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步步锦绣-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来这事要真相大白,”卫嫤好笑地看着袁刺史:“真有意思,没想到袁刺史治下,幽州城内也有这样吃里扒外的属官。”
    短时间内袁刺史那张不容易做出生动表情的胖脸上,神情却是一变再变。从楚刺史将嫌疑推到她身上时的疑惑,到幽州密道被揭露后的震惊,最后却是一抹意料之外iade坚定。
    向后扫了一眼,袁刺史面色阴沉:“圣驾离幽州城仅剩五里,再争论下去耽误接驾,可是谁都推脱不了的大罪。”
    说完他看向楚刺史:“楚刺史避重就轻,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晏镇抚身负皇上密旨,等同于钦差。真相如何还未查明,就贸然给他定罪,无论如何都不妥当。”
    众人争论这会,府衙内温度逐渐升高。等袁刺史说完,门槛处甚至冒出一缕火苗。
    “这下圣上想看不见也难,作为第一处起火人家,还得晏夫人一道跟去接驾。”

☆、第97章 先代夙敌

纵火之人可能压根没有想到,火势会从四合院地下,以势不可挡的速度蔓延幽州官衙,然后烧遍整个幽州行宫。
    突发奇想早两日从上一站出发,瞒住沿路官员,打算杀幽州属官一个措手不及,顺便多看看西北真实境况的庆隆帝怎么都没想到。在阔别西北十余年后重新踏足这里,当地官员会给他一个如此盛大的欢迎仪式。
    烽火□□,彻彻底底将天边夕阳比下去。
    “父皇,这就是杜甫诗里写得烽火连三月么?”
    九公主声音中是还未彻底褪去的天真,面上却一片忧色。
    “城中百姓怕是要受难了吧。”
    庆隆帝眉头拧成个疙瘩,刚准备发脾气,看到女儿纯真小脸上掩盖不住的担忧,冲头的心火最终强忍下去。
    “阿怡先去后面陪你母妃。”
    九公主担忧地看着庆隆帝:“可是父皇……”
    这就是他最宠爱的九公主,换他那几个为龙椅几乎争红了眼的儿子,这会肯定迫不及待地下去。联系大臣,召集自己人手,了解局势后用计将黑锅推到敌对之人身上,尽可能排除异己巩固自身势力。
    庆隆帝太熟悉这一套了,毕竟他可是暗中蛰伏二十多年,先后拖垮数位母族强大的兄弟,最终安安稳稳地坐上皇位。
    那几个小兔崽子一个个觉得自己聪明又高明,他们却不知道,那点沾沾自喜的手段,全是他当年玩剩下的。
    然而阿怡却不一样,她只拿他当普通的爹来看。对着他高兴时会眉飞色舞,不高兴时会撒娇痴缠,如今情况紧急,她最先关心的是他的情绪。
    “太医说父皇要保持心绪平和。我可以不烦父皇,但父皇要答应我,绝对绝对不能生气。”
    说到最后九公主嘟嘴,执拗地看着庆隆帝,大有父皇不答应她就赖在这的架势。
    升腾的怒气如冰雪般消融,庆隆帝满是老年斑的手打九公主肩上:“御辇宽敞,阿怡留在后面就是。”
    不仅九公主,候在御辇外面的乾清宫太监总管三思听到动静后,也罕见地愣神。
    皇上这是要带九公主,一同接受幽凉二州官员叩拜?喜欢九公主是一回事,现在这样可不单是喜欢的事。只可惜端王,西巡之前还因豆花该是甜味还是咸味,大庭广众之下跟广源楼东家争得面红耳赤。
    要是端王没那么不着调,以班家势力加上淑妃和九公主在皇上心中份量,什么武王、太子,都要统统靠边站。
    不对!三思总管人如其名,遇事喜欢想三遍。如果端王真对皇位有心,以皇上多疑的性格,还会这么宠爱淑妃和九公主?
    那端王如今这幅闲云野鹤的姿态,究竟是装出来的?还是真的本性如此?三思总管第三遍想着。
    不仅三思总管心存疑惑,跟随圣驾一道来西北的皇长子武王,听他安插在前面的下人来报,临近幽州九公主还没从御辇中出来后,平日总是笑容豪爽的脸上闪过一抹阴鸷。
    骑在马上,他与旁边谋士商讨着。
    “九妹如此受宠。依先生看,四弟是真没那心思,还是刻意躲在后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留着山羊胡的谋士面露犹豫:“端王好小巧,一些小动作固然能讨陛下一时欢心。然而长久看来,却难免给人玩世不恭、不可信赖的印象。将心比心,若王爷有一爱与市井小民争吵不休的儿子,难道会放心为他请封世子?”
    谋士只是借此比喻,而武王却由他最后一句想到很多。诸皇子中他最年长,大婚早,嫡子也早已出生且请封世子。而剩余的兄弟中,太子妃多年无所出,太子只有几个庶子;三弟醉心于书画;四弟之后,包括素有贤名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六弟,至今都尚未成亲。
    这些兄弟拿什么跟他争?只要他能斗倒太子,新一任太子只能是他这皇长子。
    “多谢先生指点迷津。”
    武王抱拳谢过,而后打马去了随行的外祖家。
    他嫡亲外祖出身不显,母妃进宫时也只是个正七品才人,只因好运生下皇长子才得以晋封,大半辈子熬下来如今只是个正四品婕妤。不像四弟母妃,出身三朝史官世家班家,一进宫便是仅次于皇后的从一品淑妃。
    淑妃进宫时武王已经懂事,尽管有母子天性,他也知道自己母妃比不得淑妃。她不仅人老珠黄模样比不得年轻的淑妃,甚至在皇宫中多历练十几年,见识、手腕依旧不是一个段数。
    虽然母妃出身不显,但母妃本家却是大越数一数二的贺国公府,国公爷更是举足轻重的先帝老臣贺阁老。有贺阁老相帮,这些年他在朝中与太子一直不相上下。
    漫天的火光中,武王打马朝后赶去,在贺阁老车前停住,打马跳上去。
    “叔祖,前面失火了,我已查出大火来源。”
    贺阁老须发皆白,盘腿坐在马车里打棋谱,见到武王进来连眼皮都没抬,依旧老神在在地看着棋谱。
    武王年少从军,向来杀伐果断。要是遇到旁人这样爱答不理,他一早拔刀相向。但贺阁老不同,在他还是个不起眼的才人所出皇子时,就是贺阁老一直在帮他。出于尊敬,他一直喊贺阁老叔祖。多年来贺阁老一直是这幅冷淡模样,而武王也早已习惯。甚至闲暇时他幻想过,若是哪天贺阁老跟围在他身旁的幕僚那般态度殷勤,见到他是或惶恐或谄媚,那情景光想想就够让他起一身鸡皮疙瘩。
    见他不搭话,武王自顾自说道:“大火率先从晏镇抚所居四合院中着起来,不知怎么整个四合院屋顶都炸飞。出事时幽州府衙刚接到圣驾来临通知,顺便将晏镇抚家眷捉去,看那意思,是想让他们当替罪羊。”
    贺阁老几不可见地点头,表示自己正在听,满是老年斑的手则开始捡拾棋子。
    “晏镇抚不过是个从五品的低微武官,但与旁人不同,他是父皇亲封。想必叔公还有印象,六月西北大捷,七月初西北军进城。吴家后辈中最闪耀的双星之一吴功被查出贪墨军功,贬为庶民子孙三代不得入仕。被贪墨军功之人,正是西北军中不起眼的晏小旗,查证之后他被亲封为镇抚。”
    终于收好全部棋子,贺阁老翻过那张有些用了多年,有些发黑的棋盘。
    武王聚精会神地看着,这张棋盘木料算不上名贵,做工也算不上精致,但却是贺阁老最为心爱的物件。多年来不论去何处,哪怕只是冬日去京郊温泉庄子小住几日,他也一定会带过去。幼时他曾隐约看到过,棋盘背面似乎有什么东西,但自那之后他就再没有机会翻过来。
    右手下意识地撩开帘子,让车外阳光照进来,迷惑了三十年后,武王终于看清了棋盘背面全貌。
    若是卫嫤在这肯定能认出来,贺阁老这张棋盘,不论用料还是样式都与来凉州路上,她拿来下五子棋的那张一模一样。只不过棋盘背面地图有所不同,她那张重地形,山川河流沙漠草原悉数标明,而贺阁老这张上则圈出了西方防线上所有卫所详细所在。
    “这……”常年带兵武王很熟悉大越疆域舆图,正因熟悉他才惊讶:“这不是西北所有城防布局,我初带兵时便在西北。没想到当时叔祖说无力相帮,却一直在暗中关注着。”
    贺阁老终于开口,声音中却带着冷淡:“别想太多,我于军事之事一窍不通。”
    好像还真是这样。武王想起初带兵时偶尔有迷惑之处,贺阁老都是派幕僚来给他答疑解惑。
    “叔祖于政事一途老谋深算、运筹帷幄,大半生位极人臣。又兼文采斐然,已经足够惊才绝艳。毕竟人无完人。”
    “人无完人?”重复着后四个字,贺阁老抚摸着棋盘,表情变得很奇怪,神色间有些癫狂,更有些感伤:“那是你没见过真正的惊才绝艳之人,比起他,我们所有人都是愚人。愚昧至极,贪婪至极。”
    贺阁老还是第一次如此夸赞一个人,越是夸赞,他周身落寞越是明显。
    武王想起这一路上贺阁老的反常,虽然他年事已高,但前几年下江南,一路上他都会下车走走看看,兴致来了还会吟诗作赋。然而这次西巡,他却一直窝在马车里,甚至将费大心思淘换来的琉璃窗户全部用帘子罩住,整个人闷在里面不言不语的打棋谱。
    武王敏锐地察觉到,如今贺阁老夸赞之人,与他这一路的沉默有关,甚至与这一次的火灾有关。
    “叔祖所言乃是何人?”
    “一位故人,”贺阁老耷拉下眼皮,枯树皮般苍老的手却始终没离开过棋盘,“晏镇抚可不是什么不起眼的小人物,他是正儿八经的故人之后。”
    “这样,”武王面露犹豫:“可吴家那边……”
    “吴家就是条喂不熟的白眼狼,”眼皮子都没抬,贺阁老嘲讽道。
    正当武王打算改主意,放“故人之后”一马时,贺阁老话锋一转:“不过我那故人之后,绝对不能再抬头。”
    年少时的往事一幕幕在脑海中闪现,贺阁老脸上满是慈悲,话语间却无比决绝。

☆、第98章 及时阿怡

庆隆帝是一位登基许久的帝王,一个人但凡在某个位置上坐久了,熟能生巧,会对这个位置有绝对掌控。
    绝对掌控的另外一面,就是绝不允许任何人贸然挑战他权威。
    圣驾一步步前行,最终停在幽州城门前。前方是与夕阳连成一片的熊熊火焰,透过御辇帘子看到跪地迎接的西北官员,庆隆帝的脸都是黑的。城内一阵风吹来,带来烧焦的味道,他本来就黑的脸这会更是黑个彻底。
    “气大伤身,父皇不如先问清楚情况再说。”
    一直坐在御辇上的九公主递过一碗名心静气的苦丁茶,此刻她已经没有了平日的娇憨,这位淑妃嫡出的天之骄女,如今眉目温柔,脸上满是能感染人的平和。
    这一变化被庆隆帝敏锐地察觉到,刚想生气,当他锐利的眼察觉到女儿眸中毫不掩饰的担忧时,多疑被窝心所取代。宫里孩子又有哪个真正全然天真,不多几个心眼,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消失在不为人知的角落。
    活了这么久,庆隆帝比谁都了解人性之复杂。就算阿怡的孝心中夹杂着刻意,但剜去三分刻意,剩余七分也大都是真心。而其他人,只怕是连三分真心都做不到。
    虽然多疑,但庆隆帝为人很会换位思考。他有那么多妃嫔,妃嫔又生出那么多子女,他注定给不了淑妃独宠,给不了厚熙和阿怡全部父爱。如果真按照比例量化,他们母子三人在他身上投注的真心,远比他给予的要多。
    这样他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接过茶一饮而尽,苦涩的味道由舌尖蔓延至全身,庆隆帝心神清明很多。
    “三思。”
    御辇外太监总管隔着门回应:“奴才在。”
    “传贺国公、陈国公、武王、端王、魏王……等人上前。”
    一连报出二十多号大臣,皆是此次随圣驾西巡的朝中重臣。庆隆帝起身,九公主忙赶眼力见地收起棋盘。手上一个不稳,棋盘落在地上,棋子噼里啪啦散落一地。
    九公主稳重不在,难为情地吐吐舌头:“父皇,阿怡腿麻了。”
    余光一扫她面露惊奇,翻转过来的棋盘背面,竟然画着一副舆图。
    “这棋盘……”
    “是你皇祖父留下来的。”
    说完庆隆帝亲自弯腰捡起棋盘,面色却是九公主从未见过的奇怪。
    母妃说过,在父皇身边要多听少说。插科打诨的无关之言可以多说点,但重要的话一定不要随便问。九公主一直将这条记得清清楚楚。回神拿起装棋盘的绒布套,就着庆隆帝的手,她撑开将棋盘仔细装好,小心放回原处。
    “阿怡真的长大了。”
    虽然外面还有很重要的事,但庆隆帝还是分出了片刻去感慨。本来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出落的亭亭玉立,人也分外懂事,为人父的应该很骄傲。可到此刻他才发现,他还是比较希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