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德国国防军大本营-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元首:有没有关于受伤的详细消息?悲剧已经发生,它应该成为一个警告。
  恩格尔:将军的名字可能都不十分确切。
  元首:在这场战争中,谁也不会再成为元帅了。一切都要等到战争结束以后再说。不要过早地称赞一个人。
  蔡茨勒:人们对战争的结局坚念不移,以至人们把他们的最后快乐。。
  元首:人们必须相信,其前提必须有英雄气概。
  蔡茨勒:根本不应该有另外的想法。
  元首:在众人生活的环境里,怎样能够采取其他处理办法呢?我不得不说,每个拿生命冒险的士兵都是笨蛋,他们总是拿他们的生命做赌注。当小小的俄国农民被征服以后,我还是这样理解。
  蔡茨勒:这对部队指挥官来说。要容易得多。每个人都看着他。自杀对他来说并不难。但对普通人却很难。
  元首:如果一个小小的可怜虫,在这种情况下这么说。。我倒可以理解。但我必须说:应当勇敢地去干。。这是无可争辩的。自然,无数德国人也是这样!。。我们有气质旺盛的军官团,有第一流的士兵,还有占优势的武器装备。撇开斯大林格勒不说,我们仍然处于优势。使我感到痛心的是,无数士兵英雄气概,竞被这么一个意志不坚定的懦夫瓦解了。他现在正在这么做。您必须考虑到,他已到了莫斯科,您也必须考虑到,他在“鼠笼”里会供出一切。他会在一切文件上签字。他会供认,他会呼吁德国士兵投降。您会看到,他们现在已走上意志不坚的道路,并越滑越深,直至罪恶的深渊。在这里,也可以说:邪恶的行为,会继续引出新的魔鬼。
  恩格尔:还有一件事:明天冯·齐茨锥茨少校将在国内外记者面前,谈到斯大林格勒的情况,是否停止这次记者招待会?
  元首:不,。。
  恩格尔:因为他们很自然要提问题。除了其他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最好是一般他讲讲。。
  元首:他们是否知道一些,就是知道也不会那么详细,他们不会得出直接判断。但是,首要的是士兵的意志,如果我们不能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如果我们只是培育纯粹的理智的杂技演员、田径运动员和精神运动员,那么、我们将永远得不到能真正经受命运严重打击的后代。这是关键。
  蔡茨勒:是的。在总参谋部也是一样。我第一次提升了一名没有经受过总参谋部军官训练的通信官。因为他在一个师的撤退中,以总参谋部的工作方法,进行了极为出色的工作。问题并不在于他听了8 周的讲座。而是能立即做出成绩我立即对他说:从今天起你已是总参谋部的军官了。
  元首:是的,必须使用那些勇敢坚强的人他们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就象每个七兵献出他们的生命一样。什么叫做“生命”?。每一个人都必须为人民而死。什么高于每一个人的生命?那就是人民。但是这好比一个人,如果义务没能阻挡他陷入痛苦的深渊,那么他就会害怕从深深的悲伤中解放出来。据他们报道,保卢斯是被俘了。我要分清楚,是被俘了,还是失踪了。如果他们突然闯入,没发生战斗,他就被俘了。否则他们必然报道他失踪。。我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怎么知道保卢期的情况。必须告诉北部合围圈的司令,在任何情况下也必须守住合围圈,直至最后一个人。。
  蔡茨勒:您是否同意,我去做这方面的事?
  元首:好!我再提一下我的想法。罗马尼亚的拉斯卡尔将军与他的士兵一起阵亡了。我已给他颁发一枚橡叶形勋章,对此我挺高兴。结果怎么样呢?今天3 点30 分时、当我打开收音机时,俄国人正在广播:保卢斯元帅连同他的司令部全部被俘,整个司令部已经投降。
  蔡茨勒:我早已预感到了!我原来想,他们将会对精疲力尽的保卢斯横加侮辱。。现在看来更糟了。
  元首:在很短时间内,他就会在广播里讲话,您就等着瞧吧。赛德利茨和施密特也将在电台讲话。俄国人把全们圈在“鼠笼”里,两天以后,俄国人就会把他们拖垮,然后立刻让他们讲话。一位美丽妇女,一位真正的绝代佳人,只因为一句话伤害了她,本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她却说:“我可以走了,我是多余的。”她的丈夫回答说:“走就走吧!”接着这位妇女离开了家,好写了一封绝别书后便自杀了。。耶内克在起飞前还是在起飞后受的伤?
  蔡茨勒:这我要查证一下。我将给耶内克去电话。
  元首:我们必须搞确实!必须坚持这样一种看法,即司令部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他们受了伤,被敌人战胜了,失去了优势,最后才被俘。
  蔡茨勒:司令部的大部分成员肯定也是这样被俘的。
  元首:我们必须这样说,他们根本没有投降,而是被征服的。
  蔡茨勒:还可以增加这样一句:俄国人将会另作解释。在这之前,我们还要考虑一下世界舆论。
  元首:就说他们数月以来已经没有给养,俄国人才得以战胜他们。
  蔡茨勒:我也觉得,这样考虑比较合适。。关于俄国的报道,我们正在核实,看其中有什么纰漏没有。因为只要有一个错,比如一位将军不在其内,那我们将指出,俄国发表的东西,完全是一张在什么地方缴获的名单。
  元首:他们报道说,他们俘虏了保卢斯,还有施密特和赛德利茨。
  约德尔:我不知道赛德利茨是情况。您也不清楚赛德利茨是否在北部合围圈。现在要通过无线电询问一下,确定一下到底哪些将军在北部合围圈内?
  元首:他肯定在保卢斯那里。我要再向您说一遍:象保卢斯这种竟然不想死的人,我真不理解。成千上万个军官和将军们的英雄气概,就是让这样一个人给磨灭了。在这种时刻,他连一个软弱的妇女都不如。
  约德尔:但我还是不相信,这是不是真的。
  元首:。。有一对夫妻,原来生活在一起,后来男人生病死了。后来这位妇女给我来了一封信,请求我照顾她的孩子,尽管她有孩子,但她说他不能再活下去了。。然后她自杀了,这位妇女这样做,是因为她有勇气。而军人却没有勇气!您看吧:要不了8 天,赛德利茨,施密特和保卢斯将在广播里讲话。
  约德尔:我对此深信不疑。
  元首:他们现在已进入克里姆林宫,在那里他们将被那帮家伙软化。他们怎么能如此胆小?我不明白。
  约德尔:我仍然有些怀疑。
  元首:我不怀疑。您知道吗,我也不相信,保卢斯是受伤了。这似乎不能肯定。。我最痛心的是,我已经提拔他为元帅。我本想使他享受到最后的快乐。他是我在这次战争中提拔的最后一位元帅。看来还是不要过早地赞扬一个人。对此事我真不理解。当人们看到这么多人死去了,我不得不老实说,这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讲是多么容易啊。。根本什么也不会想。这样多人死去了,也许有点可笑,于是就来了这么一个人,在最后时刻里,还要玷污其他人的英勇献身精神。英雄气概可以使人从一切痛苦中解脱出来,走入永恒的、民族不朽的世界,而他却情愿走向莫斯科。怎么能作这样一种选择呢?简直是得了精神病。
  约德尔: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我才一直怀疑。。
  元首:。。如果说,我今天把一座要塞交给弗尔斯特将军,我知道他会第一个把旗帜插上要塞。没有其他人能够做到。可悲的是,在这个时候这样的英雄气概被可怕地玷污了。
  耶顺内克:我看,俄国人有可能是故意这样报道的。他们做事诡计多端。
  元首:8 天内他们将在电台讲话。
  耶顺内克:俄同人可能已准备就绪,让另外一个人讲话。
  元首:不,他们会亲自在广播里讲话。他们都将在广播里讲话!他们首先会要求在合围圈里的人投降,并会说,反对德国国防军是共同的事业。您肯定会看到:他们去莫斯科,到克里姆林宫。在那里干“不正经的勾当”。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勇气,在这一时刻就。。我已经对蔡茨勒说了,必须给海茨鼓气,他们必须在北部合围圈里坚守。
  凯特尔:他在南部合围圈里。俄国人在报道中没有提到他的名字。
  元首:如果没有提到他,他一定是死了。
  约德尔:是的。因此应当问一问现在就确定下来,眼下谁还在北部合围圈内。如果名单上的名字都在北部合围圈内。那就是俄国人从什么地方找到了一份名单,然后发表出来。另一方面可以肯定:他们没有提到一个人,即哈特曼,他肯定已经阵亡了,他在南部合围圈内。
  凯特尔:他是4 天前阵亡的。
  约德尔:是的!
  元首:如果海茨在南部合围圈内,俄国人没有提到他。。我确信,整个司令部都乖乖地投降了。。。
  从片断记录稿里关于北非问题的阐述中,看不出当时希特勒正在研究是否有完全撤出北非全部领上的可能性。这一点,在这一章的开头提到的约德尔给他的参谋部的指示中就已引用过。不久,约德尔又受希特勒委托,询问南线总司令部凯塞林元帅关于海上运输情况,并称“最高指挥将根据回答,采取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尽管如此,也没有采取任何能摆脱北非不利结局的行动。
  对是否长久坚守北非阵地可能性的怀疑,还必须从隆美尔那里寻根求源。11 月29 日,隆美尔出人意料地从利比亚的西尔特沙漠来到“狼穴”,向德国最高司令部阐述他全部撤出北作的决心。希特勒一反常态,极其冷淡地接待了他,同时避开他最基本的观点——以戈林说过的向突尼斯进军只是“豹子一跃”这样一句话为依据一指出,通过地中海的供应有可靠的保证,一切要求都可得到满足当天晚上,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至少记下了这样一句话,即“北非已丢失”。几天后,希特勒在任命冯·阿尼姆大将为驻突尼斯新任总司令时,又沉溺于在同盟国登陆后最初几天他所设想的那个计划里。根据这个计划,只拥有少量运输工具和重型武器的阿尼姆第5 装甲集团军——实际上还剩下不到2 个拼凑起来的德国帅——要一个港口一个港口地向卡萨布兰卡突击,直至将敌人赶下海去。两个星期后,德国最高司令又站到他这个伟大计划的对立面,拒绝了意大利的要求——齐亚诺和卡瓦莱罗代表墨索里尼前往东普鲁士德国大本营,紧急要求德国出动空军,以保障突尼斯运输线路的安全,希特勒竟以手段不足为由加以拒绝。希特勒对意大利人的愿望心不在焉,只是借此机会重提一遍双方“坚守北非”的决定。对此,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提出了一个基础性建议。他认为无论是突尼斯的形势,还是海上运输,前景都十分有利。1943 年1 月12 日,凯塞林又到“狼穴”口头报告了他的上述观点。
  在最高领导层的这种态度和情绪影响下,毫不足怪,德国大本营对于及时摆脱在劫难逃的北非灾难的可能性,根本不详细讨论,更谈不上利用。在斯大体格勒失守的那些日子里,出现了一个最好的,似乎也是最后的机会。当时,隆美尔集团军在其总司令的指挥下,有意识地迅速行动,企图在不受敌干扰的情况下,与阿尼姆的部队在突尼斯会合。此时,一直在突尼斯“桥头堡”保持着优势的第5 装甲集团军和海上形势,完全有能力将大部分部队运走这样北非虽然放弃了,但可以拯救大量宝贵的部队。
  然而,希特勒想的完全是另一套!对于他来讲,隆美尔集团军到达突尼斯国土之日,就是他的进攻计划开始之时。他在心目中的伟大的、勿庸置疑的政治和战略优势——作为最低目标的坚守突尼斯——遮住了他的眼睛。使他完全看不到在战术上创造前提的必要性,特别增加陆、海、空三军的兵力。但对于在突尼斯的指挥关系——上自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以及双方最高的国防军指挥参谋部,下至凯塞林和两个并立的德国集团军——也一直没有得到澄清和处理。因为,他尽管说了许多大话,也不顾国防军指挥参谋部的再三敦促,最终还是把照顾墨索里尼的要求,放在军事的首位。根据最后的调整结果,南线总司令部附带取得了项成果,即他的司令部在意大利统帅部内设置了一个由德国国防军三军军官组成的指挥处。这一步骤至少说明,在德、意双方进行了三年之久的共同战争之后,出现了盟国之间比较紧密合作的局面——不管它是否能持久下去和可靠系数有多大。
  在这种混乱形势下,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副参谋长在经过多次努力后,终于1 月底2 月初征得约德尔的同意,亲自前往突尼斯进行一次实地调查。此外,他还借途经罗马之机,与意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