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文化民族主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需要文化民族主义-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个问题,我讲一下文化与全球的经济竞争和全球的政治竞争的关系。首先,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是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竞争遍及经济的、政治的、军事和文化各个领域;另一方面,各个领域的竞争又是相互交织在一起,一个国家的文化的竞争力依托于它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反过来强大的文化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全球竞争力。所以当大家分析美国的这样一种实力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所谓的它的软力量,软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它意识形态的力量,它文化的感召力,还有它所宣扬的一整套的价值,以及它为它的国际行动所寻找的各种各样的理由、托词或者是说法,这些赋予它军事行动和政治行动一种强有力的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对于全球经济竞争的影响主要在两个层面。一个是通过跨国公司,影响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还有一个是影响区域的经济合作。冷战以后,大量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开始不断地涌现,这一点国际政治学家分析得非常清楚,他们会发现那些成功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都是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咱们地理空间上挨得近,然后咱们几个召集到一块儿开个会,定一些条约,然后我们经济共同体就会发展得很好,不是的。真正发展得好的,都是既是空间上临近,同时文化上又是高度一致的。而且即使空间不临近,只要你文化,还有意识形态等等方面,高度相似的国家,他们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是非常密切的。

    再者就是说,文化对当前国际政治的格局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冷战之后,亨廷顿发表了他著名的文章《文明的冲突》。美国它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军事工业,然后在大学里也有一大批高级的研究人员,是为军事工业、航天工业,国防工业服务的,还有大量的思想库,还有很多压力集团,都是围绕着这样的一个非常庞大的利益共同体。所以,在冷战之后,当苏联分裂了之后,当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开始转型的时候,它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说美国还有没有敌人?美国的敌人是什么?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这些与军工综合体相关的这样一些利益集团,它都要找饭吃嘛,没有敌人的话他也就没饭吃了,也没事干了。所以他们就到处寻找假想敌。当时一种比较乐观的观点就是佛兰西斯·福山提出历史的终结。他认为行了,苏联的垮台,中国和东欧的转型、改革等等,就意味着世界上,在未来除了市场经济还有民主政治之外,人类不会有其它的选择和途径。所以,他认为历史已经从根本上,本质的变迁上来说已经终结了,剩下的就是一个时间问题,就是一个零敲碎打的问题。

    那么亨廷顿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他认为不是。他认为在新的世界中,虽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这样的一种冷战,这样一种冲突结束了,但是文明之间的冲突不会结束,而且会上升为新的主导性的力量。也就是说未来的冲突,可能不是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冲突,它很可能是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教世界,与儒教世界之间的一个冲突,所以他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我在这里把它引过来。

    他说,在新的世界中,文化认同是影响一个国家结盟或对抗的主要因素。他认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和民族,在处理认同危机的时候,所谓认同危机就是我是谁?我是属于哪一伙的?谁跟我是一伙的?谁是我的朋友?谁是我的敌人?当他要寻找这样一些问题答案的时候,亨廷顿认为,对人们来说重要的是血缘、信仰、忠诚和家庭。人们与那些拥有相似的祖先、宗教、语言、价值观、体制的人聚集在一起,而疏远在这些方面的不同者。由于现代化的激励,他认为全球政治正沿着文化的界限重构,文化相似的民族和国家走到一起,文化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则分道扬镳。以意识形态和超级大国关系确定的结盟,让位于以文化和文明确定的结盟,重新划定的政治界限越来越与种族、宗教、文明等文化界限趋于一致,文化共同体正在取代冷战的阵营,文明间的断层线正在成为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界线。

    所以他构想的未来世界的政治共同体是什么呢?就所谓的某一个文明的核心国家,比如说,他认为三大最重要的文明,一个是基督教文明即基督教世界,还有伊斯兰世界,还有儒教世界。他认为,在基督教世界里,核心国家就是美国了,在现代来说。其它还有一些周边国家,跟它相似的,但是实力没有这个核心国家强大。再有,就是所谓的散布在外围的那些个人,它的移民,就是在基督教世界之外的其它国家和地区生活的,但是它认同于基督教的这些个人,他认为这样构成了一个基督教的世界。他把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像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都归到儒家文化圈里,毫无疑问,无论从历史的渊源,还是从一个综合国力来看,中国都是这样一个文化圈的核心国家,再加上周边国家,还有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裔,他认为这个构成了儒教世界。他认为未来的冲突就是这样的几大板块之间的冲突。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他的这样一种观点。

    现在我们再反观一下,中国文化在100多年中它所经历的命运是什么?

    首先,150多年,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文化走上了持续衰落的这么一个道路。

    从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来看,随着汉族农耕文明不断地扩张,汉族统治疆域在扩张,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汉族的汉文化也在逐渐地扩张。

    古代中国基本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从政府、国家来说,总的来说它还是推行儒家的文化,同时儒家文化也给这样一种政治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们不能说儒家,比如跟基督教相比,跟佛教相比,没有那么多庙宇、僧人,专业的那样一些教师等等,我们认为它不是宗教。实际上在中国可以说整个国家就是一个教会,就是一个儒教的教会,教会既为国家,皇帝实际上就是教皇,所有的官员,还有这些读书人,准备考试、应试,然后学而优则仕的这些人,都是可以把他理解为教士。基本上全民,大体上来说,都是遵奉儒家所宣扬的那样的一些伦理规范,也就是说儒家尽管它是一种精英的理论,它作为一种书面的东西,它主要是和读书人进行交流的,但是它这种书面之外的东西,对民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说他对民间处理父子之间、夫妻之间、长幼之间、朋友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儒家的思想,像通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一些载体,它对民间的影响更大。

    但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文化面临着一个非常强烈的冲击。这个时候我想发生了第一个非常巨大的转变,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中国的士大夫放弃了天下主义,他终于明白了,中国仅仅是国际社会中的一个,在众多民族国家的一个而已,不是说我是天朝,我是天朝帝国,老子是天下第一,我是世界的中心,这个观念已经被彻底打破了。那么进入维新时代之后,第二个巨大的转变发生了。也就是说中国捍卫传统的这些人,基本说放弃了形而下的领域,也就是说认了,技术方面我们不行,甚至一些制度方面也不行,这个时候要改,但是这个时候还坚信,我们的道德、我们的理想,孔孟之道所宣扬的终极的、形而上的东西还是有用的。所以,他放弃了形而下领域的抵抗,只求在形而上领域去斗争。

    等到五四时期,基本上传统文化丧失了最后的阵地,全盘西化成为了一个主导。大家觉得为了富国强兵,我们就要毫不犹豫的彻底地放弃我们的历史,然后向外面去学习,大家不断地找祖宗算账、找文化算账、找传统算账

    但是在故土之外,在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等地,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在苟延残喘,还在发展。同时,东亚的经济成功,也助长了儒家文化的复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特别是随着日本的成功,东亚四小龙的经济上的成绩之后,世界各国的学者都开始研究东亚现象。为什么在这个地区,可以取得这么好的业绩,而且它不仅仅经济成长,特别成功,而且它在收入分配方面,在社会的稳定方面等等,也是很成功的。所以,在这个背景下,一种假说,儒家资本主义就提出了,过去可能认为儒家学说是一种累赘,是一种包袱、是一种拖累,是阻碍资本主义成长的东西。现在这样的一种理论认为,当这个国家进行了现代的,重建了这样一个政治和社会之后,当现在的市场经济引进了之后,儒家学说反倒成了促进资本主义成长的强有力的一个因素,所以儒家资本主义又开始风行了,大家这回不批判儒家了,说儒家不错,家族主义,勤劳,服从权威,遵守纪律,勤俭、爱储蓄,这样的一些东西,都是有利于现代的经济增长的。

    十年之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化民族主义在中国大陆兴起,我认为最早还是在九十年代的初期,最先讨论这个问题的是《战略与管理》杂志,当时一些讨论会我也参加了。在九十年代,这样的一种文化民族主义复苏,它有比较深刻的背景,在这个情况下,政府希望借文化保守主义来抵御西方文化的入侵,抗拒西方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中国知识分子,他对欧洲的观察,特别是对俄罗斯的观察,还有对南美洲,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民族化的进程中的观察会发现,改革不仅仅会带来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的结局,改革也可能会带来社会发展的停滞,甚至一个国家的分裂等等,甚至倒退。当看到这种危险的时候,那么认为民族主义是化解这种危机的一种武器。还有,就是中美关系的转变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助长了公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再一个,就是民族主义可以比其它的意识形态,多了一个非常强烈的功能,它有利于形成共识,有利于团结。价值真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靠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灵魂,就是说我们的价值、我们的道德,我们的一些人生的归宿到哪里去寻找呢?传统文化它可能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因此这个也是它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个问题,我想谈一下文化民族主义的必要性。

    在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一个全球经济的背景下,这样的一个政治格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逐渐地崛起,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中国应该怎么办?我个人认为文化民族主义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也就是说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如果我们的文化能够得到很好的复兴,文化得到更好的宣扬和推广,能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特别是,随着我们经济实力的成长,随着社会政治变革的逐渐地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可能我们可以很好地整合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这样的一些地区、国家、还有个人,形成一个很好的经济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政治结盟的一个框架,这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对于中国未来在国际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中国发展文化民族主义的优势就在于,首先它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字。而且学习汉语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它学习起来成本非常高,转换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使得中华文化很难为其它文化所同化。再一个,庞大的人口数量也赋予天然的一种优势。还有经过数百年的移民,华人也遍布全球,而且很多人他依然忠于自己民族的传统。再者中国是儒家,儒教圈里天然的那样一种核心国家。所以这一切意味着建立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疆域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巨大可能性。亨廷顿他就非常明白地说,大中华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个迅速发展文化和经济现实,并开始成为一个政治的现实。

    最后一讲,我想跟大家交换一下我的看法,就是在新世纪我们怎么样复兴我们的文化。

    文化复兴的逻辑是什么?首先一点就要肯定,能够被所有华人认同的可能只有中华文化了,在当今世界上。因此,文化民族主义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复兴中华文化,并通过文化的复兴实现全球华人的整合,成就一个文化中国。这个文化中国没有固定的界限,只要信奉这样一种文化的人,走到哪里,它的边界就扩张到哪里。康有为指出,中国的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依。正是由于中华文化的理想、价值和道德都集中地体现在儒家文化之中,所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