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广告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广告战-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
    有个寓言故事说,一个富豪雇工盖房子,10天盖了一层,又10天盖了二层,又10天盖了三层。富豪说,早知道10天能盖第三层,何必盖那一二层。
    富豪的愚痴暂不论,他起码不懂打基础的道理。
    创名牌,决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事,更重要的是属于物质基础范畴。一句话叫万丈高楼平地起。
    蚌埠卷烟厂有着创第一的基矗1988年卷烟厂的“丹奖名烟漂洋过海,并很快占领了日本全国22个地区市常售价高达250日元,超过美国“万宝路”10元以上。成为日本八个名牌中,销售量第一的产品。
    “渡江”烟声震江淮,10年产量增长1000多倍。
    特制“黄山”烟是在中南海特供“黄山”的基础上研制的最新高档产品。
    采用十几个地区和几十种混合原料,借助大专院校的仪器,跑遍省内外十几座大学,掌握各单品种烟叶的品质特征和某项理化指标,吸收中外名烟的长处,进行最佳配方试验。
    蚌埠卷烟厂是全国八大烟厂之一。为了占领市场制高点,近年来瞄准国内名牌,对卷烟涉及的几十种边缘学科、几百种芳香物质、上千种化学成份,进行全面分析检测,经过千百次的研制和改进。
    在名牌战略上,打的是立体战:在低空上,“团结”烟在市场挂帅,特别是粗支“团结”独占鳌头;在中空,“渡江”烟也是抢手货;高层次的“黄山”烟属高空作战,在全国近二百个烟厂都仰望的高空中,进行“三大名星”角逐。
    “黄山”烟是千锤百炼后的产物。
    “黄山”烟像黄山一样闻名于世。
    (五)
    名牌不是盾牌,而是矛。是进攻,是强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血染的风采”。
    香烟是个产品,产品间较量的制高点在市常以美、英、日为首的外烟大进国门,良友、希尔顿、登喜路、三五、健牌、万宝路、柔和七星等长驱直入,气势汹汹。
    近几年,烟草行业,大中华、红塔山、阿诗玛、云烟等在卷烟市场当仁不让地扮演着明星角色。
    云烟,严重地冲击着安徽卷烟业,迫使安徽的“黄山”、“渡江”居于二档消费市常蚌烟虽然比不上云贵、上海系列,然而蚌烟人不屈不挠。
    烟厂必须拥有自己的“王牌”。
    “黄山”烟,养精蓄锐,含苞待放,后发制人,大器晚成。
    1988年,第一代特制“黄山”未面市就被无情地枪毙;1992年再一次试制,又不理想。1993年3月20日终于突破传统的老配方,以实践,打破了安徽烟叶不能产生一流名烟的历史,脱颖而出。
    “黄山”烟的气概,不但在国内要变成第一块名牌;在国际上要和三五牌、健牌、万宝路、柔和七星去争一争,变成国际名牌。
    要和中外名烟一决雌雄。
    “黄山”烟1993年6月8日被评为“第一”,7月份正式投入市场,月销售量增长了30多倍,市场价格由每条120元起步逐月上升,卖到200元一条。
    在南宁的全国订货会上第一次与顾客见面的特制“黄山”烟订货量竟达37万条。短短几个月,涉及18个盛市,遥涉港、台。
    在11月份全国订货会上成为安徽一绝,相当于奋斗30年的“渡江”烟在省外的订货量。
    1994年元月20日蚌埠烟厂在广州花园酒店召开了特制“黄山”烟鉴赏会,黄山烟因质量上乘,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
    美国英斯派公司与董事长仲继兴先生特别提出,希望特制“黄山”能够出口美国,并名扬世界。
    香港及东南亚客商及美国客商对“黄山”烟评价很高,有些爱国华侨拿着“黄山”烟都热泪盈眶。
    在蚌埠卷烟厂所在的城市,烟厂税利总额占全市的81%,打个不完全确切的比方,这座城市每花一块钱,其中八角一分钱是蚌埠卷烟提供的。
    在经济领域,常说的几句话,诸如规模效益、高附加值、效益第一……只要抓住名牌,便可以以一当十,尽收网底。
    名牌,是市场经济的制高点。
    “林中窥豹”
    ——从市场经济角度窥探特制“黄山”的成功之道国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为蚌埠卷烟厂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他们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品牌上档次”的方针。甲级烟产量翻番;“丹奖烟出口日本;“渡江”烟打进泰国。
    ——尤其是特制“黄山”烟投入市场一举成“名”;特制“黄山”的“实”,是顺应市场经济的成功之道。
    历史中往往还有鲜为人知的新信息。开发信息即开发财源。
    蚌埠卷烟厂原名“东海烟厂”,是黄克诚、张爱萍将军领导的新四军三师后勤部创办的随军烟厂。
    “黄山”烟是70年代为中南海研制的特供烟。一度被称为安徽的“熊猫”,与安徽的古井贡酒一起作为国宴的必备品。
    在烟草市场,蚌埠卷烟厂的“渡江”,“丹奖,其内在品质不错,工厂最高决策层没有提出研制特制“渡江”、特制“东海”,而搞特制“黄山”,可谓深谋远虑、匠心独运。
    一是“黄山”烟在安徽乃至全国小有名气,中央领导曾将此烟带到国外,并远销港、澳。
    二是国内名牌烟称“山”为王。牛顿和爱因斯坦都说过,成功要靠“站在巨人的肩上”。
    三是黄山风光天下第一。特制“黄山”烟将象黄山一样,也要称雄于国内香烟名“山”。
    爱搏、会搏、善搏才能赢。
    从大经济学讲,世界说到底是个市常庞大的世界,产、供、销人类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新兴的系统论有这样一个著名定律:“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
    一招一势的伎俩难以赢得整个市常
    为了使“黄山”烟全国夺冠的战略成功,蚌埠卷烟厂组织实施了四大方略:——在市场开发上,树立大市场观念,以销定产,首先使产品的全省覆盖率达到100%。
    ——在人才开发上,拥有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898人,大专毕业生200人,技术培训达2220人次。职工队伍的素质,奠定了卷烟技术向尖端技术进军的基矗——在科技开发上,“七五”技改工程,投入资金5604.39万元,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卷烟设备42台、套。
    ——在管理开发上,率先建立“微机中心监察室”,对全厂32个管理点进行全天候电脑监控,管理手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一流队伍、一流设备、一流技术、一流管理才能开发出一流产品。
    特制“黄山”烟1993年6月投放市场,7月—12月销售1100多箱,利润2000多万元,1994年一季度生产2000余箱,市场供不应求。
    “黄山”烟成功之道在于以自己独有的高科技含量,占领了名牌——这个烟草市场的制高点。
    在市场经济的天地里,智能和创造力正在成为财富的真正源泉。现代化生产力的力量源泉已经从“物理空间”转向了“知识空间”。就是说,发展现代化生产力,关键已不是增加物质投入或资金投入,而是增加人的知识投入。
    蚌埠卷烟厂十年前和十年后相比较,天壤之别在于一个是劳动密集型,一个是知识密集型。
    传统产品你能搞,别人也能搞。
    十年前,一个蚌埠卷烟厂为北京、内蒙、山西、南京、上海等加工10万箱烟,当“打工”,劳动强度不可谓不大。过去,能占领市场的甲级烟,也就一个“渡江”,居于二档消费市常而这个甲级烟只占总产量的百分之零点几。
    低级产品就是贱卖资源。
    烟厂改革十年,平均每年增长一个亿,由1983年的3.3亿的收入升到1993年的13亿多的收入。不是靠拼体力、拼设备、拼时间,而是加大了知识投入、智力投入、科技投入。
    “黄山”烟争创名牌的大战,是知识与智慧的大战。
    著名生物遗传学教授杨纪珂提供了一个价值千金的信息:安徽的蚌埠一带与美国生产高档烟叶基地的西雅图地区纬度接近。相同纬度的地理形势生产的烟叶,应有很接近的质量;成立了科研所。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建立起来了,一批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青年科技人员被集中到科研第一线;五位科研人员,全力投入研制“黄山”的战役中去;借助于各大专院校的人才,借助于省内外10多所大专院校的智力。
    “合力”这个思路很重要。若干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要比一个单独作用大得多。物理学上“合力”这个词,一旦进入经济领域,就会成为经济与生产的巨大推动力。
    特制“黄山”在其传统风格基础上,施以现代化科技手段精心研制,经过5年千百次试验,终于研制成功。
    生产力只有三个字,效益差异不下万千。劳动密集型生产力,靠劳动力、劳动量、劳动强度,产生低级产品;知识密集型生产力,靠智力、创造力、科技力产生高级产品。
    高档产品特制“黄山”问世了,并且一炮打响。它的名声不仅在安徽大震,而且远远波及到澳门。其价格(零售价)已由原来的12元/包,最高上升到20元/包。人类正走向文明的第三个千年期,企业的发展将由物质发展为主转向精神发展为主,人的发展归根到底体现在智力和思维创新上。
    市场经济是“上帝”决定胜负的经济。从唯物史观说是“奴隶创造历史”的回归,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再现。
    当今世界是一个“被选择”的时代。现代企业要学会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培养“共鸣之魂”,其中的活动包括产品计划、销售计划、建立连销网络。
    吹哨可让百人听到,吹喇叭可让千人听到,放鞭炮可让万人听到,而召开大型评赛会,确可让数十万人知道。
    ——赢得消费者的心,是不可忽略的交流手段。
    市场是天堂,消费者是上帝。
    我国烟草行业,向来没有权威部门举行过评奖活动,烟的好坏只有消费者最有发言权,没有谁认定过哪个是第一。
    蚌埠卷烟厂在研制成功了特制“黄山”烟之后,于1993年6月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名烟评吸和新闻发布会。全省烟草界、商业界、新闻界有关人士对密封商标的特制“黄山”和其他两种名烟进行“闭卷”评吸,公证部门到会审查、监督。
    结果“黄山”烟得分五十,位居第一。
    在中国的烟草王国拉开了竞争之幕。
    商场上的商战,不仅优胜劣汰,而且共存共荣。
    一个国家发现特型羚羊日趋稀少,下令把狼赶尽杀绝。几十年过去了,狼没了,羚羊也懒了,笨了,寿命也短了;无奈,又把狼请了回来,羚羊才又恢复了活力。
    植物界有相互依存的共生现象,动物界的弱肉强食也是一种特殊的共生现象。
    市场经济的变化万千,是“竞争之神”在推波助澜。
    1993年10月17日北京新闻发布会后,“黄山”烟又很快为首都人民所认识所欢迎。
    1994年元月20日在广州举办“黄山”牌香烟新闻发布会,又显示其进军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的决心,并通过“黄山”烟香飘广东,辐射世界。
    目前,特制“黄山”香烟从北京到海南已走向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市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广州、深圳、佛山等沿海城市“黄山”烟严重缺货,一上市场便被抢购一空;厦门、石狮、海口等地要求厂方供货;香港、台湾、东南亚烟商及美国客商纷纷要求订货……在1993年11月中旬的全国订货会上,第一次进入会场的特制“黄山”烟在严格控制压缩的要求下,订货36万条,超过了老拳头产品“渡江”烟30年的外销数额。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名牌产品不能暗自称王,要在优胜劣汰中获胜。
    《红楼梦》中有句话人们印象极深,“假作真时真亦假”。
    特制“黄山”一出名,假货顺势而上。蚌埠卷烟厂立即由厂专卖,销售、检验部门组成质量检查小组,请社会上工商、税务、公安部门协助查缴,并以认定一条假“黄山”奖励2元的手段,奖励“打假保优者”。
    “打假保优”关键在于自身因素,不伪、不劣、不假、不冒。在制丝质量上的“现场质量管理八制”即:首检制、自检制、汇检制、传票制、模拟抽检制、质量跟踪制、横向验收制、顾客监督制。开始时罚了不少人,逐渐人们接受了。
    从设计到生产,整个工艺过程一直到销后服务,建立了“东海质量体系”。
    厂里有个科长,有人为了让他高抬贵手收下不合格的烟叶,晚上,通过人托人的关系,悄悄把1000元钱送到他家。
    他送走客人发现后,次日清晨即将这笔款交到厂办。收烟叶的事秉公办事,确保烟叶质量的合格达标。
    “十三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