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梦想与激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孙正义--梦想与激情-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兴起,全日本很快就发展起了几十家计算机软件生产厂家,上百家的软件零售商店。这些大小型商店直接从生产厂家订货,然后再卖给顾客。由于成本过高和管理不顺畅等原因,极少有商店在这块业务上做成规模。孙正义看到了这一点,即在计算机软件的产业链上,还缺少一个连接厂家和零售店的环节——流通企业(批发商)。
  用现在的观点来理解,商店直接从厂家拿货价格必然会优惠得多,但是在当时,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许多销售软件的商店都是综合性的,它们以出售音响、电视、冰箱等商品为主,计算机软件不过是新增的业务,摆在货架上的种类和数量并不多。而当时日本生产软件的厂家又非常分散,采购员不可能家家都跑遍,何况大多数采购员并不具备专业的软件知识,有时候采购回来的软件没有获得顾客的青睐,就只能积压在仓库里。
  这也成为了孙正义说服各商店与他合作的最有力的理由。特别是在当时,很多人已经预见到了计算机革命的浪潮就要铺天盖地地到来,这也意味着会涌现出更多的软件生产厂家,更多的商店。谁能在这股浪潮到来之时未雨绸缪,谁就能斩获先机。深谙人心的孙正义在说服软银未来的合作伙伴时,会这样步步逼近,苦口婆心:书包 网 bookbao 想看书来书包网

第3章 追求顶尖(2)
的确,贵公司自己到厂家进货会比购买我的货便宜,但是你如果真的想成为全国最大的电脑商店,就必须跟拥有全国最可靠信息而且最有干劲的人合作,否则将很难成为第一。
  在调查软件方面,最具备调查能力的人是谁呢?就是站在您面前的这个人,我!让我们把全国的软件汇集一堂,创建一个全国最大的店吧!
  软银和当时大阪最大的电器零售店上新电机的合作,就是这样争取下来的。为了表示合作的诚意,孙正义也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从北海道到九州,连日奔波,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100家软件商店收集购买了所有种类的游戏和实用软件,约有一万种,价值总额达到4500万日元。孙正义以这种方式向上新电机证明了软银惊人的行动力。
  在进货渠道方面,孙正义的做法也迥异于他人。他直接找到当时日本最大的软件生产商哈德森公司,张口就要求哈德森以后只给软银一家供货,他的理由很简单,也很直接:
  的确,贵公司和我们合作,最初销售额会下降,而且由于中间价被我们抽走的缘故,利润也会降低。但是,这只是暂时的,我会豁出命来干这件事,不会半途而废,只要你们能生产出全国最好的软件,我就敢保证让你们成为全国第一的厂家!
  孙正义这次谈判又获得了成功。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哈德森方面同样也给孙正义出了一道难题,要求孙正义先付3000万日元的定金,他们才肯把专卖权交给软银公司。为了筹到这笔定金,孙正义和公司合伙方日本综合研究所不欢而散。几经周折后,孙正义满足了哈德森的这一条件,因为他立志于“成为全国第一”的梦想里,当然也包括了成为“全国第一大的软件流通企业”,他的决心决不动摇。
  而支持孙正义这所有行动的,正是他的“第一”哲学。
  要和别人合作,一开始就要策划好和最大的公司合作,这是我的观点。一旦合作成功,剩下的,你不用吭声就能做好了。
  显然,孙正义所考虑的事情比一般人要长远得多。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刚刚迈开脚步,资金和人脉都是短缺的,稳健的做法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攒足够的资金,然后再冲击大的项目。孙正义却不欣赏这样的做法。他要让软银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软件流通企业。为此,就必须改变惯常的做法,另辟蹊径。
  孙正义从成长速度和影响力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他发现,软银要在流通业上成为日本第一,也就是说它要成为全日本人人皆知的大企业,那么与它合作的公司必须是全日本最大的,经它售出的产品必须是最好的。只有这样,软银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关注和信任。即便软银暂时还不是全日本第一的企业,但是因为它的合作伙伴都是行业内第一的企业,软银自然也会被认为是最棒的企业。
  果然,软银的业务由此迅速展开,短短几个月就成为日本最大的软件营销商,控制了日本软件市场40%的份额,公司的业绩翻倍增长。
  在经历了1989年辉煌的顶峰后,日本众多大企业进入了痛苦的调整期。日本最大企业三菱公司开始在金融业、电机、汽车等行业发生巨额亏损,住友、芙蓉、第一劝业等公司也遭遇重大困难。但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软银作为一家新生代的企业,业务却蒸蒸日上,开始了它冲刺美国市场的征途。bookbao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3章 追求顶尖(3)
1990年以后,软银分别与Nobell、微软公司合作,因为软银不做软件生产,自然也就不会和这些世界软件生产巨头有利害冲突,避免了恶性竞争的难以意料的后果。并且,由于软银拥有日本最发达的软件流通系统,无论是Nobell还是微软,当他们意欲进入日本市场时,就不得不与软银携手合作,软银因此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你愿意倾注一切,就没有道理做不好
  1982年,业务蒸蒸日上的软银遇到了难题。
  他们想在当时最受欢迎的三家计算机杂志《I/O》、《ASCII》、《MY》上做广告,杂志社方面却以各种借口拒绝了。这三家杂志社之所以拒绝登载软银公司的广告,是因为他们都曾计划从事软件流通行业,比如《MY》背后的杂志社曾代理过哈德森公司的软件,不料软银半路杀出,通过专卖权阻断了该社和哈德森公司的合作,该社为此怀恨在心,于是联合了另外两家杂志社一起拒绝刊登软银的广告。
  《I/O》、《ASCII》、《MY》都是专业的计算机杂志,他们拒绝登载软银的广告,就是想把新生的软银公司逼到绝路上去。虽然孙正义在杂志出版方面经验缺乏,也没有合适的人才,但是孙正义仍然决定创办自己的计算机杂志。
  此决定一经宣布,立即招致公司内部的强烈反对。毕竟软银才刚刚成立,软件流通事业尚未完全步入正轨,根本无暇去办什么杂志,何况,孙正义要办的不是一本,而是两本。
  流通业需要宣传,这是毋庸置疑的。孙正义在软银成立之初就有进入出版事业的念头,只不过,由于公司才刚刚起步,财力和精力有限,所以原本是想放到两三年以后再做打算。如今,迫于形势,软银要巩固它在软件流通业的地位,就必须与更多的软件厂家和软件销售商建立往来关系,而进入计算机出版业,将有助于软银开展积极的广告宣传工作。
  开办杂志和我们进入流通业一样,也是从头开始,既然我们能够把流通事业做成数一数二,没有理由在出版业上我们会输给别人。
  孙正义力排众议,终于争取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意。
  当然,孙正义并不是一个草率之徒,他不希望过快地和竞争对手正面交锋。所以,即使软银要创办自己的计算机杂志,也绝对不会和《I/O》、《ASCII》、《MY》一样做综合性的杂志。
  如果和电脑综合杂志正面交锋,肯定不会取胜。当时各电脑企业的产品并不具备兼容性,所以我确立了根据机型不同、编制出内容更丰富的杂志的战略。这样即使兵力很弱,也能取胜。
  1982年5月,软银推出了两本杂志《Oh!PC》和《Oh!MZ》,而孙正义的创意则体现在,在第一期,《Oh!PC》只刊登NEC的MZ…800、PC…800和PC…6000系列电脑的信息;而《Oh!MZ》则专门登载夏普的MZ…80B、K/C、PO系列的信息,以求给读者提供更全面、周到的信息。
  想法是好的,但是,孙正义和他带领的出版部成员毕竟是门外汉,这两本杂志印刷质量和市面上的同类杂志相比,非常粗糙,很多关键细节都没有做好。最关键的是,当时这两本杂志在市场上毫无知名度可言。即使杂志本身就是一个宣传的载体,它也需要动用一些有效手段去进行宣传,否则没有人知道有这么一个产品的存在,是好是坏当然就无从评价和推荐了。

第3章 追求顶尖(4)
于是,第一期出版的两个月后,退货堆积如山,远远超过孙正义的预想。一本杂志的印刷量为五万本,可是其中有四万多本的杂志积存在仓库里卖不出去,退货率高达85%,堆积如山的杂志被裁成了纸片。
  孙正义在杂志出版上跌的这个跟头,跌得结结实实的,很痛。
  面对这样的惨败,战略家孙正义痛定思痛,他改变了策略,采取了这样几项措施:
  第一,向读者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以求从读者那里获得直率而明确的意见。
  第二,聘请在出版社工作过的桥本五郎,由他全权负责杂志页面大小的调整、印刷册数、定价等。
  第三,花大价钱在电视上为这两本杂志做广告。
  软银刚刚起步,自己做杂志已经是饱受讥讽,现在还要下血本在电视上打广告,任谁来看,都觉得孙正义的举动太疯狂了。如果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而情况没有好转,那么,软银公司势必会背上更加沉重的债务。当时还有一个更糟糕的情况,在1982年的一次例行检查中,孙正义被检查出患有乙型肝炎,为了这两本杂志,孙正义等于是拖着病体在硬撑着。
  这实在是软银公司也是孙正义的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如果这次杂志转型不成功,公司的软件产品的宣传打不出去,必然会大大影响公司规模的扩大,而后起者如狼似虎,软银会不会很快被湮没掉呢?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以孙正义的脾性,如果他下了决心要做一件事情,只会向前继续冲锋,不会还没看到结果就退后。
  1983年2月,软银的《Oh!PC》和《Oh!MZ》两本杂志的宣传广告在电视上播出,与此同时,以桥本五郎为中心的新团队也建立起来,他们对杂志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做了很多调整的工作。当然,原先孙正义定下的风格并没有改变,在内容上必须区别于其他综合性计算机杂志。
  一切的辛苦付出终于获得了巨大回报,两本杂志上市3天就被抢购一空,反馈回来的评价很高、很强烈。如果把这一次改革比做一场战斗,那么软银在卧薪尝胆后最终反败为胜。杂志很快有了广告收入,同时又能登载自己的产品介绍,加速了公司流通事业的发展。这正是孙正义期待的效果,虽经历波折,到底还是如愿以偿。多年后,孙正义回首当时的这一决策,颇具感慨地说:
  记住,当你愿意倾注一切,就没有道理做不好!
  抢先拿到去往“珍宝岛”的地图
  软银公司创立后不久,在很短的时间里占据了日本软件流通业过半的市场;而在电脑杂志出版业务上,也已经做到全国第一。孙正义的第一个目标“成为全日本第一”已然实现。但此时的孙正义已经不满足于在日本国内的成绩了,他并没有忘记他曾说过的“I will return”的誓言。于是,从1994年开始,孙正义奔走于日本和美国之间,力图打造一条通往国际市场的坦途。
  我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第一,所以,我们必须国际化,到美国这个世界电脑产业的“首都”去打天下。特别是在数字信息化社会中,美国简直就是“麦加”,我当然得赶快去朝圣。窝在日本即使是第一名,也不过是井底之蛙。
  但是,虽然孙正义青年时代曾在美国留过学,毕竟时间不长,还没有来得及积累充足的人脉资源,在美国市场上如何着手,如何布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孙正义由此想到,何不在当地市场选择适当的合作对象呢。毕竟,当企业进入一个陌生市场时,通过和当地企业合作从而逐步打入当地市场的成功例子并不少。譬如,20世纪80年代初丰田公司就通过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合作,从此掀开了日系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光辉一页。

第3章 追求顶尖(5)
对于孙正义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寻找适合的合作对象呢?
  如果选错了对象那将会很不堪,在这里我们必须很好地研究出天下之方向,为此要拼命地搜集信息。只有做好这步工作,以后的战斗才能顺利进行。选出商界的巨人,说服关键人物,请他们站在我们阵营这一边。而能与这些精英密切接触的只有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与dex。
  1987年7月,软银公司计划推出第一本与PC相关的电脑杂志《The p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