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汉献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不是汉献帝- 第3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刘备点头认同道。

    若是陈群此时与刘备面对面,对于刘备跟诸葛亮的疑惑还能解释,但现在陈群不在,那刘备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断。在刘备看来,陈群所代表的陈家如今在朝中混得不错,虽比不上荀家或是钟家那样受到朝廷重视,但说出去同样也是响当当的名头。要是陈登那一支派人来联络刘备,那刘备估计会更相信一点,可陈家……刘备实在想不出陈群有算计当今天子的正当理由。

    为了让诸葛亮多给自己参谋参谋此事,刘备特意留诸葛亮在军中住了一晚,次日天亮以后,刘备便将自称是陈群派来的使者叫到了帐中,诸葛亮则藏身在屏风之后,观察使者的言行举止。

    这种背主不义的勾当,自然要用自己身边亲近可信之人,以免走漏了消息,给自己乃至整个家族带来杀身之祸。陈群的使者名叫陈通,是陈群身边的书童,与陈群一起长大,名为主仆,实如兄弟一般。

    经过一番攀谈,陈通也听出了刘备心中的顾虑,当即微微一笑,从衣袖中取出了一封陈群所书的亲笔信,双手递给了刘备,“刘使君,你之所虑,答案尽在此封书信当中。”

    刘备疑惑的接过书信,打开扫了几眼,对陈群的态度依旧有些将信将疑,便将陈通打发下去,又叫出躲在屏风后的诸葛亮一同参详。

    陈群的这封书信,很详细的解释了自己为何要算计当今天子的原因。诸葛亮看后对陈群的意图也相信了几分。

    人分三六九等,并不是所有人都如刘协那样曾经生活在宣扬人人平等的时代。东汉末年,门阀制度达到鼎盛,门户之见深入人心。一个好的出身,对一个人的帮助可以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陈群过去向刘协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巩固门阀制度。只是很可惜,刘协不是曹丕,不需要为了讨好士族而接受这种弊大于利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的作用恰恰相反。科举制选才不问出身,只论其才,而九品中正制却是不论其才,只论出身。

    科举制的好处,但凡身负才学之人,无论出身士族还是寒门,只要高榜得中,那就有机会改变自身的命运,从而达到光耀门楣,荣华富贵的目的。可九品中正制不一样,就算你天纵奇才,可要是出身不好,那对不起,你也就是一辈子为人效劳的奴才命。可若是你出身士族,那就恰恰相反,就算你是个目不识丁的草包,那也会有一份富贵在等着你。

    曹丕接受九品中正制的目的是希望借此得到士族的支持,维护其统治。可刘协不需要啊,他的麾下就有出身士族的荀彧、钟繇,也有出身寒门的贾诩、郭嘉。说句实际点的,就算此时荀彧、钟繇这些出身士族的官员集体罢工,刘协也有可替代的人选来填补荀彧、钟繇等人离开所留下的空缺。

    陈群希望利用九品中正制将朝廷任命官员的权利掌握在士族的手中,从而达到控制朝堂的目的。可偏偏刘协不上当,坚持科举制,不让士族一家独大。这样一来,刘协自然而然的变成了陈群等人眼中对士族不太友好的人。

    对于这种人,士族往往都是希望可以除之而后快的。可问题是刘协的身份不一般,而且更要命的是,朝廷的军方站在刘协这边,即便真的让陈群这些人得手了,那随后而来的报复对陈群等人来说也是灭顶之灾。

    士族一向习惯先家后国,而这个家是指自己家,不是指别人家。所以舍己为人这种高尚的事情不用指望陈群这帮自私自利的人会干得出来。

    同归于尽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刘协也没有完全将士族的出路给堵死,科举适用任何人,无论是士族还是寒门,只要你有本事通过朝廷的考试,那就有资格做官为政一方,至于日后的成就,那就完全要看你自己的本事。

    既然不能直接动手对付刘协,那陈群自然就将主意打到了孙权、刘备这两个至今还在与朝廷对抗的反贼身上。本来陈群的目标是袁熙,只是没想到袁熙如此的不争气,空有河北那块宝地却不能物尽其用。眼下袁熙已经身死,河北重归朝廷治下,陈群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合作对象换成了刘备跟孙权。

    刘备与诸葛亮虽然分析出了陈群要算计当今天子的初衷,但依旧想不出陈群能用什么办法帮助到自己。当今天子刘协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而在朝中更有荀彧、钟繇、法衍、杜畿等等忠心不二的贤臣辅佐,仅凭陈群或是几个士家出身的官员,实难对当今天子构成什么威胁。

    “主公,何必为此烦恼?不管陈群打算用什么法子,会有麻烦的都是朝廷那边,而我们只需坐山观虎斗便是。”诸葛亮像是忽然想通了似的,笑着对刘备说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八十二章 隐忧

    (全本小说网,。)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刘协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再不是当初为了招揽个人才都需要跟人低声下气的时候。当初的刘协,看到个有点本事的都当宝,但现在想要到刘协的身边做事,不仅仅是需要自身本事过硬,更重要的则是要能让人信得过。

    身为大汉天子,刘协对自身的安全很重视,虽然偶尔也会微服体察民情,但总不会事先跟任何人打招呼。因为出其不意没有规律,这也让想要对刘协不利的人无处下手。而在平时,刘协身边都会有影密卫暗中随行保护。影密卫的人皆是自天眼中专门负责刺杀任务的精锐中挑选,忠心自不必说,而且这帮人本就精通刺杀之道,让这些懂行的人负责保护刘协的安全,可说是人尽其用。

    刘协周遭的保护很严密,想要刺杀刘协难于登天。派的人少了还没露面就被躲在暗处的影密卫提前发现解决掉,而派的人多了,那引起别人注意的可能性就大增。想要算计刘协,唯一的办法就是买通刘协身边的亲近之人,也只有这类人才有机会接近刘协,从而出其不意的发动攻击。但问题是能被刘协留在身边的人就没有不对刘协忠心耿耿的,而且刘协对身边亲近之人也是很挑剔的,像过去那种专门留个人在身边以示信任的做法早已一去不复返,但凡是能留在刘协身边的,都是刘协真正信任的人。

    陈群有心算计刘协,不为私仇,而是为了世家的未来。因为按照刘协给世家划出的发展道路来看,世家在将来休想做到一家独大,只能成为需要依附朝廷的名门望族。而且这个名门望族也不是终身制的,若是族中出几个不孝子孙,那家道中落也就将不可避免。

    身为世家的一分子,陈群自然希望世家可以万古长存,但他实在没信心保证世家代代都出贤良。九品中正制,就是陈群为保障世家利益所想的第一招,将选官、任官的权利掌握在世家手中,那样即便世家不出人才,但社会上层依旧是世家子弟牢牢把持。

    可惜刘协看穿了陈群的意图,作为大汉天子,自然不想成为别人手中的傀儡,而且来自后世的刘协也很清楚九品中正制对社会的危害。一旦施行九品中正制,那个人的努力也就失去了意义,一切皆以出身定成败,命好出身世家,不用努力也能成为人生赢家,而若是命不好出生在贫寒之家,那纵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顶多是为他人打工的命。

    学得好不如生得好!这是刘协不希望看到的,也不能允许发生的情况。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为了维护世家的利益,不惜断绝他人上进的希望,这对大汉的发展将是极为不利的。

    遭到拒绝的陈群并没有死心,他也曾试图联络其他世家一同向刘协施压,但结果却并不理想。说实话,陈群的才能是有的,但却并不属于超一流,他比不上荀彧、钟繇那些人,能够成为一郡之守,与其说是他自身的努力,倒不如说是他享受了祖辈的余萌。

    而在大汉,名望丝毫不逊于陈群的家族也不在少数。陈群算是徐州名士,但离开了徐州,他的行市那就差点了,远远比不得已经享誉天下的荀彧、钟繇。可以说只要这二人不参与,那陈群想要联络众多世家的愿望就难以实现。

    陈群也曾希望得到荀彧、钟繇的支持,但问题又来了,作为既得利益者,荀彧、钟繇完全没有必要为陈群的“危言耸听”去冒险。荀、钟两家现如今深得刘协看重,而且两家对朝廷的科举也颇有信心,并不认为自己的家族会因为科举的影响而走向没落。都是一个脑袋两个肩膀,学呗,比不过人家只管自己技不如人,搞这些歪门邪道只会惹人耻笑。

    早在陈群献上九品中正制的时候,刘协就曾经郑重其事的将此事放在朝堂上让众臣讨论过利弊,而不是直接一口回绝不给理由。也正是因为有过讨论,荀彧、钟繇等人心里自然清楚九品中正制对朝廷的危害。至于陈群提出这种制度的用意,但凡有脑子的都能猜出个一二。

    因为这个缘故,陈群在朝中的人缘并不是很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几个人愿意为了跟陈群来往而平白得罪当今天子,但这并不表示陈群就没朋友。当年陈群求学颍川书院,在书院里结识了不少人,其中还在朝堂上活跃着的就有荀彧、荀攸叔侄以及钟繇。也正是有这三人的关照,陈群这次才有机会出任南皮郡郡守一职。不过对于荀彧等人的关照,陈群心里却并不怎么感激。

    他本是“京官”,如今却被外放,说得好听是朝廷的信任,但在陈群看来,这就是对他的“流放”。但这事真要怪也只能怪陈群自己,谁让他这人门第观念太强,自认为自己出身名门,对于那些出身寒门的人爱搭不理,久而久之,也就没人愿意搭理陈群了。像同样出自颍川书院的郭嘉,与陈群几乎就没什么来往。

    孤芳自赏的陈群留在朝堂之上,不利于朝中百官的团结,唯有外放,才能让朝堂恢复一团和气。权衡利弊之后,自然就是陈群被远离中枢,毕竟似陈群这类只注重出身的人在朝堂上只占少数,大多数人并没陈群这么“矫情”。

    陈群自觉受了委屈,完全没有体会到荀彧、钟繇等人的苦心,再加上先前九品中正制的被否决,让陈群对现如今的大汉朝堂产生了敌意,认为这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朝廷。若是换个没本事的,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认命。

    可偏偏陈群是个自认自己有本事的人,他不甘心就此被朝堂疏远,他想要重回朝廷中枢,更希望可以执掌朝廷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难如登天,荀彧、郭嘉、贾诩、司马懿等等足智多谋之人便是陈群想要达成愿望的一个个阻碍,而且更要命的是,当今天子刘协并不看重陈群,或者说是不看重陈群所代表的名望。

    陈群没信心能够将荀彧、郭嘉等一众绊脚石一一扳倒,但让他就此认命又心有不甘,思前想后,陈群便将主意打到了刘协的头上。刘协是大汉天子,但同时他也就是一个人,只要干掉了他,幼主上位,那陈群的机会反倒要比对付荀彧、郭嘉等人要更大一些。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陈群的目标倒是选得不错,但想要对付刘协谈何容易?首先陈群不能公开跟刘协唱反调,否则没等刘协玩完,陈家就先要面临灭顶之灾。其次便是刘协如今不太似过去那样好接近。过去刘协为了招揽人才需要主动去寻访,但如今不一样了,想要站到刘协的身面都需要先三审四察,确保没有问题以后才可以上前。陈群想要通过举贤的方式往刘协的身边安插自己的亲信,首先要过的就是朝廷的审核这一关。可要是有本事通过朝廷的审核,谁又愿意放着大好的前程不顾而专心要陪着陈群一条道走到黑。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群最终还是物色到了几个帮手,杨彪之子杨修,朱儁之子朱皓,在陈群的努力下成为了陈群的死党。杨彪的家世很显赫,与刘协更是沾亲带故,而杨修是杨彪老来得子,自是备受杨彪宠爱。

    俗语有云,慈母多败儿,这话放在杨彪身上也挺合适。在杨彪的宠爱下,杨修的才学的确出类拔萃,但他的性格,就没有几个人喜欢了。恃才傲物不说,还常常喜欢卖弄一下小聪明,由于他能言善辩,往往会将指责他的人说得哑口无言,时间长了,也就没人愿意跟杨修打交道了。

    至于朱皓,他会成为陈群的死党则是机缘巧合。朱皓的父亲朱儁本是朝中大将,与卢植,皇甫嵩并称名将。原本对于这些名将之后,刘协也是挺关照的,可偏偏朱皓自己不争气,触犯了军法,被责罚过后还心有不服,陈群也就是在那时候结交了朱皓。

    一个有心结交,一个心怀不满,二人一拍即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