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商战权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商战权谋-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须成功,因此意义十分重大。
日本的第五大商社——三菱商事,如今也以“转挑战”制度著称。该公
司的作法是先公布各部门职缺,在每年12 月到1 月接受申请,2 月、3 月审
核确定,4 月就上任。该项制度的独特之处在于,想换部门的员工可以不通
过直属上司,直接向人事部经理申请即可。
4 年来,该社已有85 人调动,这些人多半转任技术、直销、情报产业部
门,其中更以转入财务部门者最多。这些员工由于是自动请调,能力及热诚
自是无庸置疑;而上述部门也因这批生力军加入,产生良性竞争,工作情绪
大为提高。目前拥有最多转入者的财务部,已因此成为三菱商社中最强的部
门,年收益达300 亿日元。
敢用强人,不怕超己
(Dare to use strong persons,not afraid of being sur passed)
凡是唯才是举,任人为贤的人,事业上无不取得成功的。
意大利首屈一指的菲亚特汽车公司是菲亚特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
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谁也不会料到这家赫赫有名的公司,在1979 年以前
的十年里,竟是个面临倒闭的公司。它连年亏损,无法进行再投资,被迫将
13%的股票卖给了对外银行,面对这种困境,菲亚特集团老板艾格龙尼家族
大胆起用强过他们的维托雷吉德拉,任命他为汽车公司总经理,将公司全权
交给他独立经营。
吉德拉管理才华出众,平易近人,具有不屈不挠而又吃苦耐劳、脚踏实
地的性格,老板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些优点而邀请他来汽车公司任职的。吉德
拉上任后,果然出手不凡,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在吉
德拉的整治下,菲亚特汽车公司很快摆脱了困境,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1984
年终于使汽车的销售量达到了一百多万辆,跃居欧洲第一,吉德拉本人也由
于经营有方而闻名,被人们称之为欧洲汽车市场的“霸主”。
精兵简政
(Better troops and simpler administration)
闻名于世的西德大众汽车公司由于前任总经理缺乏现代大生产的经营管
理能力,1974 年发生高额亏损,1975 年亏损的势头加剧,企业走向崩溃的边
缘。经营管理专家斯米克尔受命于危难之时,应聘接替了该公司总经理职位。
他上任后采取的第一项措施,就是精简公司各级领导班子和人员,“清除了
那些因循守旧、争权夺利、不干实事,提不出建议的领导和人员”,公司各
级领导大为减少,全公司职员从11。2 万人减少到9。3 万人。由于中间环节减
少,政令畅通,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公司的其他改革措施得以顺利实施,1975
年底公司扭亏为盈,1976 年一跃为盈利10 亿马克。
濒临破产的子公司
(Subsidiary pany border on bankruptcy)
贝卡特钢丝公司是比利时贝卡特公司在美国的一家子公司。母公司由比
利时贝卡特家族独家控制,经营线材业务已历百年,在欧洲、拉美和远东都
设有独资或合资的企业。自60 年代起,它开始试探在美国投资设厂,就地生
产,其中,在阿特色州的范布伦建立的农用线材厂,就是本文谈到的这家子
公司。范布伦厂的设备较先进,但与各子公司一样,控制权牢牢掌握在母公
司手中,高层干部全由比利时任命派遣,只有中、基层干部与工人才在当地
聘用。
比利时方面原预计美国农用线材,尤其是农、牧场围栏用的刺线需求量
很大,因此,对范布伦厂寄望甚殷。不料工厂投产后,市场形势远不如预期
的好,产品滞销,库存山积。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甚多。首先是预测失误,未能看到当时的需求很多
来自越南战争的军事订货,并非真正来自农、牧业;等到战火渐熄,军货骤
减,假象也就随之消失了。其次,农业线材是一种问世已久的老产品,市场
早被瓜分殆尽,想在强手之中挤占一席,很不容易。再则,在比利时母公司
眼中,美国这家子公司并不属于“嫡系”,按公司规定,只限于在美国中部
地区经营,回旋十分不便。最后,子公司一切重大决策,都由母公司隔洋遥
控,情况不明,又偏听偏信,范布伦厂建成才两年,厂长已易三任。本来请
专家编有两个模型,供战略分析用,却被母公司束之高阁。由于上述种种困
难,工厂投产两年来,不仅未能获利,反而亏损300 万美元,而且有继续亏
损下去的趋势。面对这种局面,母公司进退维谷,才破例聘请了一个美国人
史密斯任总裁,期望他能把子公司从危机中挽救出来。
缝纫机发明权之争
(Fight for sewing machinese invention right)
最早最著名的缝纫机是“胜家牌”缝纫机。胜家是德国人,全名为埃莎
克·迈登·胜家。胜家牌缝纫机并非他本人发明。但与他有极大的关系。
有一天,他在街头发现一个人正在摆摊出售一部缝纫机。他在市场上悄
悄地观察那个发明缝纫机的人,查访到这人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发明家,发明
了这部极有前途的缝纫机,但不得不出卖。于是,胜家就装扮成一个穷工人
和这个人交谈。一席话,说得主人心里发热,感到在患难之中遇到了知音,
结果主人同意以5000 美金的价格,把这台机器和它的发明权一起卖给胜家。
50 年前,曾有一个名叫汉德的人比胜家更早地发明了缝纫机,一直没有
公诸于世。胜家缝纫机间世后,汉德向法庭提起诉讼,并把自己研制出来的
缝纫机抬了出来,说胜家缝纫机乃是剽窃品。律师柯拉克出庭为胜家辩护,
结果三次开庭以后,胜家胜诉,判为“巧合”的发明。胜家对柯拉克万分感
激,就拉他一起为公司的合伙经营人。
无线电发明人之争
(Fight for radio inventor)
西欧各国异口同声地称意大利人马可尼是无线电的发明人。理由是:马
可尼做过无线电通信实验,并于1896 年首次取得无线电发明的专利权。
苏联人则认定俄国科学家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才是真正的
无线电的发明人。因为,在波波夫马可尼得到专利权之前的1895 年他就已做
过此类实验,而且还在莫斯科公开演讲了自己的学术报告,并把自己发明的
无线电接收机公之于众(这一天成为无线电的发明日),证据确凿,无可争
议。
美国人则另有看法,他们把“无线电之父”的桂冠戴在同胞德法雷斯特
的头上。因为是他发明了重要的无线电器件——三极管。
发明者早已魂归故土,然而他们的仰慕者和辩护士依然互不相让,争论
不休。
微积分发明人之争
(Fight for calculus inventor)
1665~1666 年,伦敦鼠疫横行,研究生牛顿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跑回故
里避难。因祸得福,这期间,他硕果累累:万有引力、微积分、光的色散现
象三大发现,联翩而至。无巧不成书,恰在此时,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也正
在探索微积分。在和牛顿的通信中,莱氏得知牛顿发明了微积分,他当即决
定抢先发表。于是,一篇只有六页槁纸的微积分论文公之于众了。莱氏先声
夺人,一时间赞誉纷起,学界哗然。瑞士数学家在皇家学会断言莱布尼茨剽
窃了牛顿的成果。几年后,莱氏著文暗示:牛顿才是剽窃。两人争夺桂冠,
国人呐喊助威。
事实上,是牛顿先于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而莱布尼茨先于牛顿发表微
积分,就速率而言,牛顿手脚应再快一点;就学术水平而言,两人同样光彩。
值得一提的是,在莱氏众多的德国同胞中,有一个人没有人云亦云,而
是持一种全新的见解。他认为:远在1635 年,意大利人卡瓦列利的《不可分
连续量的几何学》一书才是微积分的发端,1637 年,法国人笛卡尔制定解析
几何,1638 年,法国人费尔玛用微分法求极大值和极小值都是微积分的先
导。所以他说:微积分“是由牛顿和菜布尼茨大体上完成的,但不是由他们
发明的。”这个德国人就是恩格斯。
蒸汽机的发明者
(Inventor of steam engine)
提到蒸气机,人们不免要把它和英国人瓦特的名字联系起来。事实是:
1650 年,德国人格里凯进行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给后来的发明家以巨大的启
示。
1696 年,法国人巴本制成带有蒸汽机雏型的蒸汽泵。1969 年,英国人赛
维利首次造出最原始的蒸汽机,英国铁工纽可门在以上基础上于1705 年造出
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可供实用的蒸汽机,用于抽取矿山的地下水。
半个世纪以后,瓦特才开始接触蒸汽机。确切他说是在1763 年,瓦特受
委托修理一台格拉斯哥大学的纽可门蒸汽机模型。这台妙趣横生的模型使瓦
特大开眼界、倾心入迷。此后他便醉心于蒸汽机的设计改良。
1784 年,终于制成性能优异,给产业革命以巨大推动作用的改良蒸汽
机。
那为什么瓦特能名噪天下,而巴本、赛维利、纽可门却鲜为人知呢?这
大概是因为瓦特偶交好运、尽得天时之利吧。他制成改良蒸汽饥时,适值产
业革命轰轰烈烈。为工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蒸汽机;作为酬谢,人类历
史上辉煌炫目的产业革命也给他扬了名。
飞机发明人之争
(Fight for aeroplane inventor)
第一架飞机是谁发明的?苏联人自豪地宣称:是由俄国海军军官亚历山
大·费达洛维奇·莫扎伊斯基于1882 年发明的!英国人则断然认定是英国人
w。s。亨逊于1844 年设计成功,由其合作者英人斯特林菲罗在1848 年试飞成
功的。法国人反唇相讥:无可争议,第一架飞机是法国机械师阿代尔在1890
年发明的,这份殊荣,非他莫属。美国人力排众议,大声疾呼:统统不对!
真正的发明人是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他们在1903 年完成了这一前无古人的壮
举。
乍一看,既然都是“发明”,那么只要比较一下时间的先后就不难判定
谁是第一人。其实不然。“发明”一词的含义远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在
我国国务院重新修订颁布的《发明奖励条例》的第二条中这样表述:“本条
例所说的发明是一种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它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1)
前人所没有的;(2)先进的;(3)经过实践证明可以应用的。”以这把标
尺来衡量飞机的发明,便不难看出:由于在飞机没有问世的时代,只要有一
架出现,就一定是“前人所没有的”,而且肯定也是“先进的”,所以能不
能证明其“可以应用”就是症结所在了。史实告诉我们:莫扎伊斯基的飞机
机翼升力系数小、升阻比小、翼载荷小,没有横向操纵设备,不借助地面助
跑设备不能起飞,显然尚不具有“可以应用”的条件;W。S。亨逊的飞机仅仅
可以进行短暂的起降——不“可以应用”;;阿代尔的飞机动力装置是蒸汽
机,重量太大——不“可以应用”;相形之下,唯有莱特兄弟的飞机设备齐
全而优越,性能良好,能升空飞行,可载人,可操纵——当然,这称得上是
够格的“发明”。
安全灯发明人之争
(Fight for safety light inventor)
英格兰北部以煤矿众多著称。可是,矿井空气中含有不少甲烷气,当时
矿工照明是用蜡烛。甲烷气性情爆烈、遇火即燃。
1SI5 年,一位大土地主向英国知名科学家亨弗利·戴维绘声绘形地描述
了暴炸惨景,同时央求他找出一个预防爆炸的良策。
戴维大动恻隐之心。在伦敦,他开始致力于矿用安全灯的研制。他用金
属阿把灯火罩了起来,发现甲烷气进入网中就燃烧起来,但火焰不会溢出网
外,这样,就不会引爆外面的甲烷气。果然不负众望,矿井专用的安全灯诞
生了。戴维欣喜异常地在皇家学会宣读了发明论文。
恰好也是在1815 年,后来成为“铁路之父”的乔治·史蒂芬逊也在英格
兰北部矿山研制安全灯。他也如愿以偿了。
戴维的安全灯和史蒂芬逊的安全灯,孰先孰后?一场纷争开始了。
皇家学会不得不派专人斡旋其间,从事调停。戴维在科技上多有建树,
名驰遐迩,形势显然对他有利。果然,调查委员会宣布安全灯的发明人是戴
维。矿山主们募集了两千英镑,奖给戴维,以表彰他的创造性和仁爱精神。
同时奖给史蒂芬逊一百多英镑,以示鼓励。
消息传来,史蒂芬逊的工友、同事忿忿不平。他们倾其所有,凑集了一
千多英镑,郑重集会,庄重地通过了史蒂芬逊是安全灯首创者的决议,然后
把钱赠予他。
公允而论,就时间上说,史氏稍早一点,就科学根根据上说,戴氏要好
一些。
新产品诞生在八角桌旁
(New product b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