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汉献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不是汉献帝- 第3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有心结交,一个心怀不满,二人一拍即合,在陈群的刻意结交下,朱皓视陈群为知己。士为知己者死!朱皓即便知道陈群打算干对朝廷不利的事情,但出于义气二字,他也准备跟陈群一条道走到黑。

    有了杨修跟朱皓的帮助,陈群的底气也足了一些,但他同样清楚这还远远不够。为此他便将目标放到了外面,打算借助外力寻找可乘之机。他本看好河北袁熙,占据河北,拥兵百万,可说是仅次于朝廷的第一诸侯势力。可没想到天不佑袁氏,在陈群眼里很强大的河北袁氏面对朝廷的攻势土崩瓦解。

    河北袁氏指望不上,留给陈群的选择也就只剩下江东孙权以及荆南刘备。说实话,陈群并不认为孙刘两家联合起来就能对抗朝廷,连河北袁氏都扛不住,实力还不如河北袁氏的孙权、刘备又如何能扛住?

    可事实又让陈群大吃一惊,别看孙权、刘备看似不行,但真动起手来却远比河北袁氏要得到的成果大。单是折损掉朝廷的大将人数,那就是河北袁氏的好几倍。甘宁、文聘、胡车儿、魏延……这大大小小的将官,竟然都被孙刘两家给收拾了,从而逼得刘协不得不中止休整挥军南下。

    因为孙刘两家的战果,促使陈群又将希望寄托到了这两家的身上。只是陈群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孙权刘备为什么要帮他?二者并没有什么交情,虽说陈群说可以充当孙刘的内应,在朝廷背后搞鬼,可孙刘对陈群的能力却有所怀疑。

    谁都清楚,如今的大汉是刘协当家,朝中文有荀彧、贾诩、钟繇、法衍等等文臣辅佐,武有赵云、张辽、徐晃、马超等等武将追随,哪轮到陈群当家作主。更何况如今陈群外放南皮郡郡守,与江东、荆南隔着一个中原,他就算是想要暗中相助,恐怕也找不到门吧?

    不过本着瞧热闹不怕事大的原则,孙权、刘备都没有直接拒绝陈群伸过来的橄榄枝。不管陈群准备用什么法子给刘协添堵,对他们来说都没有什么影响。陈群能够成功他们乐见其成,若是失败,对孙刘而言也没有什么损失。

    但陈群却是抱着跟孙刘二人类似的想法,他也正指望着能够拿孙刘当枪使。让他跟刘协公开唱反调,他没那个胆子,所以他的计划便是撺掇他人做炮灰,而他则躲在暗处兴风作浪。

    都想着让别人顶雷,自己跟在后头捡便宜,可这世上哪有那么许多的笨人?陈群聪明,孙权、刘备也不笨,三人各怀鬼胎,都等着对方给自己带来惊喜,结果就是什么事也不会发生。

    但此时的陈群并不知道孙权、刘备是抱着看热闹的想法,在没有遭到拒绝以后,陈群自以为得计,立刻便开始着手布置,只等刘协那里出了状况,他这边就会开始行动。

    兵戎相见是不可能的!陈群的陈家虽有名望,但却并没有兵权。以前还有数千的家丁护院,但随着刘协开始限制各世家的护院数量,那数千家丁里如今也就只有一二百人可用,而且这一二百人也就平时防防宵小还行,真让他们跟朝廷人马对抗,估计还没开打就会跑得一个也不剩。

    陈群没有兵权!武力反抗自然不可能实现,唯一能让陈群当做武器的,也就只有陈家数代积累下的名望以及人脉。可这种东西终归是虚的,不可靠,尤其是摊上刘协这么个视“名望如粪土”的主,陈群所依仗的名望,并没有太大作用。至于人脉,与陈家交好的世家不少,可真正愿意在陈群与刘协产生冲突时站在陈家这边的,并没有几个,至少荀彧的荀家以及钟繇的钟家,这两个颇得刘协重用的世家便不会站在陈家这边,说不准还会帮着刘协对付陈家。陈群能够拉拢的,也只有那些在朝中不怎么得志的世家,比如杨家、袁家、崔家等等。(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二百八十三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

    (全本小说网,。)

    富贵不过三代!这世上没有哪个家族能够做到万古长存,总有兴盛衰亡交替,但也同样没有哪个家族不希望自己的家族可以兴盛万代且为此不懈努力着。陈群与刘协之间并不存在私人仇怨,只不过因为考虑事情的出发点不同,这才成了敌对的双方。

    陈群知道,刘协当天子一日,他所代表的世家便无一日宁日。虽然他也可以选择明哲保身,但陈家后继无人,一旦他选择退缩,那将来陈家必定没落。九品中正制,明着是为了保护所有世家的权益,但实际上陈群却主要还是为了自家考虑,只要朝廷定下了九品中正制,那陈家的后代无论贤愚,都可高枕无忧。

    刘协否定了九品中正制,那就等于是断了陈家的未来。杀人父母,断人财路,那都是难以化解的大仇,为了保护陈家日后可以得享荣华富贵,陈群只能铤而走险。而与陈群有着相似担心的世家同样也不在少数。

    大汉诸侯割据,各地世家也各有各的支持者,钟二家由于当初选择了刘协,如今刘协得势,他们也随之水涨船高,不必为三代操心。但有的世家就不能像荀彧、钟繇那样轻松了。

    杨彪所代表的杨家,虽与皇室沾亲带故,但同样他与曾经妄自称帝的袁术同样也沾亲带故,刘协虽不会因此而故意刁难杨家,但杨家想要跻身朝廷中枢却是不用再想。杨彪如今与蔡邕、马日磾等老臣一样在家养老,但从各人的子嗣所受朝廷重用的程度来看,那明显不是一个档次。杨彪深知当今天子不是个好糊弄的人,所以他也没想着要改变什么,但他的幼子杨修却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在杨修眼里,许多才能不如自己的人混得比自己好,最大的原因便是当今天子对杨家的偏见,他不服!

    至于同样被陈群拉拢的袁家,倒不是指袁谭、袁尚的袁家。袁家四世三公,但在嫡庶上面也曾经发生了分歧,袁绍是庶出,袁术却是嫡出,也因此当时的袁家各有支持,分成了南北两方势力。现如今的袁家,袁谭、袁尚代表的是北方袁氏,而南方袁氏,也就是袁术那一支的代表另有其人,便是其子袁耀。

    袁术称帝失败亡故以后,南阳袁氏的威势一落千丈,袁耀也由原来的“太子”变成了丧家之犬,几经波折过后叫人拿获送去了官府请赏。按理来说,叛逆家眷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但袁耀的运气好,恰好赶上刘协的正妻甄宓临盆,再加上有荀彧、钟繇等人向刘协求情,刘协便饶了袁耀的性命。毕竟袁耀的本事平平,充其量也就是个公子哥,对刘协构不成什么威胁,杀不杀并没有什么影响,可以说袁耀的生死只在刘协一念之间,袁耀运气好,正好赶上刘协不想杀人的时候,这才捡了一条命。

    不过虽然捡到了一条命,但过去的荣华富贵是远离袁耀了,为了生计,袁耀不得不放下架子,弃文从商,可他平日里就是个被人伺候的命,做买卖他是七窍通了六窍,唯有一窍不通,本钱赔光了不说,还欠了一屁股的债。万幸那时杨彪出手相助,替他还清了欠债以后又替在官府中谋了一个抄写文书的差事,这才救了袁耀的命。

    对杨家,袁耀是感恩戴德,所以当杨修开口邀他共谋大事的时候,袁耀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答应了下来,虽然眼下的袁耀位卑职低,但平日里所接触的事情却是许多人都不能知晓的。有了袁耀的加入,只要不是十分机密的事情,陈群、杨修等人都能第一时间知晓。

    除了杨修、袁耀外,陈群还拉拢了担任守卫皇宫西门的守将朱皓以及来自河北崔家的崔钧。朱皓的父亲是朝中名将朱儁的长子,朱儁死后,他也被刘协关照任命为西门守将,除他以外,那些当初董卓乱政时帮助过刘协的朝中老臣的子嗣都得到了刘协关照,其中王允之侄王凌,卢植之子卢毓,皇甫嵩之从子皇甫郦,再加上朱皓,这四人得到的关照最多,官位也是同辈人中最高的。

    只是贪心不足蛇吞象,朱皓依旧对四人之中垫底的待遇感到不满,陈群稍微一拉拢,他就将陈群引为知己,决心跟着陈群“共谋大事”。

    至于崔钧,又叫崔州平。当初随同诸葛亮一同投奔了刘备,后来刘备与朝廷为敌,意欲夺取朝廷的巴蜀,崔钧借口回乡探亲离开了刘备,这虽然让他撇清了与刘备的关系,但想要得到刘协的重用那就困难了。不管他离开刘备的目的是什么,刘协对世家子弟的警惕性都很高,尤其是崔钧当年跟着诸葛亮一起跟司马懿不对付,刘协既然重用了司马懿,对崔钧的来投自然也就不显得热情。

    为了家族的未来,崔钧“忍气吞声”的留在了朝中为官,但等朝廷收复了河北,对于河北崔家的打击并没有因为崔钧而手下留情,这让崔钧感到极为不满,可那时大局已定,崔钧就是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忍着,否则只会惹来更加严重的打压。但忍是忍了,可心里那股怨气却一直都没有消散。陈群的拉拢,恰好是正中崔钧下怀。让崔钧做领头羊?崔钧不干!可若只是让崔钧负责敲敲边鼓,那崔钧还是很乐意的。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刘协并不知道自己的后方正有人准备兴风作浪,他此时的大部分注意力都在孙权以及刘备的身上。只要解决了这两个人,那大汉就会重归一统,自己可以说是完成了许多人想办又办不到的事情,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越是这种时候,越是需要戒骄戒躁,小心谨慎,刘协不止一次的提醒自己不可骄傲自满,也多亏了他还有这点清醒认识,这才不止于出了昏招。

    现如今的大汉,早已不是董卓迁都长安时的弱不禁风,大部分州郡的重新归于朝廷治下,给了刘协结束乱世的底气。此番南下的兵马虽只有二十余万,但皆是百战精兵,与孙权、刘备手中所拥有的兵马只强不弱。至于什么南舟北马,刘协打一开始就没打算跟孙刘二人通过水战决胜负。

    放着自己的优势不用,偏偏要往对手的陷阱里钻,除了傻之外刘协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孙权、刘备以为重创了刘协的水军便可以依靠长江天堑保得一时太平,可他们哪里知道,刘协打一开始就没准备通过水战击败孙刘二人。

    大汉雄兵百万,除了此次已经南下的兵马,剩余的兵马不是解散返回驻地就是奉命调往别处,孙刘两家虽然加强了细作的工作,但想要摸清朝廷兵马的动向却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

    朝廷的兵马还未到赤壁,孙权、刘备却已经有些等得不耐烦了,可就算是再不耐烦,他们此时也只能耐着性子等下去。为了让刘协下令加快行军,孙刘二人也想过一些办法,比如派出小股部队登陆南岸进行骚扰,让人散播流言,只是不管什么法子,效果始终不好,朝廷南下的兵马依旧不紧不慢的南下,丝毫不为外界因素干扰。

    “这刘协小儿到底想要干什么?”刘备很有些恼火的问诸葛亮道。而诸葛亮却是没有说话,他知道,刘备并不是真的在问自己,而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原因就出在他自己自作聪明,派人过江散播谣言却偏偏叫刘协的人给逮了个正着。

    偷鸡不成蚀把米,那接下来自然就是恼羞成怒。刘备又没胆子率军过江去寻此时人在襄阳的刘协的麻烦,只好在这里过过嘴瘾。

    身份这东西有时候还是挺管用的。在刘协没到襄阳之前,刘备利用蒯琪被捕一事大做文章,散布谣言鼓动荆襄世家,说这是朝廷打算借机对荆襄世家下手的前兆,惹得荆襄世家人人自危,但随着刘协亲至,当众赦免了蒯琪的死罪,刘备先前命人散布的谣言也不攻自破,相反的反倒让荆襄世家对刘备更觉反感。

    诸葛亮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更有些郁闷。蒯琪是他的姐夫,当初正是由于他的蛊惑,才让蒯琪决定与朝廷为敌。可在蒯琪被抓以后,诸葛亮毫无作为,若不是庞林暗中照拂,蒯琪说不准就因为害怕畏罪自杀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诸葛亮如今可说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一个了。诸葛家有五个孩子,诸葛亮排行老四,他上面还有兄长诸葛瑾以及两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诸葛均。当年他随叔父诸葛玄搬家定居荆襄,作为外来户,能够得到荆襄世家的接纳,最大的原因便是联姻。他的两个姐姐分别嫁给了当时荆襄世家里的名门蒯家以及庞家。大姐嫁给了蒯琪,二姐嫁给了庞山民。

    这回蒯琪被捕下狱,诸葛亮的大姐束手无策,不仅要担心丈夫的安危,更要承受来自蒯家内部的埋怨,而对于罪魁祸首的诸葛亮,诸葛亮的大姐自是也没有了好脸色。

    诸葛亮得罪了大姐,二姐也由于担心会被诸葛亮连累而没了来往,诸葛亮剩下的兄长跟弟弟也因为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一个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