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步步锦绣-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卫嫤坚定地点头:“晏家村精挑细选出来的栗米,就是小米。”
    双手环胸,她目光看向远方。蓝山咖啡、哈瓦那雪茄、挪威三文鱼、日本和牛,前世多少这样的东西,只要把牌子打出去了,标注独家产地,身价立刻成倍地往上翻。
    这些她都吃过,就拿日本和牛来说,很普通的也要1500块钱一斤,真吃起来其实跟她家小区菜市场30块钱一斤的国产牛肉没多大区别。若说区别真大,那也是因为原材料贵,烹饪时厨师一般选最好的,厨师技术差别拉大了那点细微的差距。
    但这就是市场,越是贵的东西,越有人抢破头去买。甚至有好多人辛苦攒好几个月工资,就为体味一次高档消费的感觉。
    “这些小米先入库,晏家村其它小米也别轻易卖出去。”
    族长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急忙点头答应。一般指挥人搬小米入库,他耳边隐约传来凄厉的呼喊声。敲敲旁边一道跟来忙着扛麻袋的儿子,他皱眉问道:
    “我好像听到……”他听着像晏十三的声音,但他很快反应过来,此事问这事不妥。
    “爹,你听到啥?”
    “没事。”
    憨厚的汉子却当亲爹吓到了,放下麻袋安慰道:“爹你不用害怕,那里面关的什么人我知道。”
    “你知道?”
    晏族长眯眼,刚想嘱咐儿子不要瞎说,就听一贯老实的儿子解释道:
    “爹,我刚听旁边看热闹的人说的。上次周千户来闹事,说衡哥儿藏起了十三弟和周氏。衡哥儿让他们进院子找人,一窝蜂侍卫进去,最后揪出来俩瓦剌乞丐。那俩乞丐你也见过,就是往常咱们在酒泉互市上见过的。衡哥儿后院关着的,应该就是这俩乞丐。”
    真的是乞丐?就在刚才他还听到了周氏的声音,多年邻居,晏族长觉得他不会听错。
    但见长子信誓旦旦,甚至往声音来源处踹一脚,隔着墙威胁道:“叫什么叫,再叫割掉你舌头。”
    晏族长背上出一身冷汗,他确定了,后院关押的就是乞丐。不管他们曾经是谁,日后只能是俩瓦剌乞丐。
    小米全部卸下来,整齐地码放在仓库中,旁边是要运往各地的其他东西。卫嫤领着谷雨和立秋来给族人们送水,看到满满当当但不显丝毫凌乱的库房,满意之下暗自点头。晏家这些人,不管曾经对阿衡是冷漠还是真无力,最起码现在他们很配合,交给他们的活全都不掺水分的干完。
    “大家歇歇脚,还有另外的活要麻烦你们。”
    打算上午麻溜干完,下午回去忙秋收的众族人看向她,还有啥事?
    “这些小米,还得麻烦大家分装下。”
    分装?拆开每个字他们都能听懂,但合起来就有些陌生。见此卫嫤没多解释,她朝院外拍拍手,陈伯带着另外两个小厮,赶着一辆平板车进来,车上鼓囊囊地放着些黄色的纸张。众人一头雾水,家中有人读书识字的族长却认识,这是凉州城一家文房四宝店,做纸张时过滤纸浆后余出来的废纸。
    这些废纸写字太过粗糙,糊窗户又太过粗糙,用不了,扔了又怪可惜,几年来一直押在那文房四宝店的仓库里喂虫子,急得那家掌柜不得了。
    晏族长瞥一眼卫嫤,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连晏族长都没察觉到,现在遇到常理无法解释的怪异之事,他第一反应不是瞪大眼直呼“你这不在胡闹”,而是下意识地去想卫氏要做什么。这种转变看似细微,实际上他渐渐将卫嫤放在与晏衡同等的地位上。
    有了这种认知,日后卫嫤就不再是“衡哥儿媳妇”或“镇抚夫人”这样一个带有浓浓附庸意味的符号。以她这个单独个体所发出来的命令,都足以让晏家族人信服。
    当然现在卫嫤还没察觉到这一点,即便她察觉到这一点,也会一笑置之。在她心里,她与晏衡的地位从来都是平等的,她待晏衡没有那种男尊女卑的谦卑,从来只有平等。她这种态度曾遭卫妈妈诟病,说她太过强势,白瞎了这张男人见了就会怜惜的脸。但幸运的是,晏衡从一开始便适应良好,见此卫妈妈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当然这会她没心思想这些,她满脑子都是那一车牛皮纸。
    这是她那天傍晚从晏家回来,路过文房四宝店买纸张做账册时,偶然在店铺一角发现的废料。当时她只随口问了一句,店家实诚,将这纸的来源和盘托出。直言他家卖的纸之所以结实,全因工艺不同,熬纸浆时里面加了一种胶。但这种工艺所出废纸浆特别多,这些废品没地方扔,没办法他只能简单地做成这个。
    卫嫤听完心下赞了店家一声环保先锋,好人果然有好报,店家不随便排污,反而歪打正着做出了划时代的牛皮纸。
    高兴之下她多买了些纸带回来,直到第二日晏衡处理石头家的事,她心神不宁看账册打发时间,偶然发现西北与京城不同粮食间的巨大差价。物以稀为贵,在西北遍地都是的栗米,运到京城便成了稀罕物。而在京城随运河运上来的普通大米,放到西北又成了一般人家觉得贵的好东西。
    人吃五谷杂粮,一顿不吃饿得慌,不用往深里想,她就知道这是桩多赚钱的买卖。前世本能仍在,她迅速脑补了一份《大越东西部常见农作物互换企划书》,更是顺手确定了品牌推广计划。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穿越,前世那么多成功的广告案例,现在她可以随便拿来用。即便隔得远了记不清楚,东拼西凑整合后人智慧结晶,也不愁她不成功。
    做品牌,除去真材实料外,最重要的就是包装。
    想起包装,奢侈品品牌常用的纸袋浮上心头。本来她还愁大越的纸太软太薄,但在这西北边陲之地,掌柜偶然研发出来的牛皮纸,却划时代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摩挲着纸张,卫嫤从回忆中醒来。看着早已牛饮完茶水,目光灼灼地看向她的晏家族人,卫嫤朝他们投去稍安勿躁的笑容,然后抽出最上面的一层纸。
    纸是长方形的,大概一米长半米宽。卫嫤在长边对折一下,一边四十厘米左右,底边留出十厘米的宽度,另一边折上去正好长出十厘米。接过谷雨手里剪,在预留的宽边上剪一下,然后她刷上浆糊,将侧边粘起来,一个35*40的大口纸袋出现在手上。再剪两下上面伸出来的十厘米,折下来恰好能封口。
    “就这样,用牛皮纸做这种小袋子,然后把小米分装好。一小袋,大概能装……”
    这问题还真把卫嫤给难住了,以前她一直是电子称,这种估重的活,她真的完全是生手。
    围着她一圈,众人脸上泛起笑意,族长报出个约数:“五斤的话太少,十斤又太多,六到八斤吧。六斤和八斤最好,吉利,米也不容易吃陈了。”
    被所有人一起嘲笑,卫嫤却丝毫没往心里去,她被晏族长的话吸引住了。
    六斤、八斤,对啊她怎么没想到呢?一个品牌不一定有一种产品,以前人家卖粽子的还有什么花好月圆、五福临门组合,她这边花样也要多点。
    说改咱就改,当即她往左边指指:“你们,按我刚才糊纸袋子的法子,装八斤的小米。至于称米的秤,陈伯……”
    没等陈伯点头,对面晏族长已经代表所有人发话:“夫人,用不着秤。”
    “那怎么称?”
    晏家族人脸上笑意更浓,一个小伙子忍不住说道:“夫人,咱们生下来就跟粮食打交道,轻点重点一掂量就能出来。”
    被她这么一说,卫嫤想起她见过的许多屠户。尤其是那种经年的老屠户,买肉时跟他说要二斤,人家闭着眼睛随便割一块,往电子称上一扔,绝不会出现二斤一两或者一斤九两的情况。
    不过那是老屠户,看着面前青涩的少年,她还是有些不信:“你也行?”
    晏族长横了族人一眼:“他当然不行,不过我行。等会我掂量着先弄出几袋,给他们一人发一袋,他们左右手比划着来,大差不差。”
    见晏家众人点头,卫嫤惊呆了,看晏族长的眼神,活像看一台人肉电子称。
    果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那她也要加把劲,心里一口气提起来,她指着另一波人道:“至于你们,则用另一种规格的纸袋,往里面装六斤的小米。纸袋如何做,等会我一块告诉你们。”
    说完她缓口气,凌厉地目光扫过全场:“我知道大家忙于秋收,今天下午留你们在这,是为让你们熟悉下整个过程。一开始做纸袋,没有人会做得很好,但我不求数量只求质量。做的最好的,我会提拔他为监工。咱们晏家村出的小米,是要卖往京城,出现在大户人家饭桌上的,所以每一袋子,都要经过好几道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不然万一哪一点出了问题,就会招来想象不到的□□烦,比周家还厉害的麻烦。”
    严厉的语气震住了在场每一个人,甚至连跟在她身边最久、最有脸面的谷雨也噤若寒蝉。
    卫嫤屏住呼吸,见所有人脸色都郑重起来,她突然缓和下表情:“我也不会让你们白干,待过两个月晏记小米卖出去后,我会分一成利润给大家。”
    一听有钱赚,原本觉得她太过严苛的晏家族人纷纷舒展面庞,个个干劲十足地上前领牛皮纸,拍胸脯保证自己专注这些体力活多年,一双手最是灵巧。
    见此卫嫤长舒一口气,供货问题解决了,那剩下的就是如何打开销路。

☆、第63章 京中反应

京城
    洗完脸坐在梳妆镜前,在一整匣子样式各异的梳子中,卫妈妈准确地拿起唯一一把牛角梳。边梳头,她无意识地往窗外树梢上看去,前几日还在鸟巢探头往外看的雏鸟,一整个夜晚消失不见。
    固定好发髻,扭头往边上看,她却只看到黑漆漆的桌椅板凳。从小到大眼巴巴守在那的女儿,现在早已随夫君赴任西北。
    幼童跟雏鸟一样,终有一日会长大,会飞走。
    只是这样一来,为他们准备的巢穴便会空下来,整个房子里空的厉害。
    “伯娘,我回来了。”
    幼童声音从院内传来,由远及近,卫妈妈收掉那丝怅然。唇角含笑,看着小小的身躯一路飞快奔跑,几乎让人担忧他会一头撞到门板上。
    晏昀在门前一个急刹车,连带卫嫤与晏衡成亲前,他在京城已经呆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来,他每天吃香香的、热气腾腾的食物,穿精致的袍子,睡软软的被褥,日子过得跟在天堂一样。精致的照料下,他小脸白了起来,脸上也长了点肉,配合着极为精致的五官,任谁看到都想稀罕一番。
    这不,昨日沂山居士就以自己过寿为名,硬把他留在了府上。
    阿昀尊敬师傅,当天表现得很好,不过他始终挂念着对他极好的卫家伯娘。一大早醒来,他便以每旬休沐为名,坚定地要回卫家。
    小小的人儿一脸归心似箭,气得沂山居士胡子直翘。
    虽然吹胡子瞪眼,但老头子心里美着那。他这小徒弟有良心,小小年纪做事就面面俱到,可真是捡到宝了。
    然后他痛快地甩过去一只包袱,包袱里东西全是西北运来的。
    “伯娘,猜我给你带回来什么好东西?”
    好东西!
    自打跟衡哥儿去西北后,阿嫤每封家书都是走官驿。第一次她前去官驿取信,遇到了柳家下人,不知对方回府后跟主子说了什么,第二次来信就是柳家派人送过来。
    阿昀从柳家回来,莫非是……
    见他单独一个人站在跟前,小身子板藏不住什么东西,卫妈妈也就心里有数。
    不过看他那么雀跃,她还是颇为苦恼地皱眉:“好东西,莫非是昀哥儿悄悄藏起来的面人,让我来找找。”
    弯下腰,卫妈妈静往阿昀痒痒肉上挠。
    “不是啦,好痒,伯娘欺负人。”
    卫妈妈停手,假装没看到他胸口露出来的一截信封:“那我就想不到了,到底是什么好东西?”
    阿昀向来尊老爱幼,没多为难卫妈妈,小手从胸口掏啊掏,捏着信封一角抽出来,双手递过去。
    “是阿嫤姐姐寄回来的,连带着还有两个大纸包。纸包在后面,满福……快点把包袱拿过来。”
    满福是卫妈妈配给阿昀的小厮,十岁出头,人长得憨头憨脑,性子却极赶眼力见。一开始沂山居士还想给徒弟配个书童,但观察了满福几日后,见他翻书研磨样样做得极好,他便再也没提此事。
    满福一直站在门外,听阿昀喊,忙拎着包袱进去。
    “妈妈,这是姑娘随信从凉州一道运过来的。柳家人说来了三份,一份给了镇北侯府世子,另外一份给祭酒府,剩余这份就是孝敬您的。”
    虽然卫妈妈已独立出来,但四合院中下人仍习惯叫她妈妈。她被人喊了大半辈子习惯了,也就没再让人改口。不过卫嫤那,她却是强制每个人必须改口喊“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