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慈航普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慈航普度-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启禀师尊,人间界如今风云变幻,龙脉更迭,那西陲之国秦国,生民威猛,悍不畏死,天下诸侯难以抵抗,恐怕不久天下易主矣”

  一身穿太极八卦道袍的三十岁左右的道人端坐天尊前方,毕恭毕敬言道。

  “贫道虽为人教教主,也不可事事插手,干涉人间事物,否则天道失序,贫道罪过矣!”

  老子面容红润,宛若垂髻童子,不紧不慢,似乎不闻外事,欲要置身事外。

  “虽说如此,但是弟子观那人间界秦国气运,煞气笼罩,血光隐隐,杀机外露,恐非万民之福,周朝八百年气运已竭,天下更迭已成大势,只是国运如此凶厉,怕是天下生灵遭劫,怨气冲天,孰为不美啊”

  玄都**师生性仁慈,一双道德慧眼观照三界,早已看出秦国国运端倪,知道秦国国君势必嗜杀,崇尚武力,到时穷兵黩武,天下生灵涂炭,心中不忍,遂进言相劝。

  老子心中微微叹息,自己这个弟子根骨自然不必说,虽然跟师弟门下慈航相比略微逊色,但也是慧心独具,秉性淳朴,颇合自己清静无为之意,可惜心性过于仁慈,不能把握大势。

  “天道恒常,自有其势,不以人改,不以人亡,恍若九天瀑布,飞流直下,非人力可阻如今秦国气运已成,大势显化,天道有感,秦国必定一统天下,此乃天数,我等圣人亦难违抗,你修得再费口舌”

  听到如此严厉的训斥,玄都**师连忙请罪,告辞退出了宫阁,心中郁闷,站在八景宫外,看着人间界一条挣扎起伏的血龙盘旋在秦国上空,愁眉不语。

  老子看着玄都郁郁不乐的出去,心中也是不'炫'舒'书'服'网',慧目之中阴阳转化、生死旋转,看穿万千世界,直接落在人间界。

  “恩,秦国乃是以【力】称霸,穷兵黩武,全民皆兵,嗜杀好勇,恐怕到时一统天下之后,又有一番异动”

  要说对秦国不担心,那是假话,但是因此大动干戈,老子也不愿意,毕竟一次王朝更迭,难以动摇洪荒各派的势力,无需大惊小怪。

  更何况,如今道祖退居紫霄宫,老子身为诸天圣人之首,必须起带头作用,做好表率,不能事事干涉天下局势,否则落人口实,诸天圣人都能以此为借口插手人皇之事。

  这也是老子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毕竟为了一次人皇更迭,可能丧失威信,致使诸天圣人群起而攻之,这有些得不偿失。

  但是也不能坐视不管,看似清静无为,那是因为尽在掌握之中,如今天下局势纷扰,秦国注定为天下霸主,偏偏国运之中煞气滚滚,不合道门意蕴,老子不喜,但也无可奈何。

  思忖片刻,天尊意念冲出大赤天,跨越无穷空间,驾临火云洞。

  火云洞,上古三皇隐居之地,气运强横,诸天仙佛莫敢不敬,与圣人平起平坐,只是因为无教派之别,所以不理外事,一心清修。

  突然,伏羲圣皇睁开星眸,火云洞外飞落一道阴阳二色的辉光,圣皇袖袍一卷,落入手中,细细一看,知道是八景宫传下的讯息。

  这讯息却是怪异无比,无文无字,无图无象,就是一缕黑白烟云,在伏羲圣皇手中游走,矫夭如蛇。

  一片身披牛皮群地神农圣皇见到,问道:“兄长可知道德天尊旨意?”

  虽然神农不懂玄术,但也瞧出那缕烟气分明是精纯的阴阳二气,这只能是太极图这等先天至宝才有可能具有,一下子就明白恐怕是老子有谕旨传下。

  “呵呵,师弟好眼光,道德天尊忧虑人间界大势,特地吩咐我等照看一番”

  伏羲精通先天算术,此乃天地奇术,即便圣人也是望尘莫及,乃是紫霄宫中传下的秘术,唯独伏羲一人懂得,强求不得。

  也因为凭借此术,伏羲通晓天机运转,明晓生死福祸,所以能够毅然决然抓住稍纵即逝的际遇,投胎转世,化妖为人,占据三皇之首,得享福运,无灾无劫,长享福寿。

  一片身穿帝服的轩辕闻言道:“那周朝八百年气数已尽,人间自然是龙脉不稳,天下大乱,此乃天数只是为何天尊此次如此重视?”

  也难怪,老子乃人教教主,位居诸天圣人之首,有何事需要他如此兴师动众,要三皇出手。

  伏羲闻言一笑:“二位师弟且看”

  天皇手指一点,前方虚无之中凭空浮现一座四四方方的石台,似玉非玉,若金非金,晶莹剔透,却又毫光闪烁。

  乾天,坤地,坎水,离火,震雷,艮(gèn)山,巽(xùn)风,兑泽八种卦象呈均匀之态围拱,“一”、“……”两种线条交错,使得整个卦台散发出一种博大、恢弘、古朴的气息,大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气度。

  “八卦灵台,天机显化!”

  伏羲圣皇轻喝一声,八卦台上云图斗转,石台开始缓缓旋转,金光四射,耀人眼目,不可明视。

  “这是人间界气数?”

  只见上面无端浮现一副人间界地图,上面山峦起伏,芳草萋萋,山河万里,星罗棋布,诸侯各国,清晰可见。

  天下几大诸侯之中,东周王室上空,一只鳞甲毕现的金龙萎靡不振、垂垂老矣,而西陲之地上空一只威风凛凛的血龙狰狞咆哮,对这只金龙虎视眈眈、张牙舞爪,恨不得吞噬一空,其余几条气运显化的都是蛟龙,而且对那条血龙忌惮不已、畏畏缩缩,呜咽哀鸣。

  “好家伙,这是秦国的国运,只是为何如此凶厉可怖?”

  神农地皇一看,就知道天下局势实际上已经清晰可见,西陲之过秦国气运独一无二,凶焰赫赫,大有吞并天下之势,只是气息恐怖,让人心中不'炫'舒'书'服'网'。

  “哼,这群不肖子孙,怎么会如此涂炭生灵,那滚滚杀气,是多少人命才形成的?”

  说话的是轩辕黄帝,只见人皇面若刀削,威武不凡,气度凛然,往那一坐,睥睨众生的威势尽显无疑。

  盖因为,自从夏朝开始,天下之主都是轩辕后裔,可谓是“王室之主”,因此也敢如此痛骂。

  “呵呵,为兄已经推算过了,秦国大势已成,天机运转,乃是大势所趋,我等亦不能违抗。道德天尊亦是忧虑人间界人皇心性残忍,所以希望我等出手,遏制一番,以免天下生灵涂炭”

  伏羲圣皇悲天悯人,盯着煞气萦绕的秦国国运,眉目之中闪过一丝忧虑。

  “呵呵,此乃轩辕师弟家事,还是师弟出手吧”

  牛头人身的神农圣皇憨厚地笑道。

  “也罢,师弟我就代劳了”

  黄帝乃是三皇之中唯一一个以武力成就霸业的人皇之主,杀伐果决,心中对秦国不满,于是干脆接了过来。

  只是,如何抑制和警告一番,还需细细思量。

  轩辕慧光横扫人间,最后眉目一凝,言道:“也罢,既然周朝气运已失,也就最后利用一下,物尽其用”

  随即,身旁一柄金灿灿的宝剑一震,一道流光飞出火云洞,飞到东周王室上空,落入西周公脑门,使得西周公开始暴躁不安、蠢蠢欲动。

  秦昭王五十一年,周赧王五十九年,攻伐赵国邯郸的秦军,继续向韩、赵发动攻势。

  值此之际,东方各国又发动联合抗秦。

  在韩、赵等国的影响与胁迫下,西周公心智被蒙,也卷入这次活动。联军打着周王的旗号,合纵抗秦。

  昭王听闻之后勃然大怒。

  秦国早就想在地图上抹去西周,尽快扫除统一天下的一个障碍。西周参与反秦,正好给秦国出兵以口实。

  赧王59年,秦昭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听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西周公为家臣,封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

  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国除,置九鼎于咸阳。

  自次年起(昭王五十二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纪年。

  九鼎迁秦,意味着秦王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各诸侯国。

  九鼎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一直受许多国家保护,由九州上贡的铜所制。

  夏、商、周时奉为国宝,拥有九鼎者就为天子。

  然而,在九鼎移往秦国之时,九天之上落下一阵狂风,使得其中一鼎落入泗水,不见踪影。

  火云洞中,轩辕面前放着一青铜大鼎,赫然是代表兖州的黑色大鼎。

   


                  第246章始皇称霸,焚书坑儒



  第246章始皇称霸,焚书坑儒

  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

  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

  当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将末,九鼎咸震。皆应灭亡之兆。

  后世圣人,因禹之迹,代代铸鼎焉。

  九州乃是冀州、兖州(yǎn)、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正所谓:“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其所划分的九州范围,依次是:一、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后世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二、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后世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

  三、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四、徐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

  五、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湿泥土。

  六、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

  七、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地为柔软的土,下层为肥沃而硬的黑色。

  八、梁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色松散的土。

  九、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最上等的黄壤。

  天下有九鼎乃稳,如今在鲁国泗水丢失兖州黑鼎,秦国即便称霸天下,也会因为气运不足而受制,随时有坍塌的危险。

  不得不说,黄帝轩辕深谋远虑,唯恐秦国国君不恤黎民、穷奢极欲、天下受苦,所以提前将九鼎之一夺取,乃是制衡之道。

  果然,秦国昭王得鼎而却一,天下舆论哗然,纷纷斥责秦国国君乃是“无道昏君”,妄图窃据国之神器,天下蠢蠢欲动。

  奈何,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威势已成,根基厚实如山,岿然不动,无可撼动,天下诸侯虽然恨不得秦国分崩离析,可也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

  但是,依旧出现了种种不祥之事。

  秦国在长平之地坑杀赵国精锐四十万,屠刀果决,却是让天下诸侯顿感“兔死狐悲、唇亡齿寒”。

  最为弱小的韩国立马派出说客游说秦国国相范雎。

  以“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

  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

  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之辞说动国相范雎。

  国相范雎唯恐武安君白起战功显赫而危及自己的地位,于是立马进宫觐见秦昭王,言道:“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

  于是,使得想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白起大为不满,与国相有了嫌隙。

  待得后来,昭王又要再度兴兵伐赵,白起有病,拒不受命,昭王无奈,另选大将攻伐邯郸,结果大败而回。

  国相范雎为此亲自拜见白起,意图说服白起重新执掌秦国兵马,白起心中有怨,再加上身体有疾,于是还是不愿起用。

  为此,昭王大怒,几度贬谪之后,将其赐死。

  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

  至此,战国四将之一的白起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于国内政治斗争中。

  秦昭襄王四十年,因悼太子死在了魏国,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安国君继立为太子,号安国君。

  秦昭襄王死,孝文王即位,当时孝文王已经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