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吃什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儿童吃什么-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感染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在这阶段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加上由于断奶和饮食内容的改变,还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足。 
  “幼儿期”特别要注意断奶后的合理喂养,而如何断奶也是十分讲究的。孩子到1岁左右,一般就应考虑断奶。若母乳一向不足,喂养过程中早已添加辅食,幼儿又长得很好时,可以早些断奶。如果母乳较多,孩子吃辅食又很少者,可适当延迟断奶时间,但绝对不要超过2岁,否则会造成孩子不接受其他食物,而发生营养不良。夏天不宜断奶,因为这时孩子的消化能力薄弱,容易引起腹泻。如孩子有病或生病刚好,这时孩子体质比较弱,断奶会加重孩子的病情或易得其他疾病,故也要推迟断奶时间。给孩子断奶要慢慢来,不能心急,不要一下子把奶断掉,最好是妈妈平时能按时给孩子增加辅食,慢慢培养孩子吃辅食的习惯。一般可从8~9个月时开始,逐渐减少喂奶的次数,适当增加辅食,使孩子有一个适应过程,到1周岁左右,孩子就可以完全不吃奶了。这样自然地断奶,对孩子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学龄前期特征与护养要点   
  3周岁起至6~7周岁,小儿处于“学龄前期”,也称为“幼童期”。此时小儿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渐趋完善。该年龄组儿童的求知欲强,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故应安排好小儿的生活环境,使其在接触、游玩中增长见识,获得启发式教育,提高理解和思维能力。同时,该时期小儿又具有可塑性,应培养其优良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卫生、劳动和学习习惯,为接受正规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并要因势利导,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照顾自己,穿脱衣服、吃饭洗漱,做些简单的生活琐事,家长不要包办一切。这时期的儿童好动,又无生活经验,容易发生意外,必须加强安全教育,防止外伤、烫伤、车祸、触电、溺水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一旦进入“学龄期”后,儿童发病率会有所下降,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逐渐减少,但有关免疫反应的疾病如肾炎、风湿病、过敏性紫癜等增多,仍易患传染病,但病症较轻。所以对于即将进入学龄期,而仍然经常患病的小儿,要抓紧治疗,调整机体,增强体质,争取尽早控制,以免将咳嗽、哮喘、厌食等病情延续至学龄期而影响学习。   
  学龄期特征与护养要点   
  自进入小学(6~7周岁)起,到青春期开始(约12周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学龄期”,相当于儿童的中、小学阶段。此时期的孩子,在体格方面仍然稳步增长,乳牙依次换上恒牙,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此时儿童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所以智能发育更为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增强,能适应正规的学习生活,科学文化知识增长也很快,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时期。 
  对学龄期儿童,要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教育他们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锻炼身体,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在此时期孩子的发病率进一步下降,但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注意防治龋齿,要安排好起居作息,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注意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减少精神行为障碍的发病率。此外哮喘、过敏性紫癜等,也是这个时期的多发病,所以要慎防感冒。   
  青春期特征与护养要点   
  青春期的个体差异较大,一般女孩为11~12周岁,至17~18周岁;男孩为13~14周岁,至18~20周岁(青春期开始阶段仍属于儿童范围)。青春期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其显著特点是生殖系统发育日趋成熟,女孩行经、男孩溢精,体格生长也出现第二次高峰,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近年来,小儿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有提早的趋势。青春期孩子生理变化大,社会接触多,易引起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不稳定,因此应加强教育与疏导,重视心理教育,协调各类矛盾,平衡心态。特别是女性,要正确认识月经来潮、乳房发育等生理变化。对于这个阶段易出现的月经不调、甲状腺肿、高血压及心理失调等,要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青春期小儿体力增强,知识和技能增加,社会适应能力及机体抗病能力都明显提高,保障青春期间的身心健康,对于小儿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必需微量元素与儿童的成长   
  人体内有各种元素,除碳、氢、氧、氮外,其他统称为矿物元素。它们按体内含量的不同,而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凡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者,称为宏量元素,它们占体内元素总重量的995%以上。占人体总重量不到万分之一者,为微量元素。虽然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发育、健康及寿命有着不可轻估的作用。现对微量元素在小儿体内的作用及食源,简述于下,从而帮助科学地补充微量元素,提高身体素质,发展智力,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无机盐与必需微量元素   
  人体内有六十多种元素,除碳、氢、氧、氮外,其他元素在营养学上统称为“矿物元素”,或叫做无机盐。无机盐是构成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然而大多数无机盐,在体内的生理作用剂量与中毒剂量极其接近,所以“过量”与“缺乏”同样是有害的。这些元素可分为“宏量元素”(有碳、氢、氧、氮、磷、硫、钙、镁、钠、钾、氯等11种)和“微量元素”,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只有14种,它们在人体内同样不可过量。如铁是首要的元素,但如果体内摄入过多,可引起血黄素沉着,并可以引发肝硬化、糖尿病等;锰,也不可过多,否则可能发生慢性中毒,导致语言、书写等智能的损害;体内氟积累过多,可引起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铜,摄入过多以后,可以引起肾脏损害、骨关节改变和关节疼痛。因此必须做到适量补充,并尽可能采用食补。平时饮食要做到营养全面,搭配合理,从婴儿期开始就要注意,在4~6个月后,应及时添加各类辅食,让小儿逐步适应和习惯于多样化的食物,而不偏食、不挑食,也不过多地给予零食,做到摄入多种营养素,对小儿健康发育和成长有益。   
  14种必需微量元素的功能及食源(1)   
  占人体总重量不到万分之一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4种,它们分别是铁、锌、铜、钴、锰、铬、硒、碘、氟、镍、钒、钼、硅、锡,可以说它们量少能力大,千万不可忽视。以下分别对它们的作用和食源,作简要讨论。 
  铁的功能与食源 
  人体内铁总含量约3~5克,在各种微量元素中占居首位。人体内的铁约66%存在于血液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内,3%以肌红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肌肉中,不到1%的铁参与体内某些酶的构成,约有30%以非功能的形式储存于肝、脾和骨髓中。铁,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小儿营养性缺铁比较常见,缺铁会影响血液的正常代谢导致贫血,还会使免疫功能下降,缺铁时临床可见疲倦、思维迟钝、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指甲易断,畏寒怕冷等症状。铁的缺乏常涉及整个儿童时期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曾报道,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在50%以上,2岁以下婴儿高达90%。 
  铁对婴儿营养极为重要,因为它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各组织的氧气运输离不开铁,婴儿生长发育快,对铁的需要和利用相应更多。胎儿在母体内最后1个月,肝内储入较多的铁,但仅够出生后3~4个月的需要。周岁以内婴儿每日需铁10~15毫克,而乳类所含的铁不能满足婴儿的需求。所以4个月以后的婴儿,应从食物中摄取铁,可以补给蛋黄糊、猪肝泥、什锦猪肉菜末、豆豉牛肉末等。 
  有些儿童缺铁,与偏食有关,摄取营养不全就会缺铁,从而导致贫血。铁的来源主要是膳食,但食物中的铁吸收率较低,平均不过10%,这样铁的膳食供给量就要比损失量大为增加。植物性食物铁吸收率很低,动物性食物铁吸收率较高。儿童食量低,胃容量小,铁需要量常常不能得到满足,如不注意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和食品,极易引起贫血。缺铁性贫血患儿由于营养不良,会影响机体免疫力及降低体力外,还可妨碍儿童的智力发育,使婴幼儿的智能受到不良影响。 
  膳食铁的良好食源是动物的肝脏和血。其中禽类的肝脏和血,铁的含量最高;其次为畜肉和鱼;牛奶含铁量较少,鸡蛋黄中虽含铁量较高,但因含有干扰因素,吸收率仅有3%。植物性食物中以绿色叶菜含铁量较高,谷类、豆类中铁含量较低。如果将谷物与肉、菜同食,相关的蛋白质可促进铁的吸收。因此对小儿要强调不可偏食,要多吃蔬菜,食品多样化,才能保证营养物质的平衡,满足其对铁元素的需求。 
  常见食物中含铁量较高的有:猪肝、猪肾、猪血、猪肚、猪瘦肉、牛肝、羊肝、鸡肝、蛋黄、芝麻酱、黑木耳、河蟹、鱼类、苋菜、黄豆、豆制品、黑豆、芹菜、白菜、海带、香菇、田螺、雪里蕻、芫荽、菠菜、荠菜、香蕉、桃、柑橘、柚子、红枣、桂圆、樱桃、米、麦、豆类等。 
  锌的功能与食源 
  锌,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它参与体内五十多种酶的合成,还能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并对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有用。锌对幼儿、少年的健康发育极为重要。因为小儿处于身体发育及成长较快的阶段,与锌元素的关系极大。锌能促进食欲,以利小儿进食;锌还具有增强脑细胞思维、记忆的功能。如果小儿缺锌,就会出现嗅味觉衰退、厌食、口腔溃疡、生长缓慢、身材矮小形同侏儒、智力减退、记忆力下降、头发枯黄易脱落、伤口愈合慢、皮肤粗糙、肢端皮炎等。 
  我国制定了锌的供给量标准:初生婴儿至6个月,每天3毫克;7~12个月每天5毫克;1~10岁每天10毫克。成人每天需要量约为22毫克,如果按混合膳食中,锌的平均吸收率20%估算,每人每天的锌供给量,应为11毫克。 
  锌的主要食源是蛤贝类,如牡蛎、扇贝等,其次是动物肝脏、虾、鱼、猪瘦肉、牛肉、酵母、鸡肉、鸡蛋、花生酱等,含锌量也较多,有人测定100克动物食品中,约含锌3~5毫克。蘑菇和硬果类(花生、核桃、松子仁等)、豆类也含有一定量的锌。含锌食品还有小麦、麦麸、牛奶、海带、芝麻、木耳、茶叶等,蔬菜中含锌较多的有卷心菜、土豆、菜花等。 
  铜的功能与食源 
  铜,能使人强筋健骨。一个正常人,体内含铜约为100~200毫克,每天摄入2~5毫克即可满足机体的需求。胶原蛋白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蛋白质,胶原蛋白扭结成胶原纤维,是构成肌腱、骨骼、牙齿、软骨、疏松结缔组织的物质。当机体缺铜时,胶原组织交联不全,会使人筋骨乏力、牙齿脱落、关节发炎、血液黏稠,甚至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所以,铜还能够预防突发性四肢无力或瘫痪。 
  在血液中,铜还是铁的“助手”,对促进铁的利用有重要功效,它可以催化低价铁氧化成高价铁,结合成运铁蛋白,供机体利用。临床上有一种“儿童铁铜性贫血”,其实就是缺铜引起的。还有铜缺乏综合征,主要见于7~9个月婴儿和早产婴儿,他们以贫血为主症,然而这种贫血用铁剂治疗无效。此症常伴有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儿皮肤苍白、毛发色浅,常有皮疹、厌食、腹泻和生长发育停滞等症状。铜缺乏早产婴儿,精神发育迟缓,对外界反应极差,视觉反应迟钝,并且全身肌肉张力低下。 
  补铜应以食疗为主。含铜多的食品为坚果、肉类,特别是动物内脏及甲壳类,尤以牡蛎含量最丰富,豆类含铜量也较高。谷类的精制品会使铜大量丧失,故补铜不宜吃精制粮类。   
  14种必需微量元素的功能及食源(2)   
  铜的丰富食物来源有牡蛎、口蘑、榛子、葵花籽、芝麻酱、核桃、西瓜子、茶、动物肝等。铜的良好食源有:蟹肉、蚕豆、鲜蘑菇、青豆、小茴香、黑芝麻、大豆制品、松子、龙虾、绿豆、花生米、黄豆、马铃薯粉、紫菜、豆腐粉、莲子、芸豆、香菇、毛豆、面筋、果丹皮、八角茴香、金针菜、栗子及小麦胚芽等。铜的一般食物来源有酸枣、番茄酱、果脯、海参、香蕉、牛肉、面包、黄油、蛋、鱼、花生、猪肉和禽肉。 
  钴的功能与食源 
  钴,是维生素B12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组成成分,它必须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