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帝- 第2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常侍是正五品下的官,通判省事,对内侍来说已经算是高位了。这个孙吉祥呢,名字很喜庆,身材非常魁梧,面貌刚毅,看上去就非常爷们,完全瞧不出是个宦官。
  宦官比宫人还要凄惨一些,宫人尚有可能出去,另谋生路,宦官离开了皇宫却没有别的求生能力——他们会服侍人,还有很多宦官会读书习字甚至略有些武艺,可哪一家敢用宦官来服侍自己,又有什么地方敢让宦官效力?除了皇室。所以,宦官们只能不遗余力地爬,努力往上爬,因为除了宫里,他们找不到另外一个可以收容他们的所在。内侍省一个萝卜一个坑,竞争十分激烈,孙吉祥不惑之年就能做到内常侍,别的不说,察言观色和唾面自干的本事端得是异常出色。他知拓跋励看不上他,随行的侍卫们也对宦官十分鄙夷,哪怕心中不悦,却知事情轻重缓急。故他一路上都表现得十分沉稳恭谨,不多说半句话,多走半步路,更不会伸手索要什么东西。
  
  第三百八十一章 杨延之惑
  
  拓跋励和孙吉祥皆知事关重大,并不敢摆钦差的谱,星夜兼程,赶到弘农郡治弘农县。
  曹瑞和岑越知晓钦差要来,早就摆好了香案迎接,心中却十分忐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惊动朝廷不说,派得竟是监察御史和内常侍,阵容堪称豪华。待到这则充满血腥意味的圣旨读完,非但曹、岑两个文武主官冷汗涔涔,旁的官员无不两股战战,有些胆子小,却又收过纪家贿赂的官员,已经站立不住,竟有几个直接晕了过去。
  曹瑞做官二十余年,已升至一方郡守,仕途不可谓不通达。这位年将半百,精力健旺的官员面上不显,心中已将魏王骂得狗血淋头——若非你横插一脚,我怎会顾忌到纪家与你之间的关系,平日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好了,竟有这样的祸事!
  岑越想得也是一样,他这等练兵的武将,尤其不好与世家、乡绅有什么来往,流民大举逃难,世家愿意收留,不令当地治安变差,他也就不管这些了。他是吃饱了撑的才去干涉世家收容流民,万一流民生变,他担当得起?谁不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如今听说纪家私自开矿产,心思早远得十万八千里,一个劲想,这些年来了多少流民?纪家需要这么多矿工么?莫非这些流民……成了部曲甚至死士?
  光是想一想那种可能,岑越便有种人生极为灰暗的感觉。
  孙吉祥何等伶俐的人,知晓秦琬派他来做什么,立刻出言道:“下官出发时,太子殿下和郡主殿下还道,诸位大人忠心为国,必能将此事办得妥妥帖帖,不使民众生乱。”
  拓跋励虽不满孙吉祥插话,却明白对方代表的意义与自己是不一样的,果然,许多人一听孙吉祥这么说,立刻像活过来了一样——这意思是不打算追究他们啊!那就好!那就好!连忙请两位钦差入席,为他们接风洗尘。
  酒宴并不丰盛,也没有鼓乐,更没有陪酒的女子,却恰恰和了拓跋励和孙吉祥的心意。
  他们办得是人命差事,又不是巡视官员治下,确实不宜太过铺张。但不参加也是不行的,若是拒绝这一过场,弘农郡的官员们必定以为朝廷对他们很有意见,钦差才不敢与他们走得近,慌乱之下,什么变故都难以预料。
  反正郡主说得是第二天再去杨家宣旨,今天休息一下也无所谓,岑越不是已经派兵去控制纪家了么?
  弘农郡的官员们没负担了,弘农杨氏的坞堡内,气氛却十分凝滞。
  杨家家主的书房内,白发苍苍的杨延和杨绵两兄弟面色沉郁,过了许久,杨延方问:“三族?”
  他是弘农杨氏的家主,也是大义公主的嫡亲兄长。他年少的时候,弘农杨氏煊赫非常,比洛阳裴氏都鼎盛几分。他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家族如何站错了队,如何沉寂下去,如何牺牲了自己的亲妹妹,尚且没有办法挽回半分颓势。
  于是,心不甘,气不顺,意难平。
  杨绵并不是杨延的亲弟弟,而是他的堂弟,但他的父母一直在外地做官,他养在祖父祖母身边,与堂兄一道长大。一来二去,感情极好,竟压过了杨延嫡亲的弟弟,成了弘农杨氏的第二号人物。
  听闻堂兄不甘的询问,杨绵叹了一声:“诛三族。”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杨延想到纪家慌慌张张杀了特使之后再跑来求助,便觉烦心,但还有些不明白,“这些日子也没发现朝廷的探子,朝廷究竟是从什么地方捏到的证据?”
  早在得知出事后,杨家就做好了准备——开矿这件事是瞒不住的,但杨家隐瞒不报的矿产不止一处,就在新安县的另一头,也有杨家一处矿脉,是一座银矿,产量不是很丰富。所得的矿砂兑成钱,也就比工费高出那么几分罢了。
  这样的矿,弘农杨氏不怎么看得上,但本着蚊子再小也是肉的想法,一直没停止开采。反正流民多,活生生的劳动力,死多少都不心疼。此番纪家出了变故,杨家第一个想到得就是引导朝廷探子往银矿查,至于石炭矿这里,来多少人死多少,坚决不允许有任何失误。若是运作得好,朝廷来查,弘农杨氏顶多担上一个隐瞒不报的罪名,轻松揭过,纪家谋财害命,死有余辜,但杨家不倒,岂会保不住纪家的血脉?
  弘农杨氏对矿山也是下了死工夫的,那座破庙,看似小乞儿在里头分食鸡块,十分欢脱,实则布满了杨家家丁,个个手持弓箭,一旦察觉到窗纱上有影子,便直接射击;矿山的另一头通道上,派了精锐家丁把守;比较陡峭,需要攀援才能上去的地方,也在顶端种了极多蔓藤,始终派人盯着,一旦蔓藤动了就先用点力,再轻轻一松——探子竭力从山下爬上来,眼看就快要到峰顶了,必定会放松警惕,瞧见蔓藤,哪有不抓的道理?
  就连树木茂密,一般人不会打那经过,唯恐蛇虫盘桓的地方,弘农杨氏也极留心地在离地三五寸的地方系了韧性极强的蛛丝,一旦踩上,先是会被黏着。虽然踩几下,挣断它就没事,但远处系着的铃铛就会响。
  不仅如此,杨氏还暗中召集了所有叫花头儿,闲帮中的老大,允了他们钱财,让他们盯着县中之人。一旦发现有人打听消息,立刻记下,先松些不紧不慢的消息过去,再把他们诱到银矿那头……
  明明一切都计划得非常好,也没见什么动静,朝廷怎么忽然就动手了呢?哪怕纪家只是富户,对朝廷来说只是微尘一般的存在,也没有随便诛三族的道理,尤其是如今圣人龙体微恙,太子监国,就更不能轻举妄动了。除非朝廷捏到了十成十的证据,一甩出去,大家都只能说纪家有反意。唯有如此,才能这般雷厉风行。
  杨家的策略当然是没问题的,这些防备探子的手段亦是出挑,如不是家中收留了些绿林人物,好吃好喝地养着,了解道上的事情,也未必能筹划得这么周密。但坏就坏在,绿林的人谨慎,常青更谨慎。至于那些绿林中的手段嘛,常青在血影与张熊斗智斗勇的时候,早学了个七七八八,还青出于蓝。
  这就像一个积年的老扒手,跑去摸贼王的口袋,后果如何,不问自知——常青也没想到弘农杨氏会设蛛丝金铃。他只是想了一下,如果自己来布置,不准旁人上山,他怕是会在能走路的地方都埋上陷阱,一脚踩下去就上不来的那种,比如在陷阱里埋点尖刺什么。出于这等考虑,他才以树为路,哪怕树上经常睡着懒洋洋的蛇。
  麻烦归麻烦,总比露馅好吧?
  杨延和杨绵当然想不到世间竟有常青这等奇异之人,更不清楚血影众人完全是当着纪家管事的面打听纪家事情的,若是知道了,他们定会吐血三升,叹道“时不我与”。正因为不知道,所以他们很自然地转向了另一种可能,狐疑道:“莫非……有人泄密?”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和朝廷作对,更多的人只求一场富贵,做个安逸的富家翁,并不想参与这件事。碍于姓氏和血脉,明白一旦起事,自己肯定逃不脱,总要另谋生路。再有便是,杨家不得圣人欢心,按照太子孝顺的性子,估计他继位了,杨家也没什么希望。都说富贵险中求,有些人求富贵的方式是拿命去赌,有些人却喜欢踩着别人的尸骨上位。
  杨绵听了堂兄的话,心中一紧,忙道:“此事极为隐蔽……”
  铁矿和石炭矿的发现、开采,都是极机密的事情,石炭矿若不是纪家发现的,怕他们有后手,乱嚷嚷,何至于让纪家分一杯羹?魏王派人过来的时候,他们还提心吊胆了好一阵子,帮着纪家糊弄,总算把人给弄走了。
  这样重要的事情,哪怕是枕边人,也是说不得的。就是嫡亲的儿子,若不稳重,也不能告知。事实上,杨家知晓铁矿所在的,除了在座的两人和几个绝对忠诚的世仆外,便是两人最看重的嫡长子了,旁人一概不晓。
  在这种情况下,说有人泄密,谁最可疑……杨绵为了把自己摘出来,眉头一紧,便道:“我忽然想到一桩事——流民的数量,虽不能知晓大概,但咱们收了多少人进来,族中某些人怕是心中有点数……”
  杨延神色一凛:“你的意思是——”
  杨绵揣摩到了这位堂兄的心意,不敢多言,只道:“咱们家私自开了多少土地,瞒得过外人,却瞒不过自家人。”同样,开垦这些土地需要多少奴仆,有心人自然知晓,见到你们要的流民远远比需要的多,怎么可能不怀疑?他的这一番说法,很符合杨延的胃口,也正是杨延的想法。弘农杨氏一向以膏粱之姓自诩,眼见裴家、姜家等齐名的家族炙手可热,自家却很不像个样子,族中的长辈对杨延非常不满,认为他们没有能力支应门庭。小辈们也多有怨言,觉得杨延这一支站错了队,害得他们的仕途也不顺畅,官位远远与家族地位不符。加上杨延虽是从二品的待遇,却只领了一个光禄大夫的散职,爵位也没爵位,如何能让族人敬服?

  第三百八十二章 血脉之存
  
  自家人知自家事,弘农杨氏看似和睦,实则族中一直有一种声音,便是——长房嫡支在皇权之争中站错了队,害得弘农杨氏日薄西山,为何不换一支做族长?
  哪怕是寻常乡村中的宗族,换族长也是大事,何况弘农杨氏这样顶尖的世家门阀?不过呢,此事虽然没能成功,但这个呼声一直没断过,尤其是圣人厌恶杨家人推大义公主出来顶缸就觉得万事大吉的做派,这些年对弘农杨氏的态度极冷淡。若是两个官员同时都适合一个职位,一个和杨家有关系,一个和杨家没关系,圣人必是挑后一个去任职的。
  没什么道理,就是看你们不顺眼。
  九五至尊便是有这样的权力,哪怕不刻意打压你,但只要不抬举你,什么事情都不想着你,也不眷顾你家子弟。纵是膏粱之姓,坐了几十年冷板凳也要着急,尤其像杨家这种,高高在上惯了,实在难以想象自家从一等的膏粱之姓落成华腴之姓,再变成什么甲等乙等。若真沦落到那份上,他们家的人哪有脸面出去?
  一想到族中可能出了内奸,杨延只觉寝食难安,杨绵呢,本来只是为自己开脱,省得家主疑心,但他说着说着,也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否则以弘农杨氏在本郡的控制力,就连曹瑞……一想到这里,杨延简直想一口唾沫喷到这个郡守的脸上,心中愤愤地想,就连曹瑞那条狐狸都糊弄过去了,朝廷的消息怎么会这么灵通呢?
  两兄弟寝食难安,其他族人猜到发生了大事,也一晚上没睡好。孙吉祥呢,同样,因为常青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无声息地潜入了他的院子,站在他的床头,见他被吓得冷汗直冒,方展示了腰牌:“丽竟门下,奉命来见。”
  血影通消息当然比钦差从长安赶来快,秦琬虽没将常青编入丽竟门的意思,但有陈玄在,圣人又通融,也为常青拿到一块腰牌,还是镶金的,证明地位绝对不低。
  哪怕没这腰牌,光看常青悄无声息潜入官邸的手段,孙吉祥便有些憷。见是自己人,松了一口气,方小心翼翼地问:“不知阁下……”哪怕是宦官,也不愿与丽竟门扯上太多关系,实在是这个组织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外加太过残暴了。
  “明天我与你一起去杨家,你给我安排个身份。”常青淡淡道,“新安纪家那边,也有我们的人会接应,确保他们不逃出任何一个。”
  按照朝廷的意思,拓跋励要去新安纪家,确保纪家三族被连根拔起,孙吉祥则要秘密去弘农杨氏。这等分工也只有拓跋励和孙吉祥本人知道,常青能丝毫不错地说出来,孙吉祥已是放了大半的心,连连点头,心道有这么一位壮士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