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顾城-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为可贵的是他和他的一群青年诗友们从一开始就立志于新诗表现形式的探求和革新,我们以热切的目光期待他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新的佳作。


第二部分:赏简洁的弧线深沉的内涵

    诗“象”闪烁着清晨露珠晶莹的光芒,诗“意”缭绕着深山暮鼓浑朴苍凉的余韵。    
    弧  线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一九八O年八月    
    诗人自己曾解释说:“这首诗外表看是动物、植物、人类社会、物质世界的四个剪接画面,用一个共同的‘弧线’相连;似在说:一切运动,一切进取和退避,都是采用‘弧线’的形式,在潜在内容上,《弧线》却有一种叠加在一起的赞美和嘲讽;对其中展现的自然美是赞叹的,对其中隐含的社会现象是嘲讽的。”    
    弧线的美,在于形式,它是一种几何形态的美、动态的美。诗中的这些弧线,有空中的,有地上的;有人的,也有物的。四条“弧线”几乎是社会和自然的某种意义上的抽象和概括。它的小特写的工笔的精细和大写意的开阔与辽远,也能牵动读者的想象,进入或幽静或喧嚣的境界,从而获得审美的享受。但是,美的形式中却往往掩盖着种种生活的丑陋,每条弧线的背后都潜伏着一个陷阱。不管是自然之物还是社会之人的“弧线”,其形成的原因一是由于外界力量的作用,一是由于本身价值取向的作用。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和海浪因退缩而耸起背脊属于前者;少年去捡一枚分币和葡萄因幻想而延伸触丝属于后者。两者相互作用,或挟迫或诱惑,或主动地接受或无奈地屈从。由这几条简单的弧线,读者不难想到生活中纷乱杂陈,弯弯曲曲的人生的轨迹。诗人用象征的手法深寓生活的感触,透露出人生的苦涩。这种美丑统一于一体,赞美和嘲讽相叠加的诗作似乎不多见,也许是顾城的首创。诗人写下这首诗时,一个特殊的年代——形式的虔诚和内容的荒唐——刚刚结束,明乎此,诗人对现实用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省察意识就具有了不可忽视的价值。诗人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弧线》就反映出了新时期开始时,部分青年对生活的深沉的思索和痛切的醒悟。    
    顾城有两道明亮的童话式的目光和一个深邃的寓言式的大脑。他的诗作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质特点。他把生活的感触借助深层意象含蓄地表达出来。诗“象”闪烁着清晨露珠晶莹的光芒,诗“意”缭绕着深山暮鼓浑朴苍凉的余韵。他把意深藏在象的背后,因而形成沉蕴清丽的风格。    
    意象单纯是小诗的又一特点。诗由四个单纯的视觉意象组成,诗人用并列的结构把它们组合起来,构成一个视觉的和弦。它们的结合,暗示一个意义丰富深刻的崭新面貌的意象。它是读者“思而得之”的创造的产物,因而含有无穷余味。虽然任何象征意象的含义都不可能是单一的,但从由每个意象组成的复合意象的整体出发,每个意象的指向性也就明显了。如此,小诗潜在的内容便可呼之而出了。    
    这首诗没有鲜明的褒贬,却有淡淡的爱憎,朦胧而不晦涩,单纯而不寒伧,确实是一首精致的抒情短诗。在表现方式上,也能反映出当代朦胧诗的艺术特点:情思的深层象征,意象的跳跃组合。


第二部分:赏《回归》赏析

    它通过情人间倾诉衷肠的抒情方式,写得情意真切、浓郁,似耳畔的喁喁情话;又含蓄蕴藉,隐示着人生的内涵和真义。    
    回 归    
    不要睡去,不要    
    亲爱的,路还很长    
    不要靠近森林的诱惑    
    不要失掉希望    
    请用凉凉的雪水    
    把地址写在手上    
    或是靠着我的肩膀    
    度过朦胧的晨光    
    撩开透明的暴风雨    
    我们就会到达家乡    
    一片圆形的绿地    
    铺在古塔近旁    
    我将在那儿    
    守护你疲倦的梦想    
    赶开一群群黑夜    
    只留下铜鼓和太阳    
    在古塔的另一边    
    有许多细小的海浪    
    悄悄爬上沙岸    
    收集着颤动的音响……    
    在回归的旅途上,一对恋人互相依偎,度过了沉沉的黑夜。周围是陌生、荒凉而不无诱惑的环境,在遥远的地方,熟悉而又可爱的家乡在招唤。他们疲倦、困顿、孤独,心上留下了一路的坎坷和过去的阴影。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满怀着信念和梦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就是本诗所创造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它通过情人间倾诉衷肠的抒情方式,写得情意真切、浓郁,似耳畔的喁喁情话;又含蓄蕴藉,隐示着人生的内涵和真义。    
    全诗共五节。第一节连用四个“不要”,因为“路还很长”,从而奏出了全诗的一个主旋律,即回归的艰难。我们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不知道他们沿途经历过怎样的困苦曲折,但几个“不要”的具体内容却透露了他们此时此地的心境,从反面表现了他们的疲倦、失望和动摇,并暗示出一路风尘和坎坷。这不是一次轻松的旅行,一次寻常的回归。正由于此,才突现了回归主题的人生意义。第二节总写他们回归路上的两大精神支柱,即理想的力量和爱情的力量。“把地址写在手上”,“地址”是理想的隐喻,“写在手上”则是不要丢失理想的形象而婉转的表示;“靠在我的肩膀”,意指爱情力量的互相汲取。面对艰难而又漫长的人生旅程,唯有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爱情的信念才是他们遇难而进、取之不尽的心理动力。这也是本诗主题的聚焦。最后三节对理想和爱情作了具体升华和铺写,表现得不仅诗意浓烈,而且富有层次。先写家乡的理想境界:“一片圆形的绿地/铺在古塔近旁”,这幅优美的画面,是由象征着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古塔与象征着充满生机、青春活力的绿地相映而成,显示了一种历史感与现代感交融的文化选择和理想。其次,描写理想与爱情的双重叠合:“我将在那儿/守护你疲倦的梦想”,梦想的实现离不开爱情的力量,爱情本身包容着为所爱的人扫清理想障碍的意义。这一节是理想之歌,也是爱情心曲。再次,专写爱情甜蜜的境界:海滩上,海浪“悄悄爬上沙岸/收集着颤动的音响……”虽然画面中没有正面描写这一对热恋中的主人公,但我们却能感受到与大海的辽阔、沙滩的寂静融为一体的爱情的气息,能想象到海浪收集的正是他们心灵的颤动和情语缠绵的声响。本诗前两节主要写回归路上的现实,后三节侧重于表现回归路上的想象。因此,旅途与目的地、困难与光明、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对比和结合,构成了作品艺术构思上的内在张力。    
    这首诗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象征和多种感觉的交融渗透。森林、地址、家乡、绿地、古塔、黑夜、铜鼓和太阳等意象,都具有本义之外的象征意蕴,它们交织成全诗的象征网络,从而赋予作品的主干——旅途和回归以人生道路和人生追求的隐喻意味,并表现了理想和爱情作为人生精神力量之源的永恒价值。语言的形象化是诗歌的普遍要求,但本诗的特点在于调动人的多方面的感觉,不仅诉诸于视觉形象,如圆形的绿地、细小的海浪,而且还诉诸于听觉形象和触觉形象,如凉凉的雪水、颤动的音响。此外,作者还善于化抽象为具体,将拟人化的修饰语与较为空泛的意象嵌合在一起,起到出人意料的强化形象性的效果,如“疲倦的梦想”,“一群群黑夜”,当它们与人的主体性动作“守护”、“赶开”联在一起时,更突现了其形象的人格化。


第二部分:赏《门前》赏析(1)

    展现了饱尝甜酸苦辣的童心未泯的成年人,对生命中偶尔呈现的短暂美好的极其珍惜。    
    门 前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用木鞋挖着    
    泥土,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    
    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它只用指    
    尖,触了触阳光    
                            一九八二。 八


第二部分:赏《门前》赏析(2)

    《门前》是一首童心外溢的诗,写于1982年8月,词句平淡明白,以儿童般的遐想完成节律与意境上的天然纯真。    
    然而,这毕竟是一篇成年人的童话,它不是把美好寄托在遥远的地方,它也不敢如孩子般坚定不移地幻想着未来,而是把希望放在一个“门口”、一个“早晨”。这个狭小的地域“门口”,这段短暂的时光“早晨”,在我们看来,似乎并不象征着童年,并不象征着蓬勃的生机,而只是带着这样的一种童年的幻想在漫长的纷繁生活中,随时可以出现的短暂的“美好”。    
    顾城是从“文革”中泅游过来的诗人,他如同从沼泽中起来的麋鹿一般,不会为遍地鲜花的大地所迷醉。因而他对存身的时空不敢有丝毫的慷慨,而是将经过的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抓住细细地咀嚼一番。    
    我们看到:“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我们看到:“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诗人给了我们一个狭狭的场景,一段短短的时间,一种几乎是静止的运动。他嚼得这样细,这样有滋有味。他在这几行恬静的笔触中向我们展现了什么呢?展现了饱尝甜酸苦辣的童心未泯的成年人,对生命中偶尔呈现的短暂美好的极其珍惜。    
    片刻的美好时光,也许要用几十年的等待和挣扎来换取,头脑清醒的人决不会天真地去崇拜未来。一旦拥有,就要好好把握,也许,这一瞬间的美好在生命中只有一次。因而诗人写道:“有门,不用开开/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因而诗人说:“早晨,黑夜还要流浪/我们把六弦琴给他/我们不走了,我们需要/土地,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我们要乘着它/度过一生”。诗中以对失去美好的恐惧来拒绝时空的扩展,这是用心的首饰盒收藏了人生中点点滴滴的美好。我们大概不会再去指责这几行诗中,透出的保守和消极吧,我们不难理解,“有门不用开开”、“把六弦琴给他”并非是对生活的叛逆,而是对美好的至爱与依恋。对于土地,诗人却用一个“乘”字,读者会自然联想到阿拉伯童话世界中那一张飘越天空的神奇地毯。    
    所有的诗人,都是具有儿童情结的,因而一旦那种童年的梦想在现实中被我们的灵魂所感知,也许便会成为永恒。    
    《门前》的结尾三节,似乎就是在这种时空大与小、长与短的辩证统一中,完成了美的大圆满。“土地”“它有历史”,有时“是粗糙的”,“有时”是“狭隘”的,然而“我们爱土地”。因为它在这个瞬间是这么美好,“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一份露水和早晨”:“泥土,门也晒热了/我们轻轻靠着”。尽管门前的土地连结着无限广阔的时空,但是在这个小小的特定的时空中,它呈现了诗人心中完整的美,它便“十分美好”,它就是全宇宙了。    
    是的,“墙后的草”还用“再长大”吗?当“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的一瞬间,不正是整个生命历程的完美体现吗?    
    《门前》的确是一首“童话诗”,它轻轻地抹去了遥远未来的光环,只是在心和景交接的一刹那,向我们展现了全部的美好。    
    


第二部分:赏生命在对愿望的渴求中悄悄离去(1)

    滤去了世界的嘈杂,留下了寂静的图案,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