一块缝渔网时,听他们说最近湖里面的水匪有些紧张,因为朝廷派了个很厉害的将军来剿匪。而其他人提起朝廷剿匪官员来,更是满脸排斥。
    “剿匪不是好事么?”
    辈分最高的族长夫人咬断手中的缝线,抖抖渔网,认命地说道:“要真剿匪咱们肯定敲锣打鼓欢迎,可那些真正的匪徒狡猾,哪是惜命的朝廷官兵能逮得着。每次来剿匪,剿的还不是咱们这些老百姓。”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
    卫嫤想起吴家满门获罪时,圣旨上所罗列的罪名。其中首当其冲的不是卖官鬻爵,而是私自斩杀平民百姓充作斩杀敌首。没想到江南剿匪的将领,也会为了完成任务而罔顾普通百姓性命。
    这个话茬引起来,众人的话也就多了。这里都不是外人,说话间也没那么多顾忌。在她思考的片刻,已经有人扯到了本村中去当水匪的那几个。
    “听说七郎很受首领器重,他们首领跟湖中倭寇也说得上话。多亏了有他在,这几年咱们村才有好日子过。”
    “是啊,只是可惜了七郎。多机灵的孩子,可惜生错了人家。若是生在富贵人家读得起书,肯定能成器。”
    拎着块渔网,卫嫤手里的针线却迟迟未动。原来江南水匪竟然是这么来的,因为官府的无作为,普通百姓不堪其扰,只能反其道而行之,派自己人打入水匪内部,护佑亲族平安无事。
    不被逼到一定份上,谁家好好的孩子愿意落草为寇。
    等到夕阳西下,晏衡跟着村中渔船回来后,关上门她将打探到的事悉数说与他听。等她说完后,就见晏衡没有丝毫惊讶。
    “阿衡都知道了?”
    “恩,今日之所以回来的晚一些,就是因为渔船去给这些住在湖中的水匪送些盐巴和灯油。回来的路上村民也跟我说起过此事,他们看我功夫好,也要让我去给水匪效力。”
    “给水匪效力,那就可以伺机蛰伏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阿衡答应了没?”
    瞅瞅卫嫤肚子,晏衡摇头:“阿嫤毕竟月份大了,再者这些水匪也并非十恶不赦之辈。要不是有他们制约,这些年倭寇只怕会更加猖狂。就比如阿嫤方才说的七郎,真算起来他也是做了件好事。”
    “但朝廷不允许。阿衡,你看附近村子里出去的这些水匪,收着村民供奉,清理湖中水路,保护一方平安,对比起来他们做的事还跟朝廷有区别么?”
    完全没有,晏衡摇头。这事要真捅上去,朝廷宁愿要一帮无能的江南兵卒,也不能容忍这帮无冕之王的水匪存在。
    “既想保全水匪,又想彻底剿灭倭寇,只有一个办法。”
    晏衡瞳孔微缩,瞥一眼旁边忽明忽灭的烛光:“阿嫤的意思是要……”
    “阿衡也想到了,招安。我们这一路走来,就算没去衙门,平常也见过不少江南官兵。先不说他们听不听你调遣,就算真听你敢用?但这些水匪不一样,阿衡今日跟村民们去看,应该比我更清楚。真要打倭寇的话,他们比官兵更加稳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也知道用水匪打倭寇更好。可这事做起来不容易,这些水匪是为什么被逼上梁山?他们现在能帮朝廷办事?
    难度很大,可看着阿嫤信任的眼神,晏衡还是点头:“我姑且试试。”
    而后他起身去了族长家,他所住的小院与族长家相隔不远,半个月功夫也熟悉起来。这会过来他立刻被请上去,与族长共同坐于明堂。
    他也没亮自己的钦差身份,只是旁敲侧击将此时提了下,结果族长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
    “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要的并不多,就是一个安生过日子。早些年村里过得是什么日子?不仅要任由倭寇搜刮,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地替府兵完成剿匪任务。水匪虽然名声不好听,可过日子面子比里子重要。”
    放下茶盏,晏衡不死心地劝说道:“若是能剿灭倭寇,以后族中子弟也不用再落草为寇。”
    族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声音有些悠远:“我活了这么多年,自问看人还有几分眼力。你们夫妻二人刚来村子时,第一个照面我便知道你们绝不是普通人。这几天处下来,我大概知道你们并无恶意,所以今日才特意带你去看了看。”
    族长夫人给两人添上茶水,神色间同样有些无奈:“你和阿嫤都是好人,尤其是阿嫤,村里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她。我们知道你们一直在查这些,也知道你们是一片好心想帮大家。可朝廷以前也不是没来过好官,可平下去后没几年又死灰复燃,而且报复起来更可怕。现在这样就很好了,大家都有安生日子过。”
    晏衡早已料到他的身份会被识破,毕竟他和阿嫤只是脸上稍微做了下伪装,日常的一些习惯举止并没变。查其它事时隐在暗处,而且呆的时日极短,一般人看不出来,可这次他们已经在湖边村落住了半个月,与村民朝夕相处,很容易露出马脚。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族长,这些时日我夫妻二人住在村里,承蒙大家照顾,在下感激不尽。日后若有需要,可将此信物交予城中通源商行。”
    留给族长夫妇一个不起眼的木雕,晏衡与卫嫤收拾东西,连夜离开了村中。事情已经都查出来,再呆下去也是徒增尴尬。
    而族长夫妇也是一夜未眠,谁愿意自家好好地孩子去做水匪,他们也是没办法。昨日去送东西,他听人说这次朝廷派来的将军年轻有为。想着村中那位官爷练家子的那身俊俏功夫,他隐隐觉得自己丧失了天赐良机。
    天刚蒙蒙亮,睡不着的族长走到湖边,就见熟悉的船只停在那,而村中出去的几位青壮浑身是血地回来。最有本事的七郎,更是缺胳膊断腿,用一卷白绫裹在船里。
    “族长!”
    来人一瘸一拐地上岸,走到他跟前扑通一声跪下来:“那帮倭寇简直不是人,无缘无故他们抢了我们的水寨。大半夜突然袭击,里面兄弟死的死伤的伤,七郎他为了保护大家更是去了。”
    七郎可是他的堂孙,也是林家这一辈最机灵的孩子。作为邻居,族长几乎是看着他长大的。
    手掌颤抖着往心口上一捂,正好碰触到昨晚晏衡留下的木质信物。他后悔不跌,同时更清楚现在要做的不是后悔,而是及时补救。
    召集族老稍做商量后,他便叫人划船抄近路往城中走去。紧赶慢赶,终于在城门口拦下了晏衡。
    连夜赶路晏衡其实早已来到城里,他此番出城是为了迎接奉圣命而来的两位王爷。三方人马在城门口捧上,不多时候便达成一致。
    两位王爷前去调江南府兵,晏衡去附近村落招安水匪。至于卫嫤,行动不便的她主动留在城里打探消息。

☆、第187章 论功行赏

在晏衡上秘折后卫嫤就知道,庆隆帝定会再派人前来。江南不比西北,这里藏龙卧虎,一般人来还真镇不住,所以他能派来的只能是可以明确代表圣意的人。
    本来与庆隆帝同辈的亲王是最佳人选,出身皇室且辈分足够高,随便抬出一尊就足以应对任何魑魅魍魉。奈何先帝末年夺嫡之事异常惨烈,本来人丁兴旺的皇室死的死、伤的伤,没死没伤的也大都在新帝继位后以各种理由打压下去。人一抑郁就死得早,庆隆帝兄弟两只巴掌数都数不完,但活到现在的只剩小猫两三只,而且还都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病猫。
    没有辈分高的亲王,那只能退而求其次选这一辈的几位皇子。
    庆隆帝儿子不算少,活到成年封王建府的就有五位。分别是皇长子武王、皇次子先太子,皇三子成年后没熬过天花去了,再往下就是不起眼的皇四子端王、皇五子平王以及贤明远比前面几位兄长更盛的皇六子魏王。
    废太子已被圈禁,且是以巫蛊那样的理由,这会庆隆帝绝不可能自打嘴巴放他出来,算来算去最有可能来的就是武王和魏王。两人一个手握兵权,一个交好朝廷命官,江南之事既要带兵剿匪,又要处理好关系复杂的官员,两位皇子王爷各有所长,这趟差事交给谁都可以。
    明面上看江南之事风险很大,可有庆隆帝做后盾,只要完成的没那么差,就是一趟妥妥的镀金之旅。派谁来,就说明皇上心中器重谁。
    这是卫嫤在思索许久后想出的答案。作为一手揭开西北贪腐案的人,这几年来晏衡实在吸引了太多仇恨值。庆隆帝虽是旷世明君,但他已年过花甲,不足十年内朝廷必然会有大变故。而夺嫡呼声最高的武王和魏王跟他们关系都算不上友善,不仅不友善,两人身边的党羽肯定恨极了他们。
    本来卫嫤倒没那么多顾忌,晏衡为官清廉造福一方,他们无愧于心就好。可随着肚子越来越大,她不得不为即将出生的孩子考虑。这时她总算多多少少了解了卫妈妈每次塞银票给她时的心情,为人父母者总是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也许天底下有那种卖儿卖女的狠心爹娘,也有孩子多了后厚此薄彼的偏心爹娘,但她和晏衡一个受卫妈妈言传身教,另一个则被去世的韦氏教得很好,他们绝不是那样的人。
    为了后代,即便不倒向哪一方,也要尽可能的不结仇。卫嫤相信以晏衡的本事,只要坐在龙椅上的人跟他无仇无怨,那他肯定能安安稳稳地做官。
    他们一直隐藏身份暗中查访,一是为了方便,二也是为了卖庆隆帝派来的皇子一个人情。晏衡刚升凉州卫指挥使,以他的年纪这官职已经够打眼了,现在将功劳让出去,表现得平庸点也不算什么坏事。
    她这边剧本已经想好了,可她怎么都没想到,庆隆帝如此不按常理出牌。
    他竟然派了端王过来!
    虽然来的是两位皇子,可平王生有哑疾,注定与大位无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