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千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法千问-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成就二寂静,谓:身寂静及心寂静,此为第三因、第三缘……。复次,于此有比丘,具戒能守护别解脱律仪:所行乞食具足,于微小罪能见怖畏,于诸学处能受持修学。此为第四因、第四缘…有比丘多闻,能持所闻、积聚所闻,若诸法之初善、中善、终善而有义,具文字之相,宣说纯粹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受持如是之诸法,依语而搜集,以意而观察,依见能通达,此为第五因、第五缘…有比丘勤精进而住,为断诸不善法,成就诸善法故,有势力、有精勤、于诸善法,忍耐不舍,此为第六因、第六缘…有比丘具念而具足最上之念明,俱能忆念、随念久远之所作、久远之所说,此为第七因、第七缘…有比丘能于五取蕴观察生灭而住,谓:‘色是如是,’‘色之集是如是,’‘色之灭是如是,’‘受是如是,’……‘想是如是,’……‘行是如是,’……‘识是如是,’……‘识之集是如是,’‘识之灭是如是,’此为第八因、第八缘,是根本梵行之慧未得而获得,已得而倍增、令广大、增修而令至圆满。此等八法是应多所作也。八圣道支: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等八法是应当修。八世法。即:得,不得,名声,恶名声,诽,称誉,乐,苦也。此等八法是应遍知。八邪。即:邪见,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也。此等八法是应断。八懈怠事:于此有比丘,有应作之事业…此等八法是有舍分。八精进事:于此有比丘,有应作之事业…此等八法是有舍分。梵行住之八不时不节:…九梵行住之不时不节中除第四阿修罗众中之生…此等之八法是难解。八大人觉:此法是少欲者所有,此法非是多欲者所有;此法是喜足者所有,此法非是不喜足者所有;此法是独居者所有,此法非是乐众居者所有;此法是勤精进者何所有,此法非是懈怠者所有;此法是现念者所有,此法非是多忘者所有;此法是定者所有,此法非是不定者所有;此法是具慧者所有,此法非是无慧者所有;此法是乐离戏论者、喜离戏论者所有,此法非是乐戏论者、喜戏论者所有。此等八法是应令生。八胜处:…此等八法是应胜知。八解脱:…此八法是应作证。

五百一十、什么是九法应多所作?答:九正思惟根:正思惟者欣生,有欣者喜生,有喜心者身寂静,身寂静者乐生,有乐者心定,心定者知、见如色,知、见如实已而起厌,厌已而离欲,由离欲而解脱。此等九法是应多所作。九清净勤支:戒清净清净勤支,心清净清净勤支,见清净清净勤支,度疑清净清净勤支,道非道知见清净清净勤支,行知见清净清净勤支,知、见清净清净勤支,慧清净清净勤支,解脱清净清净勤支。此等九法是应当修。九有情居:……此等九法是应正遍知。九爱根法:缘爱而有求,缘求而有得,缘得而有分别,缘分别而有欲贪,缘欲贪而有取者,缘取着而有执持,缘执持而有悭,缘悭而有守护,缘守护而生起执杖、执兵器、诤讼、争论、相违、离间语、虚诳语等无量罪、不善法。此等九法是应断。九害心事…此等九法是有舍分。九害心调伏…此等九法有胜分。九种种:缘种种界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而生种种受,缘种种受而生种种想,缘种种想而生种种思,缘种种思而生种种欲,缘种种欲而生种种热,缘种种热而生种种求,缘种种求而生种种得。此等九法是难解。九想:不净想,死想,食厌忌想,一切世间不乐想,无常想,无常者苦想,苦者非我想,断想,离贪想他。此等九法是应令生。九次第住…此等九法应胜知。九次第灭…此等九法应作证。

五百一十一、什么是十法应多所作?答:十依因法:…此等十法应多所作。十遍处…此等十法应当修。十处: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此等十法是应遍知。十邪:邪见,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脱。此等十法是应断。十不善业道:断生命、不与取、欲邪行、虚诳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欲、嗔恚、邪见…此等十法是有舍分。十善业道…此等十法是有胜分。十圣居:……此等十法是难解。不净想,死想,食厌忌想,一切世间不乐想,无常想,无常者苦想,苦者非我想,断想,离贪想,灭想。此等十法是应令生。十尽事:由正见而灭尽邪见,而且凡缘邪见者,无量罪、不善法生,其等亦由彼而灭尽,又缘正见,无量之善法,趣向于修之圆满;由正思而灭尽邪思……由正语而灭尽邪语……由正业而灭尽邪业……由正命而灭尽邪命……由正精进而灭尽邪精进……由正念而灭尽邪念……由正定而灭尽邪定……由正智而灭尽邪智……由正解脱灭尽邪解脱,而且凡缘邪解脱者,无量罪、不善法生,其等亦曲彼而灭尽,又缘正见,无量善法,趣向于修之圆满。此等十法是应胜知。十无学法:…此等十法是应作证。

五百一十二、什么是蕴以及五蕴?答:「蕴」是形容被如此分类之法。而在许多地方都可看到「蕴」这个字,用来表达「集聚」、「堆」、「美德」、「概念」、「分类」。在诸如此类的经文里:「诸比丘,就有如要量大海洋的水是不容易的,不能说它是这么多容量的水,或几百倍这么多容量的水,或几千倍这么多容量的水,或几十万倍这么多容量的水,而只能称它为一堆不可计数的水《相应部.大品》,它基于「堆」的含义而被称为蕴。因为一点点的水不能被称为一堆水,而只有大量的水才能如此称之。同样地,少量的灰尘不能被称为一堆灰尘、少数几只牛也不能被称为一堆牛、少量的兵力也不能被称为一堆兵力、少量的福业也不能被称为一堆福业,因为只有大量的灰尘才能被称为一堆灰尘;只有许多牛等才能被称为一堆牛、一堆兵力及一堆福业。但在诸如此类的经文里:「戒蕴、定蕴」,它是基于「美德」的含义而被称为蕴。但在诸如此类的经文里:「世尊看到一大捆的木头被恒河之流冲走」《相应部.六处品》,它是基于「概念」的含义而被称为蕴。在诸如此类的经文里:「心、意、心智…识是属于识蕴」(《法聚论》节6),它是基于「分类」的含义而被称为蕴。在此 它指的是「堆」。蕴的这一项含义包含了球、量、群及堆的含义;因此当视诸蕴为拥有「堆」之相。也可说它为拥有「部份」的含义。因为在这世上,有些人在还债时说:「我们将分两期(蕴)还债;我们将分三期还债」;所以也可说诸蕴拥有「部份」之相。五蕴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于此,「五」是分组的数目。透过这一点,它显示没有比它更低或更高的数目。在此,「色蕴」是指色堆或色的部份。「受蕴」是指受堆或受的部份,而想蕴等的含义也应当以此类推。于这点,以「过去、未来与现在」为始的十一个方式分类的「四大元素及四大所造色」、分为廿五部份的色法及九十六部份的色法是色堆,而世尊在开示时把这一切都归纳于色蕴的名下。对于四界的受堆,即以同样十一个方式分类的「乐受、苦受及不乐不苦受」。世尊在开示时把这一切都归纳于受蕴的名下。对于四界的想堆,即以同样十一个方式分类的「眼触生想、耳、鼻、舌、身触生想、意触生想」,世尊在开示时把这一切都归纳于想蕴的名下。对于四界的思堆,即以同样十一个方式分类的「眼触生思、耳、鼻、舌、身触生思、意触生思,世尊在开示时把这一切都归纳于行蕴的名下。对于四界的心堆,即以同样十一个方式分类的「眼识、耳识、识鼻、舌识、身识、意界、意识界」,世尊在开示时把这一切都归纳于识蕴的名下。再者,一切四种起源的色法是色蕴。与从八欲界善心为始的八十九心俱生的受是受蕴。类似的想是想蕴。以触为始之法是行蕴。八十九心是识蕴。如是当依五蕴理解诸法的分类。

五百一十三、什么是善法?答:喜俱智不相应而以色为所缘;若以声为所缘,以香、味、触、法为所缘,若又依彼彼令欲界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有寻、伺、喜、乐、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正念、正定、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惭力、愧力、无贪、无瞋、无痴、无贪欲、无瞋恚、正见、惭、愧、有身轻安、心轻安、身轻性、心轻性,有身软性、心软性、身适应性、心适应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及念、止、勤励、不散乱,其时所有之或又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七根、五支静虑、四支道、六力、二因、一触……乃至……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之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

五百一十四、什么是行蕴?答:其时有所有之触、思、寻、伺、喜、乐、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正念、正定、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惭力、愧力、无贪、无瞋、无痴、无贪欲、无瞋恚、正见、惭、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性、心轻性、身软性、心软性、身适应性、心适应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念、正知、止、观、勤励、不散乱,其时除色蕴、受蕴、想蕴、识蕴或又有他缘已生之无色诸法。是等为行蕴。

五百一十五、什么是一切之色?答:即四大种与四大种所造之色是言一切之色。一切之色即非因、无因、因不相应、有缘、有为、恼坏、世间、有漏、顺结、顺系、顺暴流、顺轭、顺盖、己取着、顺取、顺杂染、无记、所缘、非心所、心不相应、非异熟非异熟法法、不已杂染不顺杂染、非有寻有伺、非无寻唯伺、无寻无伺、非喜俱行、非乐俱行、非舍俱行、非见非修所断、非见非修所断因、非流转非还灭、非有学非无学、小、欲界、非色界、非无色界、所摄、非非所摄、不定、不出、已生、六识所识、无常、老所蔽。如是为一种色聚。
二种色聚:有色取、非色取。有色之已取、色之不已取。有色之已取顺取、色之不已取顺取。有色之有见、色之无见。有色之有对、色之无对。有色之根、非色之根。有色之四大种、非四大种。有色之表、非表。有色之心等起、非心等起。有色之心俱在、非心俱在。有色之心随转、非心随转。有色之内、色之外。有色之粗、色之细。有色之远、色之近。有色之眼触事、非色之眼触事。有色之眼触所生受。。。想。。患。。眼识之事、非眼识之事。有色之耳触。。。鼻触。。舌触。。身触之事、非身触之事。有色之身触所生受。。。想。。思。。身识之事、非身识之事。有色之眼识所缘、非眼识所缘。有色之眼触所生受。。。想。。思。。眼识所缘、非眼识所缘。。有色之女根、非女根。有色之男根、非男根.有色之命根、非命根。有色之身表、非身表。有色之语表、非语表。有色之空界、非空界。有色之色轻性、非色轻性。有色之色软性、非色软性。有色之色适应性、非色适应性。有色之色增广、非色增广。有色之色相续、非色相续.有色之色老性、非色老性。有色之色无常性、非色无常性。有色之搏食、非搏食。如是为二种色聚。三种色聚:即所有色之内者为取,所有色之外者为有取、非取。所有色之内者为已取,所有色之外者为有己取、不已取.所有色之内者为已取顺取,所有色之外者为有已取顺取、不已取顺取。所有色之内者为无见,所有色之外者为有有见、无见。所有色之内者为有对,所有色之外者有有对、无对。所有色之内者为根,所有色之外者为有根、非根。所有色之内者为非四大种,所有色之外者为有四大种、非四大种。所有色之内者为非表,所有色之外者为有表、非表。所有色之内者为非心等起,所有色之外者为有心等起、非心等起。所有色之内者为非心俱在,所有色之外者为有心俱在、非心俱在.所有色之内者非心随转.所有色之外者为有心随转、非心随转。所有色之内者为粗,所有色之外者为有粗、细。所有色之内者为近,所有色之外者为有近、远。所有色之外者为非眼触事,所有色之内者为有眼触事、非眼触事。所有色之外者为眼触所生之受。。。。非身识事,所有色之内者为身识事、非身识事。所有色之内者为眼触非所缘,所有色之外者为有眼触所缘、眼触非所缘。所有色之内者为眼触所生之受。。。。非身根,所有色之内者为有身根、非身根。所有色之内者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