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安医书阐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郑钦安医书阐释-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必困倦无神,渴必饮热,阴象全见,法宜温中。阴虚之脱肛者,由于
下焦火旺,逼出也。其人精神不衰,渴喜饮冷,热象全见。然此二症,
多起大泻大痢之后,治者务要认定阴、阳实据,自然获效。此症即阴
虚火旺也,火上逼肺,故喘,火下逼肠,故肛出。法宜滋阴泻火,方
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或葛根黄连黄芩汤亦可,解见上。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一两黄连五钱
郑钦安医书阐释·94·
用药意解
按大黄黄连泻心汤一方,乃泻火之方也。仲景以此方治心下痞满,
按之濡者。是因无形之热邪,伏于心下,而以此方泻之也。今借以治
此症,似亦未切,不知大黄、黄连苦寒,能泻三焦邪热,此病既因热
上攻肺,而喘症生,热下攻肠,而脱肛作,得大黄、黄连之苦寒泻火。
火邪一去,上下自安,亦握要之法也。
【阐释】脱肛有阴虚阳虚两种,阳虚宜温中,阴虚重泻火,必须辨症用药。
此病肛门如火,兼气喘饮冷,故断为元阴不足于肺,肺火旺而为肠之火亦旺,法
宜滋阴泻火,而治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或葛根黄连黄芩汤,亦可谓善于活用成方。
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原以治心下痞满,按之濡者,是泻心下无形之热邪,
二药均苦寒泻火,能消三焦邪热,分言之则大黄善泄肠胃之火,黄连能清心肺之
热,用以治脱肛兼喘,诚属对症之方。近人推广应用此方以治疗多种炎性肠胃病,
和一般突发的充血性疾病,包括痔疮出血,均有良效,可见本方消炎之力是很强
的。葛根黄连黄芩汤,如前所解,亦清热泻火之良方,方中葛根苦寒而能升散,
用治此病,似更合适。至于阳虚之脱肛,笔者经验,用补中益气汤重加升麻,再
加粟壳,治无不效。或用附子理中汤加升麻、粟壳治之亦可。此二方对治妇女子
宫脱垂亦有良效。
问曰:小便便时痛甚,口渴饮冷,其淋症乎?非淋症乎?
答曰:此膀胱之元阴不足,为邪火所灼,乃太阳腑症之甚者也。
因邪犯太阳,从太阳之标阳而化为热邪,伏于膀胱,故口渴、饮冷而
便痛,法宜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主之。其实近似淋症,淋症亦皆膀
胱之症也。前贤有血淋、气淋、沙淋、石淋、劳淋五淋之别,总而言
之,不出阴、阳两字。有阳衰不能化停滞之精而作者,十有七八。推
其源,多起于梦中遗精,忽觉而提其气以留之,不能复位,发泄不畅,
当心气下降而便溺,败精欲出而不能出,故小便痛甚,此受病之根也。
此病法宜大助元阳,鼓之化之,俾气化行而精气畅。世人一见便痛为
火,不敢轻投桂、附,是未识透此中消息也。亦有精停日久,阻滞气
机,郁而为热,灼尽膀耽阴血,败精为邪火所熬,故有砂、石之名,
总缘火由精停起见。阳虚之人,得此者多,方宜白通汤、三才、潜阳
诸方。阴虚之人,火旺太甚,宜滋肾丸、六味丸、五苓散之类,解见
上。或附子泻心汤亦可。
医理真传卷三·95·
五苓散
白术一两茯苓八钱猪苓五钱泽泻五钱
桂枝六钱
附子泻心汤
附子一枚黄芩五钱黄连五钱大黄一两
用药意解
按五苓散一方,乃化气行水之方也。因寒伤太阳之腑,气化不宣,
水道不利而生邪热。热伤津液,不能上升,故渴;气化不行,尿欲出
而不即出,故痛。今得二苓、术、泽,专行其水以培中,最妙在桂枝
一味,化膀胱气机,气机化行,自然郁热解而寒邪亦解。此方重在化
气,不重在去热一面,可知气化行,即是去热也,世多不识。
按附子泻心汤一方,乃寒、热并用之方也。仲景以此方治心下痞,
而复恶寒、汗出者,是少阴无形之热,伏于心下而作痞,复见太阳之
寒,又见汗出,有亡阳之虑,故用芩、连、大黄以泻少阴无形之伏热,
又用附子以固根蒂而追元阳,寒热互用,真立方之妙也。今借以治停
精而生热为淋者,用附子以鼓先天之阳,佐芩、连、大黄以泻伏热,
是不固之固,不利之利也。方书多用利水清热之品,是治热结一法,
而遗化精一法。余意方中再加安桂二、三钱,以助附子之力,而又能
化气,气化精通,热解邪出,何病淋之患哉?如三才封髓丹加安桂,
滋肾丸倍安桂,皆可酌用,切勿专以分利为主也。’
【阐释】此答认为小便痛甚而口渴饮冷,系由邪犯太阳从太阳之标阳而化为
热邪,伏于膀胱,是太阳腑症之重者,法宜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俱属正确。
但认为由于败精停滞而作,则未必恰当。因精属精窍所司,不与膀胱相通,当非
膀胱郁热之主因。五苓散中猪苓、泽泻利水于下,白术、茯苓燥湿于中,桂枝通
阳。化气行水,协同此药共奏上下两解,表里同治之功,使郁热降而寒邪亦解,
小便痛与口渴饮冷诸症自可速愈。附子泻心汤系寒热并用之方,《伤寒论》以治
恶寒、汗出之心下痞,《医宗金鉴》谓其病“非不解,乃表阳虚也,故以大黄、
黄连、黄芩泻痞之热,附子温表之阳,合内外而治之。其妙在用麻沸汤渍三黄须
臾,绞去滓,纳别煮附子汁,义在泻痞之意轻,扶阳之意重”。郑氏认为用三黄
是泻少阴无形之伏热,用附子是固根蒂而追元阳,故借以治此近似淋症而小便痛
郑钦安医书阐释·96·
甚,口渴饮冷之患者,是可以的。惟用此方治此病,只宜偏于阳虚之人,不若五
苓散偏于阴虚、阳虚者皆可用。
问曰:五更后常梦遗精,或一月三、五次,甚则七、八次者,何
故?
答曰:此元阳虚而神不为主也。夫遗精一症,与遗尿有些微之别。
尿窍易开,精窍不易启。然二窍之开阖,总属心气下降,轻重、浅深
不同耳。然而梦遗之症,诸书所论纷纷,未有实据,以余细揆其理,
人身以神为主,神居二气之中,昼则寄于心,夜则寄于肾。遗精之症,
戌亥以前者,病在于肾,子时以后者,病在于心,此人神从阴、从阳
之道也。人身上下关窍,总在一神字统之。神即火也,气也,坎中之
真阳也。真阳配真阴,神始有主;真阴配真阳,神始有依。梦遗之病,
务审究在上半夜,或下半夜,以定神之所在。病于上半夜者,主阴盛
阳衰,阳虚不能统摄精窍,而又兼邪念之心火动之,故作,法宜扶阳
为主,如潜阳丹、白通汤、桂枝龙骨牡蛎汤之类是也。病在下半夜者,
主阳盛阴衰,阴虚不能配阳,阳气既旺,而又有邪念之心火助之,神
昏无主,而不能镇静,故作,法宜扶阴以抑阳,如封髓丹倍黄柏、参
枣汤加黄连,补血汤、将军蛋、洋参蛋之类是也。其中受病之根,由
于素多淫念,或目之所见而心思,耳之所闻而慕切,念头辗转不断,
一片淫情,不觉已固结于神之中也。一经熟睡,元神游于梦幻之乡,
或有见,或有闻,或有交,邪念一动,心火下流,兼以相火助之,直
冲精窍,窍开而精自泄也。此病而云血虚神无主者,是遗泄在五更后,
正阳长阴消之时,故知其血虚也,法宜补阴以配阳,方用参枣汤,解
见上。
【阐释】梦遗一症,谓在上半夜者为阴盛阳衰,下半夜为阳盛阴衰,系就时
间医学的观点立言,是一般原则,但仍须参验个别患者的体质,究属阴虚阳虚而
施治,始为适当。阳虚者宜扶阳以配阴,阴虚者宜补阴以配阳,所选方剂,解已
见前。其中将军蛋、洋参蛋二方,即分别用大黄、洋参蒸蛋,药治而兼食补,以
治此病,更属相宜。而推原其“受病之根,由于素多淫念,……邪念一动,心火
下流,兼以相火助之,直冲精窍,窍开而精自泄”一段,尤为精切。此病必须结
合精神治疗,讲究心理卫生,断绝各种淫念,治疗效果始佳。如不能克制邪念,
医理真传卷三·97·
虽长久服药,亦难望治愈。
问曰:平人精神不衰,饮食健旺,常口渴而欲饮冷,小便亦常觉
不快,夜夜遗尿者,何故?
答曰:此元阴不足,而下焦有伏热也。世多以遗尿属下元无火,
其实不尽然。有真下元无火者,乃阳虚不能统束关窍,其人必精神困
倦,饮食减少,有阳虚之实据可凭,法宜收纳元阳,补火为要。此则
精神不衰,饮食如常,定是膀胱素有伏热,亦有心移热于小肠,肝移
热于脬而遗者,是热动于中,关门不禁也。即在心、肝两部脉息上求
之便了。若果心移热而作者,导赤散可用;肝移热于脬而作者,小柴
胡倍黄芩亦可医。再审其上半夜与下半夜,以探阴阳消长机关,而按
法治之,必不失也。此症直决为膀胱伏热,是因其人精神饮食有余,
渴常饮冷,便常不快,是以知之也。法宜滋肾、泻火为主,方用六味
地黄汤,加知、柏,解见上。
【阐释】此答说明遗尿有两种:由于阳虚不能统率关窍者,宜补火以收纳元
阳;由于阴虚下焦伏热者,宜滋肾、泻火以扶元阴。病人所现症状,全属后者,
故直判为膀胱有伏热,而治以知柏地黄汤。六味地黄汤功能利水育阴,再加苦寒
之知、柏以加强其坚肾清热之力,故能使遗尿止而口渴饮冷、小便不利诸症悉去。
但下焦伏热之症,亦有由心热下移者,则宜治以导赤散,由肝热下移者,则宜治
以小柴胡汤倍黄芩,是又须在脉、症上下细分辨而施治,不可专执一方。至于一
般遗尿,尤其睡中遗尿,多由下元不固,肾与膀胱虚冷,不能制约于水所致,小
儿素禀不足,及老年肾虚,多见此症,治宜兔丝子丸、缩泉丸、八味丸之类,随
症加减。
问曰:两足冷如冰,不能步履,服桂、附、除湿药不效,而更甚
者,何故?
答曰:此非阳衰湿侵于下,实血虚肺燥,不能行津液于至下也。
夫人身上下,全赖二气布护,真阳不足,亦有冷者,服桂、附以助之
即愈。脾虚不能转运水湿而作者,服健脾除湿药必效。此则不然,知
非阳虚湿盛,乃由血虚肺燥也。肺乃百脉之宗,出治节者也。肺气行,
则津液流通贯注,百脉增荣;肺气燥,则津液不行,百脉失养。今两
足冷如冰,乃水衰火极之象,人身水居其一,火居其二,火甚则津枯
郑钦安医书阐释·98·
而骨髓失养,其实由肺之燥而津液不充,津液不充,邪火立起。火未
甚时,犹觉内热;火既极时,却又作冷。古人云:“阳极生阴,阴极
生阳。”病机之颠倒如是,浅见者何能一一周知。此病法宜苦甘化阴
润燥为主,方用芍药甘草汤,或六味地黄汤,加二冬、白蜜,或黄连
阿胶汤俱可,解见上。
【阐释】观此答可知足冷如冰,不能步履,实有三种:由于肾阳不足者,宜
治以桂、附;由于脾虚湿盛者,宜服温中除湿之药;由于阴虚血亏,肺燥津枯,
阴极生阳而致者,服桂、附除湿药,不惟不效,反而更甚,亦犹热深厥深之症,
不可因厥而即回阳,必须治以苦甘化阴润燥之剂,始能奏效。这也是一条不同寻
常的重要经验。如前所解,芍药甘草汤,或六味地黄汤加二冬、白蜜,及黄连阿
胶汤,俱有此诸种功能,故可随宜选用以治此症。
问曰:四肢肌肉皮肤干粗瘦削,奄奄欲绝,常思冷饮,人俱以为
疳病也,不知是否?
答曰:此胃有伏热,而食尽脾阴之血液也。夫周身肌肉,统于脾
胃,脾气充则肉盈,脾阴足则肉活,周身肌肉红活充盈,乃后天健旺
之征。脾与胃为表里,彼此皆不可偏,偏则病作。今病人四肢干枯饮
冷,干枯乃火之象,亦不足之象,饮冷是病之情,亦阴枯乞救之情,
以此推求,知其胃有伏热未解,食尽脾阴所致。此等病症,小儿居多,
由饮食损伤脾胃,久久元气日落,或食生冷鲜物,停滞于内,邪热丛
生,服药未当,渐渐而成者,十居其八。妇女忧郁,损伤肝脾,渐渐
而成者亦多。世医一见枯槁,便以疳症目之,而立五疳之名,总非至
当。此症法宜甘润养阴为主,方用甘草黑姜汤,加五味,解见上。如
因内有积热者,审轻重治之。
【阐释】按祖国医学理论,周身肌肉统于脾胃,脾与胃为表里。此症是胃有
伏热,损伤脾阴,津液不行,故四肢肌肉皮肤干枯瘦削,常思饮冷而后快。此种
伏热,多由食积或忧郁而生,不一定是一般所说的疳病,只宜甘润养阴以清胃热
而固脾阴。甘草黑姜汤乃苦甘化阴之方,再加五味之敛润,养阴清热之力益强,
故可以治愈此病。
问曰:病赤白痢日数十次,腹痛拘急者,何故?
答曰:此元阴不足以致肺燥,复感客燥而移燥于大肠也。诸书俱
医理真传卷三·99·
称赤白为湿热病,以白属湿,以赤属热,照方施治,应效者少。余细
维此理,人身以坎、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