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官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科举官途-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填补、整理完善。林清的工作进度也非常快,一个月就能整理好两卷; 按照这个速度下去; 不出一年就可以将“算”学部分的史料全部整理完毕; 而原本这个工作内容是计划两到三年完成的。

    翰林院是一个可清闲可忙碌的部门,暂时安排给所有新晋翰林官的任务就这些; 草拟圣旨还根本轮不上新人插手; 给皇帝等人讲解经筵的又都要按资排辈,所以新入职的三个月林清每日的工作就是研读史料,摘抄誊录; 同时更多的时间花在了阅读历年的案卷、圣旨等材料上。

    对林清来讲; 做做修史工作; 只不过是考验耐心和毅力的事情; 长时间去做这个事情,对他了解政务根本没有太多的帮助。只能说是自己可以将“算”的这门科目,做一个科学的总结,方便后人对中国数学史的了解,也希望能推广这些知识,造福后人而已。

    故而很多人说翰林官清贵,不扯朝堂、不涉党争的翰林官,清贵是清贵了,但是也容易被人遗忘和边缘化。翰林官的月俸很低,就像林清作为从六品修撰,一个月的月俸才三十两银子。

    这三十两银子,听着是还可以,可是生活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又想要在官员之间交往行走,三十两银子根本不顶事。就像林清那座一进的小宅子,都要五百两银子,更别提其他方面的吃穿住行了。所以大部分翰林官员只是当翰林院是个跳板,在任职的三年时间里积极寻找出路下家,最好的选择是可以入职文渊阁,跟着朝堂内阁大佬工作绝对是最好的差事;或者就是调动到六部轮值,以后也能混上一个侍郎的职位,运气好的还能做个尚书;实在没门路的,那么到时候下放地方,能在翰林院待过,就是下放地方也高人一等,基本上都会到那些比较富裕的地方任职。

    当然,也有什么都不行动、甘愿固守清贫的,例如坐在林清隔壁的修撰贺卓凡,榜眼出身,在翰林院里修了六年的史册,从编修晋升到了修撰后,就纹丝不动。平日里吃穿用度也寒酸的很,但凡有什么聚会也从来不参加,有时候还要靠向同僚借款度日,一点都没有别人眼中的中进士、做大官、发大财的感觉。

    三个月的时间,也够新晋的翰林官们摸清楚一些规则,之前大家还能定定心心修史,之后了解了情况后,大家人心也浮动了起来,慢慢地有些人抱成了小团体,寻找出路、请客送礼吃酒,都想着经营点关系人脉,到时候可以有个好去处。

    林清这边却好像没有感受到翰林院里的气氛一样,继续每日里的工作,同时经常出没于藏书阁,取阅永康帝继位以来所颁发的所有圣旨、诏书,了解朝廷变动的情况。翰林院有点类似于皇帝的秘书机构,往往一道对外圣旨的颁发,都是由文采好的翰林进行纂写,并且会摘抄一份进行归档。一份圣旨或是诏书的颁发,很多时候都是整个文官集团和皇权协商整合的结果,是整个大明政治命令下达的体现。以前的林清根本无法接触到这些东西,但是如今却能以观摩圣旨书写的理由,毫无阻碍的去考据这些材料。

    虽然如今并没有进入权利的核心,也没有任何的决策、建议权,但是林清认为想要做官,那就必须得了解清楚现在自己所处的位置,整个王朝的动向,当权者的政治主张和目的,未来发展的方向等等。这些东西,翰林院里没有人会教你,但是你却有机会去学习、翻阅这些资料,其实已经是难能可贵的经验了。从这点来讲,翰林院是褚相之所,并没有夸大其词。只不过这世上很多人都习惯于等着别人将事情放到他手上才会去做、或者就是太过急功近利,忍受不了眼前的清贫,才让翰林院里的低阶官员急着拿翰林院做跳板,赶紧走入实权部门。

    所以,在外人看来,林清的生活规律极了。这几个月来,每天一大早当值,自己擦干净桌案,泡上一杯茶,然后一上午就开始整理誊抄资料,几乎都做到了手不释卷,一坐就是一上午;中午吃过午饭后就往藏书阁走,呆了一两个时辰回来后,又捧了一堆资料回来,下午继续书写;晚上若是轮到他当值,那么就来值个夜,看看自己桌案上的资料,若是没有当值,就回家休息,从不参与其他官员之间的人情走动。

    这样的行为举止,就和那贺卓凡一模一样,甚至很多人都私下议论,觉得这新科状元是不是也会和贺卓凡一样,就喜欢天天修史、研读史料,以后也是要在翰林院冷板凳坐到死的主。有些庶吉士和沈牧涵聚会时,还会特意调笑几句,说林清就算得了状元也没用,这样的人也就是个书呆子。沈牧涵闻言也只是笑笑,不予置评。

    林清正在适应他在翰林院做官的生活,林三牛和张氏两人也是在磕磕绊绊地适应着在京城的生活。

    说实在的,这刚刚到了京城看到林清那一进的小院,林三牛和张氏还是有些惊讶的——万万没想到,五百两银子竟然在京城就买了这么小的一个宅子!但是当知道这周围的都是官宦人家,好些人家的官位都还比自家儿子高时,也就不觉得这房子小了,转而说话做事都有些小心翼翼的,生怕坠了林清的面子,给林清招惹麻烦。

    前面一两个月还好,夫妻两个洗洗弄弄,归置整理了一番院子,嫌京城里的菜价贵,还在自家小院里下了一陇菜地,种了些当季的蔬菜。每天上街买买菜,晚上等林清回来一起吃个晚饭,对于几年不能和儿子处着的林三牛和张氏来讲,都是极为珍贵的时光。

    只是时间一长,平日里都是下地做活做惯了两个人,哪里闲的下来,家里就巴掌点地方,再怎么整理也就那样。等林清一走,就剩林三牛夫妻和墨竹三人大眼瞪小眼,林清劝他们出去走走,走了几回发现哪哪儿都要钱,就也歇了这个心思了。

    这日林清下值回家,一家三口吃完晚饭,林三牛犹豫再三还是道:“清儿,你看我一天天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要么这几日让墨竹陪着我出去,做点活儿?我看这京城里就是吃把葱都要银子,上次咱买了这个院子已经花了五百两了,我怕剩下的银子不够花啊!”

    二月的时候,林东阳回过一次林家村,给了林三牛一千两银子,是之前曹知瑞那边的分红。一到京城,林三牛就将银票悉数给了林清,让林清还了那五百两的外债。虽然家里还有几百两银子的存款,但是林三牛算算每个月家里的开销,又知道林清每个月的俸禄才三十两,难免是有些忧心的。

    最近他也和一些京里人打听过消息,知道这官家娶亲那可不是几百两银子就能打发的,眼看着林清已经十六了,也到了可以定亲的年纪了,这家里不备着银钱,万一到了说亲的时候,这不就尴尬了。

    再者说了,就算不说聘礼的事情,这个院子这么小,以后媳妇娶进门,生两个娃,这屋子也腾不开地方啊?到时候媒人过来相看,见林家这么小,往对方家里一说,都是做人父母的,哪里不知道不想让子女受苦的心思?虽然知道林清在苏州府那边和人有合伙生意,可是现在他闲着也是闲着,还做得动,家里能省一点是一点啊!

    这两天林三牛和张氏一直在合计着这个事情,想着他自己出去找点活干干,张氏留在家里做做针线活补贴家用,家务事情就扔给墨竹去做,好赖也能减轻林清的负担。

    林清其实也将林三牛和张氏的不自在看在了眼里,叫一个整天忙碌惯的人突然闲下来,周围也没有什么熟人,平日里就闷在这个四方小院里,不能像之前那样,整个村都是熟人,东家长西家短的都可以唠上几句。只是前段时间林清也是新官上任,很多事情还没安排妥当,如今林三牛说起,林清便也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爹,娘,你们也知道我和二哥在苏州府做了点生意,二哥上月写信给我说那些东西卖的不错。我琢磨着,咱可以在京城也开一家铺子,卖卖这些小玩意。”

    林清上月就收到了曹知瑞的信,因为得知林清高中状元,曹知瑞信里说以后的生意曹知瑞和他们兄弟五五分成,作为贺礼。林清明白这是曹知瑞担心自己一朝得势,嫌弃银子赚的少,不和他合作了。或者说,曹知瑞这也是在做一个长期投资,他看好林清这个人,主动让利以求长远的合作。

    林清没有拒绝曹知瑞的好意,并且还回信讲明了想在北方发展“如意坊”的生意,并且将连锁店的计划写了厚厚的几张大纸给曹知瑞寄了过去。曹知瑞收到信后大喜,直接附上三千两银票,作为林清在京城做试点的开业本金,并且言明京城的店铺开起来后,他这边会派人先将做好的成品护送入京。

    对于曹知瑞而言,不管林清这个试点是成功还是失败,有这份连锁店的计划书,就已经值这三千两了!

    张氏脸上露出难色,求救般的看向林三牛。这做生意她怎么会啊?家里做做家务、下地干活她会,做生意可是碰都没碰过。

    林三牛心里也犯难,可是想想也对啊!这儿子都是做了状元当官的了,难道他这个当爹的还给人做伙计卖苦力去?这当官的最讲究面子,要是被儿子的同僚看到了,这可让儿子的面子往哪里搁?

    不就是做生意吗?他在村里的时候不也帮着林大娃、林二娃他们收东西、卖东西么?道理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换点东西卖卖。做,有什么不敢的!

    “行!清儿,你说让我们做点小生意,爹娘就去做!只要你告诉我们怎么做就成!”

    张氏听了林三牛的话,心里着急,忍不住插嘴道:“娃他爹,你可别胡乱说话!到时候把儿子的银子霍霍没了可咋整?”

    林清看着张氏对着林三牛着急上火的样子,忍不住笑道:“娘,您别着急,咱就是做点小生意,也不费银子。若是能赚钱咱就做,不赚钱不做就成了。进的货也是苏州府那位富商运过来的,要是卖不出去,咱就给退回去也成。”

    张氏是最信服林清的话的,听闻这备货不用钱,想着最多就是租个小铺子,不赚钱转手一租,赔也赔不了几个钱,这才脸色好了点。

    只是如果张氏知道,她儿子口中的小生意,以后的铺面得修三层楼,里面的东西动辄几百两,只有那些非富即贵的人才会去买,恐怕她此刻就能昏过去。

 第87章 第八十七章:青词

    林清在翰林院的工作按部就班; 波澜不惊。

    而林三牛这边因为租铺面的事情,天天和墨竹两个人满京城的溜达,按照林清的标准找铺面; 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各种比较、算账、讨价还价。如果看中了哪里,等林清下值后就拉着过去看看,一直找了一个多月; 才看中了一处铺面。

    那个铺面有一百多个平方的面积,位于前门大街一处比较繁华的街口,左边是卖玉石金器的; 右边是做书画生意的,周围居住的人也都是有点身家的; 比较符合林清所要出售产品的定位。林清晚上的时候给他们画了展架,设计了装修的图稿,一并交给墨竹; 让他和林三牛一起去找能干的工匠进行装修。

    林三牛知道林清装修的预算要六七百两的时候,惊的不行; 但是还是被林清说服了下来,只能每日里跟着墨竹一起跑,生怕被人昧了银子。装修需要用的材料、摆设他都一一去坊间调查价格、了解成本; 还让墨竹教他一些常用字; 和人签了契约后都要确定自己上面的字自己都理解了; 才能签约。有时候林三牛忙不过来; 张氏也会跟着一起去帮忙; 只不过张氏更多的心思还是花在了林清的衣食住行上,夫妻两个倒是忙忙碌碌,再也不说在京城没事干了。

    林清看着林三牛从一开始做事畏畏缩缩,什么都要拿到他这边找他拿主意,到现在也能和人谈价格、签契约,两个月下来,比刚刚入京的时候,要大方镇定不少。之前林清给张氏和林三牛备了不少成衣,两人都压在箱子底下舍不得穿,日常都穿着以前的旧衣服。可是现在出门,林三牛都自觉得穿起了新衣服,还有一天特感慨的说了一句:“这出门办事啊,还得穿的体面点,否则别人都看不起你!”倒是把京城里有些人的“先敬罗衫后敬人”的脾性整的明白。

    林三牛如今四十岁还不到,正是一个男人年富力强的时候,林清也觉着与其在家里闲着,倒不如在外面做点事情,增长点见识,也是好的。而且由墨竹跟着,他也放心。墨竹这人脑子活络、做事也有章法,之前跟着富商家的少爷也做过生意,倒不至于让林三牛被人哄了去。

    这日,林清和林三牛讲了一会儿生意经,看了一下时辰差不多了,便和家里人道别,往大明门走去。

    林清出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