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4.枕  头

    枕头与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包括枕头的高度、长度和内容物等。

    ①枕的高度。枕以多高为适合?

    《老老恒言·枕》中曾有明确的规定,谓“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枕头太低或太高均不利于健康,“太低则项垂,阳气不达,未免头目昏眩;太高则项屈,或致作痠,不能转动。”

    《显道经》中也说:“枕高肝缩,枕下肺蹇,以四寸为平枕。”

    ②枕的长短。前人认为枕宜稍长。枕长人在睡觉时则可以自由辗转反侧,而保持气机畅通。

    《老老恒言·枕》中说:“老年独寝,亦需长枕,则反侧不滞于一处。”

    ③枕的内容物。枕的内容物是枕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脑的健康。前人囊枕之物比较丰富,有菊花、绿豆皮、茶叶、通草、芦花、柳絮、中药等。总的来说,枕蕊的选择,以

 206

    881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质地柔软为宜。

    《老老恒言·枕》中说:“凡枕之坚实者不用。”

    当然,也有习惯用藤枕、瓷枕、石膏枕而感觉舒适者,具体仍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正常无病之人,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枕蕊,但亦应以质地柔软为佳。

    有病的人,特别是头部有病之人,则可择选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枕蕊。

    例如,患高血压病及头风头火重之人,可用桑叶、菊花、绿豆皮枕或石膏枕;患其它疾病的也可请医生酌情配枕。

    《保生要录·论居处门》有一药枕方,制作精细,用法详明,现附录于下,以供参考:“药枕方:久枕治头风目眩,脑重冷痛,眼暗鼻塞,兼辟邪。蔓荆子八分,甘菊花八分,细辛六分,香白芷六分,白术四分,川芎六分,通草八分,防风八分,藁本六分,羚羊角八分,石上菖蒲八分,黑豆五合,拣择令净。右件药细锉去碎末,相拌令匀,以生绢囊盛之欲达其气,次用碧罗袋重盛,缝之如枕样。纳药直令紧实,置在盒子中,其盒形亦如枕。纳药囊令出盒子唇一寸半已来。欲枕时,揭去盒盖,不枕时即盖之,使药气不散。枕之日久渐低,更入药以实之或添黑豆、令如初。三五月药气竭则换之。”

    此外,《老老恒·枕》中还书载有一种耳枕,为专备老年人所用之品。书中说:“侧卧耳必有枕,老年气血易滞,或患麻木,甚且作痛,办耳枕。其长广如枕,高不过寸,中开一孔,卧时加于枕,以耳纳入。耳为肾窍,枕此并杜耳鸣耳寒之患。”这种枕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7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981

    七、饮膳养生法

    食养食疗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中国食疗包孕深厚,效果卓著,具有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对养生延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倍受国外青睐。

    从洪荒大地出现人类之后,饮食,这一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进行基本物质交换的生活现象也就发生了。从元谋猿人开始,200多万年来,人类饮食大体经历了生食、熟食和烹调三个阶段。

    “民以食为天”

    ,人类对饮食与养生延寿的认识,是与其文明史同时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水泉之甘苦,令民知其就避;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使民熟食而王天下。这是人类在经过了大约100多万年的向自然索取之后,最早闪烁出的智慧之光。

    他们播种五谷,栽培五果,饲养五畜,制造陶器,腐熟食物,开辟了人类养生延寿史上的新纪元。

    当历史又走过了大约几十万年之后,人类才掌握了烹调技术。商汤宰相伊尹,在继承前人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研究所得,撰成有史以来第一部食疗与汤液专著——汤液经。

    《周礼·天官》中已有“五味、五谷、五药以养其病”的记载,并且设有“食医”

    ,掌管宫廷的“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在《黄帝内经》中已明确提出“谨和五味”

    、“食饮有

 208

    091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节“的饮膳养生法度,并且对食物的功用归经等作了深入探讨,指出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五味调和则滋养五脏,五味失和则肠胃乃伤,损人年命。

    汉末张仲景,不但精通医学,并且在摄生养老、饮食调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金匮》中已对“禽兽鱼虫”

    、“果实菜谷”等宜忌及治疗作用等做了精辟论述,开后世食疗之先河,张氏指出“饮食滋味,以养于人,食之有妨,反能为害”

    ,“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为害,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书中上品类收入了许多食用药物,如山药、大枣、核桃、蜂蜜、龙眼、百合、豆卷等,都具有保健延年作用,对于后世食养、食疗和“药铒”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魏、晋、隋、唐时期,我国食养食疗学已初步形成,有关专著相继问世,北魏崔浩的《食经》、梁代刘休的《食方》等都对饮膳延寿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充满无限活力的宝贵财富早已荡然无存了。

    《孙真人卫生歌》中,根据五味入五脏及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提出了四时饮食宜忌要求:“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月增辛聊减苦,秋来辛减少加酸。冬月大寒甘略减,自然五脏保平安。若能全减身健康,滋味能调少病缠。”

    孙思邈对老年的饮膳之学造诣颇深,他指出老人的饮食最宜清、淡、温、软、简;最忌腻、厚、生、冷、杂。

    孙氏是我国食疗学的奠基者之一。

    他认为不懂饮食宜忌、


 209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191

    食养食疗的人是不能抗衰防老、寿蔽天地的。

    “安身之本,必须于食”

    ,不知食宜者,就不能“全生”。

    “长年饵老”才是高深的养生之术,“用食平疴”才是高明的救世之医。

    光绪二十三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的残卷。本书作者孟诜,继承了业师孙氏之学,对养生之道,颇有研究,而且他自己靠饮膳延寿活了93岁。孟氏在《千金·食治》的基础上,广征博采、取精用宏,撰成食疗专著。其后,南唐陈士良《食性本草》、元代吴瑞《食物本草》、忽思慧《饮膳正要》、明代卢和《食物本草》等,都是在孟诜影响下,逐渐发展为一门完善的有益于老年人的食疗科学的。

    现代研究表明,孟诜等人的食疗著作,对中老年人特别相宜,是养生延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所载圆白菜、萝卜、胡萝卜、绿豆芽、胡桃等有一定抗癌作用;南瓜、洋葱、苡米、海带、赤小豆等有一定降血糖作用;大蒜、洋葱、生山楂等有防治高血脂症作用;芹菜、淡菜、黑芝麻、醋泡花生米、蜂蜜等有一定降压作用;萝卜、胡桃、杏仁、银耳等有防治慢性气管炎作用;牛奶、花菜、虾、苋菜、芥菜、墨鱼、豆浆、海带等有防治老年骨质疏松作用。由于孟诜等人的努力,使汉唐以来食养食治得到发展和延长,从而形成了我国养生史中独具特色的流派——饮膳养生派。

    宋元时期,陈直、邹鈜继承孙、孟之学,综合《食疗本草》、《食医心镜》、《太平圣惠方》等诸家食馔内容,类成养老食治方,各开门目,用治诸疾,更加丰富了食养、食补和食疗的内容,对老年摄生、养性、寿老以及老年病的防治作

 210

    291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出了重要贡献。

    1330年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刊行于世。

    元代营养学家、饮膳太医忽思慧荟萃历代饮膳养生精华,并结合自己为皇家监制饮膳的理论和经验撰成《饮膳正要》。

    书中强调“饮膳为养生之首务”

    ,较多地反映了饮食制作、饮食宜忌、食养食疗、食物中毒和解毒方法等内容。许多药、食,经加工烹调后,变口苦良药为美味佳肴,既饱口福,又能延年,故历代宫廷贵族视为至宝。

    《饮膳正要》的付梓对我国营养学的发展和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饮食失节,危害无穷,明代太医龚廷贤于此早有明训,他说:如果“喜食而多食,饥饿而急食,强劝而强食,病后宜禁之物而误食。恣只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味,则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立,就不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

    养老、敬老,“使老有所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代食养学家曹庭栋参阅三百多家养老著作,并结合个人长寿经验,撰成《老老恒言》,他指出老人饮膳应注意“食宜早,食宜少,食宜缓,食宜暖,食宜淡,食宜软。”这样,脾胃不受损伤,气血得以生化,故能益寿延龄。

    素食为主,荤素搭配也是养生长寿的一个重要秘诀。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养生家已提出淡食为主的饮膳法度,《黄帝内经》中说:“膏梁厚味,足生大疗”

    ,主张人们应该多吃素淡,少吃荤腥,忌食生杂。唐初名医孙思邈更具体指出:“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少进猪鸡鱼蒜鲙、生肉、生菜、白酒、大酢、大咸之物。”

 211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391

    基于上述观点,主张食粥延寿者,代不乏人,“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瓯,能推陈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细。”陆放翁乃是食粥长寿的典型代表,他说:“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山厨薪桂煮软羹,旋洗香蔬亲自烹,从此八珍俱避舍,天然甜美属甜羹。”

    现代医学研究指出:人体血液要保持弱碱性,而主食中米、面、杂粮在体内呈酸性反应,肉食经过消化分解后,亦呈酸性反应,只有蔬菜在经过消化分解呈碱性反应,多吃蔬菜就可中和酸性,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鱼肉禽蛋吃多了,不光使血脂增高,还容易使血液粘稠,形成血栓,阻塞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脑血管,导致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的慈禧,平时喜吃厚味油腻,尤嗜肥鸭,恣意口腹,晚年更暴饮暴食,很不检点,常常酒食过饱,她73岁生日时,大摆寿宴多日,第五天就患痢疾,十余天后就一命呜呼了!

    素食的人,则很少有血管硬化的忧虑。因为植物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它可净化血液、强健血管,使血脂和胆固醇降低;豆类、粮食和素油中,还有豆固醇、谷固醇等,有抑制胆固醇吸收的作用,可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但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中老年人,由于热量消耗大,适量食荤则又无妨。

    蔬菜、豆类食品,不仅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纤维素、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而且比肉类食物更富含维生素,特别是绿叶蔬菜和瓜果中的维生素C,可预防动脉硬化,提高人体抵抗力,防治肿癌。

 212

    491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历代养生家还强调饮食宜谈。

    《素问·五胜生成论》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过多食咸,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细胞内的水分就会渗透到细胞间液中,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由此进而导致血管内血浆容量增多,回心血量增加,组织液也增加,使血压升高,肾脏日益受损。

    1978年华北城市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7.5%,而西北某地区向有嗜酸传统,那里高血压患者就很少。

    西藏某地区居民,甚至茶水中也要放盐,那里的高血压患病率达20%左右。

    饮食多样化是中国饮膳养生的又一特色。

    《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宋代蒲虔贯《保生要录》也指出:“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全弃则脏气不均。主食副食,谷、畜、果、菜,互相配合,饮食多样,则营养丰富,脏腑之气调和,身体强健,精神充沛。

    现代营养学指出,人类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而这些营养素又分别存在于谷类、畜类、菜类、果类之中。因此,人类要获得充分而全面的营养,以保证身体健康,就不能偏嗜偏食。

    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开创养阴学派,重视饮膳养生,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