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医书阐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郑钦安医书阐释-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矢也。故仲景立润肠一法,使沟渠得润,穷约者,自不约也。药用麻
仁、杏仁,取多脂之物,以柔润之,取大黄、芍药之苦,以下降之,
取厚朴、枳实之苦温,以推荡之,使以白蜜之甘润,与苦合而化阴。
阴得化而阳生,血得润而枯荣,肠胃水足,流通自如,推荡并行,其
功迅速。此方宜用为丸,缓缓柔润,以治年老血枯,实为至当之法。
今改用分两为汤,取其功之速,亦经权之道也。
【阐释】老人大便艰涩不出,多为火旺血亏,津液不能敷布,以致肠、胃燥
热,大便结涩,自以麻仁丸为正治。方中厚朴、枳实、大黄,即清泄燥热之小承
气汤,再加甘润之麻仁、白蜜,温润之杏仁,苦敛之芍药,其泄热、润燥之力更
强,为治多种便秘习用之良方。惟应缓下者则宜用丸剂,改用汤剂,则攻下之力
较猛,故须减轻分量。当归补血汤及炮姜甘草汤加白蜜,亦能润燥行滞,故均可
以治此病。笔者在临症中,常见老年人大便艰涩难出,积粪若羊矢,其人全现阴
症病形,治以附子理中汤加大黄、麻仁,先通其便,或用大黄附子细辛汤亦可。
惟大黄性味薄,不能久煎,用水沸一二分钟即可,久煎则药效损失较大。其后即
用附子理中汤加麻仁、杏仁连服数剂,或十馀剂,其人饮食日增,精神饱满,而
大便畅通,至一日一次。凡属此类病症,均可用此法治之。
问曰:男子阳物挺而不收者,何故?
答曰:此元阴将绝,阳孤无匹也。夫阳物之举,乃阳旺也。阳旺
极宜生阴,阴生阳自痿,乃阴阳循环不易之理。今出乎至理之外,挺
而不收,明明有阳无阴象也。此际法宜救阴,大补先天元阴为主,方
用独参汤主之,解见上。或六味地黄汤亦可。
医理真传卷三·89·
六味地黄汤
熟地一两枣皮八钱淮药五钱茯苓五钱
丹皮六钱泽泻三钱
用药意解
按地黄汤一方,乃利水育阴之方也。夫地黄甘寒,滋肾水之不足;
二皮酸寒,敛木火之焰光;山药、茯苓,健脾化气行水,泽泻甘寒,
补养五脏,又能消湿。此病由水虚而火旺,又加木火助之,故不收。
今得地黄补水,又能滋肝,肝主宗筋,乃阳物之根也。宗筋得润,而
阳物立痿,佐二皮一敛一泻,火光即灭。又得山、苓、泽泻,健脾化
气以行津液,庶几此病易瘳。古人云:“补阳以配阴”,乃为阳痿不举
(柱)〔注〕脚,为一切阳虚(柱)〔注〕脚。“补阴足以配阳”,乃为
阳挺不收(柱)〔注〕脚,为一切阴虚(柱)〔注〕脚。此条应专以滋
阴为是。不应利水,利之似反伤阴,不知用利药于地黄之内,正取其
利,以行其润之之力也。学者不可执一,分两与古方不同,改用也。
【阐释】此病又称阳强、或强中,多因房事过度,肾阴亏损,阴虚不能制阳,
虚阳妄动者所致。亦即肾水不足,常出现阳物坚挺不收,是阳极而不能生阴,自
当救阴以配阳,故以大补元阴之独参汤治之。人参功重在阴,前已详解。至六味
地黄汤,乃利水育阴之方,亦能治愈此病,则因此病是水虚而火旺,又加肝木之
火助之,故坚挺不收。方中地黄补水滋阴为君,佐以清敛泻利之品五种,滋阴润
泽之力更强,宗筋得润,阳物自痿,故能迅速取效。
问曰:病人每日半夜候,两足大热如火至膝,心烦,至午即愈者,
何故?
答曰:此血虚阳旺也。夫人身以阴、阳两字为主,阳生于子至已
时,属三阳用事,正阳长阴消之时,阴虚不能配阳,阳旺故发热。至
午即愈,乃阴长阳消,阳不胜阴,故热退。世人以为午后发热为阴虚,
是未识阴、阳消长之道也。余治一易姓妇,每日午初,即面赤发热,
口渴喜热汤,至半夜即愈,诸医概以补阴不效,余以白通汤,一服而
愈。此病法宜补阴以配阳为主,方用补血汤,或地黄汤,解见上。
【阐释】此条所论涉及时间医学,按照祖国医学理论,半夜至正午为阳长阴
消之时,正午至半夜为阴长阳消之时,半夜后阳渐长而尚大热为病,是由于阴虚
郑钦安医书阐释·90·
不能配阳,至正午即退热,是由于阴长阳消,故此病宜补阴以配阳,反之若正午
发热而夜半退热,则由于阳虚不能配阴,又当补阳以配阴。郑氏持此说而分别用
补血汤、地黄汤、及白通汤施治,各有效验,与一般认为午后发热是阴虚之说正
好相反,这是自己经验之谈。
问曰:秋月人忽然腹痛水泻,日数十次,完谷不化,精神不倦者,
何故?
答曰:此肺中之元阴不足,肺气燥甚也。夫大便水泻至完谷不化,
谁不以为脾胃之败也。不知肺气燥极,亦有此症。肺与大肠为表里,
大肠主传送,饮食入胃,不待消化,随燥热之气下降,而直趋大肠,
故日泻数十次,腹痛饮冷不倦。若果脾败完谷不化,精神之倦极可知,
决然病久非暴也。至于水泻一症,有泻出色黄极者,胃火旺也。泻出
色白者,下元无火也。泻出色青者,厥阴之寒化也。泻出色如酱汁者,
太阴之湿化也。泻出如溏鹜者,脏有寒也。亦有泻出色白如涎者,肺
有热也。有泻出淡赤色者,阳不统阴也。以上数症,临症时再察虚、
实、新、久,脉息有神、无神,用药自有据也。此症法宜清燥为主,
方用甘桔汤,加二冬、地骨、桑皮、黄芩、杏仁、白蜜治之。
甘桔汤
甘草一两桔梗八钱天冬四钱麦冬四钱
地骨三钱桑皮三钱黄芩二钱杏仁二十粒
白蜜五钱
用药意解
按甘桔汤一方,乃苦甘化阴之方也。此方仲景用以治少阴之咽痛
症,因少阴之火上浮于咽,少阴之络挟咽故也。得甘桔之合化,而少
阴得养,故愈。今用以治太阴,取桔梗之苦以开提肺气,而伏热立消,
取甘草之甘,大甘足以化热,苦与甘合,又能化阴,化阴足以润肺,
又加以二冬、二皮、黄芩、杏仁、白蜜,一派甘寒、苦降之品以助之,
而肺燥立止,水泻自不作矣。
【阐释】此条辨症精细,腹痛水泻至完谷不化,一般都易认为是脾胃之病。
郑氏以其是秋月忽病,精神不倦,而判为肺中元阴不足,燥热移于大肠,治以加
味甘桔汤,下病上治,具有精义。甘桔汤原方只甘、桔二味,取其苦甘化阴,以
医理真传卷三·91·
治咽喉热痛有良效,今用以治肺燥、肠热,故加二冬、二皮、黄芩、杏仁、白蜜
一派甘寒、苦降、清润之品以助之,燥热得除,诸症自可速愈。至于就水泻颜色
之不同,而分析其病因之各异,临床还须审其虚实、新久,及脉息之表现而分别
用药,均切实明慎,使人易于掌握。
问曰:病人干咳,周身皮肤痒者,何故?
答曰:此元阴虚不能润肺,肺燥而不能行津液于皮肤也。夫病人
干咳,乃血虚肺燥之验。肺主皮毛,肺气清,则节令行而不乖,脏腑
咸赖;肺气燥,则节令失,而津液不行,百病丛生。津液不行于内,
则肺痿、脏结、肠燥、痿躄、筋挛、骨蒸等症即起;津液不行于外,
则皮毛、肌肤、爪甲、枯搞、燥痒之症立作。此条言血虚肺燥,有如
是等症,法宜清燥、养营为主,方用补血汤,合甘草干姜汤,加五味、
白蜜治之,解见上。业斯道者,须知人身气血运用机关,气血之根皆
在下,培养在中,发用在上。根即此○也,培养即此◎也,发用即此
⊙也。肺主气,即发用之外圈,心主血,即发用之内圈。外圈本乾体
所化,内圈本坤体所生,天包乎地,地成乎天,混然一物。地气上腾,
指坎中一阳,由下而中而上,一呼即起;天气下降,指离中真阴,由
上而中而下,一吸即入。故曰呼、吸者,阴、阳之橐籥也。呼则气行
而血随,吸则血行而气附。呼吸虽判乎阴阳,其实升则二气同升,降
则二气同降,升降循环不已,故即上、下以判阴、阳也。先圣恐人不
明,故画卦以明阴、阳,乾坤则称为先天,六子乃为后天,今人专在
后天论阴阳生克固是,而不在先天论阴阳盛衰,是知其末,而未知其
本也。苟有知得阴阳升降之道者,庶可与共学适道矣。
【阐释】病人干咳而周身皮肤发痒,断为阴血虚衰不能润肺,肺燥而不能行
津液于皮肤,以及因津液不行于内外而引起的各种病理症象,所说均极切当。主
以清燥养营之补血汤合甘草炮姜汤加五味、白蜜,亦属对症之治法,方中当归补
血,黄芪固气,炮姜、甘草苦甘化阴,五味、白蜜清滋润敛,共奏清燥养营之功。
与其后段所论阴阳气血升降,呼吸循环的理论,亦极合拍。老年人周身皮肤发痒,
其病因与此相同,笔者用此方治之多效。
问曰:筋缩不伸者,何故?
答曰:此血虚不能养筋,筋燥故也。夫筋之燥也有由生,虽云水
郑钦安医书阐释·92·
能生木,其实水、火之功用在心、肺,肺主气,心主血,肺气行于五
脏,血亦行于五脏,肺气行于六腑,血亦行于六腑。肺气燥极,则运
用衰,津液不润于筋,则筋燥作。筋燥甚,故缩而不伸也。法宜清燥
养血为主,方用芍药甘草汤主之,或加二冬、白蜜亦可。
芍药甘草汤
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
用药意解
按芍药甘草汤一方,乃苦甘化阴之方也。夫芍药苦平入肝,肝者
阴也。甘草味甘入脾,脾者土也。苦与甘合,足以调周身之血,周身
之血既调,则周身之筋骨得养,筋得血养而燥气平,燥气平则筋舒而
自伸矣。然亦不必拘定此方,凡属苦甘、酸甘之品,皆可以化阴。活
法圆通之妙,即在此处也,学者须知。
【阐释】筋缩不伸,固由于血虚不能养筋,以致筋燥,而推原其本,则筋燥
实由肺燥。因肺主气,心主血,血随气行,肺失节令而运用衰,致津血不润于筋
而缩不能伸,故治以清燥养血之加味芍药甘草汤。芍药苦平入肝,甘草味甘入脾,
苦与甘合,足以化阴而调周身之血,血调而筋得养,自然由缩而伸。加入二冬、
白蜜,则清润养阴之力更强。末谓凡属苦甘、酸甘之品俱足以化阴,不必拘定此
方治此病,更示人以活法圆通之妙。
问曰:年老之人多健忘,言语重复者,何故?
答曰:此元阴虚极,而神无主也。夫心生血,神藏于血之中,神
者火也、气也,即坎中一阳,而寓于血之中,气与血相依,故别其名
曰心藏神,即此可知鬼神之用也。书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
良能二字,即真阴、真阳之本性也,神禀阳之灵,天体也,位尊,故
曰神;鬼禀阴之灵,地体也,位卑,故曰鬼。人之为善,则性从阳,
光明气象;人之为恶,则性从阴,黑暗气象。人死而为神,为鬼,即
在平日修持上判也。将死之际,善气重者,元神从天门而出,定为神
道;恶气重者,元神从地户而入,定为鬼道。若老人气血已衰,精神
自然不足,不足故神昏也。然又非热甚神昏之谓也,法宜养血为主,
气、血双补亦可。方用补血汤、独参汤,或参枣汤亦可,补血、独参
医理真传卷三·93·
二汤,解见上。
参枣汤
洋参一两枣仁一两甘草五钱猪心一个
以上三味为细末,同猪心炖服,或同猪心捣为丸俱可。
用药意解
按参枣汤一方,乃苦甘化阴,酸甘敛阴之方也。因元阴虚极,不
能养神,神无所主,故时明时昧,犹若残灯将灭,而火光不明,苟能
更添其膏,火光自然复明也。今以洋参之甘苦,枣仁之酸敛,以扶其
元阴。元阴敛而真气即敛,故曰藏神。又得猪心同气相求,庶几心神
明而不昧。复取甘草从中合化,而真血有源源不竭之妙也。此方不独
治老年健忘,凡属思虑损伤阴血者,皆可服也。
【阐释】年老之人健忘,言语重复,多由于气血虚衰,不能充分营养于脑,
影响及记忆、思维能力所致。祖国医学所谓心藏神,实指心血营养于脑而生知虑
的作用,解已见于第一卷,兹不再赘。至于心藏神而论及鬼神之用一段,则由于
时代所限,不合科学,应予扬弃。但其所出治法与处方,则是切当的。补血汤及
独参汤俱系古方,解已见前。参枣汤颇有新义,洋参甘苦,枣仁酸敛,甘草和中,
苦酸甘合而化阴,复得猪心同气相求,有药补、食补兼备之妙。故郑氏云:“此
方不独治老年健忘,凡属思虑损伤阴血者,皆可服也。”
问曰:大肠脱出数寸,肛门如火,气粗而喘,欲饮冷者,何故?
答曰:此元阴不足于肺,肺火旺而大肠之火亦旺也。夫脱肛一症,
原有阳虚阴虚之别。阳虚之脱肛者,由元气衰极,不能约束也。其人
必困倦无神,渴必饮热,阴象全见,法宜温中。阴虚之脱肛者,由于
下焦火旺,逼出也。其人精神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