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觅音开慧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修身觅音开慧识-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的五千言,想找出、找到他们发展进入瓶颈区后的新出路,想来一次大的突破。所以我们应当有一种紧迫感,因为我们放弃了自己祖先传承给我们的东西,而西方却在积极研究和应用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在理论上,我们要认清我们的祖先;在方法上,我们要尽快使用祖先的理论和方法。如果我们能够以慧喻智、以中解西,那么西方的研究成果同样有助于我们加快、加深认识我们的祖先,使我们的行为符合祖先对我们的要求,使西方的研究成果能够成为中国心脑教育复兴的一种工具。
      为了完成这个调查,请大家闭上双眼五秒钟,让大家睁眼的时候大家再睁眼。一、二、三、四、五,请睁开眼。现在看一看这个图,这个图是不是在转动着?注意盯着看,注意转动的方向、幅度。这是美国耶鲁大学花了六七年时间研究的一项科学成果,每个人看的情况是不同的。我在网上进行教学的时候,也曾经用这个图进行了测试。有的家庭里,父亲没有进行经典诵读,母亲进行了经典诵读,儿子天天都在诵读,三个人看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父亲看的是左转,母亲看的是右转,儿子看的是左右都转。这三个人开始进行家庭辩争,争得不可开交。你们不需要争,我马上就给你们解释原因。
      在一睁开眼的那一刹那,观察到这个图是向右侧、顺时针转的,请举手。好,占的比例很高,给大家鼓励一下。一开始看到向左侧旋转的,请举手。比例相对少了一点。好,给你们鼓励。观察到这个图向左侧逆转、也向右侧转动的,或者向右侧转动、然后又向左侧转动的,请举手。占得比例也很高。观察这个图仅仅微微左右摆动,而幅度没有完成360°的,请举手。好,有一个。
      思维用脑情况调查分类分析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这个图,凡是一睁开眼观察到她向右转的,说明遇到某一件事物,最开始启动工作的是你的右脑。如果你睁眼的一刹那,是向左转的,说明你思考问题,第一意识是使用左脑的逻辑思维进行判断。既有右转也有左转,这就是图形思维和线性思维综合分析的大脑应用。而先左转、后右转的,说明右脑的慧性使用和左脑的智能运用中,仍然还是慧性处在一种弱势的位置。而观察到这个图仅仅轻微摆动,不完成360°转动的人,常常是左右大脑平衡使用。甚至一些厉害的观察者,可以看到她不动,只是颤动。有这种现象,那说明他的慧智同运达到了一个比较紧密的状态。
      这种现象,也说明了我们社会上广泛存在着多种的思维模式,这也就构成了我们认识事物千奇百怪的结论。如何真正使我们的思维认识进入到一种最准确、效率最高、判断最理想的状态?最好的状态,就是既有右转也有左转。这是一般规律,用图像思维,记忆力是最高的,分析事物比单纯使用左脑要准确得多的一种思维方式。
      智识与慧识的比较
      东方的祖先们,对于后代子孙早就设计好了同时启动左脑和右脑的用脑方式。什么方式呢?一个是中国的语言是达到一种左右脑同时启动,第二个就是中国的文字。根据世界各国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凡是使用拼音文字的,大脑使用区是威尔尼克区,在耳朵后跟这个区域。这个区域,接近耳朵的听力区,所以学习外语的人千万别去死记硬背,多听常常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多听就会了,无论是英语、德语、法语,关键考的是听力,因为拼音文字与听觉区最接近。但是中文就不同了,中文发生在布罗卡氏区,相当于我们太阳穴的后侧上方,而且是双侧同时启动。只要我们说中国话,使用中国的文字,它是双侧同时放电,而且这一个正电、一个负电一旦产生以后,就会在大脑左右的中央,产生一个激活区,古人把这个地方叫做“洞房”。大家知道“洞房”是什么?是男女结婚的地方,很巧妙地把它形容出来,是正电和负电结合的地方,自己的家庭就兴旺了,判断事物就准确了,智慧就出来了。
      据BBC科技报导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说汉语的人比说英语的人更多地使用大脑。人们在讲英语时,靠近左太阳穴的左颞叶开始活跃。但是,人们在说汉语时,左颞叶和右颞叶大脑却一起活跃。人类灵感在大脑中发生的区域,位于大脑额叶的中央,这个地方正是中国修真学中所说的“洞房”区,也就是左右脑生物电相互激荡、阴阳和合、中气以为和的地方。
      这是祖先们为我们准备的语言和文字激活大脑生理功能产生极佳效果的一种设计,所以我们在认识智识教育和慧识教育的同时,有必要将西方的智能文明和中国智慧同步的文明做一个区别。在我们的生理结构上,都应该进入到这一个状态中去进行区分,当然西方人也并不笨,他们也天然地知道自己语言和文字的局限性。所以,他们就非常重视自己进行补偏、救敝,就采用了音乐、艺术以及多使用左手等方法,加以弥补这种文化上的不足,使他们的创造力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这种现象,在整个西方目前的教育当中,他们仍然没有放弃。比如,从小学到中学的教育中,孩子们常常都是以音乐、艺术、运动为主体;而不是像中国现在这样,孩子个头还不大,也就是几十斤,背的书包已经也有几十斤了。西方不是像中国这样进行教育,他们的孩子上学非常轻松,基本上是在快乐当中学习,是在玩乐当中学习。我考察了西方许多学校,他们的小学生大脑没有中国孩子灵光,一个加减乘除也要用十个手指头帮忙,用十个手指头计算,十个手指头不够用的时候,两个脚丫子都要参与加减计算,虽然他们看起来笨,但是却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特点——保护了孩子的慧性。这样的孩子,常常今后的创造力反而优胜于中国的孩子。可惜,这一点没有被人们所发现和认识而已。
      问题解决之道
      像奥数竞赛,中国孩子把奖杯都搬回来了。外国的孩子只好这样仰望着:你们真聪明,奖杯都属于你们了。但是我们的大学毕业生,走上了科研所,走上了社会以后,诺贝尔奖却怎么一个也拿不到呢?这里面的问题在哪呢?过早开发后天的智识,使用智能,就把慧识给消灭了,就不会再具备创造力了,这是在教育系统当中的一个阴阳平衡的问题。没有东西来对智识和慧识的开发与使用,进行协调、平衡,就造成了一些民族文化的差异。中国由于近百年来全盘的西化,唯智教育就影响了全国。整个中国人,在教育界就形成了一种“外黄内白”,“香蕉型”的学者特别多。什么是“香蕉型”?就是皮肤是黄种人,但是头脑里面所装的全部是西方的知识、西方的文化,而没有中国祖先传承给我们的厚重的文化底蕴,开口说的是英语,而文言文、古文都在大脑当中是一片空白,对自己民族的历史也是不了了之。
      这一点,我在海外碰到许多中国过去的大学生,他们的中国文、史、哲底蕴常常不及国外那些大公司的高级职员、外国的职员。在录用他们的时候,问几个中国历史上的故事、中国最著名的几本古书,常常都是张口结舌,答不出来。这个现象,其实是非常可怕的。这就造成了中国思维模式的丢失和西方思维模式的取代,但是这种取代是非完整性的。取代以后,就是创造能力出现了明显的低迷期。我们中国沦为西方科技加工厂的现象,也就极其普遍了。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共性现象。所谓超越西方之道,并不在于社会生产力,而在于超前性的科学创造能力,在教育中培养慧智同步运行的思维能力。可以说,只有这个抓住了才能够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之道,实际上在我们古代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括现在海外众多的科学家、学者都在扑向中国,研究中国2500年以前的文化,从老子思想当中寻找出路。比如说,整个德国人口不算多,但是根据他们电视台调查公布的结果,以及采访员在街上随机采访了解到的情况,综合出来一个结果:德国人每四个家庭有一本老子《德道经》。我们中国多少个家庭才有一本呢?中国基本是在道观里才找得到,很难有,普通家庭基本上没人阅读《老子》。我有时就想,外国人对中国的文言文、古文完全不懂、不通,他们却把翻译本的《老子》五千言视为珍宝,这与我们自己对待祖先优秀文化的态度,可以说存在着天壤之别。
      老子思想方法论当中的“修之身,其德乃真”,可以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根本办法。中国的文化最强调修身,提升自己性命的水平、质量、品格,就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困惑和疑难,在修身中开启慧识生理功能,在慧识中深化修身的量变到质变的层次,德慧智同步再造生命的品格和职能。这就是2500年前社会上的一种基本的教育共识。“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这也就是说,通过修身,不是自私的,也不是自利的,而是既要有利于家庭、有利于乡邻、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天下的一种整体教育方法。强调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是这种教育方法的一个根本。从自身做起,就牵扯到为人父母者从家庭做起,就牵扯到从胎教开始,幼儿教育、少儿教育、少年教育都包含在古代的德性教育、慧性教育、智能教育之中。
      冥思的慧识与苦想的智识
      比如,中国有个成语“冥思苦想”,这个词就高度概括了“冥思”的慧识认识论与“苦想”的智识认识论。“冥思苦想”,非常形象地将学习和思维过程中的难易、主次包容在其中。“思”,是慧识产生过程;“想”,是智识产生过程。
      这两者之间,“冥思”可以说是比较超前的最优秀思维方法;然而,我们现代人常常只有“苦想”,没有“冥思”。所以,对人生的际遇、家庭的困难或身体的疾病,自己常常找不到自己的解决办法,而要依赖别人来操控自己的生命。这样,实际上就将自己的精神系统和肉体系统交给了一个不太可信、不太可靠的外环境。真正最可靠的管理,还是在自己身体里面,它既有自我修复的系统,同时也有开发自己聪明才智的系统,需要我们至知而格物,格物而知至,来完成这个认识过程,那么我们就能获得真正的健康和事业的顺利。这其中许许多多的现象,仅凭一个浮想是解决不了的。
      人类的念头,也就是左脑的思维,每天冒出来的念头大约是24000个,没有一刻止息。包括我们从早上一睁眼,马上就有一个思想出来,实际上是“想”不是“思”,是一个想法冒出来。但是,这两万多个念头却有86%是错误的,准确率是极其低的。所以,我们仅凭左脑来判断事物,犯错率极高;而只有在冥思当中才能捕捉灵感和直觉,抓住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抓住事物的本因、内因,而不仅仅只是外因。这样,就能够使自己的命运真正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不被外界所左右和影响。
      古代的“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甲骨文“恖”,上面是“囟门”的“囟”,下面是“心”。“想”,就是“心”上着“相”,着了后天的相。古“恖”直解:运用道德心灵的先天慧性,与大脑后天智识相结合,通过囟门与天地相连接,进行人天合一的慧识图文思悟,得出最符合自然规律的结论。
      “恖”,要求把天门打开、囟门打开,与天相连,心里面的能量、体内的能量与天相连接,来完成一个天人合一的状态。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发现最准确的直觉、最标准而符合客观事物规律的实质,并且顺应它,遵从它,而达到事物准确在我们的身边进行应验和实践,这就是主动进行天人合一、慧识图文思悟的一种方法,去得知符合自然规律的结论。
      “思”的过程,是无为而为,是一个轻松、愉悦、快乐的过程。
      所谓“冥思”,就是要求我们放松心、身、意,垂帘或者闭目,将私心杂念、欲望、贪心净化干,心和脑与宇宙自然大环境相连。在这种连通的前提下,去致知而格物,物格而知至。获取信息,进行体内与身外的实践,通过慧识的实践把握事物本质。格宇宙大环境之物,与整个宇宙联系在一起,从而将其中的信息反馈到我们的大脑和心灵之中。
      什么是“苦想”呢?“心”着于“相”,为表相外相所困。
      《说文解字》:“想,冀思也。从心,相声。”注释:冀思,不同于思,心着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