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隋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路隋行- 第4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头和势头成为朝中另一位权臣的越国公杨素,加入他们的助攻联盟,在朝中替杨广寻找到一位强有力的内援。

    宇文述尚在奉调返回长安的路上,就在歇脚的驿站听到了杨素因率军大胜西突厥,班师回朝后被册任为尚书右仆射的消息,喜出望外之余不免生出一份担心:杨素既受到重用,会不会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位,稳妥地支持太子杨勇,抑或在太子人选这一问题上保持中立,凭自己与杨约昔日的那点交情,回京后要怎样才能拉杨氏兄弟入伙,完成自己这次以贬官为代价欲要完成的任务呢?

    由于对拉拢杨素缺乏自信,宇文述在回到长安的最初几天里,差点儿帮了杨广一个倒忙:险些儿就要张口将自己欲助杨广夺宗的实情向其时已奉调回京担任卫尉卿的唐国公李渊和盘托出,拉拢李渊成为助攻联盟的一员了。

    宇文述的想法也并非没有道理,他是这么想的:数月前首先提出废黜太子杨勇、改立晋王杨广为太子的是皇后独孤伽罗,而李渊又是最受独孤伽罗器重和信任的外甥,照此不难做出推断,李渊也应支持杨广入主东宫。

    所幸宇文述在开口向李渊说明实情之前还留了个心眼儿,有意试探了一下李渊的口锋。

    令他感到庆幸的是,李渊(卫尉卿官位在宇文述时任的骠骑将军之上)一听到宇文述向他询问哪位皇子可能会是下一任太子的话,一改往日见人不笑不说话的温吞做派,当场便与他翻了脸,口口声声称,自己只知道大隋有一位太子,就是杨勇,除此之外,没有他人。

    被李渊当面痛斥了一顿,讨了个大大的没趣。宇文述怀着一腔怒气回到府中,耳边仿佛仍响着李渊的话。他不是初在官场混的毛头小子,情知自己提出太子人选这一忌讳话题,李渊大多不会亮明自己内心的态度的,可是李渊痛斥他的最末一句话:除了杨勇一个人以外,在李渊眼中,没有他人是太子,令宇文述事后左思右想,最终认定,李渊要么已加入了太子党,坚定地支持太子杨勇,要么就是眼中只有皇帝、皇后、太子三个人,而无论他是哪一种人,都是决然不会支持杨广上位的。

    这么一想,宇文述不禁感到有些后怕了:要是李渊将自己的话无论是禀报给皇帝、皇后、太子中的哪一位,恐怕自己就要惹来灭门之祸了。

    原本就对拉拢杨素、杨约兄弟入伙缺少自信,又在返回长安任职后不久孟浪了这么一回,险些儿坏了大事,这下宇文述再不敢轻举妄动了。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做了一个多月的京官,宇文述确信李渊不会告发自己,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认真琢磨起如何拉拢朝中新贵杨素的事情。此时,张衡携带着那份重要的奏章也返抵了长安。(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24章 这个礼包恁大了些

    (全本小说网,。)

    张衡自建康动身返回长安前,杨广再三叮嘱他,此行事关重大,务须说服朝廷支持在江南推行新政,故而他在返抵长安后,不敢有丝毫的耽搁,甚至连长安的家都没回,就前往大兴宫求见皇帝。

    杨坚近日来关注的重点不在江南,而在塞外。尽管南陈残部王仲宣发动的叛乱曾一度波及浙东,但随着以洗夫人为首的岭南诸蛮部落归附朝廷,配合官军迅速转守为攻,叛军的败势已定,而与此同时,在北方,虽然杨素大败西突厥达头可汗,可随着东突厥的元气日渐恢复,都蓝可汗意欲摆脱对大隋的依附,恢复突厥草原霸主地位的迹象日益明显,为此,杨坚不得不指派朝中首相高颖亲自坐镇并州,防范东突厥生变。

    由于形势所迫,高颖一时还难以从并州抽身,朝中杨坚身边急需一位有实际统军经验的大臣帮他参赞军机,加之杨素统军新胜,于是,他就自然而然地被杨坚委以重任,改而册任为了尚书右仆射,并在高颖不在朝中期间,实际上成为了朝中首相。

    在得知张衡奉杨广之命还朝呈报奏章的消息后,杨坚并没有吩咐人去传太子杨勇前来,只和正在临德殿商议朝务的杨毒瘾一道传见了张衡。

    待杨坚接过张衡呈上的奏章,细细看罢,紧锁双眉,未置可否,顺手将奏章递给了杨素,尔后向张衡问道:“江南目下的局势稳定否?前番刺杀子相的凶手可曾捉拿归案?”

    张衡躬身拱手答道:“禀皇上,晋王已命韦晃统带十万大军,会同数万蛮兵,将王仲宣叛军残部围困于岭南番禺城内,江南境内由叛乱引起的骚动已日渐趋稳,为江南长治久安计,晋王在召集各州郡吏员会议后,向朝廷呈报了这道奏章,待皇上诏准后,拟于江南各地推行。关于行刺王仆射一案,晋王正在命人详查之中。”

    “唔,堂堂朝廷宰相,被人刺杀于公廨之中,此案决不可等闲视之,务必将凶手捉拿归案,押送长安,明正典刑。”杨坚说着,将目光转向了杨素,想先听听他对杨广所上这道奏章的看法。

    杨素会意,上前将奏章交还给杨坚,抱拳说道:“臣注意到晋王欲请朝廷颁下赏格,悬赏捉拿首逆元凶,臣对此并无异议。然就晋王奏章中所请欲在江南推行均田制一事,心中尚存二三未解之事,能否容臣向张长史面询一二?”

    “准。”

    杨素得到杨坚的允准,转过身客气地冲张衡问道:“请问张长史,目下江南全境可授之田地总数有多少,可受田的人丁总数又有多少?这其中原系有主的田地,新开的荒田分别是多少?”

    张衡对此早有准备,从怀中掏出一份详细的人丁、田地册子呈给杨素,答道:“杨仆射请看,这是一份江南各地新汇总上报的人丁、田地籍册,上面详尽列明了各类田地和男女人丁数目。”

    杨素回身望了一眼杨坚,见他无话,方从张衡手中接过那份籍册,仔细看罢后,皱着眉头问张衡道:“我观这份籍册上所列田地,大多皆是南陈时有主之田,试问,如依晋王所奏,将这些有主之田尽均授予人,且对原田主并无稍加补偿之措施提出,如此行事,会不会招致原田主的反对,给江南局势带来更大的隐患?”

    “皇上,杨仆射容禀。开皇九年,皇上兴兵伐陈,一举结束了南北分治的局面,实现了华夏一统,江南全境从此皆为王土,哪儿还有原田主之说,此为其一。”张衡正色答道,“其二,经江南各州郡呈报,目下江南各地田地,百亩之中倒有大半为撂荒之地,田产归属不明,百姓无心耕种,实为江南至今动荡之源头,急需朝廷推行田地新政,加以改变,而晋王素知皇上有恢复上古均田制之心愿,体察江南世情民意,欲在江南各地首推均田制,也是为了达成皇上宿愿;其三,杨仆射方才所说如推行均田制,理应对原田主稍做补偿一事,下官受晋王所托,曾对江南各地的世家大族人丁及拥有田亩数目做过一番核查,经核查发现,如均田制一经推行,这些世家大族(原有田主)因其族内人丁众多,可受田亩总数仍远远多于其它人等,只是同之前相比,大大限制了其雇佣佃客为其耕种,鼓励他们自行耕种,自食其力,非但不会造成更大的隐患,反而更利于江南的长治久安。”

    “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建平所言甚是。江南既已归化,江南百姓皆为朕的子民,理应由朕授予其田地,供其糊口、生活。”不待杨素开口反驳,杨坚听了张衡的这番话,已是频频点头,称许道。

    杨素听皇上开口对杨广奏请在江南推行均田表示了赞同,自已心中虽仍怀有质疑,也不便再对此多说什么了,遂改口向张衡问道:“晋王奏章中请皇上诏准,给复江南三年,三年后仍须按半数征收江南的租调,你们详细估算过没有,这需得朝廷共计减免多少数目租赋?”

    当杨素前次统军平定江南叛乱之际,张衡曾亲眼见识过他蓄意巴结杨广的情形,没想到如今他身份不同以往,所持立场也随之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竟接连对杨广所奏之事提出了质询,心中难免对杨素生出了几分不满,拱手答道:“皇上明鉴,南北分治长达百年之久,江南新附,人心难免动荡,如无特别举措加以抚恤,只恐为奸人所乘。目下看似朝廷需为安定江南多花费些代价,实则待江南局势恢复了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势必将为朝廷贡献更多的租赋,正所谓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是也。”

    一经杨素提醒,杨广这道奏章中隐含着要朝廷为安定江南拿出真金白银的一个偌大的礼包,杨坚的态度开始变得犹豫了起来:他心中虽觉张衡所说并非没有道理,但因考虑到北方局势有趋于不稳的趋势,加之关东、中原等地前些年为朝廷兴兵伐陈贡献良多,朝廷正欲从江南这个新划入的粮仓征得更多的租赋,以应不时之需,如果诏准了杨广所奏之事,无疑将给朝廷的收支带来更大的困难。

    “处道,关于如何减免江南租赋一事,就交由部议之后再做决断吧。”杨坚没有理会张衡,向冲着杨素吩咐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825章 千年未变的赌局(上)

    (全本小说网,。)

    因还朝初次陛见之时就受到杨素的接连质疑,使得张衡对宇文述奉调回京拉拢杨氏兄弟所获得的成效大为不满,向杨坚告退一走出大兴宫,即来寻宇文述探问详情。

    宇文述不便如实告知张衡,自己是因错拉拢了李渊,担心受到他的告发,至今尚未着手拉拢杨氏兄弟的,只向张衡推说杨素如今在朝中身份地位已非昔日可比,实系朝中首相,自己人微言轻,平常连见他一面都不容易,更甭提劝说他入伙支持杨广入主东宫一事了。同时,为避免使张衡觉察出他话中的破绽,宇文述还反客为主,向张衡讨教怎样才能劝说杨素成为杨广在朝中的内援。

    “在建康时,不是听伯通说起过,你与杨约有些交情吗,何不从他身上入手,先说服杨约支持晋王,尔后请杨约去劝说其兄?”张衡疑惑地闪了宇文述一眼,提醒他道,“今日入宫陛见之时,未见皇上传召太子听政,由此可见太子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已大不如前,且当初是杨约前来并州传旨,成全了王爷与王妃的姻缘,说来也算得与王爷有些交情,你不妨先找杨约,探探他的口风,尔后再相见行事。”

    宇文述面有难色地说道:“起初杨约虽曾得我相助,才入宫做了长秋监令,然此后我因离京在外,我二人这么年来一向疏于往还,此次他若是一味虚言搪塞,又当如何?”

    张衡脸上浮现出一丝诡异的笑容,向前探了探身,凑近宇文述耳边,压低声音向他说了些什么,只见宇文述的脸色变得开朗了起来,连连点头道:“就依建平所言,我这就去试试。”

    杨约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上已坐了四五年的时间,却始终未能从少卿晋升为正卿,这使得他领悟出了一个令他感到十分沮丧的道理:任凭他如何为朝廷办差卖命,掌管好一朝的讼政,朝廷都不会任用一个身有残疾的人位列九卿的。

    自从幼年时不慎从树上跌落,失去了那个活儿,也就注定了杨约这一生的命运:不论他有多么高的才华,也不论他的才干多么的出众,他也只能做个跑腿伺侯人的宦者了。即便是付出了比别人大得多的努力和代价,好容易从长秋监调到了大理寺这样的法政衙门,依然摆脱不了替他人卖力办差,自己却难以在仕途再进一步,跻身九卿,和自己的兄长并肩齐进了。

    同时,失去了男人的活儿,杨约也就成了无后的人,加之随着仕途遇挫,他的兴趣渐渐转移到了这世上另一样能勾起人们无限欲望的事情上来:爱财。

    凭心而论,杨约并不是个贪官儿,身为大理寺少卿,实际上办着大理寺正卿的差使,几年下来,除了朝廷赏赐以及亲友馈赠以外,杨约几乎没有在公事上收过一文钱的好处。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杨约虽是宦者之身,却自认还是一位读书人,是不屑做那些龌龊之事的。

    虽然不收贿赂,但在赌桌上嬴来的钱财,杨约还是乐于笑纳的,特别是近年来,他眼瞅着本衙署的长官走马灯似的换了有不下三四位,而自己这个少卿却还是个少卿,渐渐对仕途感到心灰意冷之后,偶尔闲暇时约上几位知交好友,赌桌上尽兴一把,就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以杨约的头脑和智慧,他决不可能不知,与自己深夜聚赌的这些人中就有借助赌博向自己行贿、输送好处的人,只是隔着一张小小的赌桌,使他有意无意产生了一种错觉:即便是真的有人通过这种方式向自己行贿,也是自己凭借着高超的赌技和好运嬴来的,算不得受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