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名道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说名道姓-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万万中国人的代表。华家与夏家的故事,正是华夏民族的悲剧。
    阿Q是个“名人”,鲁迅在《〈阿Q正传〉序》中说:“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天便模糊了。”阿Q这个破产农民,连姓氏的权利都没有了。赵太爷听说阿Q也姓赵了,大骂起来:“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阿Q挨了骂,挨了打,从此不知姓什么了。而赵太爷、钱太爷,则要取姓“赵”、“钱”,这些《百家姓》的头位,享受着姓氏的特权。
    关于阿Q的Q,鲁迅写得更为传神:“我曾仔细想:阿Q、阿桂还是阿贵呢?倘使他号叫月亭,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一定是阿桂了。而他既没有号——也许有号,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又未尝撒过生日的征文的帖子,写作阿桂,是武断的,又倘若他有一位老兄或者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而他又只是一个人;写作阿贵,也没有佐证的。其余音Q的偏僻字样,更加凑不上了……只好用了‘洋字’,照英国流行的拼写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这个Q真是妙,一个光光的脑壳,后面拖条又弱又黄的辫子。
    小说《高老夫子》中那个高尔础,更有意思,这人听说有个大文豪叫高尔基,便自名高尔础,让人想成自己与高尔基是兄弟。
    堂吉诃德和他的仆人桑丘,曾使整个世界发笑。为“堂吉诃德”这名的来由,作家塞万提斯在书中写道:“他为自己的马取了这样中意的名字,也要给自己取一个,想了8天,决定自称堂吉诃德。”“我们这位绅士因为要充地道的骑士,决定也把自己家乡的地名附加在姓上,自称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他觉得这一来可以标明自己的籍贯,而且以地名为姓,可以替本乡增添光彩。”“堂”是贵族的标志,“拉曼却”是他住的地方。堂吉诃德为自己取名想了8天,其实这是作者想的,这样一来,就用姓名活生生地表现出堂吉诃德傲慢、可笑的样子。
    堂吉诃德的仆人,那个骑毛驴的大肚子,他的名更有趣,叫“桑丘·达尔汪斯·潘沙”,“潘沙”就是肚子的意思。
    姓名还是揭示主题的重要角色。《水浒》中108个好汉里,竟没有一个是姓赵的,宋朝皇帝姓赵,他们反皇帝,所以施耐庵不让他们姓赵。
    作家张贤亮另辟蹊径,他写的18万字小说《习惯死亡》,所有的人都没有姓名,“此时无声胜有声”,没有姓名,正是其妙处。给人留下用心才能解开的谜,引人深思,让读者体味人生的真谛。
    不要以为上面说的只是特例,其实,每一部作品中的人名都有奥秘,都有心血,如果你准备写点什么,或者只是想读点什么,那么,千万别忽视人名。成语里面藏人名姓道名MINGSHUxingdao说
    成语里面藏人名古代民间有一种节日游戏:将描绘好的麒麟皮,装饰于驴或马身上,让驴马作出各种动作,有点像现在的马戏。但马脚或驴脚难以包装掩饰,难免露出马脚或驴脚来。这“露马脚”就成了当时人们常说的话。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氏,平民出身,小时候没有缠过脚,可是一当上了皇后,就感觉到有点失体面,但是脚又不可能割去一截,只好天天拖着长长的裙子,怕的就是那双大脚露出来。有这么一天,马皇后坐轿出门,不料刮来一阵大风,将轿帘掀起一角,街上行人一看,吓!好大的两片大丫子。于是,一传俩,俩传仨,大人传小孩,小孩传他妈,民间在偷偷地笑:马皇后是个大脚。从这往后,什么事显出破绽,暴露真相,人们就说“露马脚了”,于是演化为成语。
    像“露马脚”这样由人名演化来的成语还有许多,都挺有趣。
    现在,谁若是凭空乱说,人家就说了:这小子在杜撰。“杜撰”的“杜”,就是个人的姓。这人可了不得,他是晚唐大诗人杜牧。杜牧的诗造诣确实很深,但他这人写诗爱用典故,而且用起来不管不顾,把历史真相搞得乱七八糟。他的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把赤壁之战与铜雀台搞在了一起。其实,赤壁大战那时根本没有个铜雀台,是仗打完后才建的。杜牧还说:“甘罗昔作秦丞相”,甘罗从来没有做秦丞相那回事。杜牧作诗为了表达思想,为强化语境不太注意真实,因为他写的是诗,并不是写历史,不可以认为是过错。但杜牧是大诗人,他说的人人信以为真,也就都是跟着错了。《三国演义》就是跟着杜牧大写铜雀台和赤壁之战。后人说,杜牧好编造故事,于是称所有不实之言为“杜撰”。
    吕蒙是三国东吴的名将,关羽关老爷就是让他抓住的。吕蒙年轻时好舞个枪棒啥的,就是看书脑袋疼,后来听从孙权的劝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有一次,孙权的谋士鲁肃发现吕蒙的文化竟如此了得,拍着吕蒙的背说:“过去我认为你只知道打仗,到现在我才知道你学识很深,不再是从前的吴下阿蒙了。”吴下阿蒙,现在比喻人的学问还浅。
    “江郎才尽”说的是南朝大文学家江淹的故事。江淹年轻时,他家是贫困户,但人家学习刻苦,写得一手好文章,乡里人称他江郎。以后,江淹当上了大官,人官一大,学习劲头儿就不如从前了,文章越写越差劲,人们说“江郎才尽”。后来这个成语形容人的文思减退。
    南朝文艺批评家钟嵘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这句话后来演化为成语“陆海潘江”。这个“陆”是西晋文学家陆机,这儿的“潘”是同时的文学家潘岳。陆机年少时闭门读书,一读就是十年,文章写得带劲儿。后来与弟弟陆云一起来到洛阳,人人争看这哥俩儿的文章,到处是哥俩作品,弄得洛阳纸都贵了。潘岳是中国古代美男子的代称,人美文章也美。陆机和潘岳以文学才气名闻天下,说这二人的才学如江如海,并不为过。“陆海潘江”又可以写成“潘江陆海”,形容文才很高,又比喻文才相当的人。

7。成语里面藏人名

    “再作冯妇”这个成语出自《孟子》,说的是春秋时晋国有个勇士叫冯妇,是个打老虎的能手,后来下决心不杀生。一次他到野外,看到一群人围捕一只虎,可干吵吵,谁也不敢冲上前去,冯妇看着好笑。人们看到冯妇来了,非常高兴,都鼓动他露一手。冯妇禁不住众人的巧嘴,也是手心痒痒,就挽袖子下车,加入了打虎的行列。“再作冯妇”意思是说,旧业重操。
    《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楚国有个著名的表演艺人叫优孟,他常用谈笑的方式对楚王劝谏。因为令尹孙叔敖为官清廉,不贪不占,死后没留下什么遗产,他儿子日子过得很艰难。一天,优孟穿戴上孙叔敖的衣服,做出孙叔敖的样子,楚王一看,呀!这不是老哥们么?以为是孙叔敖复生了。优孟的表演使楚王想起孙叔敖的功绩,禁不住涕泪涟涟,由此想到了他的儿子。于是给了孙叔敖儿子很厚的封赏。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优孟衣冠”,这个成语指模仿别人。
    考试没被录取,叫名落孙山。孙山是个读书人,虽然文章不算太好,但嘴上功夫很行。这年去参加考试,同乡把儿子托付给他,二人一同前往。结果同乡的儿子没考上,孙山自己也只考了最末一名。孙山先回到乡里,同乡问他考得怎么样。孙山风趣地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后。”后来考试落榜就称名落孙山。
    唐朝有个叫崔沆的,去参加考试,主考官也姓崔,叫崔瀣。结果崔瀣录取了崔沆。人们说,他们两个人是一家子,串通一气,开了后门。于是留下成语“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墨子是战国时的大思想家,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楚王要攻打宋国,请巧匠公输班制造出攻城的云梯。墨子听说了,从鲁国走了十天十夜,赶到楚国,劝说楚王和公输班停止战争准备。楚王和公输班虽然理屈辞穷,但仍固执己见。于是墨子解下腰带作为城墙,和公输班较量阵法,一比高下。公输班多次变换攻城阵法,都没有取胜,只好认输,最后停止攻打宋国。可见,墨子很擅长防守。但后来这件事却衍生出成语“墨守成规”,这成语的意思是说固执不知变通,成了贬义。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大美人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捂着胸口皱着眉头,走在大街上。人家美人皱眉也是好看的,西施的邻居丑丫头东施也跟着皱起眉,捂上胸口,心想这回我一定很好看了。没想到,人家见了她不是关上门,就是远远躲开。东施姑娘把人家的缺点盲目搬来,结果越弄越丑,留下“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效,就是效仿;颦,就是皱眉。
    肖何是刘邦的同乡,和刘邦一起打天下,刘邦当上皇帝论功行赏,肖何功劳最大,受位最高。刘邦的另一个同乡曹参居第二位。肖何与曹参以前是好朋友,但当上将相后矛盾一天天大了,谁也不理谁了。相国肖何病危时,皇帝问了谁能继任相国。肖何说,曹参可以。曹参继任后,一切规章制度都不改动,全照着肖何的原样办。成语“肖规曹随”比喻一切按前人成规办理,不做一点改变。
    还有个关于肖何的成语:成也肖何,败也肖何。这事跟大将韩信有关。肖何月下追韩信,使一直不得重用的韩信成为大将军。可是最后韩信的死,也是肖何设的计。这个成语,意思是,成功、失败,全是因为一个人。
    有个成语“河东狮子吼”,“河东”实指柳姓,古人讲郡望,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世族,称为郡望,意即这个姓在郡中为当地人所仰望。于是,某郡就可以代替当地望族的姓了,如天水赵姓、太原王姓、河东柳姓。宋朝有个陈,这人好交朋友,又爱跟女的贴乎。他的老婆柳氏很凶,妒心也很大,陈一听老婆的声就哆嗦。苏东坡写诗戏谑陈:“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河东”指柳氏,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老婆厉害。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因参与王叔文、王、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被贬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这样的诗自然有人不满,他又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贬,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刘禹锡的诗化为成语:前度刘郎。
    “金屋藏娇”这个成语,出自《汉武故事》。胶东王只有几岁时,长公主把他抱在膝上,问他:“孩子,想要媳妇不?”胶东王说:“想。”长公主一一指了左右的人,他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阿娇,问他:“阿娇怎么样?”胶东王笑了,说:“好!如果能得到阿娇做媳妇,就用金子做个屋子,把她藏在里面。”后来,“金屋藏娇”借指纳妾。
    成语“小家碧玉”中的碧玉是晋时汝南王的宠妾,当时文人孙绰为她做了首乐府诗:“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小家碧玉”指平民百姓家的女儿。
    有一种诗,叫“打油诗”。传说,唐朝南阳有个叫张打油的人,一年冬天,南阳下了大雪,看到漫天皆白,村里人来了兴致,请张打油写首诗,大伙儿娱乐娱乐。张打油随口吟出一首《咏雪》:“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一吟出,村民都叫好。张打油的诗诙谐幽默,虽不能登大雅之堂,却很受下层群众喜爱。以后,人们把这种近于民间歌谣,语言风趣幽默的诗,称为打油诗。
    汉代刘向的《新序·杂事》记载:春秋战国时,有个叫沈诸梁的人,字子高。因父亲封地叶地,人们称他叶公子高。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真龙听说叶公如此喜欢它,就下来拜访了。有一天,乌云满天雷声大作,真龙从天而降。这时的叶公,吓得面色如土,拔腿就跑。原来,叶公只喜欢假龙。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来比喻喜欢空谈而不敢面对实际。有时也指表面爱好某一事物实际上并非如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