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逐鹿传- 第4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认识赵构的人,一眼就认出来了,囚车上的人真的是赵构,进而唏嘘不已,“历时了二百多年的大宋王朝真的就此成为了历史。”

    与赵构是被装入囚车中拉回来的不同,赵构的一众妃嫔,甚至是赵构的宫女,全都是坐着舒适的马车被押回来的。

    而且,只有赵构在进入汴梁城之后被游街示众,赵构的一从妃嫔和宫女进城了之后,直接就被送进了宫中。

    李衍并没有见赵构,只是下旨削去了赵构的王爵,将赵构妥善收押,就继续忙自己的事了。

    从赵构被捉到的那一刻开始,赵构就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

    现在的赵构,就是李衍手上的一个乐子,李衍无聊的时候,有可能会把赵构放出来解解闷。

    而现在,李衍没空。

    现在,李衍有太多太多比拿赵构解闷重要的事要去做。

    比如,趁着南宋的中枢系统被中军端掉的这个大好机会全面灭掉南宋,使南宋成为真正的历史——赵构虽然被中军捉了,南宋虽然亡了,但不是说南宋真的就彻底结束了,先不说西部地区还在宋将的手上,就是东南地区,也还有很多地方在宋将、宋臣的手上,另外,东南地区还有李成、钟相两伙义军,他们各自都有几十万军队以及不小的地盘。

    再比如,怎么消化南宋那广袤的疆土——吞并东南地区,并不是说打下来了,就算是吞并了。除了得打下来以外,还得治理,还得到那里百姓的认同。否则,李衍和大中早晚也会被别人取而代之。

    等等……

    总而言之,需要李衍做的重要的事太多了。

    而李衍要是不想将来也成为别人的乐子,自然得先可着这些重要的事来做。

    至于拿赵构解闷,甚么时候都可以。

    ……

    。

 第八百零六章 富平会战(上)(求订阅!)

    …

    不久之前,正准备跟中军会战的张浚,突然接到了潘太后以正安帝赵旉的名义所下的大赦命令。(全本小说网,https://。)

    张浚便知朝廷的形势有变。

    奈何!

    陕西离临安实在是太远了,中间还隔着大中、李成、钟相等势力,以至于张浚根本就没有可能带兵回去勤王。

    张浚原是进士出身,虽然很早就已经在北宋朝廷出仕了,但在赵佶和赵桓当政时期,张浚只是礼部的一个小官,并不受重视,也看不到甚么希望。

    直到张浚不顾一切逃去了南宋投奔当时刚要登基的赵构,张浚才时来运转。

    赵构登基了之后,南宋小朝廷极为缺乏人才,于是就把“有气节,宁舍家不从贼”的张浚,提拔为殿中侍御史——此职相当于后世中央纪委的一个官员。

    从原来七八品的小官,陡然升至三四品的大官,可见张浚是比较受赵构重用的。

    后来,赵构又让张浚领兵平叛,使得张浚有机会平步青云。

    所以,张浚对赵构感恩不已,进而忠心耿耿。

    这也才有了之后张浚主动请缨跑到西部来为赵构经营川陕线一事。

    得知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迫赵构退位,张浚心急如焚。

    可张浚却没对任何人说起此事。

    张浚一边将潘太后的特赦藏起来、一边派他的心腹冯轓到杭州劝苗傅和刘正彦让赵构复位、一边继续促成跟中军决战。

    在张浚想来,他只要大败中军,就能,进可以声援赵构逼潘太后、苗傅、刘正彦等人还政给赵构,退可以直接带兵回去勤王。

    这也就导致,会战大大提前了——张浚很怕夜长梦多,使宋西军将士知道了苗刘兵变一事之后,然后变得四分五裂,进而导致他准备了很久的大会战化为泡影,让大宋没了最后的机会(张浚个人认为的)。

    有人会问,这么大的事,张浚能完全封锁得住消息吗?

    当然不能。

    可宋军之中,只是有些影影绰绰的风传,并没有准确消息,张浚将这些消息定为中军的心理战。

    而中军方面,始终都没有出来辩驳张浚的说法,以至于,此事被压了下去。

    说到这,有人可能有些不解,不明白中军为甚么不证实这个消息,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打击宋军士气的机会吗?还是说吴玠并不知道这个消息?

    首先,吴玠当然知道苗刘兵变的消息,甚至吴玠都已经知道南宋灭亡了的消息。

    不过,与张浚一样,吴玠也没有声张,他只是将张宪、王彦等主要将领找来商量怎么利用这个机会?

    吴玠等人商量过后,断定,一旦泄露出去了南宋已经灭亡了这个消息,势必会对宋西军的士气造成很大的打击,甚至会让不少宋西军倒戈,不过这也有可能会令好不容易才从各个险峻之地走出来聚集到一起的宋西军退回那些险峻之地,然后据险而守。

    八百里秦川,北有梁山、黄龙山、尧山、嵯峨山、九嵕山、岐山、千山、陇山等组成的北山山系,倘若让这些宋西军据北山系而守,那么别说是攻打下西部地区,大中甚至连关中平原都不敢占据,因为,这些宋西军完全可以居高临下地控制关中平原。

    如果事情真这样发展,那么大中将来得多花费多少力气才能打下西部地区暂且不说,他们定西军也将完完全全被平南军给比下去了,他吴玠也就会完完全全被岳飞给比下去了。

    当然了,吴玠是不会承认他想跟岳飞相比的,他对外一定会说,他要为大中考虑,如果中军不能一举攻过北山山系,那么大中就无法平定西部地区。

    吴玠这么说,其实也没有任何问题,就是站在大中的角度来看,中军也势必要打过北山系,否则西部地区的人完全可以据北山系而自守,然后观望待定,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大中可真就不知道得用多少年才能攻占西部地区,完成统一了。

    再有,以吴玠对西部地区的人的了解,不打败他们,他们也绝不会服从大中的统治。

    所以,与张宪、王彦等人商量过后,吴玠说服了张宪、王彦等人,不仅压下了苗刘兵变的消息,还扣下了在燕青等人的逼迫之下赵构和潘太后联名下给张浚的投降诏书,全力促成跟宋西军的这场会战,准备一举攻占陕西,进而平定西部地区。

    因为有吴玠等人的配合,宋西军中,除了张浚等寥寥数人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苗刘兵变的准确消息,更不知道南宋其实已经灭亡了。

    又因为张浚和吴玠都想快点决战,免得南宋灭亡的消息捂不住了,进而毁了这场大决战,这使得,这场大决战来得比很多人所想象的还要快,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这场大决战来得有些过于仓促了。

    然而——

    不管这些人怎么想,这场大会战还是到来了。

    为了能会战,为了赢得这场大会战的胜利,吴玠甚至下了死命令让前线故意输几战,然后借机往后撤了撤,让宋西军攻取了陕北的延安府、保安军等地——这样一来,既增长了张浚决战的信心,又使决战之地变为平坦的富平。

    不久之后,中军便以张宪和王彦分率八万大军和十万大军犄角相援寻机而动在富平一带展开了阵势……

    再来说回张浚和宋西军。

    张浚想要跟中军决战,其实也不仅仅是因为形势所迫,还因为他有一定的底气。

    张浚用雷霆手段处理掉了曲端、整肃了泾原军的高层之后,成功夺下了宋西军中实力最强的泾原军的指挥权,然后又用尽了手段整合了其余四路宋西军,使得永兴路、环庆路、熙河路、秦凤路帅臣皆率领各自的精锐人马离开了各自的驻地,来富平一带集结。

    张浚集五路战兵,组成了一个有二十万人(仅骑兵,就有七万)的庞大兵团,再加上后勤物资充足,运输也有充分的保证。

    这才给了张浚会战并且想借此战一举打败中军的信心。

    很快,张浚就任命熙河路帅臣刘锡为都统制,下令在富平与中军会战……

    ……

    。

 第八百零七章 富平会战(下)(求订阅!)

    …

    因为这次会战是张浚率先挑起来的,宋军准备的其实比中军推备的要快一些。全本小说网https://。

    而中军当时已经深入到了陕北的延安府、保安军等地——这些地区其实不利于中军会战。

    当时,宋军诸将都向张浚建议,利用渭水沿岸的有利地形,立即向中军发起进攻。

    但张浚当时却故作持重,否定了这项正确的建议——他准备跟中军进行一场堂堂正正的大会战。

    在这一点上,即便说张浚是蠢猪式的宋襄公也并不过分。

    按照张浚的部署,宋军集结于富平,摆出了一付打堂皇之阵的架式。

    富平座落在北山山麓,位于关中平原中段的北部边缘地带,地势平坦,易攻难守。

    但只要从富平向北或向西后退几十里,宋军便可以依山而阵了。

    唐重在看过了地形之后,反对宋军在富平布阵,说“兵以利动。如今地势不利。凭甚么作战?应该迁往高处布阵,以扼制敌骑的冲锋。”

    但是,多数宋将不同意唐重的意见,他们认为宋军阵前有一片长着秋苇的沼泽,足可以限制中骑的冲击力量。

    于是,唐重的建议被张浚给否决了。

    先是张浚犯了错误,现在是多数宋将犯了错误。

    这一连串的错误,也注定了宋军失败的命运。

    会战之日。

    吴玠站在高台之上,拄着战刀指挥战斗。

    战斗一打响,在吴玠的命令下,中军率先发起进攻。

    吴玠以杨从义为先锋,杨从义亲率三千精骑,一面冲锋,一面投下柴草和土袋,填平了宋军阵前的那片沼泽。

    与此同时,吴玠又命令郭进,率领骑兵绕开宋军营垒,向“乡民小寨”发起进攻。

    所谓“乡民小寨”,就是运粮民夫居住的营寨。

    这些营寨多傍近宋军营垒,用大车临时拼凑成屏障,防御力量极为脆弱。

    宋军其实并没有指望“乡民小寨”抵御中军进攻,但小寨被中军攻破了之后,惊惶失措的民夫却逃向宋军营垒,结果冲乱了宋军的阵脚。

    这是宋军始料未及的。

    中军随后尾随逃跑的民夫,成功地穿过了宋军弓弩的射击区,直扑宋军营前。

    于是,中宋双方展开了短兵相击的激战。

    泾原军的战斗力很强,唐重虽然是文官,但他却报了必死之心,因此,使终带领亲军冲杀在第一线。

    由于唐重和泾原军的悍勇,宋军慢慢稳住了阵脚,勇猛杀敌,使得郭进无法前进一步。

    慢慢的,郭进和唐重这里出现了僵局,双方胶着到了一起。

    吴玠见状,令杨政率领一万精骑攻击宋军的另一路,也就是赵哲所率领的环庆军。

    赵哲原为两浙路提点刑狱,曾与张浚一起在东南讨平叶浓。

    张浚很欣赏赵哲的才干,因此,在组建川陕宣抚司的班子时,特意将赵哲选了进来。

    到了陕西以后,张浚又派赵哲接替王似出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这赵哲,谈起兵事来,一套一套的,如果听他自己所说,他可能比韩信还要厉害。

    可真交上手了以后,这赵哲一见中军的奔雷车杀过来,就被吓得魂飞魄散,等到没良心炮、飞天神雷、床弩等重武器铺天盖地的袭来,赵哲立即就不管不顾的擅自离队,不在军前督战。

    结果,环庆军的战斗力本就是宋西军中比较弱的,加上赵哲离队,因此环庆军被中军一下子就冲垮了。

    环庆军一垮,士卒立即大溃逃,结果影响了整个战局,其它各军纷纷溃败下来。

    吴玠看准时机,令张宪和王彦亲率大军乘胜追击。

    中军将士一边冲锋、一边大喊“南宋已亡,宋康王如今已成吾皇之阶下囚,尔等何必再战?”、“大家都是汉人,何必自相残杀,只要汝等伏地而降,吾皇和吴大帅全都既往不咎!”、“我大中又不是蛮夷胡狄政权,且即将就要完成大一统,你等又何必求死抵抗,白白浪费宝贵性命!”……

    南宋灭亡了一事,在开战之前其实已经有风声传出去了,不过,张浚仍将其解释为这是中军的攻心之计,将其强压了下去。

    如今,兵败,再加上这攻心之言,使得大片大片的宋军将士跪地而降。

    这个势头一起,立即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张宪和王彦率领的大军,呈两条巨龙之势,向宋军绞杀而去。

    而另一方面,由干战前张浚只想到了胜利而没想到失败,因此一旦战败,他便举止无措,不知道怎样收拾这个残局才好,由此,导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