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士-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元再偷偷看了看四周,来的大多是十来岁的少年人,不过,其中还是有不少头须斑白的老童生。县试三年两届,每年光给廪生们的见面礼,再加上学费什么的,就是很大开销。可见读书是一见大费钱财的事情,不是贫寒人家能够负担得起的,上品无寒门的趋势在明末越发地严重起来。

可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所言不虚。

杜秀才不但没有收自己的礼物,反回了二两银子的礼,相来这个老学究是喜欢自己的字,这才以为自己学问不错,看好我孙元的前途。

我孙元的国学底子比起古人来还差得远,字虽然写得好,表面上看起来像模像样,其实也就是个纸老虎罢了。

单凭文章,我怕是比不上身边的童生的,要想在这次考试中获得不错的名次,看来得在书法上动动脑筋。

“恩,杜秀才你也算是我县有一定名气的读书种子,你担保的人定然是不错的。孙元,领了卷子进场去吧!”周知县一挥袖子,语气也显得很是冷淡,将孙元从胡思乱想中惊醒过来。

孙元忙上前用双手捧了卷子,道了声谢。

别人见了县尊早就战战兢兢,汗不敢出。孙元什么人,前世虽然不是个人精,却也是个见过世面的。在他心目中,周知县也就是后世一个县委书记的而已。当年在北京,可说是扔出一颗石头就打中一个正处。对于周象春,他也并不放在心上,在接卷子的时候甚至还看了他一眼,发现周知县语气虽然冷淡,可眼神却显得温和,显然是已经注意上了自己。

心中顿时笃定: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县试本不正规,能不能上榜可说是知县一言而决。这个周知县对我孙元有好感,等下只要文章写得不出大的岔子,我应该能有个不错的名次。

县试本就潦草,也没有考号和对号入座一说,进县衙院子之后,孙元径直冲进大堂,抢了位置,这也是杜秀才事先传授给他的考试经验。

按说,童子试的考场都设在大堂的。不过,因为来参加考试的人实在太多,里面坐不下。因为,旁边的耳房也被开辟出来。

相比起等火通明的大堂而言,旁边的耳房光线很暗,卯时入场,灯光照不着的地方根本没办法答卷,只能等太阳出来之后。如此,却耽误了做题的功夫。

杜秀才当初说起这事的时候还感叹说:“咱们江南士子实在太多,而朝廷给的科举录取名额也实在有限,多少有才之人就此埋没了,奈何,奈何!”

“还是北方好啊,想当年我游学去陕北的时候,正好看到过一场县试。偌大一个考场,才坐了区区三十来个童生,只要你会写字,就一定能中。”

第22章县试

杜秀才说起这话的时候,满面都是羡慕。

确实,如果他生在偏远省份。进士不敢说,举人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

看了看人头挤挤的大堂,孙元也想感叹:老天爷啊,你既然让我穿越,为什么不让我穿越到北方省份。

可转念一想,现在的北方省份已经是一个大战场,自己真穿越过去,说不好已经死在兵灾之中。

如今却好,按照真实的历史推算,距离清兵南下扬州还有九年时间。在这就年时间,我却可以从容积累力量,不说挽天之将倾,至少也得保住家人的平安。

按照后世军史论坛的文史达人的说法:有一段从容种田的时间。

而我孙元参加这场县试,就是种田的第一步。

县试的题目是周知县出的,除了考卷之外,还另外发了三张草稿纸,上面都盖了县衙的大印。

本次县试有道题目,一道是《谨而信》来自《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另外一道是《行之者三》,来自《大学》中“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一句。

这两道题目乃是小题,也就是说,从一个完整的句子中裁出几个字来让你作文。你若不知道这个完整句子的意思,根本就没办法下笔。

小题考的是考生对儒家典籍的熟悉程度,其实说穿了就是记忆力。

而这两句也算是四书五经中的名句,别说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即便是孙元上过中文系现代人,也是耳熟能详。

“看来,古代的科举考试也不如我想象的那么难嘛,好生没趣。”孙元忍不住摇了摇头,就磨了墨,提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了起来。

写法自然是按照杜秀才当初所传授的那样,从那几十篇范文里寻些得用的句子出来,改头换面,拼凑在一起。

如此一来,速度却就比普通考生慢上许多。

等到一篇草稿打完,天已经亮开了。

这个时候,竟然有人已经写好了所有题目,提前交卷了。

县试非常的不正规,也没规定出场时间,考官也可以现场阅卷,现场录取。

头一个交卷的考生的卷子很快到了周知县的手,只看了一眼,就叫了一声“好”,然后提起笔一圈一点,算是让那童生过了关。

过关那人大喜,自然是跪地磕头。

看得出来,周知县喜欢那种文思敏捷的考生,提前交卷的几个考生都无一例外地中了。

如此一来,众人自然是作得越发地快了。

这下孙元心中终于开始急噪起来,以自己这种写作速度,看样子是没办法得到周象春青睐的。

等到两篇文章的草稿终于打完,肚子里却咕咚叫了一声,他这才发现已经是中午了。

回顾四周,大堂里已经没几个人,至于其他考场,估计也走得差不多了。

苦笑一声,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孙元知道无论是速度还是文章,自己是比不过古人的。要想在这场考试中拿到好名次,就得在书法上吸引住周知县的目光。

草稿已经打完,也不用再修改了。就算自己想,也不知道该从何改起。

于是,他就忍住腹中的饥火,提起笔开始誊录。

在誊录之前,他还在略微犹豫究竟该用什么字体。其实,科举场上,用馆阁体最好。不过,想了想,孙元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馆阁体说穿了就是印刷体,根本谈不上艺术性,也显示不出自己的手段。

如今,书法已经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自然要拿出看家本事来。

想了想,孙元就选择自己练得最熟的柳公权一字一句地写起来,等到誊录完毕,这才最后一个交了卷子。

看孙元落到最后面,周知县心想:一个寒门子弟要想读书仕进确实不容易,关键是找不到良师指导,这个孙元的文章写得如此之慢,显然是没有经过训练的。

但等接过卷子,刚看上一眼,眼睛就亮了:这书法,即便是去参加殿试也没有任何问题啊!想当年,本县若不是书法不成,被降了一挡,说不定就被选进翰林院了。

“字写得不错!”周知县语气虽然冷淡,却还是由衷地夸了一句。

说着话,就提起笔将他的卷子圈了。

这算是当场录取。

孙元如何不明白,心中一阵惊喜,忙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多谢老父母。”

在事先,孙元将这场县试想得极为严重,也不认为自己能够在这几百考生中脱颖而出。想不到,今日却如此轻易地就中了。

难道说是我想差了,又或者这如皋县的读书人水平才差?

孙元怎么也想不明白。

不过,能够中榜却是一件好事。从此自己名义上就算是周象春的门生,而雷泰也不敢再来找我的麻烦,至少表面上如此。

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

虽然被录取,可在访榜之前,孙元还不算是周知县的学生。离放榜还有三四天的时间,他出了考场之后,就到街上花了十个铜钱,吃了点东西,总算是缓过气来。

刚才在考场里饿了一天,竟是筋骨酥软。

这个时候,孙元才知道饥饿的厉害。现在的江南还没有受到兵灾,社会秩序还好,就算穷如孙家,饱饭还是能够吃上的。如果是北方,早已经饿殍遍地。百姓为了一口吃食,卖儿卖女,甚至拿起武器挺而走险。

乱世人命如草,饥饿的滋味可不好受,孙元可不想再尝试一次。

活下去,守护自己应该守护的,这大概就是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责任吧!

第23章最多两月,定叫你死无全尸

孙元考完之后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先回到姐姐家。

此事已经是下午四点钟的样子,已经进入了秋季,夜长昼短,再过上一个时辰天就要黑了,这个时候再出去也办不成什么事,还不如住在姐姐那里。

见孙元回来,孙小花忍不住问:“阿弟,你一大早就出门去,这个时候才回来,究竟忙什么去了?”

孙元半开玩笑地回答:“姐姐,今日不是县大老爷主持县试吗,你大约还不知道我已经报名参考了吧?这不,到现在才作完题目出场。三日之后要放榜,这几日我得住你这里。”

孙小花:“阿弟你说笑呢,你什么时候又懂得读书作文了,还去参加考试。”

她还在切饮片,身上的衫子已经被汗水沁透,显出嶙峋的骨头架子。

孙元看她身子如此之差,心中难过,就将姐姐拉开,自己坐过去帮起了忙。一边切着饮片,一边笑道:“姐姐你可小看我了,你家兄弟以前是不成器。可在外面浪荡了好几年,却跟人学得了几个字。我这不是得罪了雷泰吗。如果这次县试做了知县的门生,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那雷泰想来也不会拿我怎么样?”

听到阿弟会读书写字,孙小花自然是一阵惊喜。可一听到孙元说起他和雷主薄的恩怨,她又满面的忧愁:“如果中不了却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弟弟,你能不能中呀?”

孙元呵呵一笑:“大约还是能中的。”

“什么大约?”孙小花开始生气了

“那就中了吧。”孙元笑得更欢畅。

旁边的姐夫高全见孙元又回来了,还说要在自己家里住上三天,满面都是不快。冷哼一声:“吹什么牛皮,你就是个混混儿,也就骗得了你姐姐。”

说完,就重重一摔门出去了。

看到丈夫难看的脸,孙小花的神色有些畏惧。

孙元也不好安慰姐姐,姐姐在夫家日子不好过,那是因为娘家没人。

不过,自己如今顶替了原先那个孙元,情形又有所不同。总归有一天,定叫那高全将姐姐当成菩萨一样供着敬着。

当然,现在在姐姐面前说这些大话也是无用,事情得一步一步来。

县试之后的第四天,正是放榜的日子。因为孙元是当场被周知县录取的,觉得没必要一大早挤着去看榜。而且,拜见知县也不用急,索性就睡了个懒觉。

正香甜的时候,姐夫高全的声音在外面的天井里响起来:“中了,中了!真是想不到,真是想不到。”

孙元抬头一看,外面已是日上三杆,估计已经快到正午时分了。

姐姐的孙小花怯生生地问:“什么中了。”

“还能是什么,自然是你家兄弟中了,过了县试这一关。这小子以前满口谎言,就没一句真的。前几日他说去参加县尊主持的县试,我还以为他在说大话。却不想,竟然是真的,还上了榜。”

“啊,阿弟中了……第几名?”孙小花的声音微微发颤。

“第二十名,哼……”高全重重地哼了一声。

“阿弥陀佛,阿弟竟然是个读书人了,咱们孙家有望了。”孙小花开始哭起来。

“看你高兴成什么样子,又不是得了功名,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咱们如皋本就是文教之乡下,读书人没有一万,三五千总是有的,还真当自己是大人物了?还有,你是我高家人,可不姓孙,别总记着你们娘家人。”高全更是不快,大声地呵斥地妻子。

孙小花心中畏惧,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孙元听得心头火起,就穿了衣裳出来,欲说些什么,想了想,还是罢了,也不吃饭就要出门,只说要去拜见县尊。

孙小花眼圈红红的,闪烁着惊喜,大着胆子:“阿弟,去拜见知县大老爷得准备些礼物……”

话还没有说完,高全就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阿弟如今也是读书相公,他自然是早有准备的。再说,咱们家里的这些破烂货色拿去谢师,只怕县尊也看不上。”

孙元现在已经没办法生气了,本以为自己过了童子试这一关,姐夫会对自己和姐姐好些,想不到却依旧如故。想来也是,江浙一带读书人实在太多,区区一个童生,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

“姐夫,姐夫,那姓孙的小子……小子……”

冒成气喘吁吁地跑进雷泰的书房,不住地吞着口水。

大约是跑得太急,额头上全是汗水。

“孙元上榜了,还做了县尊的学生,这下须不好动他了,是不是?”雷泰正逗着架上的那只鹦鹉。

“不好动他,不好动他。”鹦鹉怪声怪调地学舌。

“姐夫你是怎么知道的?”冒成不觉一呆。

实际上,他今天一大早就赶进如皋城中看榜。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