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帝- 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见过卫拓,神仙中人,平素冷冷淡淡,对她这个小姨子却颇为和气,对温大娘子也很尊重,那时她心里还有些酸,觉得姐姐能得佳婿,不枉此生。后来才发现,温大娘子虽在后宅说一不二,却不敢造次,对廖氏留下的一儿一女更是悉心关照。谁敢抱怨一句娘子委屈,便将谁贬为三等,再说就直接发卖出去。
  不是捧杀,而是尽心尽力,唯恐哪里做得不周到。
  为着这件事,温大娘子连自己的乳娘都赶回家了,温省夫人自然抱怨过女儿胳膊肘往外拐,二娘子也在旁边听了个全,就见温大娘子正色道:“夫君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我这点脑子,想在他面前玩心眼?奶娘虽然忠心,眼界却不够,又是我信重的人。她成日说我委屈,万一我哪天真觉得自己委屈了怎么办?我的眼界又远远不能和夫君相比,夫君想得到的事情,我未必能想到。我只能自己立住了,让夫君见到我的好,给我一两分颜面。若是仗着自己的身份和所谓的夫妻情分,迫不及待要大展拳脚,不管对内对外,下场……”续弦地位不如原配,后者不能乱死,前者么,就要看造化了。
  温二娘子觉得姐姐说得很有道理,便将这番话给记了下来,如今听见简家的盘算,急得嘴上冒泡——卫拓是什么人?三十出头就要做到宰相的人,你一个光头皇孙,凭什么让人家站队,倾尽全力帮你谋前程?莫说扣住了他闺女,哪怕是拿捏住了他的生母,他若这么容易就范,也不会安安稳稳地立到现在了。
  这个道理,她一介妇人都明白,那位东宫二殿下,还有简家上上下下的爷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温二娘子深深觉得,这个简家,自是不能待了。好在她的太婆婆、婆婆虽蛮横无礼,夫婿却是个性子柔和的,又有实打实的好处和坏处在,若是请姐姐谋划一二,说不定能想办法,让夫婿谋个外放的缺,也好脱离这一摊是是非非。
  负责说媒的人都这样不情愿,可想而知温大娘子会是什么态度,但这样大的事情,她不好回,只能心急火燎地请卫拓。
  卫拓早猜到有此一事,结束了公务,方慢悠悠地回府,就抛下一句话:“皇室子弟,婚姻岂能擅专?”你敢说,我也不敢接啊!
  这句话无异于狠狠地一巴掌,险些没把秦敬扇到地上。
  诚然,子女的婚事,父母是能做主的。但你是不是忘了,你上头还有父亲,还有祖父?这样大的事情,不问过那两位,就跑来问女方的意思?果然是能自己给自己婚事做主的牛人,半点都不讲究。
  东宫之中,秦敬和周红英简直快疯了——他们本无人问津,地位骤变,被无数人想方设法地奉承,被捧得都有些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心道自己的身份摆在这里,还有不成的事情么?没想到卫拓就这样,半点脸面都不给,照着他们的脸直接扇了回来。
  他们却不知,若是换了别人,卫拓确实会给几分面子。但一是圣人已经择定了秦琬干政,显然是对秦敬失望;二便是秦敬的手段,实在太上不得台面。若他一心向学,努力做出点事,哪怕只是装模作样地抬高自己的声望,再用求学、拜访之类的理由接近卫拓,卫拓都不会真将对方拒之门外,这盘被秦琬逼到绝路的棋指不定就能被秦敬给盘活。可秦敬若有这样的智慧,何至于一直被忽视得彻底呢?
  秦琬先是对东宫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奴仆们趁秦敬热灶的举动视若无睹,丝毫不约束这种情况,再轻飘飘地赏给了卢春草一句承诺,扔了两个官身给李氏、郑氏的家人,秦敬就能自己把朝臣对他的期望给断了。
  宰相们正感慨,却不知这事,还没完。
  秦琬对秦敬虽不闻不问,看似没这个兄长,实际上早在他身旁安插了人,对他的性情、举止,了如指掌。
  她纵着奴仆们将这对母子捧到天上去,自然不是为了这一次昏招的,还有后手等着。
  朝臣们转得什么心思,秦琬都明白——在这些人看来,女人上了朝,就是阴阳颠倒,会乱了朝纲。莫说秦敬表现得好一点,就是他安安静静地杵着不动,也有些人为了“稳定朝纲”,平定民心,请立秦敬当太孙。
  对秦琬来说,“太孙”这种事,别说立,提都不能提。只要提了,传出去,人家就会觉得秦敬有个“名正言顺”的名义在,将来做什么都不那么方便。故她要让秦敬自己作,作得朝臣寒心,谁敢提这件事,谁就会被视作奸佞小人,排挤出这个圈子。
  什么举动才能让朝臣寒心?方法有很多种,一朝得势狂得没边,把身份当做无往不利的武器,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无疑是最有用的一种。
  卫拓为嫡长女拒婚的次日,太子便召卫拓去商谈,赏赐无数。太子妃也召见了温大娘子,称其贤良,令她带了一堆好东西回家。
  优抚了臣子后,自然是罚自家人,前朝的事情,太子来做,令秦敬“闭门思过”,左右卫里三层外三层地守着,看犯人似的,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后院的事情,太子妃来做,听说周红英病得不行,太子妃特赐恩典,让她嫡亲的媳妇去侍疾。
  东宫妃妾再怎么有品级,也是妾,本没这份体面。但太子妃娘娘开恩,赏她这份荣耀,谁不赞太子妃娘娘贤德?大家都说,太子妃娘娘派了四个太医守着周昭训,二殿下的妻子也衣不解带,人都生生瘦了一大圈。
  据说,太子为此还斥责太子妃娘娘,勿要为妃妾劳师动众,太子妃娘娘从善如流,只令一个太医守着周红英,珍贵的药材却流水般地送了去。二殿下闭门思过多日,总算明白了自己的错处,领悟了太子殿下的苦心,对太子殿下请罪。
  一时间,东宫上下其乐融融,父慈子孝,妻贤妾美,堪为天下表率。
  “知错就改”的秦敬回到房中,砸坏了十余个珍贵的瓷器,满地狼藉,他却浑身戾气——这算什么?这算什么?卫拓拒婚也就罢了,公然不给面子,结果东宫还砸实这件事情?他哪里有错?错在哪里?更不要说他的生母,被沈曼那样派人看着,天天拿药当饭吃,哪怕没病,现在也真病了。
  这件事是谁做的,他心里有数,但沈曼是他嫡母,孝道当头,束手束脚。至于秦琬……他对秦琬,实在有些瞧不起,觉得秦琬是个窝囊废,连个男人都看不住。说是诏令和离,实际上就是个失败者。但他一时半会也开罪不起秦琬,加上幕僚敲边鼓,说殿下,你若对付郡主,她是女人,还是你妹妹,未免会让圣人和太子觉得你不恤骨肉亲情。不管怎样,咱们面子还是要做一下的么。倒是卫拓,臣子,没得力的家族,无论是自家、岳家还是母族。他年少高位,必定很多人眼红,稍微盘算一下,指不定能拉他下马呢?哪怕不行,给他添堵也好啊!
  幕僚说得是给卫拓泼点脏水就好,言下之意,对卫拓仍有些敬畏,不敢真做出什么事情来。秦敬见他们虽趋奉自己,眼神却有些躲闪,对卫拓如此惧怕,越发不甘,原本还想着不要闹太大,如今却彻底拧了起来,发誓要给卫拓一点颜色看看。
  秦琬收到消息,微微一笑,对裴熙说:“成了。”
  
  第三百五十章 同姓不婚
  
  秦敬虽发了狠,但他想整到卫拓,仍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
  卫拓此人,行事无一不妥,无论从经手的事情还是从私德上来说都寻不到半分错处。十几年前,穆家人就看他不顺眼,使尽手段,卫拓依旧稳当当地坐着他的中书承旨,之后还步步高升,官路走得比穆淼都平稳。就更别提那些混迹朝堂多年,老奸巨猾的朝臣,针对卫拓的也不是一个两个,好容易挖下来的坑,不是自己跳了,就是把自己给埋了。
  秦恪成了太子,秦敬也水涨船高,哪怕是白身,依旧有一大堆“怀才不遇”的人在旁边奉承着。这些人中不乏有真才实学的,但对卫拓,仍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卫拓和裴熙不同,裴熙性情偏激,哪怕你按着约定俗称的规矩行事,指不定哪里就惹怒了这位祖宗,十分不好相处;卫拓却是那种,对谁都客客气气,只要守礼、不触犯他的底线、不妄想把他给弄下去,他就不会动你的人。
  哪怕同样油盐不进,但一个摸得着脉,一个摸不着,大家自然会偏向“比较好相处”的那个,平日也不去招惹他。故这些年,卫拓与同僚的关系还算得上不错,甚至可以说……连个仇人都难找到。
  秦敬与他的狗头军师们琢磨了半天,最后想出了个阴毒无比的主意。
  没过几日,卫拓府上便迎来了一个打秋风的亲戚,乃是卫拓原配廖氏的族人。
  廖家本也是大族,一家之主是梁王死忠,梁王倒了,嫡系男丁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女子都进了教坊。若不是卫拓和廖氏的“婚约”,廖氏也是这下场。族人们早被这场景吓破了胆,一股脑做鸟兽散,可没了做官的族长庇护,自家又顶着那么一个名头,日子当然不好过。
  这些事情,温氏知道,卫拓更知道。廖氏活着的时候,不大想见这些族人,卫拓倒是会拿钱给他们,温氏嫁进来之后,唯恐旁人说她不好,也延续了这一策略。听见廖家来人,第一反应就是别让继女听到,下了继女的颜面,淡淡道:“和以往一样就行。”
  贴身使女面有难色:“此人……欲索百贯。”
  温氏嫁妆丰厚,百贯之财对旁人来说是一笔重担,在她眼里却只是小钱。但她是个明白人,知道此例不可开,便道:“愚蠢,给五贯钱,打发他们出去,记得串足分量,莫要贪墨了去。”
  五贯钱就是五千枚铜钱,沉甸甸的自不消说,想遮掩也是遮掩不住的。比起那等可以随意藏着的金子银子,珠宝首饰,给铜钱无疑是做给别人看的。
  温氏使唤的奴婢们也是有眼色的,哪怕克扣也不会在这时候,利索地应了。
  本以为是一件极为寻常的事情,谁料廖氏中人自觉“受辱”,将此事闹开。
  闹开便闹开吧,卫拓怎样对待原配的族人,这么多年大家都有目共睹。说句不好听的,当年没被牵连到,那就是出了五服的,与陌生人也没什么区别,卫拓愿意照拂,那是他厚道。正如那句话,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你拿这个说什么呢?
  却有人拿这件事参卫拓,理由也很奇葩——你触犯了一条律法,同姓不婚!
  卫拓出身京兆卫氏,累世名门,如今虽没落到全家就剩他一个,族谱却仍在祠堂保存完好,能追溯到汉丞相卫绾。再往上追溯,还能是周文王之子康叔的后裔。
  姬姓卫氏,这是他们家给自己脸上贴的金。
  与卫拓的出身相比,廖氏的出身就要差很多了,偏偏这些日子,廖家族人不知抽了哪门子风,修订族谱,发现他们是巨鹿廖氏的旁支,因为战火才来到现在的居住地。而巨鹿廖氏,乃是周文王之子伯廖的后裔。
  也就是说,卫拓的妻子应当是姬姓廖氏。
  本朝循得是古制,同姓为婚者徒二年,同姓又同宗者以奸罪论。这个罪名一旦坐实,卫拓是别想当官了,他与廖氏的儿女也会成为不祥之人,孽种,一辈子的前程都没了。
  秦敬一想到卫拓会落得这等下场,做梦都能笑醒,立刻指使攀附他的御史上书,谁料奏折一上,卫拓还没反应,世家先激动了。
  世家自然是以姓氏为傲的,千方百计想与先人搭上关系,尤其是战国之后,以氏为姓,崇尚谈玄的世家总觉得有些辱没自己,爱往春秋之前凑。若能凑到自己这一支是姬姓、姜姓之类的大姓,那就更加高贵了。
  凡事有利也有弊,春秋么,国家倒是多,姓却就那么几个。若不是为了区分,也不会弄个“氏”出来。真正按世家的“家谱”来,倒有大半世家要归到“同姓为婚”这一类,更不要说世家……堂兄妹甚至侄女叔父之类的丑闻,也是很多的。
  世家虽糟粕多,聪明人也多,聪明人又免不得多想——这封奏折是谁授意的?对方是不是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明面上打击卫拓,实际上针对整个世家?毕竟,廖家根基太浅,只要当权者露出了庇护的意思,卫拓在这件事上是很容易脱身的,说廖家是诬告,谱系不在这一支即可,但世家不同啊!根基深厚一点的世家,几百年的祖宗都清楚地记载着,万一真要查出来点什么,又开了以此来惩戒的先例……世家为了保持所谓的“血统纯正”,一度连辈分都顾不上,只要是出身世家的人,差着辈分也能联姻。面上光鲜,内里么,肮脏得很。真拿这个理由去清算,别说面子了,里子都能被扒得一干二净。
  百足之虫尚死而不僵,何况势力还没完全没落的世家呢?发动势力去查,七拐八拐,终于查到了秦敬身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