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孩童太监,由于有可能和年幼的太子及公主做伴嬉戏,那么在他们的发育期里,很有可能自然而然地恢复了性能力。只要他们与小太子的关系非常好,宫中的检验太监也就不敢特别仔细地检查他们。 
除了这些比较自然的情况外,还有人为的情况存在。在太监阉割的过程中,是老太监带领着发育不全的年轻人进入阉房进行手术。这种情况下,假如动刀阉割的人受了贿赂,那么新太监就可以不彻底的净身,只要留着部分根茎,那么就有重生的希望。同样,入宫的检验也可以通过贿赂过关。 
站在医学的角度看问题,发育不久而又没有阉割干净,这样的情况下,人体强大的发育功能很有可能使人阴茎重生。上面讲的几种情况都是这样,即太监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监了。要是一个英俊可爱的太监,被派在深宫中服侍一个贵妃,朝夕相对,日久生情,也不是没有可能。贵妃独居深宫,久而生怨,而太监无论如何毕竟是男性,于是就把面目俊秀的年轻太监,拉上床去,即使拥抱而卧一番,对于贵妃而言,也有相当的情趣。那么如果有不是太监的太监出现,岂非更遂人愿?也就是说,贵妃对阉割未净的太监,有着很大的期望,如此一来,当然这样的事情就是极有可能的。这样的说法并不仅仅是猜测,在明朝人的笔记如《枣林杂俎》中,就有关于魏忠贤“玉茎重生”,生理学角度也有关于“性基因启动”的说法。 
这种说法的起因是1988年国外医学界轰动一时的一件趣闻。某国有一个男孩,在他周岁的时候因一次医疗事故而失去了阴茎。为了孩子幸福,父母与医生商量,决定改变一下孩子的性别,将其男子的性腺全部根除,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他注射大量的雌性激素,促使他出现女性的第二特征。现代科技的手术当然比太监净身要彻底得多了,而且医生给这个男孩做了人工阴道,并且从小开始,他的父母都把他当作女孩来定向培养。就这样十四年过去了,这个“姑娘”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正当这个不平凡的实验即将获得成功之际,始料不及的变化发生了。这位“姑娘”突然只对“同性”感兴趣,并且表示愿意做个“男子”。无疑,手术已经宣告失败。 
有一种先天性畸形的“阴阳人”,体内兼有男女两种性器官,或外表看上去像男性(或女性),实际上其生殖器官是女(或男),只不过都有缺陷或畸形而已。医学实践证明,对这种情况的性改造手术是可以成功的。但像上述情况那样,完全人为地把一个正常的男童改变为女性,这在世界医学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实验最终宣告了失败,但是却揭示了重大的科学发现,那就是说,一个人的性别不仅仅决定于生殖器官。性的真正中心是下丘脑,到了青春期下丘脑会促使人体向既定的性别(男或女)发展。而下丘脑的机能却受制于人体细胞染色体上的性基因。也就是说,性基因的启动,才是人体表现出性别(或男或女)的真正原因。而这个性基因的选择,决定于卵子受精的一刹那。这一既定的事实,是任何一个高明的医生都无法改变的。 
生理学上的这个重大发现,为太监娶妻提供了独特的看法。这种看法认为,太监虽然失去了男性的生殖器官,但他仍然是个男人,到了青春期自然有接近女性的要求。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学者孔宪璋等人认为,性基因的启动才是太监娶妻的根本原因。 
以上种种关于太监娶妻问题的说法,似乎都有自己的理由,都能自圆其说。但是太监真正的动机是什么?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恐怕不能单单从一个方面就得出结论。要想真正揭开这个谜团,那么应该将历史、环境、心理、医学等等相关学科联系起来,深入研究,或许会有找到答案的一天。 


  

 


第126节:李莲英“丢掉脑袋”之谜

慈禧太后身边最有名的宠臣应该算是太监李莲英了。他是同治、光绪两朝的太监大总管,权势炙手可热,甚至后宫宠妃也不得不敬他三分。有关他的民间传说颇多,有的讲到他死于非命,但是历史记载中却没有提到。李莲英的尸体葬于何地,人们一直不得而知。但有关的说法有很多,比如北京永定门外大红门,清东陵慈禧陵墓的旁边,北京海淀等地方都有人提及。但是究竟在哪里,50多年来人们不得而知。 
慈禧太后身边最有名的宠臣应该算是太监李莲英了。他是同治、光绪两朝的太监大总管,权势炙手可热,甚至后宫宠妃也不得不敬他三分。有关他的民间传说颇多,有的讲到他死于非命,但是历史记载中却没有提到。李莲英的尸体葬于何地,人们一直不得而知。但有关的说法有很多,比如北京永定门外大红门,清东陵慈禧陵墓的旁边,北京海淀等地方都有人提及。但是究竟在哪里,五十多年来人们不得而知。 
1966年,曾经在北京市海淀区恩济庄六一学校中学部任教师的赵广志被打成“牛鬼神蛇”。他与该校校长、书记一起进入劳改队监督劳动,并被强迫掘挖坐落在六一学校内的李莲英墓。赵广志一干人等费尽心力,终于将墓挖开,令人惊讶的是,原来这是真正的李莲英墓。墓中除了李连英的一颗头颅和大量陪葬珍宝外,其余尸骸一无所存。很明显,李莲英死的时候身首异处。 
那么究竟李莲英是怎么死的呢?《清稗类钞…阉寺类》里有记载说,李莲英在“孝钦后(即慈禧太后)殂后,不意又为隆裕后所庇”,“迨其病卒”,隆裕后“特赏银二千两”。李莲英的后裔说的更明白:“我祖父是善终。享年六十四岁。”又说,“我祖父因得急性痢疾,医治无效而病故。由得病到寿终仅仅四天的时间。”连记载李莲英生平的《李莲英墓葬碑文》里,也说李莲英“退居之时,年已衰老。公殒于宣统三年二月初四日”。李莲英是“病死于宣统年间”的说法流传很广,以前很少有人表示怀疑。但是李莲英墓葬的发现,无可辩驳地说明李莲英是死于非命的。 
佟洵在《近代京华史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一书中有一篇文章提到了李莲英,文中就指出,李莲英虽然是死于衰老之年,但却是被人暗中割下了脑袋的,其结局是不得善终。这篇文章的根据,就是北京六一学校中挖出来的墓葬。佟洵指出,在赵广志等挖掘之前,李莲英墓穴的石墙、石门、宝顶等都完好无损,没有被人挖掘过的痕迹,根据赵广志的说法,李莲英棺椁开启时“看见‘一个人’盖着被子在那儿躺着,被子平平展展,没有被人翻过的一点痕迹”。这里的“一个人”不是一具完整的尸骸,而是一个用衣服装殓的“人形”。另外,当时赵广志等人还从李莲英墓中取出了钻石帽子、花宝石镶钻石戒指、镇棺珠等等五十余件珍宝。这些情况证明李莲英的墓葬并没有被盗过,那么就是说他的墓中仅存一颗头颅。佟洵又指出,李莲英从1911年入葬到1966年挖墓,时间间隔仅仅为五十五年,既然头颅是完好无损的,其余的躯干骨骸也不可能全部化为乌有。所以,尸身腐烂的情况是完全可以排除的。 
这样一来,人们自然关注起李莲英的死因来。这件事没有官方记载,但是民间却有李莲英被砍头的传说。原来曾为李莲英的三弟李宝泰看墓的何氏后裔讲:“李莲英不是善终。”“李莲英被人暗杀于河北、山东交界之处”的传说也在恩济庄一带流传。还有“李莲英是因为讨债被人暗杀”等等一些传说。这些传说当然不能作为判定李莲英死因的凭据,但是也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线索。 
据李莲英的后裔讲,李莲英在生前常说“财大祸也大”。这可以表明,在他生前似乎就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认为可能自己的巨额财产会给自己带来祸患。《清朝野史大观》里有一段记载说,在李莲英死后,“群阉瞰其私蓄累累,筹思篡取,各遣心腹,四出调查,闻除大城原籍,及各银号金店存款外,其储于宫内者,尚有现银300余万之多。因共谋瓜分,较量锱铢,遽起争斗。小德张大受夷伤,面奏隆裕太后,交内务府大臣查办”。这说明在李莲英死后,众太监曾因图谋他的财产而发生过争斗。 
李莲英生前敛财无度,虽然积累了亿万家财,但是由于他这些钱财的来路肮脏无比,再加上他与慈禧太后狼狈为奸,坏事做尽,结下了太多的仇家。慈禧一死,他靠山顿失,不久就遭了别人的暗算。他的子侄虽然知道他是为人所杀,但也只能寻回他的头颅。因为不知道凶手是谁,无从查起,为了他的名声起见,只好将他的人头暗中收殓了事。同样的,《李莲英墓葬碑文》中关于李莲英之死的措词含糊不清,自然也是为了保全李莲英的名声。 
颜仪民在《李莲英身首异处之谜》(《纵横》杂志1990年第2期)一文中披露了埋藏在心底六十多年的线索。他说,慈禧一死,李莲英就出宫,由御赐的位于北长街的住宅搬至自购的位于护国寺棉花胡同的一所住宅内,闭门不出,谢绝一切来访者。此时宣统登基,光绪遗孀隆裕太后垂帘听政。小德张面奏太后下手谕,命清宫内务府查办李莲英。李莲英听到消息后胆战心惊,赶紧派管家秘密到南池子南湾子迪威上将军江朝宗府上求救。 
江朝宗是清末第一号实权派人物袁世凯的亲信。慈禧在世时,李莲英和江朝宗互相利用,两人交情可谓不浅。在此紧急情况下,李莲英把家里的财宝源源不断送到江府。果然钱能通神,江朝宗把小德张召来,叫他转告隆裕太后,对李莲英手下留情。迫于袁世凯的势力,隆裕太后只好放松对李的追查。小德张见此情形,为了与李莲英抗衡,也把珍宝源源送入江府,而江朝宗则来者不拒。和李莲英相比,小德张正年轻有为,又是隆裕亲信,所以江朝宗也乐于和他交往。 
颜仪民还说他经常听到江朝宗谈及李莲英和小德张的事情,但是从来不谈李莲英被杀的原因和经过。有一次听到江朝宗的儿子江宝仓透露:“小德张是李莲英的死敌。有一天,老爷子(指江朝宗)下请帖请李莲英在什刹海会贤堂吃晚饭,一向不出门的李莲英准时到了会贤堂,他万分感谢老爷子救了他一家。席散之后,李莲英路经后海遇到土匪被暗杀了。在后海河沿,只找到了李莲英的人头。”除此之外,江宝仓还谈到李莲英死后的一些情况,只是避而不谈与他父亲的关系。作者说:“李莲英之死,我不敢武断地说是江朝宗和小德张所为,但江朝宗、小德张了解内情却是真实可信的。”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了李莲英死无全尸,不得善终。不管他的死因究竟如何,身首异处的结局也许是对他为虎作伥的最好注释。 


  

 


第127节:婉容的私生活

婉容是前内务府大臣荣源之女,满洲正白旗人。她与溥仪同庚,家境相貌姣好。为溥仪皇后。 
民国十一年了,人民把复辟的事也逐渐忘怀,民国政府也大度宽容,不加深究。溥仪因得恢复自由,并在这年的冬季实行大婚。农历十月十三日上午十时,为逊帝溥仪的大婚吉期。北京紫禁城外的街道上却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皇室的帝婚大典了。在那天的三更时分,即内监传命,以銮舆往迎新人。去的时候,从东华门出去,走北池子景山东街,过地安门,观看的人是人山人海,沿途都有军警保护着。 
紫禁城内,悬灯结彩,鼓乐齐鸣,十二时,迎娶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有马巡保安队、游缉队、京师的宪兵,都骑着高头大马,一崭齐地行走着。宪兵过去,是皆全体武装步兵一大队。步兵的后头是警察厅武装的警察。又有一大队警察厅的军乐队,继之以总统府的军乐队。后面就是清室的宗人,都翎顶辉煌,蟒服朝珠。随后是皇宫全副卤簿仪仗,除了绣金龙的大旗、金瓜银钺、罗伞绛幡外,还增添了牛角和大鼓各一百对,紧接着,才是一顶三十二人抬着的彩舆,涂金的顶部,正中是一只很大的金凤凰,凤背上有一个小金顶,周围有九只小金鸾,嘴里都衔着长长的璎珞,绣幔四垂,角上都含流苏。舆夫一例穿红绸绣衣,红缨帽上拖黄翎。鸾舆后是执长缨枪的侍卫,骑着骏马,蟒袍金冠。提灯提炉的宫监列为雁行,金炉里面香烟缥缈。 
从皇城沿走安定门,过十字街,进东安门,再入东华门。一路上,到处是红、黄两色的装饰。自乾清门到大殿,都用红缎毯铺地,殿上灯烛煌灿,自有说不尽的华美。殿旁列着大钟巨鼓,以及古时帝王祭太庙的乐器,器上尽扎彩绸。乐工数人也穿着绣衣侍立奏乐。这时,溥仪已穿戴龙袍,在乾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