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气象学会会长。
历史语言研究所:
任期最高学历其他职业关系
傅斯年1928—1950北京大学文科学士,曾在伦敦
大学及柏林大学研究
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兼系主任;※
※国立北京大学教授(后来);
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心理研究所:
唐钺1929—1933哈佛大学博士
国立北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
心理学系主任
汪敬熙1934—1947霍浦金斯大学博士
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北京大学
动物系教授及主任。
社会科学研究所:
杨端六1928—1929伦敦大学肄业
中央研究院会计主任;国立武
汉大学经济系教授。
(1929—
1934由几个
人分别代理
所长)
任期最高学历其他职业关系
陶孟和1934—1949伦敦大学文科学士
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中华文教基
金董事会社会调查所所长。
动植物研究所:
王家楫1934—1944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
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中国
科学社理事。
引自陶英惠:《蔡元培与中央研究院》,第33—36页。
※紫金山天文台,不是气象台——译者。
※※傅斯年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不是中央大学——译者。
研究的资助
30年代早期,研究和出版事业迅速扩大。中央研究院的10个研究所的
所长(见表5)是五四年代的知识分子,他们非常严肃地肩负起了他们的责
任。由不同的研究和专业机构主办的科学杂志及其他出版物(见表6)增加
了好几倍;在主要期刊中有9种属地质学和古生物学,6种属生物学,两种
属气象学,两种属化学和化工,还有一种属物理学。①这些科学家的终极目标
是把中国科学放在与其他现代国家平等的基础上,并对科学界作出创造性的
贡献。同时在地质学、有机和无机化学以及营养学等先进领域中,其进步受
到工业化目标的直接鼓舞。②在傅斯年的领导下,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
究所集刊》及其特刊树立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学术研究的高标准。
这里不可能评价南京教育部的非常广泛的工作。(前武汉大学校长王世
杰在1933—1937年间曾任教育部长)。该部负责推行全国学校体制,开展识
字运动,以及制订中学毕业和大学入学的标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与教育
部无关,在不平等条约体系的保护下得以从中央政府获得稳定的资金,负责
资助高级训练和研究。由于基金会的发展是独立的,它的活动不断扩大并渗
透到大学和中央研究院,基金会的资助计划涉及广泛的学术领域。基金会在
1926—1945年的20年间拨款一览表显示,有96个机构,包括大学和学院、
研究机构和文教组织,得到总数达 24250893元和392795美元的资助。
表6     主要研究机构和专业刊物(1916—1944年)
① 任鸿隽:《五十年来的科学》,第191—198页。
② 任鸿隽:《中国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活动总结报告(1925—1945年)》,第5页。
创办日期研究机构主要出版物
1916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中国古生物志》;《地质汇报》;
《地质专报》;《中国矿业纪要》;
《地震专报》;《燃料研究专报》;
《土壤专报》
1922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志》,《地质论评》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丛刊》
1926中国气象学会《气象学报》
1927静生生物调查所《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
1928中央研究院相继建立的各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中国化学会会志》;《化学工程》
(中国化学工程学会)
天文研究所
创办日期研究机构主要出版物
气象研究所《气象研究所集刊》
地质研究所
工程研究所
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及专刊
社会科学研究所
1929动植物研究所《动植物研究所集刊》;《中国实验生物
学杂志》
心理研究所
1929北平研究院
物理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动物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1930镭学研究所
1932药物研究所
1931中央工业试验所
南开经济研究所《南开经济研究所集刊》及专著
1932中央农业实验所
1934各大学研究室各种专业,如《中山大学森林植物学杂志》
(广州)
1940中国地理学研究所
1943生理心理学研究所《中国生理学杂志》
来源:根据任鸿隽:《五十年来的科学》,第188—189页;陶英惠:《蔡
元培与中央研究院》,第7页。
由该基金会发起或资助的项目有下列数类。①(1)从1931年到1937年
与国立北京大学直接合作,每个项目每年由此捐赠20万元以补助教职员薪金
并支持他们腾出时间从事研究。基金会的资助大幅度减少了在其他学校兼职
的教授人数;而教授们因薪水增加得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研究。
北大的精神状态大有改进,有多位杰出的学者被吸引来任教。(2)按照地理
差异在沈阳、南京、武昌、广州和成都选定6所主要高等师范学校,并设立
理科教授职位。(3)向高级科学家提供研究基金以资深造;这些资助(表7)
是长期的,给予专业成就已得到广泛承认的数量有限的个人。(4)向年轻的
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基金,以便在国内或国外接受高级培
训。在1928—1945年共拨研究基金723笔,特殊奖金3笔(表8),其中327
名研究人员在国内从事高级研究;在出国的研究人员中,208名去美国,64
名去法国,56名去德国,39名去英国。他们的专业分布甚广,从农业和考古
学,经植物学、化学,以及数十种其他领域,到动物学。值得注意的是土壤
技术,这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在这期间收到15笔研究基金,而在人
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方面没有一个领域超过10笔。战争开始后,工程学作为颁
奖领域崭露头角。(5)在中华基金会赞助下建立了一些机构和组织,其中有
几个逐渐演变为科学文化界的主要研究所,如1928年为纪念基金会首任干事
长范源濂而建立的静生生物调查所,1934年与中央研究院一个研究所合并的
北平社会调查所,以及在美国管理庚子研究基金的华美协进社。
教会院校的教师根据特长可获得该基金会的支持,而另一个基金会,即
哈佛燕京学社,则特别支持教会学校中的汉学研究。这个以哈佛为基础的机
构于1928年由燕京大学负责人(司徒雷登)和哈佛商学院负责人(沃利斯〓B。
多纳姆)发起建立,它支持燕京大学洪业领导下的汉学经典文史方面的学术
培训和研究计划。目的是按照欧洲汉学采用的方法运用现代标准和装备(如
索引)以促进在中国的研究。拨款还帮助其他教会学校研究汉学;基金还提
供给中国学者在哈佛接受训练。
1931—1949年间为大众所知的国立北平图书馆起初是中华教育文化基
金董事会的一个特别项目,后来发展为一项中国文化的主要财富。①
表7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科学研究基金,1930—1945年
姓名领域隶属机构
陈焕镛植物学中山大学植物学研究室
庄长恭化学曾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所长
葛利普古生物学国立北京大学
胡先驌植物学静生生物研究所所长
李济考古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秉志动物学中国科学社生物实验室主任
翁文灏地质学国立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
① 这一说明根据同上书,第6—16页和彼得〓巴克:《美国科学与近代中国: 1816—1936年》,第221、
224页。
① 到1926年,据报中国最大的图书馆是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176000册),清华 第二(87000册),岭
南第三(68000册),金陵第四(61000册),以下是交通、南 开及其他。《中华年鉴,1926年》,第430
页。
来源:根据《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活动总结报告(1925—1945年)》,
第8页。
表8 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研究基金的专业分配,1928—1945年
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总数
动物学51312101113912126781066331147
化学587913111197914101155426145
物理学24794656886213122379
植物学316866109572—1—122675
地质学23312347442442342255
生理学451—2243574222———649
数学——1——254342————21632
工程——————————2675541131
农业——3——1————11—3742425
医学——1—————————11831217
土壤技术——2————21—2111211115
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总数
气象学——12—121111————11214
历史学—————————51———111—9
人类学—11—1———11—11—11——9
经济学—————————32———2———7
心理学—1——12—————————11—6
社会学—————————22————2——6
天文学1——11———1—————————4
古生物学1—11——————————————3
地理学11—2
语言学———————————————1——1
教育学—————————————————11
总数233646414347505348574835392842372141735
来源:《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活动总结报告(1925—1945年)》,
第10页,表1。
1928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会出资建立北京图书馆,作为建立国
家图书馆的第一步,把临时馆址设在北海公园,并任命袁同礼(1923年纽约
州立图书馆专科学校毕业)为馆长。三年后该基金会提供1374000元建造了
一栋宽阔的新图书馆大楼,同时教育部建议北海图书馆与原国立图书馆合
并;后一机构于1909年建立,藏有由前帝国翰林院和军机处大库转来的珍贵
图书。这样,1931年新楼落成时,国立北平图书馆也成立了。①袁同礼使北
平图书馆成为中国图书馆活动中心,带头引进新技术,如编辑联合目录、联
① 任鸿隽:《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活动总结报告(1925—1945年)》,第12—13页。袁成(音):
《袁同礼:赞颂》,第53—54页。
合期刊表、馆间互借、影印服务,与其他国家的机构交换资料以及交换馆员。
②此外,国立北平图书馆还发起出版研究工具,其中《图书季刊》、文献汇编,
以及汉学、文学和历史地理学方面的索引受到高度评价。袁在1925年协助建
立中华图书馆协会后,在出版两种图书馆学期刊方面也起了作用。①袁和30
年代其他有远见的图书馆员大力参与中国现代化,认为他们的作用对发展科
学和现代教育是不可或缺的。1933年国民政府建立了国立中央图书馆,它最
终成为接受别国政府交换资料的官方收藏所。
1936年召开了“最后的也是最大的”科学会议。这次会议由科学社和中
国数学、动物学、物理学、化学和植物学等学会联合发起,在分组会上提出
了250篇论文,其中大约60%反映了接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财政资助的机
构所做的工作。②
到1937年,学术界领导人物通过积极努力和相互支持,已能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教育政策,并在发展现代研究机构方面取得重大进步。③从表面看,中
国似乎已经到达起飞点,新一代知识分子在日益增多的大学和研究所里忙于
学习和研究,并把他们的活动扩展到新的研究领域。30年代中期大多数领导
人物深受西方模式的影响。他们作为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多层含义的名
词——坚信进步是可能的。他们也是有意或无意仍保留儒家社会伦理的受过
教育的中国人,同样相信他们有义务承担国家建设的责任。在中国建立堪与
西方国家一流学校相比的学术机构,是大多数这些学术带头人共有的理想。
例如,胡适在康乃尔大学学习时,形成一个终生不渝的理想:为发展成一个
现代国家,中国应当建立一批必不可少的学术机构,如达到哈佛、牛津、剑
桥、巴黎大学水平的大的国立大学,以及地区、省和国家级的公共图书馆,
后者可与美国国会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博物馆媲美。罗家伦在
1927年负责中央政治学校时表示,他想把这个学校变为四年制的学校,兼具
伦敦经济学院和法国政治学院的特色。①有几年,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认为,
他们为现代中国所做的设计是颇见成效的。
然而,这个互相联系并紧密结合的学术带头人的世界的消极面是一个不
能忽视的现实,因为全部学术机构是建立在一个自相矛盾的形势之上的。尽
管这些科学家和学者竭尽全力从事机构建设,但把他们的目标转变成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