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慧之旅-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筑成!
  后来我看到一种“织巢鸟”的记录片,那种鸟的织巢技术简直是高科技!它知道用一根较长的、柔软的草,先在树枝上打一个“活结”!请不要小觑这个结,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由猿人进化到原始人后,才知道用绳“打结”。
  打了结不说,它知道如何用第二根草,接在有“结”的位置上,用两只牙签似的细爪,倒吊在树枝上,再以小小的喙,将细的一端穿过那个结的空隙!妙极了!它是怎样辨认的?
  那些筑就的小巢,一个一个都是完美的艺术精品!更妙的还在后头,有些巢需要保持新鲜,因为草若枯了,巢就比较容易破。不知道是织巢鸟的哪一个基因,用什么方法事先预知有这种必要的。在求偶失败后,鸟儿会把上述的那个“活结”轻轻一拉!巢就自动掉落在地,它会再接再厉,重头再做一个!
  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敢担保一个中学三年级的学生尚不具有这种行为能力!这种能力如何用基因的理论解释呢?如果说是把各种可能的排列组合全部试一次,这种机率几乎是无穷小!即使是有智能的“人”都需要经过思维的训练,何况它只是凭着遗传本能!
  那么,前述那棵橡树、虫、鸟等,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热力学定律是种机械律,所谓的机械律是指其规律性如同机械一般,有因有果,因果爽然。在机械律的条件下,人们只要能够明确地知道因,就能正确地控制果。换句话说,机械律相当于一种时空流程,只要在某种条件下,根据因果关系安排好流程,一切该发生的事物,一定会发生!
  我们只要能归纳出生物行为的“能量传播”法则,这一切就十分明白了,宇宙、人生有什么不是在“能量变化”下的一种时空结构的控制流程呢?
  如果有一先宇宙(即中国传统所谓的“先天”)而存在的时空流程,也就是说所有变化的规律都已经存在,宇宙只是根据规律导出能量变化的过程。果真如此,则我们可以理解到人间的一切都不过是既定的手续罢了。
  如果没有这种不变的规律,宇宙早已乱成一团,人生毫无道理可言。事实上,随着知识的进步,人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尽管未知的现象也随着扩增,但这些已知与未知都已归属于理性的范畴,而排除了随机数的可能。(近年盛行的“混沌”理论只是一种科学态度转变的过程,而非结论。)
  如果有这样一种称之为“事理”的规律:所有的结果,必然有一定的原因。在这种规律下,若知道了原因,就可以知道结果。而我们据以衡量这个事理的,便是时间、空间两个坐标参数以及能量变化的状态。
  能量变化的连续作用可以利用时、空坐标的参数,来表示其变化的实际状况。这种时空坐标连续值是能量作用的因与变化的果,统称做时空流程。在此流程上的任一时、空坐标位置,根据某种规律,我们都可以得知其能量变化的状态。
  有了此先天的流程,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的观察点,此流程即相当于静止不动。这一相对的观察点必须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有了流程后,在任何一个时空之中,只要有能够“观察”的主观机体,就必然有可以观察的“观察点”。此一后天的观察点,可以说是一种能量状态,也可以说有了一个时空坐标位置。
  这种能量状态当然严格遵守着时空流程的规律,在进行的任何阶段都有其宏观及微观的必然现象。在这个理论下,时空流程是一种规律,有可供观察认知的讯息,在生物上,就是遗传基因DNA (在物质上是量子结构,在人生事物上是易经)。“物竞天择”只是一种观点,织巢鸟筑巢不过是遵照着既定的流程,巨细无遗地随着能量变化而运行。
  流程中还有一种现象,即某种能量状况能将时空两种向量贮存在其结构中,且能重新调用,这就是人的意识。在已知的宇宙中,唯有人能“意识”时间空间。
  人能意识时空并不表示就了解了时空,意识只是一种状态,是生命系统因利害关系而审视时空流程的状态。就好象人浮沉于流水中,知道有水,但未必能了解水的性质。了解是更深一层的意识,人在意识到时空后,又把时空当作“思维”的对象,以认识时空的体用因果。唯有在了解到此因果后,才能更进一层的了解宇宙人生。
  同理,我认为“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观念,也应该以“时空流程”取代。以下再对能量与时空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
  当能量发生变化时,表示能量有了改变。在改变之前,必有一“初态”,由此改变成为“终态”。兹假定初态为“因”及“体”,终态为“果”与“用”,在因与体的能量结构上,由体到用的结构形成“空间”概念,由因到果的过程则称“时间”。
  因果律的作用限于由因到果,是称“序列”,序列不可逆(这是“序列”的基本定义,如“一”定义在“二”之前)。任一能量在因果连续作用下,必然会产生不可逆的时间以及每个时间所截出的空间。由于空间是能量的结构体,任一空间在时序下,必有前一截面与后一截面。再视前一截面为本,是体,后一截面为末,即是体之用,能量由体传至用。因此任何连续截面,相当于能量结构的连续改变,也就是体用关系。
  比如在常识上我们知道苹果之“有机结构”为体,其用为“可食”。我们必须微分到最小的过程,才能了解其客观真实。首先得将苹果“咬碎”,有机结构中的醣分子接触到感觉细胞,人才感到香甜,是为苹果的体用。再微分下去,感觉也只是生命体中能量作用的一部分,所以真正的体用,还是能量结构的连续改变关系。
  在宇宙时空流程中,人类受限于观察及思考的能力,不可能以有限认知无限。但是只要掌握因果律的思维法则,在经验范围内,却可利用已知逐步了解未知。因此,“了解”也可以说是人对某些事物变化“因果体用”关系的获得。
  换句话说,人所获得的因果体用,就是人对事物的了解。人类文明的进展,就是逐步地由少而多、由浅而深、由不知到有知的对因果体用的认知。当人能掌握更多的因果关系时,对事物的了解也就越是透彻。
  有关能量的性质人类所知有限,我们只能确定能量可以无限微分与累积。那么,如何分辨出无限能量的无限变化因果呢?这就是“概念”的价值所在,因为概念也具备无限的特性,很适合于能量变化的描述(但却不代表变化的本身)。
  在概念中,我们对同一事件的描述可以有无数种不同的方式。从系统的立场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水平系统,一为垂直系统。水平系统指事物表面可见的各种现象,垂直系统则指以时间因果为依据的序列关系。
  因此,对时空流程的认知,即相当于人类思维的结果(亦即为水平思维及垂直思维)。根据因果律,“果”必然产生于“因”,“用”必得自于“体”。我们有水平思维上的体用认知,同时也有垂直的因果认知,两者缺一不可。
  更重要的是在分析时,如果不容易理解,则要继续“微分”下去。有如物理学上,要了解速度的意义,必须将时间微分到接近于零。
  假设 v 代表速度,s代表距离,t代表时间,d为微分之符号,则:
  v=ds/dt意为速度是距离对时间的导数,不论是水平思维或垂直思维,亦可用上式表示,只要把速度换成思维,距离相当于连续思维的概念,时间则等于流程。下面的时空流程分析,即以微分的手段分解到了解为止。
  兹以前述的织巢鸟为例,试说明我所观察到的时空流程:
  时间:假定为中午一时,地点:某地,。假定以下列流程之时间差为一分钟。
  流程一:一只织巢鸟口衔一根茅草,绕向水平之树枝。
  流程二:见到待绕过的茅草头(甲)垂下后,将口中之一端(乙)绕成一圈。
  流程三:使甲穿过乙。
  流程四:将乙拉紧。
  由一到四为水平流程,只看得出现象,而不知其原因。四个流程中有“绕向水平树枝”等极其复杂的概念。将之再加分解,即指以一性质柔软而长的物体,以一端经过树枝外围,且此物体之两端能在绕处相接。此过程中涉及“观察”、“辨识”、“判断”及“控制”等行为,无一可以用简单的“因为、所以”加以解释。
  我们再用垂直流程来分析,根据前面对时间的定义可知,由流程一到流程四之间,流程二为流程一的果,又为流程三的因,如此类推。
  我们不妨对“绕向水平树枝”再作同样的分析:
  流程一:将草的一端衔在口中。
  流程二:选择一水平树枝。
  流程三:将草之中部置树枝之上。
  流程四:草之另一端必然下垂。
  更进一步,我们再以上述流程之“流程二:选择一水平树枝”来分析(这是观察的过程):
  流程一:身体站立后感到“安全”的树枝。
  流程二:置草于其上。
  流程三:草未滑动。
  流程四:另一端可使之垂下。
  如此这般一直分析下去,直到可用基本的物理化学“规律”或“定理”来解释。实际上所有的规律及定理都是用这种方法,从经验中分析而得。是以用这些定律来了解事物变化的时空流程,应该是再合理不过的事。
  如果上述理论成立,则在必然的因果体用下,所有在时空流程中定好的事件,都将根据流程一一展开。
  当一运动体的时间继续微分至接近于零时,若动能不断增加,我们谓之“加速度”。同理,时间流程中,若流程有所变化,亦可视为“进化”。
  当然,这只是理论,科学的理论需要证据,而《易经》就是证据。
  《易经》就是时空结构的流程表,聪明人不能研究此书,因为聪明人脑筋灵活,一进入状况就会遨游在八荒之间,徘徊于虚无的时空结构中,得意而忘言。笨人也不能学,人一笨,就只看到自己。一旦进入《易经》玄奥之门,笨人所看到的只有功名利禄,所关心的也只有吉凶休咎,那决不是易的真旨。
  在中国文化史上,几千年来《易经》始终载沉载浮。知者知之,信者信之,迷者迷之,弃者弃之。这也是何以西方文化走向普罗大众,而中国文化却形成非常特殊的“菁英文化”的唯一原因。
  基于这种菁英文化的特质,《易经》原本就是少数人的专利,没有必要在此弄文舞墨。可是我一向自甘沉沦地狱,能多向有缘人推荐一二,是与不是亦在数中!
  当人参透了易理之后,即不再为物役,心亦不为形伤。得失是数,数有机缘,其中因果爽然!有人知易而止,是仅知易之结果而未识易之肇因。易是先天地之始即存之定数,定数之微妙,在于因果循环,永生无已。今日之止将为明日之憾,《易经》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知易者应知时空流程指向何方!
  今人不知易,也不知道人生为何,镇日忙碌于壹与零之间,人为壹役,心为零伤。需知人受感官之限,“得”永远无休无止,得之再多,仍未见有所得。而“失”只不过是未得之初的本来面目,既未得何来失?先学会了“处失而不乱”,是知易也。
  佛教很重视因果律,有因必有果,一应的后果都是由前因所造成。这种观念很符合科学原理,唯一不同的是科学需要实证,只有经过实验证明后,其因果律才被承认。而佛教所说的因果系以人世间的变化及遭遇为前提,人生事件如何用来做实验呢?
  时代在进步,很多以往所做不到的,现在都能解决了。如果把人生各种事件一一分离成单独的模式,我们一样可以取样、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因与果不再只是一种宗教的论点,而是人世中的一个定律。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实验室,宇宙又何尝不然?我们应当分清楚微观和巨观有着极大的区别,在每一个不同的层次中,都有其时空的特殊条件,变化运作必然的定律。只要我们能够把这些条件整理出来,人生,宇宙又有什么我们不能理解的呢?
  宇宙的进化的模式是人类前途所系,我们身为人类一份子,能够掉以轻心吗?尽管新的知识不断在增加,但是增长的其实只是实证的资料,只是技术的枝节。在人的观念上,在知识的结构上,从古到今,依然在同一窠臼中转个不休!
  可能因为我学的是生命科学,我很容易受到生命现象的吸引。回想当年读农的肇因,到如今走上这条狭路,人生实在是难以思议。可是从时空流程的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