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有天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浒有天庭- 第3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路闲话不提,李陵对周围地理总算是搞清楚了,李张氏山村所在,是一处好地方,名叫“双牛角”,也有叫二角山的,那是易守难攻,天然要塞,正是建立一份小基业之地,当然不是为了争霸天下,而是为了金屋藏娇,让貂蝉有个安身立命之地,再也不用回洛阳司徒府了。

    至于让貂蝉对王允报恩,那不可能的,他已经打算传一句话给王允:貂蝉我要了!

    言归正传,李陵带领众人一番辛苦,终于把贼窝搜刮的干干净净,一粒粮食都没有留下;也没再遇上贼人,所有人,牵牛驾车、挑担、背篓,都回返村庄。

    李陵骑着枣红马,腰挎长剑,手持大刀,那是威风凛凛,俨然一位英武的将军,走在队伍前列。

    等到了村口,李陵再次仔细打量“二角山”……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二角山就是天赐好地方啊,易守难攻,未来就是一片红星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现在天下还乱着呢。

    即便有曹操、刘备、孙坚以及贾诩、荀彧来拨乱反正,甚至还讲有郭嘉、诸葛亮等顶级名臣的辅佐,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大治的,所以要把这二角山当基业,交给貂蝉搭理,安全是第一位的。

    二角山之所以得名,原因有三:

    第一,可见村口就是牛的嘴巴,算是一道小小关隘,修缮得当,放上一二十人守着,挡住数百兵马,不成问题。

    第二,进了村口,视野变得开阔,像是壶腹,里面有几处平地,种着各种粮食;山顶山腹其中勉强算是肥沃的地方,开了不少梯田;没开田的地方长满了花草树木,还有几处果树群。(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手机阅读,m。taiuu。com

 第五七七章 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

    第三,远方山沟土道,乍看之下便是牛的二角,尖尖细细,弯了几弯,很是形似。如果在牛角尖上,修缮木寨,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势,好一个天然防御。

    李陵心中有了计划,正好有浮财在身,此时不建立一份基业,更待何时。虽然,就连汉献帝都受他掌控,然这是他的私家领地,甚至说是貂蝉的私家领地,意义不一样。

    李陵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尽管天庭已经建立,以后随时可以往来三国、水浒大宋,甚至把唐姬、蔡文姬、貂蝉,已经以后可能占为己有的洛神甄宓,统统传送往天庭的。

    但是眼下时分却是不行的,就连李陵本人也不是真身降临,而是附身而已。这不仅需要打通三国与水浒大宋的通道,如果要一直保持的话,甚至还要建立一重天,稳定两个时空的连接。

    日月轮替,时间匆匆,李陵在此处打造自己的一处安乐窝,不仅让貂蝉有了安身之所,也让四周惶惶不可终日的山民,得以有一安全之地保全家庭与财产。

    李陵不可能长时间逗留于此,他还要前往各地,收缴兵权,稳定地方,因此这地方只能留给貂蝉搭理了,而且这将是她定居之地。

    话说李陵走后一月,这一个月来,对貂蝉来说,虽然以女子之身掌权,却劲头正盛,威望正隆,在二角山,没有过一个多月,就把二角山打造成了一座要塞。

    此时换做前次山贼来袭,不要说让他们有来无回,至少可以依着关隘轻而易举,杀败他们。

    不仅如此,此时的二角山,才是真正的二角山,三五十人,就可全面防御,关寨修建完毕后,比原先设想的还要好,可以一举抵挡数千人攻打。

    这可不是夸大其实,而是有科学道理的,关键就在二角山牛嘴之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貂蝉经过反复斟酌摸索,在山脚牛嘴处,拓展了牛嘴,使之变得狭长,宽不过一丈,勉强并行两马一车,重型攻城器械施展不开。

    而后,在牛嘴咽喉处,重加防御,构建堡垒,修有重型闸门,这是第二道防御。其后更是两条鼻道,留有箭孔,射杀起来防不胜防,最后通向牛角,是终极的防御。

    在这个乱世,能有如此一个地方安身,简直比世外桃源不遑多让。这下,原本还担心以后山贼劫掠的村民猎户,放心不少。

    而更加重要的是,山村的凝聚力无形中提高了好几倍,而这个凝聚力的核心,便是貂蝉或者是李陵的实际代理人——是她一手打造了如此“险关坚寨”,是她一手把这荒村野山变成了世外桃源。

    因果循环,费心费力做好这一切的貂蝉威望空前大涨,即使皇帝的身份在村民心中的地位也不及其万一。

    这些还只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人——貂蝉凭借着隆重的威望,招了四五十“兵马”,忙时耕种,闲时训练,排兵布阵。

    近日,貂蝉的威名,从一个月前传到十里八村,到现在转眼就传遍百里方圆,不少热血青壮慕名拜访,甚至拜师学艺。

    汉末政治腐败,贪污横行,民不聊生,这世道越来越不好了,有一武艺傍身,比之什么都好。貂蝉则是毫不吝啬,只要人品尚可,便细心教授。

    山是死的,人是活的,没有人,这山寨形同虚设。也因此,貂蝉在习练武艺的同时,也是全心全意的培养着手下。

    再说李陵,他带领护卫与貂蝉分开之后,有皇帝诏书傍身,是他“名正言顺”一路横推,先是冀州韩馥的留守兵马被拿下,再是袁绍的老巢被掀个底朝天。

    自然大名鼎鼎的颜良文丑,被李陵甩手三张封神牌,九纹龙史进、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一出场,便镇压全场,颜良文丑何时见过如此神仙一般的人物,立刻臣服了。

    接下来是徐州陶谦,继续留任,但是兵马尤其是丹阳兵,要交出来,军政分离嘛,必须贯彻到底,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最后,这一日李陵终于拿下荆州刘表,师出有名,谁敢不服?甩手两张封神牌,打得他怀疑人生。再说,荆州名义上是刘表的,实际上是世家大族的,这些人只想苟安,换谁来当家做主不是,何必非要拧着来?

    君不见后来的曹操南下,他们便很没节操的投降了事?那是曹操在平定了北方以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18)七月大举南下,发起了征讨荆州刘表的战争。

    八月份刘表死了,由他的儿子刘琮继位荆州刺史,九月份曹操大军到了新野。荆州大臣蒯越、韩嵩等人劝说刘琮归附曹操,刘琮于是举州投降。

    还是在官渡之战时期,刘表手下很多大臣就有归顺曹操之心,等到刘琮投降,这些人自然是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地接受曹操的爵位官号了。

    因此由此先例,李陵对这些世家大族们看得透透的,私心重只求自保,事实上,他拿下荆州之所以顺利,也全赖他们的私心。

    闲言少叙,荆州虽大,对于李陵而言却是没有多大吸引力,反而隐居在荆州的两个人物值得他的重视,那便是卧龙与凤雏。

    “卧龙凤雏幼麟冢虎”可是名传千古啊!一般人比较熟悉卧龙,凤雏或许还能知晓,然而后面的几人却是难得清楚的。

    实际上卧龙凤雏幼麟冢虎是指汉末三国的诸葛亮、庞统、姜维、司马懿等人。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姜维,号幼麟;司马懿,号冢虎。

    也有幼麟指周瑜的说法,理由其一是指年少成名,其二诸葛、庞统、司马三人年代相同,姜维略微晚一辈,而周瑜刚好同时代。

    当然,最有名的当属诸葛亮了,当然凤雏与他齐名,奈何凤雏死的太早。而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卧龙凤雏,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

    这便是书中,被称为“水镜先生”的司马徽所说的,当然,这是造势之语,本来司马徽之所以会怎么说,是因为,“卧龙”“凤雏”是他的两位得意门生。(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手机阅读,m。taiuu。com

 第五七八章 浪一浪的诸葛亮

    (全本小说网,WWW。TAIUU。COM)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认这个事实,因为“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他们两位的能力,是那么的出类拔萃。

    曾经刘备在见到司马徽并听他介绍“卧龙”与“凤雏”之后,又经大孝子徐庶徐元直的极力推荐,放下自己皇叔的高贵身份,三顾茅庐,最终请得“卧龙”诸葛亮的出山。

    并且,诸葛亮出山之后,并为让刘备失望,而是大显身手,最终为刘备夺取荆州为根本,发展势力,并且又为刘备推荐了“凤雏”庞统,庞统的加入让刘备可谓是如虎添翼,势如破竹。

    得到这两位谋士,刘备是欣喜若狂,因为,刘备从未忘记司马徽曾说过的“卧龙凤雏,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这句话,所以此时的刘备,是意气风发,觉得北抗曹操,东据孙权,只是时间问题了,恢复汉室指日可待。

    然而,好景不长,“凤雏”庞统在为刘备效力时间并不长久,便在入蜀的一场战役之中,中箭殒命与“落凤坡”,“卧龙”“凤雏”可是刘备的左膀右臂,而断掉一臂的刘备又何尝不是痛彻心扉。

    其实,按司马徽所说“卧龙凤雏,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而刘备得到了两位,为何蜀汉还是没有得天下?

    哪怕是庞统后面死了,诸葛亮还健在啊。其实,在“卧龙凤雏,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后面还有一句,那便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这两位,对于没有熟读三国的人,对孝直或许知道的人会多一些,对于子初,也许知道的人并不多。子初,叫刘巴,字子初,而孝直,便是法正,张松的好友,也是引刘备进入蜀地的关键之人。

    法正与刘巴的加入,使得刘备在蜀地更加的顺风顺水。刘巴是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人,很早就出名了,荆州牧刘表,就曾多次想要招攘刘巴,但刘巴却始终不愿为刘表效力。

    后来,刘备占领荆州,很多人才都投靠了刘备,而刘巴却是北上投奔曹操,投奔曹操后,曹操命其去招降荆南部三郡,可惜且被刘备捷足先登,于是,没有达到目的,不能复命于曹操的刘巴,又辗转去了益州,投奔了刘璋。

    可见,在前期,刘巴根本不愿意为刘备出谋划策。在刘璋要请刘备入川抵御张鲁的时候,刘巴就多次进谏刘璋,不能让刘备入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而刘璋却并不采纳刘巴的意见,最终,刘备获得了蜀地,这块诸葛亮出山时就定下的三分天下的风水宝地。

    刘备深十分喜爱刘巴的才能,最终得到蜀地的同时,也得到了这位连诸葛亮都多次称赞的能人异士。刘巴博才多学,为刘备如蜀地后解决了财政困难等诸多问题,后由于诸葛亮等人共同编制法律文件《蜀科》,为刘备建立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在刘备称帝后不久,就逝世了。刘巴死后,魏国尚书陈群还给诸葛亮写信,探问刘巴的情况,可见刘巴的影响有多大,刘巴的过世,是蜀国的一大损失。

    法正是引刘备入川之人,其才能也是非常之强,为刘备献计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引刘备入川,又同刘备进取汉中。

    法正善于奇谋,深受刘备的信任与尊重,然而,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次年,就病逝了,终年45岁。法正的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后刘备追谥法正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以为有谥号的大臣,可见刘备对其是多么的在乎。

    刘巴与法正的离开人世,使得蜀国失去了两个顶梁支柱,所以虽然刘备得到了“卧龙”“凤雏”,蜀国却也没能得天下。

    因为众人只知“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却不知其实后面还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也许,刘巴和法正能够都多辅助刘备几年,或其蜀汉真能得天下,也未可知。话说远了,对于有些孤陋寡闻的李陵来说,刘巴、法正的重要性,他几乎不知,反而只知道卧龙凤雏,尤其是前者卧龙诸葛亮,那是如雷贯耳、“仰慕已久”,于是他也要效仿刘备来个“三顾茅庐”。

    对《三国演义》熟悉的读者可能都有这样一个印象:

    诸葛亮上战场经常爱坐着一辆四轮小车,羽扇纶巾,好不潇洒。只是坐车遇到敌人突袭,怎么办?那诸葛丞相在战场上这么玩,是不是太浪了?

    其实不然,这里面有讲究,既能浪一浪又能去的非凡的效果。不仅诸葛亮如此,在五胡十六国时代,前凉张氏王国就出了一个坐着轺车——带伞盖的轻便马车,一边指挥战斗,一边浪的名人——谢艾。

    前凉张氏自316年西晋灭亡后,便以凉州为基地形成了一个割据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